..续本文上一页众生吃饱了,我自己饿死咋办?佛怎么会叫你饿死?你让一百个众生吃饱,一百个众生也会让你吃饱,这叫一本万利。因为你是一,对方是一百、一千、一万,你付出的是一,收入的可是一万,这个道理有几个人想得通?当众生愚痴的时候,他是不容易接受智慧的。因为他自私、狭隘,最好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
我常说笑话,我这一辈子没做过生意,因为我做不来。小时候家穷,妈妈买了一点饼,叫我出去卖卖,多少赚点钱。一篮子饼怎么拿出去,还是怎么拿回来,因为我不开口,人家不知道我在卖饼。其实如果真的做生意,我看我还是头等的,我要做就做一本万利。
你给与众生快乐,得到的是长寿,
所以修菩萨行不会吃亏的
我为什么能活到今年77岁,从前算命的都说我早该死了。有一个算得很准的,他说“其它关口都给你逃过了,72岁这一关你是逃不过的。”72岁确实我生了场大病,可是没死掉,为什么?就靠我一本万利的思想。你们假如想一本万利,你们跟我学。我刚才的讲话,你们听了高兴不高兴啊?这个高兴是我输送给你们的,你们的高兴又反馈在我身上,我还死得了吗?(众笑)假如有一万个人在听,人心里有心理电波,一万个人听我讲话,耳朵在听,眼睛在看,肯定心朝着我,他们的高兴全到我身上,这是长命百岁的好办法,我输出的是一,得到的是一万,所以叫做一本万利。所以修菩萨行不会吃亏的。
明月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三期(4)
傅味琴主讲 2006.6.24上午
“我为人人”岂不等于
“人人为我”
提要:
·什么人能养活一万人,什么人靠一万人养活?
·释迦佛舍弃了“有”的快乐,又享受了“没有”的快乐
·无宗无派,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边了
·“我为人人”岂不等于“人人为我”
·我执一没有,等于诸苦没有寄托的地方,就反能解脱苦
·化解冤家,自己先要倒下去,要学会:“我还不是算了”
什么人能养活一万人,什么人靠一万人养活?
你们将来要一个人养活一万个人,还是要一万个人来养活你一个人?(下答:第一种。)靠一万个人来养活你,这是叫花子了。(众笑)你能够养活一万个人,你是大老板。如果你是为修菩萨行而去做大老板,你功德无量啊,菩萨养活了这么多众生,那不是大老板吗?
释迦佛舍弃了“有”的快乐
又享受了“没有”的快乐
有人可能因为不理解,难免有点抵触:样样给人家,把快乐也给人家,我什么也没有了,我做傻瓜啊?雷锋有句话:如果你认为我是傻瓜,我宁愿做这样傻瓜。有一天魔罗跟佛说:“我家里有牛,我有有牛的快乐;我家里有房子,我有有房子的快乐;我有妻子,我有有妻子的快乐;我有儿子,我有有儿子的快乐。”佛回答他:“我没有牛,我有没有牛的快乐;我没有房子,我有没有房子的快乐;我没有妻子、儿子,我有没有妻子、儿子的快乐。”佛才是全面。因为他做太子的时候,什么都有,可是他出家以后,他又经历了什么都没有,他都经历到了,亲身感受到了什么都没有的快乐。而魔罗不全面,他只经受了什么都有的快乐,他没有体会到什么都没有的快乐。什么都没有就是自在。
无宗无派,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边了
有人也许想:难道叫我去做叫花子啊,叫花子不是什么也没有,叫花子是什么都要。(众笑)什么都没有就等于什么都有,这是从人类自己造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可是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他是没有体会的。打个比方,我在福鼎时,有一次海外来了一个法师,他问我,“老师,你修什么宗派啊?”我回答他:“我无宗无派。”他马上回我一句,“无宗无派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边了。”这是真正懂佛法的人。你把一切都空掉,你什么都有了。
“我为人人”岂不等于“人人为我”
再说一个例子作为启发,开放以后,从前的标语又写出来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标语挺好,就像孙中山所说的“天下为公”意思差不多。可是我已经懂了佛法,看到这个标语就觉得有点画蛇添足,只要一句“我为人人”就足够了,何必再来第二句呢?当每个人都是“我为人人”的时候,岂不等于人人为我啊?添了第二句,漏洞就多了,人的私心杂念很多,就会有种想法,你们不为我,我干嘛要为你们?(众笑)结果出来一个问题:到底谁先为谁?(众笑)人世间的矛盾都是自己找来的麻烦,因为人缺乏智慧,尤其缺乏佛陀的智慧。
我执一没有,等于诸苦没有寄托的地方,
就反能解脱苦
把众生看成是我,就把我执忘了,“我执一没有,等于诸苦没有寄托的地方,就反能解脱苦”。苦必须有一个寄托的地方,比如这只茶杯,必须寄托在桌子上,如果你把桌子抽掉了,它就掉下去了。
化解冤家,自己先要倒下去,
要学会:“我还不是算了”
人与人之间成为冤家,这是何苦呢?身边有个冤家,日子不好过啊,气也把你气死了。清定上师讲过:两个棒棒抵住了,会一直抵下去,哪怕过了两年去看,还是抵住,何苦呢!如果你这个棒棒先倒下来,它也倒下来了。所以我们要学菩萨精神,不要跟人一直碰下去了,要自己先倒下来。
我年轻时到过一个学生家里,是在湖北黄石。有一天他家来了个好朋友,那个朋友跟他诉说过去的事情,总是要带这句话,“我还不是算了?”这句话你们要学,无论什么事情,不要计较。我一直记得这句话,这也应该说是菩萨精神。冤家宜解不宜结,要你主动去化解呀。计较的人,被人家看不起的,不计较的人,人人欢迎,可是众生偏偏要计较。
明月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三期(5)
傅味琴主讲 2006.6.24上午
为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修供养,
痛苦就会从这里得解脱
提要:
·不要希望人家给我什么,这就洒脱了
·不会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才会把鱼钩起来
·为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修供养,痛苦就会从这里得解脱
·“一切有情痛苦若我母,数数念恩救济如理思,乃至犹如独子慈母意”
不要希望人家给我什么,这就洒脱了
从前上海房屋紧张,我家住在老式石库门房子,晒衣服是在屋顶的晒台,要通过一架铁楼梯上去,楼梯每一格都是空心的,楼梯旁边有个水龙头。有一天我家去洗东西,面盆就放在铁楼梯格子上。邻居上去晒衣服,不小心把面盆一碰,“砰”摔下去了。后来我女的说:“叫他赔。”(众笑)我去把面盆捡起来给她看,“没有漏水,还好用啊,”我就讲道理给她听,“如果我叫人家赔,我会被人家看不起,好像我家很穷,连一只面盆都买不起”。那个时候我刚刚结婚,所以爱人非常尊重我。(众笑)后来就出现了一个情况,我每次出门,那家男的见到我,就跟我打招呼,“傅先生你出去啊?”而且总是笑嘻嘻的。从前不跟我打招呼的。你看多好啊,如果这种镜头拍出来,可真是美啊。所以我们修菩萨行,不要希望人家给我什么,这就洒脱了。
不会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才会把鱼钩起来
昨天提到外国老板很会享受,工厂包给人家,自己钓鱼去了。我可不是鼓励大家去钓鱼,钓鱼的人紧张得很,眼睛盯着浮子,浮子一动,马上去拉,结果啥也没有,还怪人家“都是你跟我说话。”这不是他技术不好,这是鱼钩的问题。我教你们个钓法,包你快乐。你们把鱼钩拉拉直,这是最好的鱼钩,姜太公就是这么钓鱼的。你看,自然界的美供你欣赏,平静的湖面,微微的波浪,你把鱼饵放下去,鱼儿像舞蹈那样游过来,这个境多美啊。何必一定要把鱼的嘴唇钩起来,把你嘴唇钩起来疼不疼啊?(众笑)人怎么越来越不懂得欣赏美了。
为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修供养,
痛苦就会从这里得解脱
有时候我跟领导开玩笑,我说我开了一个赔本公司,赔光了,两手空空好走路。所以无论谁来这儿,只要你欢欢喜喜进佛门,一切由我供养,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什么都不要你钱。我在佛门里就是这个精神。房子是我盖的,佛学苑的开支是我负担的,僧众的衣单费也是我供给的。经常有人替我操心:“老师,你负担太重啦。”这就是我的目的嘛。所以我经常发愿,希望我死得不要太快,因为我还没有赔光。这些钱不供养发菩提心的佛弟子,留着干嘛?说“你钱从哪里来?”我又不偷又不抢,(众笑)自从开了这个赔本公司以后,自有人会来合伙,大家一起赔本,(众笑)这就是人间净土,这就是极乐世界。大家都能这么做,痛苦就会从这里得解脱。“此谓不思议解脱门”。
“一切有情痛苦若我母,数数念恩救济如理思,乃至犹如独子慈母意”
有个颂子,“一切有情痛苦若我母”,有情就是众生,一般是指动物,动物都有感情,所以称有情。菩萨对每一个众生的痛苦,就像自己妈的痛苦一样,妈痛苦的时候,儿子是非常关心的。“数数念恩救济如理思”,数数,就是不断,我们要不断地念恩报恩。父母对子女的爱,犹如长江的水流不尽。佛经上有个比喻,假如你一只肩膀挑父亲,一只肩膀挑母亲,绕地球走一圈,父母的恩还没有报尽。现在年轻人不懂得报父母的恩,所以社会风气紊乱。“乃至犹如独子慈母意”,菩萨把众生要么看成是父母,要么看成独生儿子那样宝贝。
明月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三期(6)
傅味琴主讲 2006.6.24上午
初地菩萨首先要修好平等心,
所以以大地来比喻对众生的平等心
提要:
·要生起没有虚伪的悲心,就要学菩萨精神
·初地菩萨首先要修好平等心,所以以大地来比喻对众生的平等心
·因为老师爱护学生,学生才尊敬老师,这也是从平等精神来
·要学会关心一切人,这就叫修
·要生起没有虚伪的悲心,就要学菩萨精神
要生起没有虚伪的悲心,就要学菩萨精神
“生起…
《<明月观>带修前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