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密宗,我不听他讲的法,因为我不修他这个宗。”难道禅宗、法相宗、密宗不是佛法啊?
现在有句话,“三藏十二部我们用不着”,佛从来没有说过:佛弟子用不着佛法。还有的人说,“深入经藏,你有这个能力吗?没有这个能力干脆就别学了。”听听有道理,这就好比一个人肚子饿了,那边有个饭桶,你自己去装吧。他走近饭桶一看,“这么多饭啊,我咋吃得光啊?干脆就别吃了。”(众笑)佛没有要求你全部学光呀,这些都是世智邪辩。
“此世智邪辩为闻法的大障”,现在佛门里很多人对听法起了极大障碍,都是受这种世智邪辩影响。“非此者为有暇”,如果你不是这一类,你就叫有暇。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25)
傅味琴主讲 2006.4.23上午
今天正法未灭尽,能闻佛法修行,故称有暇
提要:
·今天正法未灭尽,能闻佛法修行,故称有暇
·福报大的人不知苦,故难得度,难修行
·脱离了竞争就没有苦
·享受到最后会厌,而我所有的观念亦淡了
(四)非正法灭尽时~能海上师说:正法灭尽,谓佛不出世时。现值末法,过万年后正法灭尽,则无佛法可闻也,故非正法灭尽时,为有暇之一。
今天正法未灭尽,能闻佛法修行,故称有暇
“(四)非正法灭尽时~能海上师说:正法灭尽谓佛不出世时。”佛讲的法就叫正法,佛没有出世,只有世间法,这不是证果成道上的正法。“现值末法,过万年后正法灭尽,则无佛法可闻也”,现在并不是正法灭尽的时候,正法五百年,有说一千年,这是从佛涅槃以后开始算的,像法五百年,有说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现在是佛涅槃以后两千五百多年,已经进入末法了,但还在末法的头头上,进入末法才五百年,我们今天能够在正法没有灭尽时获得人身,更应该高兴。“故非正法灭尽时为有暇之一”,能听到佛法就称为有暇。
你们心里也许在想,这样我就安心了,还有九千五百年,(众笑)正法才灭尽。其实,正法灭不灭尽,或者说现在是末法还是正法,不在时间上,而在人身上。你不听佛法,认为用不着听,越听越糟糕,一辈子愚,那正法在你身上就灭尽了。还有的人,越听烦恼越大,脾气越坏,越听越傲慢,因为他根本不修,所以助长了他傲慢。不要说佛法听了几十年的人要傲慢,还有人刚进佛门或者不懂佛法,他也傲慢,一开口:“我从小吃素”,“我进佛门四十年了”,却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称为《多心经》,那么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般若我不懂,菠萝蜜嘛你到水果店里去买好了。”(众笑)在这种人身上,正法已经灭尽了。
还有一种人,从几个佛学院毕业出来,竟然不会讲经,而且从不持戒修定,专门为名为利,出了家还喝酒,外面还有女人,这种人身上正法已经灭尽了。
(五)非北洲~能海上师说:北俱卢洲人福报大,以衣食自然安乐无苦,故无竞争,而我所有之观念亦淡。以过于逸乐故,不肯闻法,佛及罗汉,有乘神通去者,但不能教化也。
福报大的人不知苦,故难得度,难修行
“(五)非北洲”,北洲就是北俱卢洲,“能海上师说:北俱卢洲人福报大,以衣食自然,安乐无苦,故无竞争”,北俱卢洲众生福报大到什么程度?阿罗汉去度他,没办法度。所以,福报大肯修行,这就好了,因为修行要福慧双修;福报大为享受,阿罗汉都没办法度你。跟他说苦集灭道,他不知道什么叫苦,阿罗汉怎么解说,他也不明白,说:“那样吧,你给我指一指什么叫苦。”阿罗汉用天眼一找,没办法指给他看,因为那个地方没得苦。
脱离了竞争就没有苦
既然北俱卢洲福气这么大,所以没有竞争。现在海内外竞争还是存在,因为福气不够大,假如福气够大,你就对竞争不感兴趣了,那你感兴趣的是什么?据说美国有的富豪福气太大了,他宁愿跳出来去做小学老师,每个月拿工资,不坐汽车改骑自行车,他以这个为快乐。还有的福报更加大,连这个都不满足,他要做叫花子。所以有的富豪出门,一分钱也不带,就是沿路求乞,他觉得那样多自在多洒脱啊。脱离了竞争就没有竞争的苦啦。
享受到最后会厌,而我所有的观念亦淡了
为什么他会这样?福报大,享受得实在太厌了。有人三个月没吃肉,眼睛盯着看,不让吃也偷偷的吃,第一口,嗬!(狼吞虎咽)第二口、第三口差不多了,第四口“我饱了”,第五口,(要吐了)不要吃了。(众笑)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就再也不想享受了。有福气的人用不着通过竞争来争取享受,享受就像自然的风一样它会飘过来的,一切都是自然。“而我所有之观念亦淡”,现在美国的富豪差不多逐渐都变成这样,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自己一身轻松。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26)
傅味琴主讲 2006.4.23上午
佛教的定,必须止观兼修,
如今大都不修观,止也没修好
提要:
·过于逸乐,佛亦难教化,成为八难之一
·无想天由修习无想定而成,不知进超
·佛教的定,必须止观兼修,如今大都不修观,止也没修好
·止未修好,所以晚上容易失眠
·外道修无想,果以六识心所压伏已久,转成愚痴
·修外道,定力一谢,烦恼种子依然起现行
过于逸乐,佛亦难教化,成为八难之一
“以过于逸乐故”,因为享受快乐实在太过分了,所以他不肯听佛法,“佛及罗汉有乘神通去者,但不能教化也”,一方面那边没有苦,一方面那边没时间听你讲。你即使好心,看见北俱卢洲人过来了,跟他说:“现在佛陀正在讲法,你赶快去听。”他说:“好,不过今天我没空,明天一定去。”等到明天,“刚才王小姐来约会,我不能去了。”所以,如果你投生到北俱卢洲的话,你就难学佛法,成为八难之一。
(六)非无想天等~能海上师说:由习无想定而成,不知进超,果以六识心所压伏已久,转成愚痴,定力一谢,从前埋伏第八识中烦恼种子,依然起现行也。报尽堕人道,然多无记忆力,非此则为有暇矣。
(非三恶道,一开为三,即成八有暇)
无想天由修习无想定而成,不知进超
“(六)非无想天等,能海上师说:由习无想定而成,不知进超”。什么叫无想定?我年轻时常听公园里的老太太说,“你要学打坐啊?我知道,腿盘起来,脑子里空空洞洞的,什么也不想。”你真的这么做,你会迷掉的。因为脑子里空空洞洞,就等于把妄想止住,妄想止住就是入定,可是这个定是无想定,这是外道修法。修无想定死了生无想天。无想天的人因为修定关系,寿命特别长,可也等于寿命特别短,因为他脑子里没有想,哪怕是几千万年,好比睡着了一样,等于什么也没有,寿命长也没有用。一到福气享完,如果好一点,投到人道,这个人就像白痴,
佛教的定,必须止观兼修,
如今大都不修观,止也没修好
佛教跟外道不同,就拿净土法门来说,佛讲了《佛说阿弥陀经》,又讲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教的定必须止、观兼修,《佛说阿弥陀经》修一心不乱,是修止,《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修观。如今不要说《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被人为地排除了,连修止都没修好啊。
止未修好,所以晚上容易失眠
假如你们要问,老师啊,你修止修好了没有?我也没修好,如果我修好了怎么会失眠?不过性质不同,因为我是想菩提心事业中出现的问题。有问题总要我解决呀,养成习气了,一直会想下去。你是打妄想,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或者想现在。晚上睡着了还在打妄想,你没有妄想怎么会做梦啊?打妄想可厉害了,没有时间性,没有间隙性,海阔天空全出来,像个万花筒,动一动,一个妄想,动一动,一个境界。甚至十八岁碰到的女朋友也会想起来,实际上她现在已经八十八了。(众笑)所以修行人要远离颠倒梦想。
外道修无想,
果以六识心所压伏已久,转成愚痴
外道修止不修观,修止得到的境界非常舒服,所以外道迷掉了。但没有观你不可能开智慧,没有观你认识不清楚,咋跳出三界呢?所以这种人“不知进超”,他的果报呢,“果以六识心所压伏已久”,心被压伏很久,“转成愚痴”。
修外道,定力一谢,烦恼种子依然起现行
“定力一谢”,为什么定力容易枯掉?因为他入的定本身就是枯定。从前有个师父看见徒弟在入定,师父就在他耳朵边轻轻弹指,要他出定。旁边一个小徒弟说:“师父,他在入定啊。”师父说:“他入的是枯定,没得用的,一潭死水。”外道就是执着于这个枯定的境界。“从前埋伏第八识中烦恼种子依然起现行也”。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警察睡觉了,小偷就出来了。什么叫“现行”?就是现在出来活动了。“报尽堕人道”,假如他这个果报将来堕在人道里。“然多无记忆力”,记忆力极差极差,因为他多少年不动脑筋。但是老年人记忆力差,那是生理上的退化,不是因为修无想定的关系。“非此则为有暇”,如果你不修无想定,也不生无想天,你修佛教的禅定那你就叫有暇。“(非三恶道,一开为三,即成八有暇)”,三恶道算三个,加起来一共八个,所以叫做八有暇。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27)
傅味琴主讲 2006.4.23上午
修菩萨道不可执着,
有自尊心不可到处宣扬
提要:
·八有暇具足,决定成佛,要尊重事实,不可愚痴自卑
·有自尊心才能成就一切,自卑挑不起重担
·修菩萨道不可执着,有自尊心不可到处宣扬
八有暇具足,决定成佛,要尊重事实,不可愚痴自卑
今天的讲法,是鼓励大家发菩提心,增强大家的信心。一条一条对下来,你们八有暇全具足,将来决定成佛,而且成佛,你排队排在前面。(笑声)…
《<晓日观>带修前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