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搞一套,还特别喜欢高。好比外道气功师个个都是大气功师,傲慢到这样。你不肯进小学,哪能进中学?没有进中学,哪能进大学?一个小孩子刚刚六岁要到大学报名,行吗?思想境界一片混乱,所以才导致今天佛法衰落,修行没希望。现在我们大力在纠正,可很吃力啊,人家不要听你的,你有啥办法?说没办法还是有办法,眼看着你们不是来听了?所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咱们在湖北时唱《佛教靠我》,是靠你们,所以学修要按照步骤,先要有觉有观,得喜得乐,然后才能进入一心,不要太忙乱,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急越乱,结果全是空忙。
心一境性 (8)
傅味琴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6.7.6
要达到心一境性,第一步要把“觉”修好
提要:
·五个步骤,只有一个冲在前面,等于抓住了一个法,扫掉了其他法
·以前法师讲“扫”是指扫掉对法的执着,现在人连法都扫掉了,菩萨也被扫光了
·如今有人把观世音菩萨说成是“杂”菩萨了
·要达到心一境性,第一步要把“觉”修好
五个步骤,只有一个冲在前面,
等于抓住了一个法,扫掉了其他法
如果你不按步骤,五个中间只抓一条,比如你们希望我讲心一境性,那是好事啊,因为你来求法,你来求懂,至少不是唸经不求懂的人。但是我讲心一境性,必须告诉你要按照这五个步骤修,如果我不按步骤光是跟你讲心一境性,就好比五个步骤只有一个步骤冲在前面,那是不恰当的,那就等于只抓住了一个法,其他法全都被你扫掉了。
以前法师讲“扫”是指扫掉对法的执着,
现在人连法都扫掉了,菩萨也被扫光了
说起“扫”,现在的扫跟我年轻时候听到的扫完全不同了,全变掉了。我年轻时在佛教青年会听老法师讲《金刚经》,他把《金刚经》总括为一句话:《金刚经》就是一面讲一面扫,讲到后来全部扫光。这个扫是指当你得到了法了以后,要去掉对法的执着心,这位老法师讲得没错啊。可是现在那些愚蠢颠倒的人,甚至被某些人称为善知识大法师,他也在扫,人家还没有学到法,他就把所有法所有菩萨全扫光。
大概在十几年前,我在南京居士家里,这个居士接到一封信,是一张油印品,他看了挺不高兴,拿给我看,原来是一张某某人的语录,我从头看到底,全部错。
其中有一段说,“有些人,亲人死亡了就给他唸《地藏经》帮他消除业障。那又何必呢?难道你唸阿弥陀佛就不能消业障?难道你不唸《地藏经》,地藏菩萨会生你的气吗?”这么一说大家都不唸《地藏经》了,地藏菩萨也被他扫地出门了。
如今有人把观世音菩萨说成是“杂”菩萨了
后来福鼎居士林请我去讲法,我想大家都是修净土法门的,我应该对机说法,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我就讲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的发愿文。一开始副林长上来讲话,福鼎话我听不懂,等她讲完了,我就问,“你刚才讲话,我只听懂“杂修”两个字,你是不是跟大家说:唸观世音菩萨、听观世音菩萨法不叫杂修?”她说“是的是的。”连唸观世音菩萨、听观世音菩萨法,都被某些人称为杂修,那么观世音菩萨成了杂菩萨了,(众笑)观世音菩萨也给他扫光了。 云何觉?重觉,究竟觉,诸所忆念,法明来至思惟心,是名觉。
~能海上师说:“重觉者,于法再再简择;究竟觉者,於法了解;凡诸闻思诸法,正修行时,忆念此法,尔时明慧来至思维心,得解了於法,名曰觉悟。”(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辑第258页)
要达到心一境性,第一步要把“觉”修好
所以扫只能扫掉对法的执着心,而不能把法扫掉,把法扫掉你永远是愚痴众生。所以我们讲心一境性必须要按步骤讲。第一个步骤是觉,要把觉修好。觉悟觉悟,觉在前面,悟在后面,你没有觉哪有悟?好比教证二法,也是教在前面,证在后面,你佛法都不懂,证什么呀?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还不是盲修瞎练?
心一境性 (9)
傅味琴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6.7.6
不懂法、误解法、谤法,都是迷不是觉
提要:
·不去掉愚不去掉迷,一切颠倒是不可能觉的
·讲觉要根据法来讲,要从佛法中达到觉
·写书的人在谤法,谤了法还有什么觉
·不懂佛法、误解佛法,都是迷不是觉
·正与邪、是与非,要依佛讲的法去鉴别选择
不去掉愚不去掉迷,一切颠倒是不可能觉的
再比如显密二教,也是要先显后密,不修显这个密就不成立。你随便拿一本经书来看,总是先显后密,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全是显教。最后“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密教。如果密教放在前面呢?开头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然后才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岂不颠倒了。(众笑)引路人引错了路,后面跟的人全跟着错,所以末法时期众生想证果成道极其希有,这全是人搞出来的错呀。所以首先要有觉,方才能悟。觉跟愚,觉跟迷是相反的,如果人不转变自己的愚不去掉自己的迷,那是不可能有觉的。好比天上的乌云不飘掉,不可能出晴天。
讲觉要根据法来讲,要从佛法中达到觉
讲觉还要根据法来讲,脱离了法你说觉,这是你自说自话的觉。世间法上也有觉悟,那是世间法的觉,我们今天讲佛法,应该依照佛法来讲觉。过去上海佛教青年会有本刊物叫《觉讯》,里边弘扬的佛法,确实使人能觉悟,所以我常讲我今天能进佛门信佛乃至弘法,跟当年上海佛教青年会的功德是分不开的。
写书的人在谤法,谤了法还有什么觉
有一本流传很广的书,书名也有一个觉字,书里却在谤法,谤了法还有什么觉?而偏偏无知的人极力在印啊送啊,差不多每个居士家里都有,我也有好几本。在南京的时候,有个居士跟我说:“老师啊,我家里地方小,这种书我实在多,咋办呢?我送到你那儿来吧。”我说“我不要,我家里也没有仓库。”麻烦不麻烦?
书里是一问一答,可能是自问自答,(众笑)问:“佛教可不可以给不信佛的人讲?”回答:“佛教光明正大,什么都可以讲。”那你可以反问他:比丘戒能公开吗?密教能公开吗?这岂不谤释迦佛不光明正大,竟然还有一部分规定不能公开,那不是谤佛谤法吗?就因为一般人佛法懂得太少,所以听不出来的。后面又说:“不像别的教派,有什么真言密咒,不传教外的人。”真言密咒就是显密二教的密教,他谤成别的教,那就等于谤修真言密教的是异教徒。佛一再教导我们不要轻信名望高的人说的话,现在人写的书很多啊,名望都很高,我一翻就看出错误来,所以我只能叹口气,“现在的错误往往都发生在名望高的人那里”。
不懂佛法、误解佛法,都是迷不是觉
“重觉者,于法再再简择”,你真正要得到觉,那是要讲原则的,你不能把原则作交易。“于法”,这个法就是佛法,你不懂佛法,只能说你是迷,而不能说你是觉。懂佛法的信佛才叫正信,不懂佛法信佛叫迷信。没有法什么也没有,如果不是当年释迦菩萨来娑婆世界成佛,说了四十九年法,我们今天还不是愚痴众生,还不是什么也没有?
正与邪、是与非,要依佛讲的法去鉴别选择
听了法以后你要一再一再地去鉴别选择,这就是闻思修的思,必须通过你的思惟去了解去悟,现在的话就叫:正确对待。如果理解错了,你必须纠正,如果你还没有想通,再好好去想想,这就叫再再思惟。你听人讲法,看人写的书,要特别小心,要有鉴别能力,他讲得对不对,要根据三法印。你这样去思惟去简择才能觉悟。善知识也要根据原则来简择。通常讲能够以正法来引导你的就可以称为善知识,不过你真正要去依止他,想要将来得到成就的话,你必须要有所简择。选择师有十个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这十种功德。哪能什么功德也没有就拜他为师?
现在连假和尚都自称僧宝,也收徒弟了,乱成这个样子还不许你说话,你要说话管一管,就说你背罪过。把善知识的嘴巴都封起来,让假的钻空子,这种作法非常恶劣。
心一境性 (10)
傅味琴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6.7.6
见不到纯粹的佛教面目,
想证果成道就困难了
提要:
·儒教、道教、佛教是三家,不是一家
·见不到纯粹的佛教面目,想证果成道就困难了
·有人不许别人说话,自己却在诽谤人。正邪、香臭、是非分清楚,这才叫觉
·没有分别慧,哪来无分别慧,平等对待,不是叫你变成糊涂虫
·没有文字般若,就什么都没有,没有渐悟就没有顿悟
·于法不了解,《心经》说成“多心经”
儒教、道教、佛教是三家,不是一家
佛教传到中国,一开始就失去了他的纯粹性。有本书,都是中国古代名僧写的诗,写书的人就分析这些诗的思想境界,说某两句是儒教思想,某两句是道教思想。从前我经常听到傅大士这个名字,因为我姓傅,有人抬高我,也称我傅大士,我以为傅大士了不起,后来在这本书上看到傅大士,原来,连傅大士也在喊: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而我却说是三家。
见不到纯粹的佛教面目,想证果成道就困难了
我这个名字“傅味琴”是我义父取的,他是书香门第,所以取我的名字也是充满诗意。(众笑)后来我信佛了,他非常赞叹,“你今天能学佛,我几个儿子比不上你,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我回答:“是三家。”他马上脸色一变,火起来了,“你叫不是我亲生儿子,如果是我亲生儿子,我一个耳光打过来。”可见学儒教的人修养也不太好。(众笑)儒教佛教道教混杂,就见不到纯粹的佛教面目了,再要想证果证道就困难了,因为混淆了嘛。
有人不许别人说话,自己却在诽谤人。
正邪、香臭、是非分清楚,这才叫觉
长期以来佛门里总有这么一种风气,是非好…
《心一境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