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观开示(50~60)▪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没有一个“我”在做主宰。换句话说,什么都没有一个为主的人,这就是佛法。

  宗教都说有,相信神能主宰一切,

  佛教反对这种说法,所以佛教不是宗教

  宗教则相反,宗教都说有,有主宰。譬如信神的人,他们相信神能主宰一切,这跟我们佛法完全不同,所以我经常说佛教不是宗教。可是很长时期以来,社会上的人把佛教归到宗教里去,我看原因还是在佛弟子,因为在佛教徒那里看到了宗教的形式、宗教的气氛,从表面看来就像宗教,这是信佛的人搞出来的。

  佛在人间时,并没有如今这些仪式和规矩,

  只是讲法而已

  当年佛在人间的时候,并没有如今这些规矩和仪式,佛只是讲法而已,很朴素。但现在宗教仪式多得不得了,超度亡灵就有很多仪式。有的仪式完全来自民间的神教,封建的、迷信的东西也搬到佛教里来了,真像舞台上演戏。我有一次在上海一个大庙里看到做水陆道场,可能这次收的钱比较多,所以特别隆重、特别热闹,前面还举牌子“肃静”、“回避”。忽然想起来,这种场面我小时在城隍庙里也看见过,城隍老爷两边也是“肃静、回避”,这些封建社会的东西全搬进了佛教。

  佛当年哪会叫人举牌肃静回避?

  如今有钱人却愿意花大价钱买张高级戏票

  佛当年出来的时候有没有弟子举牌“肃静、回避”?佛连王太子的衣服都脱掉了,还要那种气派?还有一队一队,有的举旗,有的像皇宫里给皇帝拿灯的,有的提着香炉。反正出钱的人特别高兴,认为很认真、很隆重。他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张高级戏票,这些东西跟超度亡人有什么关系呢?

  空观开示(53)

  ◎傅味琴 讲于 2001.4.24

  多讲些现实生活中怎样断烦恼的法,

  少讲一些人世间以外的事情

  提要:

  ·头面礼足是以最珍贵的头去礼如来最低下的足

  ·如果为了追求快乐而离开娑婆世界,那么净土也成了天堂

  ·多讲些现实生活中怎样断烦恼的法,少讲一些人世间以外的事情

  ·佛弟子只讲信仰和祈求,佛教就被蒙上了宗教的面纱

  ·凡事都在因果里,没有主宰你的神,也没有能主宰自己的我

  ·一切法缘生,所以无我;一切法性空,所以要变

  ·事物都是条件具足下自然出生的,人为地把苗拔高,苗就死了

  头面礼足是以最珍贵的头去礼如来最低下的足

  就是平常的礼佛,都礼出很多仪式来。有人礼佛礼得很慢很慢,两只手还要翻开来;有人礼完了还要退三步,然后再叩首,像拜皇帝的三跪九叩。佛经里只记载“头面礼足”,头跟面碰到佛的脚,意思以最珍贵的头去礼如来最底下的脚,这是最珍贵的礼节。后世人这一套一套宗教仪式,使人看了就认为佛教是宗教。

  如果为了追求快乐而离开娑婆世界,

  那么净土也成了天堂

  宗教说死了去天堂,佛门里人死了求生极乐世界,社会上人也不知道极乐世界是咋回事,他们想想大概跟天堂差不多。有一个领导曾跟我说,信宗教的人讲死了升天堂,天堂很快乐;信佛的人讲死了到极乐世界去,也很快乐,还不是一样?当然喽,我们懂佛法的人知道是两样,佛门外的人就辨别不清楚了。

  多讲些现实生活中怎样断烦恼的法,

  少讲一些人世间以外的事情

  所以佛弟子应该多讲怎么断烦恼、怎么修行,怎么度众生,多讲这些现实生活中看得着的法,最好少讲人世间以外的事情。宗教讲升天堂,佛教如果变成只是烧香磕头、求保佑、死了生极乐世界,这么多法你不讲,那跟宗教区别在哪里呢?照佛的道理来说,佛教并非宗教,可是人们搞了这一套,社会上人就说是宗教。

  佛弟子只讲信仰和祈求,

  佛教就被蒙上了宗教的面纱

  宗教的成立,只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信仰,一个是祈求。现在的佛弟子不懂佛法、不肯学习,素质降低,确实只剩下了信仰和求佛菩萨保佑,这是给伟大的佛教蒙上了宗教的面纱。我对宗教没有好感,因为宗教带有迷信。佛教可没有迷信,是信佛的人搞出来的迷信。

  凡事都在因果里,没有主宰你的神,

  也没有能主宰自己的我

  话再回过来讲,一切法性空,无有主宰。你有快乐,这个快乐不是神给你的,也不是佛给你的,你生病受苦也不是神处罚你,佛菩萨大慈大悲,会处罚你吗?那么哪来的?因果呀,种下了这个因,必然会有这种反应。因果道理是宇宙间客观存在的,并不是神或佛主宰你,要知道一切法都无自性。

  一切法缘生,所以无我;一切法性空,所以要变

  一切法无自性,我们看问题要紧紧地抓住这一要点。一切法缘生,所以无我;一切法性空,所以要变,不变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不变,他讲的就不符合三法印,这不是佛法,是邪见。

  事物都是条件具足下自然出生的,

  人为地把苗拔高,苗就死了

  “缘生故,自性无我”,只要条件具足了,事物就必然会出生,是自然出生的。春天来了,草就长出来了,农田里的稻谷也长出来了。只要阳光、水分、泥土,这些条件具足,它自会长出来。如果你嫌它长得太慢了,把苗往上拔一拔,明天就死掉了,你能做得了主吗?事物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呀。

  空观开示(54)

  ◎傅味琴 讲于 2001.4.24

  因诸法性空,故知当体即空

  提要:

  ·钢成钢水,因为加了一个条件,它就会自动变化

  ·求神保佑却打败仗,正在祈祷却被飞来的子弹打死了

  ·如今有些佛门里的人,竟然害怕以正破邪,有些有声望的人还暗地里去

  信鬼神

  ·抓了名利,佛法就不存在了,实践佛法才是真佛子

  ·房子也是缘生,因性空故能拆除,石头想露面,却被埋土下,人想不死,

  还是死了

  ·因诸法性空,故知当体即空

  ·何必以逃世、瞎眼、耳聋来求寂,能悟性空即能不受惑扰

  钢成钢水,因为加了一个条件,

  它就会自动变化

  就是缘生的东西也是性空,条件变了,它也要变。哪怕钢铁坚固得很,也是性空,往炼钢炉里一丢,很快就变成钢水。可见,钢铁也主宰不了自己,外界加上去一个条件,它就自动变化。

  求神保佑却打败仗,正在祈祷

  却被飞来的子弹打死了

  欧洲人都信上帝,从前欧洲打仗,两边都求上帝保佑。打胜的人说:“上帝保佑,灵。”打败的人,上帝没给他保佑,应该说不灵,可他就不说了,他还是信,所以宗教是盲目的。宗教是利用人类心理上的愚蠢搞迷信。假如正在祷告时,一颗子弹飞来打在胸口,那岂不是神保佑你死亡?所以我不信宗教。

  如今有些佛门里的人,竟然害怕以正破邪,

  有些有声望的人还暗地里去信鬼神

  因为我反对宗教迷信,佛门里有些人就会反对我、说我闲话,因为我要把佛的正法弘扬开去,他们就害怕了,他们不肯放下自己的知见。有的佛弟子也懂佛法,有时候却去求巫婆神汉,因为他觉得:巫婆一跳神,好像就灵了,可他又不肯说自己不信佛法了,有些有声望的人,也在暗地里信鬼神。

  抓了名利,佛法就不存在了,

  实践佛法才是真佛子

  名跟利是最害人的,一个人抓了名和利,在他那里真理就不存在了,佛法也不存在了,原则也没有了。能够实践佛法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在佛法的真理上牢固不动摇,你肯定能成就佛道。

  房子也是缘生,因性空故能拆除,

  石头想露面,却被埋土下,人想不死,还是死了

  再举个例子,本来是块空地,砖头、木头、人工,种种条件聚合就把房子砌起来了,这些都是缘,房子砌成了,就是缘生。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改造,旧房子能拆掉,这就是性空,也说明房子本身不能主宰自己。

  一块石头露在面上,假如它有心思的话,它多么想长期露在面上,可以看看蔚蓝色天空,还可以看看旁边的花草。可是人们用锄头或挖土机一翻,就把它翻到土底下去。有时候还拿去打地基,那么埋藏在地下,永不翻身,这是这块石头自己愿意的吗?它不愿意照样翻下去,自己做不了主的。

  哪个人愿意死亡?生跟死,你能做主吗?这些都是无主宰的道理。

  因诸法性空,故知当体即空

  “诸法自性无我,当体即空。”体,诸法都是性空为体。譬如桌子上一只茶杯,你说有没有?有。把茶杯拿掉了,有没有?没有。那么说“空了”。当体即空并不是这样解说的,是这儿有这只茶杯,你从佛法的道理来看,它性是空的,这叫当体即空,跟事物在不在我们面前没多大关系。

  何必以逃世、瞎眼、耳聋来求寂,

  能悟性空即能不受惑扰

  那又何必逃到深山老林里去?何必怕声音对修行有扰乱,而把耳朵打聋,何必怕多看五颜六色,扰乱心里,把眼睛戳瞎?没有必要嘛。佛也没有叫我们这么做,佛叫我们知道当体即空,自己要觉悟。离开外境是一个办法,这是初步的办法;你也可以投入进去,但是千万要记住:当体即空。你别迷惑,别执妄为真,那就对了!

  空观开示(55)

  ◎傅味琴 讲于 2001.4.24

  空的力量就能把聚集起来的事物分散,

  什么都没了就叫平等

  提要:

  ·空的力量就能把聚集起来的事物分散,

  ·什么都没了就叫平等

  ·成佛是平等平等绝对平等

  ·有法可悟,却没有佛可成

  ·悟到了平等的道理,你就得到法了。法在法义上,大悟从小悟来

  ·见人人空,见屋屋空,从理上去悟,房子就不存在了

  ·观想是通过心理想象力,观不起来就多想想,自会观起来

  ·观空咒若不观空,咒也难起作用

  空的力量就能把聚集起来的事物分散,

  什么都没了就叫平等

  譬如我们现在在听课,有课堂吗?有,要知道它当体即空,它是缘生的。也可以说没有课堂,只有玻璃、砖头、木头,也不过这些东西堆起来。你看到课桌、凳子,要知道它当体即空。这些都是木头做的,木头本身维持不长的,木头里边纤维间有空隙,风一直在进去,把它们拉散,所以它刹那刹那在变。

  一根木头,不管你是做椅子、凳子还是盖房子,几百年以后,木头腐朽了,总有一天会倒下去。倒下去了,它还要变,要变成粉末;粉末被风一吹,全部吹平,这个时候才彻底…

《空观开示(50~6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一境性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