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门的暮气沉沉
修行就是打仗,叫自我革命,革什么命?革烦恼命,时时刻刻要跟烦恼作斗争,为了争取人生路上更大的胜利。人生在世也是打仗,所以我培养学生,首先要他们个个朝气蓬勃,精神抖擞。我要完全改变如今佛门暮气沉沉的风气,如今连年轻人进了佛门,也都变成老太太老头子,一天到晚说“我业障重,苦恼”,听了这些话好像就变成了白痴,没用,这还能干出什么事情来?伟大的事业要靠伟大的个性去完成,所以供释迦佛的殿就叫“大雄宝殿”。释迦佛是狮子,百兽之王,我们佛弟子是小狮子,哪可以像只煨灶猫那样。你们在社会上办企业也是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倒下去再爬起来。我这一生都是从零开始,白手成家。
因果报应也离不开无常的真理
你们在事业上都有很大成就,从佛教观点来看,你们的成就是一个果,前面还有因。因在哪里啊?你们过去贡献很大,可是你们所得到的很少,你们把劳动成果都贡献给别人,所以今天就能得到果报。可这也离不开无常的真理。
无常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看穿了才叫自在
无常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人不想生病,偏要生病;人不想老,偏要老;人不想死,偏要死;百年好合,一百天还没到就离婚了;花好月圆,没多久花就枯掉了;十五的月亮圆,十六就缺了。人的命运就好像山上的天气,一时晴来一时雨。今天是晴天,要提防明天下雨,今天是雨天,你要准备明天开太阳。这些都是佛法的智慧,你在困难中、痛苦中、失败中你要做好准备,也许你的成功、你的快乐、你的幸福明天就要来了。你在成功里、快乐里、幸福里,你也要冷静,也不知道明天啥个日子,不能打如意算盘。所以人生要看看穿,看穿了你天天是好日子:出太阳使万物生长,当然是好日子,下雨,也使万物生长,也是好日子,看穿了就叫洒脱,就叫自在。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3)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
提要:
·穷小子得二妻,快乐后面紧跟着痛苦
·流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生命时光
·富了多痛苦,苦了常消极,该考虑考虑自己了
·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
·听不到佛法的“仙人”痛哭悲哀,听到佛法的人最幸福
穷小子得二妻,快乐后面紧跟着痛苦
从前,有个穷小伙子,一天半夜有人敲门,小伙子觉得奇怪,一开门看到一个漂亮的姑娘。小伙子想姑娘肯定敲错门了,她说:“我就是找你啊。我知道你娶不起老婆,我愿跟你过。”小伙子说“你别开玩笑了。”她说“我是真的有这个意思,但是,我有一个妹妹,从小分不开的,我只有一个条件,如果你要娶我,也要娶我的妹妹。”(众笑)小伙子很高兴,一娶娶两个。(众笑)结果她妹妹进来了,是个丑八怪。姐姐非常贤慧,妹妹尽捣乱,家里已经穷了,还发脾气,把家具打坏,东西丢出去,弄得小伙子苦得不得了。这个故事就叫我们要冷静一点,古人也说过,安的时候要想到危。
流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生命时光
大家不要一听到无常,马上想到无常鬼,就认为佛教消极,念无常要想到人生的时光极为珍贵,你再多的钱买不到生命的时光,人要死的时候你就是捐给医院一百万,医生也只能朝你笑笑:“我们尽力而为”,哪有保你不死的?生命的时光,犹如流水那样,流过去了就再也流不回来,所以大家要珍惜。
富了多痛苦,苦了常消极,该考虑考虑自己了
你们能来这里学修三天体验生活,实在说你们是很聪明的,懂得珍惜生命的时光。为什么一个人富了,快乐之后,又会感到痛苦?因为这个快乐把你的理智,把你对痛苦的提防麻痹掉了,等到麻烦来了,痛苦来了,你措手不及,就感到苦了,如果再想不通,就会精神错乱。所以,爱惜生命时光就要真正为自己考虑考虑,你们都已经长大了,也已经做爸爸了,事业上也有成就,是不是应该考虑考虑自己了?遇到失败遇到困难,你别痛苦别消极别厌世,那种痛苦消极的人就是从来不懂考虑自己的人。
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
佛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条商船,遇到风暴,领头的人说:为了避免危险,大家把船上的货物财宝丢到海里去。领头的货物最多了,他带头丢光,丢光了船就轻了。等到风平浪静,那些人伤心地哭,领头这个人却哈哈大笑。别人还以为他受了刺激发疯了,就问他:“你财宝最多,现在一点都没有了,你还高兴啊?”他说:“大宝所在,为什么不高兴啊?”问他什么是大宝?“人还在!”你们说说看,佛教到底是积极还是消极啊?积极从智慧来,消极从愚痴来。佛教的消极就是鼓起你的积极,所以无常的学说是一个最大最了不起的智慧,能使人悟。
听不到佛法的“仙人”痛哭悲哀,听到佛法的人最幸福
“舍弃尊荣,出家修道”,释迦牟尼本是王子,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净饭王请阿私陀仙人给他看相。印度的仙人跟中国的仙人同样一个名词解说两样,中国的仙人谁也没有看见过,印度的仙人是指深山老林里一直在修行的修行人。阿私陀仙人给太子看完相,就说:“太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他不抛弃王位,将来就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就是能统治所有国家的王。如果他出家修行,他就成为如来。但是照我的观察,太子将来不会留恋王宫的欢乐,他会出家修行。”说得净饭王又是高兴又是忧愁。后来阿私陀仙人哭了,净饭王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儿子长大了有什么灾难啊?”阿私陀仙人说:“太子没有灾难。我是替自己悲哀,我修行修到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太子成佛后,会大讲宇宙人生的真理。可是等太子成佛讲法的时候,我已经死了。我虽然遇到佛的出世,可是却听不到佛法,所以我觉得我是最可怜的人。”反过来说,你们今天能听到佛法,你们就是最幸福的人。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44)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傅味琴主讲 2005.10.30 上午第三讲
佛教修行不能执着,否则形同外道
提要:
·释迦佛的伟大就在放得下拿得起
·外道以最高层天为究竟,因此不能出世间
·佛教修行不能执着,否则形同外道
·外道拿佛教用语装门面,却不会用,好比小偷偷了国王的衣服,却不会穿
·初禅是离生喜乐定,由离五欲得喜乐而入定
·气功师不知三界,却说能出三界
释迦佛的伟大就在放得下拿得起
现在普通的家庭也拥有了新公房,里边装修得豪华啊,有电冰箱、电视机、空调,种种新玩意。每个人都喜欢在自己装潢很好很舒服的家里多呆一会。从前家里都不富的,有个老师还跟我说:“家里破破烂烂的藤椅子,我多坐一会儿也感到舒服。”所以都不肯出家了,连我也没有出家。释迦佛的伟大就在这里,放得下,拿得起,连王位都是一放就放下了,一心一意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要拯救所有众生的苦难。
外道以最高层天为究竟,因此不能出世间
“历访当时有名的外道”,他们都是在深山老林里修行的仙人,“如跋伽婆等,以求解答人生问题”,这些外道对释迦太子都非常欢迎,释迦太子跟他们学不了多久就发现他们不彻底究竟,所以就告别了,又到另一个外道那里学,觉得道理不对,又走了。“均令修四禅定”,四禅定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发现他们虽然在修禅定,可是这个禅定不能出世间,最高境界止于非想非非想,到了这个境界他们认为我已经到了最彻底的境界,他们就冲不破了,其实没有达到彻底究竟。释迦太子怎么会这么聪明?他当然聪明,当年释迦太子的老师还要跟他学呢。
佛教修行不能执着,否则形同外道
外道也修禅定,佛教也修禅定,都是通过四禅八定成就,路线一样,结果两样,所以叫路同果不同,区别在哪里?通俗地讲,外道执着,外道修止不修观,外道不断烦恼,所以佛教的修行不能执着,否则行同外道。我教禅定的时候总说:修禅定要无所求。
外道拿佛教用语装门面,却不会用,
好比小偷偷了国王的衣服,却不会穿
有教气功的,在佛门里听到几句话也拿过去用,可是他们用不来,就好像佛讲过的故事:一个小偷到王宫里偷了国王的衣服,后来被抓住了,国王问:“你这些衣服哪里来的?”“我爸爸留下的”“既然是你爸爸留给你的,你穿给我看看”,结果他把裤子当衣服穿,把鞋子当帽子戴,外道也是这样,偷了佛教里的话去装门面,却不会用,从前有句话:哄哄外国人。
从前教气功的也说:不要执着,不要执着。有学功的人跟我说:“我的气功老师跟你说的一样。”你看看他怎么教气功的?“大家两只手伸直,注意了”,注意了就是执着,“扳动第二只手指,得气了没有?”全是执着。好比是把国王的衣服偷过去穿不来,所以要出偏差呀。而我教了十多年禅定,一个出偏差也没有。
初禅是离生喜乐定,由离五欲得喜乐而入定
“四禅定”,初禅是由离开五欲所产生的喜乐而入定,叫离生喜乐定,这是第一步。
气功师不知三界,却说能出三界
从前我在成都清定上师那里,来了一个气功师,安排在我的寮房里住,他也归依清定上师,也学文殊法。这文殊法学了作什么用?学文殊法的作用是“得智慧辩才”,有了智慧辩才你几句话能说得他人心服口服。清定上师叫我给大家解说一下文殊法。他头一天来听,第二天没来,等我讲完课,到寮房里一看,他躺在床上“呼——呼——”睡得正香。他跟我说:“我的功法能出三界。”我说“哪三界?”“不知道。”(众笑)“我讲给你听,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什么叫欲界?”“不知道。”我说“欲界以欲为主,欲主要是财色名食睡,规定你天天要听法,你今天躺在床上呼啊呼…
《企业家禅定营(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