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修禅定前的开导▪P2

  ..续本文上一页个小偷,鹦鹉又说:“请坐,请坐。”因为鹦鹉辨别不出来的人到底是主人家的客人还是小偷。“请坐”这两个字是啥意思,它也不懂,它在客厅里,听久了,也就照样说了。

  人云亦云,出了很多好笑事情

  前一个时期,在《还珠格格》的电视剧里,皇宫里一只鹦鹉,它忽然叫起来:“皇上驾到!”宫里人都趴在地上跪着一动不敢动。后来才发现,是一只鹦鹉在叫。你听人家这么说,口里也就这么去传布,做出了很多很好笑的事情。我在佛协文教部每天早晨讲经,你们如果听听磁带里的笑声,一定会引得大家哈哈笑,并不是我讲得好笑,这个事情本身就好笑,佛门里好笑的事情太多了,只要说明白一点,就会令人发笑。

  由定发慧

  怎样使智慧开发出来呢?虽然它是本有的,也不需要去努力创造,可是你还得开发呀,好比金子被泥土石头堆了上去,年代一久,变金矿啦,可是里面的金子还是金子,不会坏,也不会变的,要取金子就得开矿,要开发根本智,就要修禅定。老师那儿学,仅仅是后得智,你要开发你自己的根本智,就要你自己用功了,用功禅定,所以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个慧就是根本智,无漏慧,由定开发出来的智慧,就是般若智,所以禅定是第五度,般若智慧是第六度。

  修出智慧来才是正道

  般若智慧怎么修?你只要把前五度修好了,般若智慧就出来了,般若智慧并不是修出来的,是每个众生都有的,你修好前面五度,般若智慧的光辉就会亮出来。所以一个修行人应该是越修越有智慧,这才是正道,如果越修越变得傻乎乎的,这是不正常的,二十年过去了,反而成了个愚老人。

  愚是三毒之一

  佛法是使人去掉愚痴,获得智慧,如果一个佛弟子没有获得智慧,不愿去掉愚,这个方向对吗?愚,本身就是三毒之一,三种根本烦恼是贪欲、瞋恚、愚痴。正常的情况下,通过获得的后得智,懂得越多,方便也多,脑子灵活了,事情到你手里,你会做得很好,叫善巧。

  闻思修首先要闻

  要得智慧,必须通过闻思修,首先要闻啊,你学生不听课能学到什么知识呢?越听越懂,那不是很方便吗?别人回答不出来,你就回答出来,因为你智慧大了,这是后得智,修禅定呢,妄念能止下去,妄念越少,也就越聪明。 孩子考学校,妈跟他说,“考试心别慌,心要定。”妈妈也知道心要定,才聪明。

  心不定,想不出,一放下,想起来了

  常有这样的事,去考场考试,一个题目想不起来,自己觉得奇怪,这个题目我前两天温习过了,怎么现在会想不出来了?时间也快到了,实在想不出也就算了,把考卷一交,刚走出门口,哎哟,想起来了,想起来你也没用啊,一交考卷,你就不能再拿回来了。这道理一样的,因为他当时紧张,心不定。考卷一交,没事了,放下了,却想起来了。这样讲你们都明白了吧?听得懂吗?(下答:听得懂。)

  不要说“佛法听不懂”

  我是摆事实讲道理,现在有人乱说佛法听不懂的,尤其是老太太,自己不来听,还要叫别人也不来听,还说:“佛法你听得懂啊?我们是钝根。”现在事实证明你们全听懂了嘛!胡说是有罪过的。这样下去,大家都不想学佛法了。

  承认会变,这就是佛法

  好人会变坏,坏人会变好,人们常说,“这人一向很好的,现在变坏了。”“这个人过去很坏,现在改好啦。”人们也常说,“你这个笨头笨脑的人,现在怎么变聪明了?”“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啦?怎么变得傻乎乎的?”承认会变,这是佛法。

  说不会变,就达不到一心不乱啦

  认为不会变,这是邪说,如果不会变,众生怎么能成佛?佛法就是一切都会变。当然根机也会变,哪有根机不变的这种说法?二十岁进佛门,说是钝根,三十岁,六十岁,学佛法40年仍是钝根。就说念佛法门,念了40年,仍是钝根,那么40年的念佛有什么作用呢?说念到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按照你的说法,念不到的!因为原来不能一心不乱,以后仍然不能一心不乱,不会变,岂不空忙。

  别人是钝根利根,你怎知道?

  原来是钝根,以后仍然是钝根,这种说话好像佛法不起作用了。假如我到某一个地方去,人家不认得我,就会对我说末法时期众生都是钝根,禅定不宜修。假如我到另一个地方去,“老师你来了,坐坐坐,老师啊,别人嘛修禅定可能不恰当,因为现在都是钝根,不过你老师嘛两样。”一会钝根变了利根了,到底是钝根还是利根?你没有神通怎能知道别人是钝根还是利根,知道过去世根机要有宿命通的,这就不多说了,总之要确定一个真理,“一切都会变。”否则你修行就没有一颗上进心,不会变了,还努力干什么?

  六度有次序,也可同时修

  回过来再说,般若智慧是自然出生的,般若翻译智慧,但有的法师仍然喜欢用“般若”两个字,因为“智慧”两个字还不够代表般若的全部含义,般若是从根本智开发出来的智慧,世俗谛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解说的,但是真正的般若智慧是不可说不可说,要自己去亲自体会。这六波罗密,也是按照次序排列的,你应该第一步要修布施。但学佛法不像学校学文化那样死板,虽有这样的次序排列,你在修布施的时候同时也可以修持戒、忍辱,按排列来说,如果布施不肯修,你持戒也持不好,忍辱也忍不好。  

  

  出家就是大布施,大持戒,大忍辱,大精进

  现在讲:出家就是大布施,大持戒,大忍辱,大精进。你们今天都已经出家了,在家人远远比不上你们,在家人布施,布施钞票,出家人布施,把整个的时光,整个的生命全贡献出来了,出家人不做生意,不赚钱,不贪名,不贪利,不留恋世俗,那才叫大布施,大持戒。基础多好啊!

  出家人穿的是忍辱衣

  大忍辱,出家人最庄严的形象就是忍辱。出家人讨厌众生是不应该的,出家人穿的是忍辱衣,骂不还骂,打不还打,要忍到这样。大精进,居士忙着开店做生意,结了婚还要忙生孩子,洗尿布……出家人这些事情都没有了,有充裕的时间来精进修行,所以称大精进。

  不修禅定,六度不圆满

  前面四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出家都能够修得起来,就是第五度禅定,大多数出家人不肯修,说用不着,可惜不可惜。修禅定可以开智慧。有说:“什么?开智慧?可怜呐。”这句话你们听不懂吧,怎么开智慧是可怜呢,他说某人说过:“小智不及愚。”愚最好,这完全跟释迦佛说法相反了。当然,用不着开智慧,修什么禅定啊,你不修禅定,六波罗密能圆满吗?这叫自说自话,颠颠倒倒。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说话?我常说,不听你的,也不听他的,也不听我的。听谁的?听释迦佛的,你说的跟释迦佛一样,就是没错。你跟释迦佛说的两样,就是你错了,要统一到释迦佛那里去,因为咱们都是佛弟子,大家都统一到释迦佛那里去,四众弟子还有什么争论呢,还有什么观点不同呢?都一样了嘛!就是不肯。说:“这是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全是搞一个“我”。啊!时间到了,现在下课。

   (2001.3.6第一讲完)

  释迦佛以法度众生,

  说法四十九年,归纳为戒定慧三学

  佛的智慧都融化在教育众生上

  世间上的人都有智慧,除非是他是一个傻瓜。父母的智慧,小孩起烦恼哭了,父母拿个糖给他吃,小孩就安静多了。社会上的智慧,看见这个地方危险,竖几根栏杆防止危险。宗教,也有智慧,它希望人心往上,乃至于升到天堂,它用的办法就是劝人为善。佛觉得那样的智慧不够圆满,那样子的度众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佛的智慧呢,不采用这些,佛的智慧都融化在教育众生上。

  佛法圆满,还需要儒教补充吗?

  昨天男众班有个同学,课完了来问我,为什么不赞成讲《了凡四训》,说儒教也有好东西。我跟他说儒教里好的东西,佛教里全都有。儒教劝人为善,佛教教育人做好人比儒教更好。儒教有许多都讲不清楚,例如说“头上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到底是啥?说“天做孽,犹可活。”这个天到底说啥,也没有讲清楚。佛教要用儒教做补充,岂不是认为佛的智慧还不够圆满,圆满的东西还需要补充吗?岂不是贬低了佛?

  何必把儒教、道教来纠缠不清

  如果儒教都能够在佛门里讲,那么其他宗教也可以在佛门里讲了。信耶稣的,心地也很好的,如果道教也能够在佛教里讲,那么外道、气功也能够讲了,气功也没说我不好啊。一个佛学苑的学生为什么佛学的问题不提,老是拿这些儒教、道教的问题来纠缠不清?如果说是一个探讨,你佛教都没有学好,还专门去探讨儒教、道教。

  我是佛教,别跟我来说道教

  末法时代出现了种种邪师邪说,把信佛的第一条标准都推翻了。什么第一条?“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照法义来讲,儒教、道教,是佛道外面的一条道也称外道,皈依佛了,你怎么还可以去信仰这些?后来他又跟我讲起道教来,我严肃地跟他说:“我是佛教,你不要来跟我讲道教。”

  扰乱了思想,佛弟子不安心学佛法了

  在如今社会,你尽管可以讲儒教,讲道教、神教,他们有他们的学院,你要讲道教,你到道观里去讲。比如说,开学时,我曾经讲过,听课只是听课,你不能在台下讲话,如果你说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当然有你讲话的自由,可是这儿是听话的地方,你要讲话你到课堂外面去讲,你在课堂里面讲就要扰乱人家听课了。同样道理,不管讲道教也好,讲《了凡四训》也好,你可以到别的地方讲,怎么可以到佛门来讲呢?你到佛门来讲,岂不扰乱佛弟子的思想了吗?人家就不安心好好地学习佛法了。

  (2001.3.8第二讲未完)

  学修禅定前的开导(4)~(5)

  ◎傅味琴

  禅定—— 使众生安定犹如甘露

  释迦佛以法度众生,说法49年,其法深广,…

《学修禅定前的开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跏趺观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