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向是大乘佛教,那么有没有做到自他二利呀?只利自己不利别人,这叫利己主义。大乘也不应该排斥小乘,要明白法无高下,心有大小。不肯度众生,你这个心就是小,叫小乘。可小乘四谛法你不修,大乘你又不干,那你究竟是什么乘?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55)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1日
发菩提心,修菩萨法,
虽出三界而不离三界
本次提要:
■ 嫌人多事多,喜人少清静,你不发大心哪来大成就
■ 念珠从不说话,我把学生当念珠,偏偏我手里的念珠个个会说话
■ 自他二利才是菩萨法,光利己世间上也行不通,哪有不度众生的佛弟子
■ 哪可以关起门来行菩萨道?佛弟子闭关也得有个时间性,外道乱搞。修
成一堆白骨
■ 发菩提心,修菩萨法,虽出三界而不离三界
嫌人多事多,喜人少清静,
你不发大心哪来大成就
有人到我们这儿来,往往有点看不惯,因为他有他受的影响,他有他的习惯。关起门来多安静啊,房里只有他一个人,别人也不会影响他,他也不会影响别人,好像挺舒服似的。来到我们这儿,这么多人一起学修,就不习惯了。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有一两天,乃至一星期感到不适应,这是常情,我也是如此,住到后来就适应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你们湖北的同学,全体来到开化的时候,有几个人就不喜欢这儿,总是嫌人太多了。大乘佛法度众生哪能嫌众生多?心量要越大越好嘛。你对每个同学都欢喜,来一个大欢喜不好吗?这一方面是他本人的习气还没有转过来,一方面也是过去受外界风言风语的影响,总觉得修行要清静,人越少越清静。这种心态如果不扭转过来,即使你将来有成就,也不过是小成就,因为你没有发大心,哪来大成就?
念珠从不说话,我把学生当念珠,
偏偏我手里的念珠个个会说话
大乘佛法就不能离开众生。尤其咱们这儿,天天教禅定、讲法、讨论,要培养出人才来,能够一点声音也没有吗?做弘法度众生的工作总要说说话,可是有些人就是看不惯,他喜欢拨念珠,因为念珠从来不说话。我喜欢拿你们学生当“念珠”,偏偏我手里的念珠个个会说话。
自他二利才是菩萨法,光利己世间上
也行不通,哪有不度众生的佛弟子
要自他二利才是菩萨法,能自他二利,无论到哪里都走得通。光利己,世间上也行不通啊。妈煮饭,难道只给她自己一个人吃,不给你吃啊?世间上也讲自他二利,老板赚了钱,他不给工人发工资,工厂不要关门了?
我从前进佛门常听到这句话:小乘人不度众生,是自了汉。后来才明白:小乘人也度众生,哪有不度众生的佛弟子?不过他心量小,度得不多罢了。1949年涅槃的泰国的阿迦曼尊者,是世界上公认的一个现代阿罗汉,他自己承认:可能是由于我过去世的习气关系,我想发菩提心,怎么也发不出来。可是他连晚上都在讲法。据说天人请他讲法,往往是半夜三更来的。他周围常有一批人请他讲法作指导,这在阿迦曼传记里有记载的。
哪可以关起门来行菩萨道?佛弟子闭关
也得有个时间性,外道乱搞,修成一堆白骨
哪有关起门来行菩萨道的?佛弟子闭关也得有个时间性,除非是外道。解放前,我外婆常到上海一个外道的地方去,请一个赵先生到我家来看病。他要一杯水,点三支香,嘴里唸唸有词,把香灰吹进水去,称为仙水。不吸一支烟,不喝一杯水,不要一个钱,忙完就走了。后来我妈问外婆,“赵先生现在怎么样了?”外婆说,“他闭关喽。”后来再问,“他看到南天门了。”后来再问,“里边没动静了,开门进去,一堆白骨。”关起门来修,何必一定要修到一堆白骨呢?外道就是这样乱搞。
发菩提心,修菩萨法,虽出三界而不离三界
我年轻时听老法师讲经,经常说东南亚国家佛教是小乘,可怜,我们应该发心把大乘佛法输送过去。可是东南亚国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是信佛的,你能说他们不度众生吗?仅仅是因为有小乘心的人证了阿罗汉果,叫他们再留在人世间度众生,不要出离三界,他们喜静怕烦,不愿发大心而已。菩萨呢?他有能力出三界,可他不离开三界,因为他发了菩提心,他不出三界是为了继续度众生,这才是菩萨。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56)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1日
修菩萨法的人要培养好自尊心,
每个佛弟子都能认识到佛教靠我,佛教大有希望
本次提要:
■ 离开三界也是好事,但娑婆世界都是你亲人,爱教的人就离不开佛陀的
教育事业
■ 我们是继承释迦佛的事业,而不是继承有人在佛门里所犯的种种错误
■ 修菩萨法的人要培养好自尊心,每个佛弟子都能认识到佛教靠我,佛教
大有希望
离开三界也是好事,但娑婆世界都是你亲人,
爱教的人就离不开佛陀的教育事业
当然你要离开三界,也是件好事,只要不下三恶道都好,可是跟菩萨的精神比差得远了。菩萨三界都不离开,哪能离开娑婆世界众生?娑婆世界众生都是你亲人,我常说,我是喝中国的水,吃中国的饭长大的。爱国的人就有一颗中国心,爱教的人就离不开佛陀的教育事业。所以不肯自他二利,说实在话,只有极端自私的人才会这么做。既不是小乘也不是大乘,也不知道他是哪一乘。
我们是继承释迦佛的事业,
而不是继承有人在佛门里所犯的种种错误
自他二利是佛说的,我是按照经文讲的,只自利不利他,这是狭隘自私的人搞出来的。佛教传到中国来,成了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一的不纯粹的佛教。不论是古德、祖师,讲的话如果离开了法,他就错了。我们不否定他们的功德,可是我们也要依法指出他们的错误。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正法久住。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我们是继承释迦佛的事业,而不是继承有人在佛门里所犯的种种错误。
劝请善知识转*轮,这是佛说的。千万不要受反面的影响,有人长期以来主张不讲经不学法,标榜自己一门深入。不懂法那是盲修瞎练!释迦佛叫佛弟子要多闻,要解经文,有人却劝佛弟子不要多听法,又说念经不必求懂,所以现代中国佛门里的错误比历史上还要多,还要严重。
修菩萨法的人要培养好自尊心,每个
佛弟子都能认识到佛教靠我,佛教大有希望
你们到外面走一走就泄气了,好像佛门没有希望了。有个办法可以使佛法振兴起来,就是修菩萨法的人,必须要有一个高尚的素质:要自尊,不要小看自己。你们天天唱的《佛教靠我》挺好。希望你们培养好自尊心,每个佛弟子都能认识到佛教靠我,佛教大有希望。
中国佛门历史上常出现一种愚蠢的、虚伪的、没有好处的谦虚,千万不能学:这些人可能认为佛教靠我,那我也太傲慢了吧,应该靠你呀;那么你也这样认为,应该靠他呀;他也学会了,应该靠你呀,结果一个人也靠不住,佛教就垮了。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菩提心:佛教靠我,那就行了。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57)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4日
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
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
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
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
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
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
本次提要:
■ 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
■ 众生贪名利的习气非常顽固,所以难出生死轮回
■ 每个法门都能成就,但不愿照佛法去修的人就不会有成就,善知识说法,
总希望他们能转过来
■ 既没有觉悟,又不讲经说法,住的也是假和尚,三宝就不存在了
■ 修行是修自己,舍利子是真是假我都不感兴趣
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
昨天讲到法施跟财施,法施极其殊胜,因为它有五种胜利,第一“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在这一点上我们还要深一步的理解。财施的利益,还得看对接受你财施的人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如果只解决了他自身的困难,那你这个财施,在他身上就发挥不出利他的作用。当然你布施能获得福报,他接受了你的布施,他的福报反会降低,因为我们的生活要有正当的来源,作为居士要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这个来源就清净。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一直批判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我们佛教也是主张来源要清净,尤其是在佛门里。
众生贪名利的习气非常顽固,所以难出生死轮回
从前儒教宣扬功名和富贵,放不下名利,所以一向反对佛教,为什么汉地信佛教的人反而有儒教思想?还认为儒教、道教、佛教是一家呢?因为他们虽然进了佛门,对儒教仍然有感情,他认为儒教有好的一面,就舍不得放下。就好比进了佛门洗澡没有洗干净,当然他本人也不愿意洗干净。如今有些人进了佛门,还在佛门里边搞名搞利,也是因为他不愿意用佛法把自己洗干净,还认为名利对他有好处,所以他就在佛门里继续搞他的名和利。众生这种不愿意彻底干净的习气是非常顽固的,所以众生很难跳出生死流转。
每个法门都能成就,但不愿照佛法去修的人就
不会有成就,善知识说法,总希望他们能转过来
我们说法教育众生,目的是为了净化人心,众生觉得也好,也对,也愿意接受,但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心洗得干干净净的。所以说每个法门都能成就,可是每个法门里的人就不一定都会有成就,因为他不愿意照佛的教导去修。那只好放松一点,比如说,一个人喝酒,你劝他要戒酒,他不愿意,你逼着他戒酒,他说“我宁愿死。”为了别让他找死,就让他喝一点吧。好比粪缸里的蛆,你好心把它放在清水里,可是它活不下去。这些进了佛门还保留儒教…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50~5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