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养的人一定要我穿起来,穿了他才高兴,那个也叫我穿,这个也叫我穿,那我不是变了北极熊了吗?只怕我冻死不怕我热死!
为什么现在人喜欢供养吃的穿的?后来给我想出来了,现在有钱人有个习气,专门喜欢买东西,(笑声)看见这个也买,看见那个也买,家里堆不下,就堆到我这儿来了。(众笑)我这么多衣服今生今世也穿不了,又不能卖掉。你假如供养我吃的,你只要给我一份,你想供养多,起码供养一百份,我还可以供众,大家每人一份。人家看见东西就欢喜,我看见东西就厌烦,修行人要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呀?法供养第一,你多听一天法,比你供养什么东西都好,尤其是愿生西方净土的人要多修法供养,发菩提心,这最殊胜了。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35)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日
佛弟子要持戒,要学禅定,
有止有观才是佛教的禅定
提要:
■ 佛弟子要持戒,要学禅定,有止有观才是佛教的禅定
■ 得不到佛的智慧就是个愚痴的人,佛说:愚痴畜生道,贪吝饿鬼道,瞋恚
地狱道
■ 戒定慧功德不能少,要消业障就要知道法,要劝请善知识说法
■ 众生干枯的心田要靠法雨来滋润、生长一切功德
佛弟子要持戒,要学禅定,
有止有观才是佛教的禅定
德呢?是戒定慧的功德。佛弟子首先要持戒,要学禅定。我年轻时进的是上海佛教青年会。那时,还经常能听到修念佛法门的人要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土法门三本功课,《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念佛的人都必须要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有十六观境,这是释迦佛特地指导求生西方净土人的修行方法。念佛的名号是修止,修十六观境是修观,有止有观才是佛教的禅定。现在十六观境没人提了,那你至少要修修观想念佛,要把阿弥陀佛观起来,你即使不肯观,唸佛至少要唸到一心不乱。
得不到佛的智慧就是个愚痴的人,
佛说:愚痴畜生道,贪吝饿鬼道,瞋恚地狱道
慧呢?佛弟子的智慧是从听佛法来的,不听佛法,得不到释迦佛的智慧,你就是一个愚痴的人。释迦佛讲:“愚痴畜生道”,如果你不懂佛法,不转变你的愚痴,死了下畜生道;“贪吝饿鬼道”,气量太小,贪心太大,死了下饿鬼道;“嗔恨堕地狱”,临终一刹那,如果你动一个嗔恨心,当即下地狱。下辈子去哪里是根据临终一刹那的心态为标准的。佛经上有个故事“小儿嗔乳母,刹那地狱沦!”奶妈不小心把小孩子掉在地上,小孩子临死的时候对奶妈动了嗔恨心,释迦佛以佛眼看到这个小孩儿就下了地狱。佛经上还有句话:一念嗔恚意,焚烧功德林。你动一个嗔恨心,把你过去修起来的种种功德全烧光了。
戒定慧的作用就是断烦恼,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贪嗔痴这是三个根本的烦恼。
戒定慧功德不能少,要消业障就要知道法,
要劝请善知识说法
而且培福以及修戒定慧的功德还不能少,比如有些人,劝他来听了两天法,下一次又劝他来听法,他回答:“我听过了,够了够了”,这么少就够了?假如你想求生西方,福德因缘就不能少啊。
定呢,每个法门都是在定中成就,没有定力就不可能成就。《佛说阿弥陀经》里讲,往生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你抓住一句佛号,以一念止万念,其他念头都不起来,这就是一心不乱。如果你在佛号之外再起一个念头,你就不是一心不乱。而且这种功德还不能少。《佛说阿弥陀经》里说的是“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你能够达到七天一心不乱,你这个人往生很有把握了。至少一天,不能再少了。你说,我现在已经有两分钟一心不乱的水平了。那太少了吧?《佛说阿弥陀经》里可没有说:若一分钟若两分钟一心不乱。(众笑)
从我刚才讲的道理,就可以知道法的重要性。只有法才能消除业障,所以这一品叫《灭业障品》。可是如果没有善知识讲法,你也听不到,所以你能请善知识讲法,你功德无量。
众生干枯的心田要靠法雨来滋润、生长一切功德
昨天讲到“我今归依十方一切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诸佛都是已经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汉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已经成就佛的圆满的觉悟了。“未转无上*轮”,这尊佛自己成了佛,可是还没有说法度众生。“欲舍报身入涅槃者”,想进入涅槃了。“我皆至诚顶礼”,凡是成了佛,没有说法就想进入涅槃的如来,我都至诚恳切的向他顶礼。“劝请转大*轮”,劝他为了解除众生的苦,广大地讲经说法。转大*轮就是讲经说法的意思。“雨大法雨”,雨是个比喻,好比干燥的土地长不出庄稼,经过雨露的滋润,就能生长万物了。比喻众生没有法,出生不了功德,有善知识跟他讲法,他干枯的心田得到滋润,一切功德都会生长。“燃大法灯”,灯也是个比喻,法灯能够照亮众生无明黑暗的长夜,使众生看清楚前面的路,走正道不走邪道,不会掉下三恶道去,一直走到证果成道。“照明理趣”,愚痴的众生不懂得道理,不明白趋向,用佛法的明灯给他照亮,使他能够看清楚明白过来。“施无碍法”,布施给他们佛法。有了佛法以后就能消除种种障碍,路路畅通,所以称无碍法。“莫般涅槃”,千万不要在还没有说法度众生前就进入涅槃。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36)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日
众生根机差了,就必须要广说经法,
才能使正法久住
本次提要:
■ 释迦佛成佛后,天人劝请转*轮,佛才说法四十九年
■ 寺院挂了“*轮常转”却十年也不转,写上“正法久住”却听不到正法
■ 众生根机差了,就必须要广说经法,才能使正法久住
■ 无经律摄持,若众花散置,被风则涣散
■ 没有法的力量,众生烦恼来了,修行就顶不住了
释迦佛成佛后,天人劝请转*轮,
佛才说法四十九年
昨天也提过,是不是没有说法就进入涅槃的佛退了菩提心了?那不是变成小乘了吗?不能这么理解,正确的理解是佛法非常珍贵,不能随便说,要有请法的人才能说。如果没有人请法,这尊佛就要涅槃了。释迦佛为什么在娑婆世界说法四十九年?因为他成佛后,有天人下来请释迦佛转*轮。
寺院挂了“*轮常转”却十年也不转,
写上“正法久住”却听不到正法
“久住于世”,我们经常讲“正法久住”,不转*轮,法都没有了,怎么正法久住啊?现在各地的寺庙差不多都变成了旅游场所,仅仅保留了一点形式,墙上或者是匾上还写着“*轮常转”,可是十年来这个庙里*轮一转也不转。有的地方挂的是“正法久住”,里边从不讲法,哪有正法了?假如你们有慧眼就可看到,民间有一种狗眼,也看得见,这个庙里全是鬼啊,因为天天在搞鬼!越是大城市越是富裕的庙,搞鬼越是热闹啊,做佛事要排队,敲起来唱起来,所以鬼都来了,那不是变了鬼门了?所以要使正法久住,必须要有弘扬正法的人,必须要有听正法的人,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样才能使正法久住。
众生根机差了,就必须要广说经法,
才能使正法久住
我们从前讲过《制戒缘起品》,佛制定戒律有十个意义,最后一个意义也是制戒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法久住。其实戒就是法里边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因为四十九年法收摄起来就是戒定慧。《制戒缘起品》里释迦佛提到过去的佛,有的佛佛法久住,有的佛佛法不能久住。“毗婆尸式弃,拘留孙迦叶”,这四尊佛涅槃以后,正法久住。“由广说经法”,因为这四尊佛在人间广说经法,也就是大转*轮,同时还结戒说戒,结戒就是制定戒律,说戒就是诵戒,也包括学戒。由于这个因缘,所以正法能久住。“拘那含牟尼,毗舍二如来”,这两尊佛“未结戒说戒,不广说经法”,他们在人间的时候说的法不多,也不结戒说戒。“时人根善利,但说教授戒,诸恶莫作等,皆除惑证道”,因为当时的人根利,只要跟他们说,要这么做不要那么做,给他们授戒,他们就能悟了,不必广大地说。乃至于只要跟他们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们就证了阿罗汉果,根利到这样,所以用不着再广说了。这不是这两尊佛没有悲心,是因为弟子们很快就证果成道了,你再给他广说,岂不是罗嗦了吗?好比你们是大学生了,我再给你们上数学课,说了两个小时一加一等于二,有必要吗?释迦佛来人间成佛,众生的根机就没有这么利了,所以必须要广说经法。
无经律摄持,若众花散置,被风则涣散
可是“彼二佛示灭”,后来这两尊佛灭度了,“种种姓出家”,各种层次、各种种姓的人出了家。“时久生疲厌”,由于没有广说经法的缘故,没有经法的摄持,时间久了,众生就疲厌了、没劲了。一个体质虚的人稍微动一动,就喊“我累了”,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因为体质虚呀。听不到佛法的人就好比体质虚的人,很快就生疲厌,因为他们得不到佛法里的营养。“无经律摄持”,如果没有讲经说法,没有结戒说戒,没有用佛法跟戒律来摄持,众生很容易时久生疲厌。“若众花散置”,好比很多的花放在桌子上,没有线串起来,被风一吹,就吹散。
这段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要使正法久住,我们每个佛弟子都要报佛恩,广大地讲经说法,使娑婆世界正法久住,使释迦佛的法的明灯不要熄灭。如果没有讲经说法,我们佛弟子都是营养不良,时久生疲厌,被风一吹就吹散。这个风就是外面五欲的风,也就是世间上八种风。不懂佛法,被这种风一吹,你就动摇了。
没有法的力量,众生烦恼来了,修行就顶不住了
九十年代我在各地办禅定班,忽然接到一个长途电话,说:“老师什么时候再来苏州讲法啊?”我说,“我现在还走不开。”“老师你快来啊,有人说,“老师再不来说…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