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懂佛法也能跳出生死轮回了?
·佛教伟大,如今发展却很慢,就因为佛弟子退失了菩提心的缘故
·提倡简单方便,就把佛法搞成了末法时期,这些都是业
·自己想得放生功德,造成他人抓生的罪过,这是善法中的恶法
·不杀生,还要不恼害众生;不偷盗,还要供养布施。修行就是和自己的
凡夫习气反其道而行之
·供养我,会增加我的负担,供养大众功德极大
把佛法说得那么简单,
那么不懂佛法也能跳出生死轮回了?
现在佛门里最容易听到的就是业障啊、造业啊、背因果啊,这几句话老奶奶也懂得,何用你翻来覆去讲呢?这样子讲佛法能代表全面吗?能说是圆满吗?流传到今天,修行就成了信因果、唸佛、吃素,再加放生,其他没了。不看他平常的烦恼,也不看他平常的行动,释迦佛49年的教法也不知道了,整个佛陀的智慧只剩下世间人同样在说的那些道理,所以现在许多佛门里的人也不大想听法了。如果这样就能证果成道,那么社会上的好人,他们早就跳出生死轮回了。
佛教伟大,如今发展却很慢,
就因为佛弟子退失了菩提心的缘故
这些年别的宗教发展很快,而佛教发展很慢。说起来佛教比宗教伟大,学问比宗教广博渊深,发展这么慢就是有个风气造成的: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一心想去极乐世界的人,心想我唸佛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再去听经度众生啊?最多拖他来唸唸佛。有些法师讲法也讲得很少,他也忙啊,如果他自己还想成就,他要忙闭关,忙在藏经楼阅藏经,还有的忙写书、忙出国、忙建庙,更忙的是经忏佛事,这就逐渐逐渐离开了众生。
信上帝的,他们教友之间常互相串门,带人去教堂里,所以容易发展。而且圣经只有一本,也用不着多解说;我们佛经有三藏十二部,这么丰富!而且不经过法师讲解也不好懂,又少有人讲。佛教发展慢完全是佛弟子退失了菩提心的缘故,大家都在自顾自,口称大乘实非大乘。
提倡简单方便,就把佛法搞成了末法时期,这些都是业
现在还有个风气,提倡越简单方便越好。我年轻时法师除了讲《佛说阿弥陀经》,还讲《心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现在这些经都没人讲了,成了只要一句,样样不要。进了佛门,佛法不懂,这就把修行架空了。所以释迦佛说到了末法时期,证果成道的极为稀有,这都是人搞出来的,这些都是业。
自己想得放生功德,
造成他人抓生的罪过,这是善法中的恶法
业很复杂,善业里有时带有恶业,造恶业的人有时也想做点好事。比如放生是好事,放生应随时随刻放,现在成了专在佛菩萨生日那天放生,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圣诞、出家、成道那三天,结果造成那一天市场供应紧张。收了居士这么多钱总要用掉,买不着怎么办?就先定货。小贩高兴啊,一个人来不及抓,还雇人去抓,这样的放生成了抓生。所以不懂佛法的人凭自己想一套,好心没智慧,反而把众生搞苦了。这就是白法中的黑法,善法中的恶法。
不杀生,还要不恼害众生;不偷盗,还要供养布施。
修行就是和自己的凡夫习气反其道而行之
业就是造作,一切的造作都是从身口意来。身的恶业是杀盗淫,不杀、不偷盗、不邪淫就是善业。要使善业广大,那么非但不杀生,还要不恼害众生,如能救苦救难,救人性命更好。
偷盗是恶业,不偷盗是善业,能够供养布施更好,修行就是和自己的凡夫习气反其道而行之。
供养我,会增加我的负担,供养大众功德极大
顺便跟大家讲一句,我每到一个地方,你们供养我的东西,逐渐逐渐会把我的房间变仓库,住在里面很不舒服,我是非常苦恼。就算我贪吃,肚子也有限啊。我又不喜欢穿好衣服,只喜欢穿打补丁的衣服,因为打补丁的衣服舒服,我五八年的一件衣服一直穿到现在,你们供养这么多衣服叫我咋办呢?什么是我最喜欢的?你在我面前听法我就高兴了,也不增加我负担。
我并不是叫大家不要供养,我的意思是不要供养我,要供养大众,供众功德最大。有人想:我供养老师,老师再供养大众,这不是一样吗?那还要经过我的手,我也够忙的了。你要供众,先数一数咱们有多少人,每人一份。如果供不起,每份少一点。所以供养心要大,要供养大众。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9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3.2
一世一世流转生死,
无非是在培养自己的业力,老习惯改不了,
新习惯又容易形成,业力的可怕就在这里
提要:
·佛允许居士结婚,是对居士要求放宽,不管正淫邪淫都会使人受苦
·不结婚,又不干男女间的坏事,不能看成是个“怪人”
·佛允许出家人还俗是为了免得这些人持不了戒,犯戒堕地狱
·不做口四恶,口业就清净了
·一言一行都会在八识田中种下种子,能消除贪嗔痴慢疑就是善业
·一世一世流转生死,无非是在培养自己的业力,老习惯改不了,新习惯
又容易形成,业力的可怕就在这里
佛允许居士结婚,
是对居士要求放宽,不管正淫邪淫都会使人受苦
不邪淫,不论是正淫还是邪淫,都不清净,要不然为什么佛规定出家人不许正淫?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佛允许居士结婚,这是佛对居士要求放宽啊。其实不管正淫邪淫都会使人受苦,没有一对夫妻不吵架、不骂人、不打架。
有一幅漫画,产房里妻子大肚子正要生产,旁边坐着他的丈夫。生孩子苦啊,疼起来像杀猪那样叫,所以她嗔恨心起来了,都是你害我,使我这么疼,两只手狠命去卡男的头颈,恨不得把他卡死,卡得男的连舌头都伸出来了。旁边站了两个护士,题目写:这件事我们到底该管不该管?她这么痛苦,就是当初男的害了她呀。
当然你们结婚成家,我也不能反对。可是你们十年里面如果不结婚,你这十年中就没有这种害人的事情了。业力很难消除的,做人别这样随随便便。
不结婚,又不干男女间的坏事,不能看成是个“怪人”
现在人受了儒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影响,好像不这么做就是个怪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意思就是你与其在外边男女之间干坏事,还不如娶个老婆。
佛允许出家人还俗是为了免得这些人持不了戒,犯戒堕地狱
打个比方,佛有时赞叹还俗,佛说,这些出家人还俗以后,将来还能升天。佛是真的希望出家人还俗吗?佛一方面赞叹出家,一方面又赞叹还俗,岂不矛盾?因为这些比丘不还俗,他们烦恼忍不住,要破戒会下三恶道,还会败坏佛门形象。为了免得他们犯戒,还是还俗吧,是这么一个道理。
不做口四恶,口业就清净了
口四恶,绮语、两舌、恶口、妄语全是恶业,你不做口四恶,口业就清净了。进一步你劝人家不打妄语;劝人家团结和合;非但不恶口,说话还要不粗声粗气,要有文明礼貌;非但不绮语,就是不玩弄花言巧语迷惑人,或者没事就谈某个名星结婚了、某个歌星离婚了之类的小道新闻,你给人家说几句法语,对他起到帮助、教育作用,那就是善业了。
一言一行都会在八识田中种下种子,能消除贪嗔痴慢疑就是善业
意三,你心里起贪心、动嗔恨心、愚痴迷茫、邪知邪见,扩大一点讲,还有傲慢和疑,这五种根本烦恼全是恶业,心一起念, 恶业就形成。那么你不贪、不嗔、不痴,也不傲慢,也不疑三宝疑师、疑自己。进一步能谦虚,能对自己、对三宝有信心,那就是善业了。众生只要起一个念头、有一个行动、说一句话,就会形成善业恶业,随时随刻在我们八识田中种下种子。
一世一世流转生死,无非是在培养自己的业力,
老习惯改不了,新习惯又容易形成,业力的可怕就在这里
业的力量为什么大?因为时间久了,一再一再重复,重复到后来力量就大了,俗话叫养成习惯了。你即使粗的习惯改好了,细的习气还存在,不知道哪一天又会死灰复燃,厉害得很。
我们无始以来一世一世流转生死,无非是培养自己的业力,这种习惯势力怎样比喻形容也说不清。有句俗话,“老习惯改不了”,老习惯很厉害,新习惯又容易形成,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业力的可怕就在这里。
从前有个人在朋友家住了三天,朋友有个坏习惯,说两句话就缩缩鼻子,这个人三天后回家,家里人说“你怎么也说说话就缩起鼻子来了?”他自己还不知道,说“我没学”,用不着学,眼睛看到就会有影响,等到他不知不觉缩鼻子了,这个业力就形成了。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97)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3.2
业力是在你生活里形成的,
不修行不改变习惯,能消除业力吗
提要:
·业障深重的人,连神通都没办法,佛说业力大于神通
·死后投生哪一道,是根据死后冒出什么业力的种子,所以众生是随着业力
走的
·业力是在你生活里形成的,不修行不改变习惯,能消除业力吗
·梦里全跟着梦境走,有几个能想着我可能在做梦
·梦里的境界都是你业力的显现,死后有没有把握,就看你梦里能不能控制
得住
业障深重的人,
连神通都没办法,佛说业力大于神通
所以不是单靠吃素、唸佛、放生就叫修行,吃素、唸佛、放生一辈子的人还在说:“我业障深重啊”。众生的业力连神通都没办法,释迦佛说过,业力大于神通。
死后投生哪一道,
是根据死后冒出什么业力的种子,所以众生是随着业力走的
死后投生哪一道,不是根据你现在想得怎么好,而是根据你死了以后,心里面什么样的业力种子冒出来,冒什么种子你就会跟什么样的种子走,所以众生是随着业力走的。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年轻时社会上没什么酒家,有一年上海淮海路上开了家酒店。我走过闻到酒的气味。我就想:假如有人喜欢喝酒,家又穷,老婆给他两块钱去买米,他路过酒店,闻到酒香,明…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