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净土不是天堂,极乐是从断烦恼中得
到觉悟的快乐
·修出离心要“不乐现在诸欲境”,我们这里贪欲的人跑了,发心的人求
常住
·不修苦行不会成就,苦行不要太苦,十二头陀行修一条也有功德
·“厌弃在家荆棘林”,未婚者来学法是防病,已婚者来学法是治病,还是
不生病好
修出离心,要“不乐未来诸欲境”,净土不是天堂,
极乐是从断烦恼中得到觉悟的快乐
第二条,“不乐未来诸欲境”,不要想未来自己怎样得到快乐。佛教使众生离苦得乐,这个乐是觉悟的乐,是智慧的乐,并不是享受的乐,所有的苦都是烦恼的苦,离开烦恼就会得到觉悟的乐。宗教讲升天堂去享受快乐,所以佛教不是宗教。
现在愿生西方净土的人比较多,所以我讲法时一再提醒,净土不是天堂,天堂也不是净土。你如果贪图极乐世界的快乐,你将来到的地方再好,也不是净土,是天堂,因为你心里的念头错了,方向错了。极乐世界不是叫你去享受,而是叫你去断烦恼,从断烦恼中得到觉悟的快乐。现在由于听不到佛法,很多人求生西方的目的是为了去享受,因为那边极其快乐啊,至于这个快乐从哪里来?他不知道。快乐从清净来,你心不清净,会有你的快乐吗?清净从出离来,出离什么?出离种种的欲望。
修出离心要“不乐现在诸欲境”,
我们这里贪欲的人跑了,发心的人求常住
第三条“不乐现在诸欲境”。当年我们办女众专修班,有的人不适应,留几天就走了,说我们管得太多,老师经常要批评,纪律、纠察要训话,还有不能吃零食,不能上街,她受不了。或者说你们这儿生活条件太差了。当然现在好得多了,我看你们来报到的同学可能都是护法菩萨送来的吧?都很发心啊,一开口就要学三年五年十年。
不修苦行不会成就,苦行不要太苦,
十二头陀行修一条也有功德
修行要修苦行,不修苦行不会成就,否则释迦佛何必离开皇宫?如果条件好、生活好就能够成就快,那留在皇宫里修,岂不是成佛更快了,何必要六年苦行呢。
有些人说释迦佛六年苦行是错的,这句话也不错也错,如果依你现在的水平去学释迦佛六年苦行,你就错了,因为你条件不够。像我这样就没办法学,我没吃饱没睡好就没精神。你们去学每天一麻一麦,不到三天你就要昏倒,昏倒了还爬不起来了,所以你们不能这样修,可是释迦佛修了就没错啊。时代不同了,体质也不同,但总要学一点苦修的精神吧,哪怕十二头陀行,你只修一条也有功德啊。当然不修也可以,释迦佛主张苦行,但不强迫你去苦行。拿十二头陀行来说,你做到有功,做不到没过,已经够宽大的。为什么这么宽大?因为释迦佛慈悲,对机说法,从不勉强一个人。
“厌弃在家荆棘林”,未婚者来学法是防病,
已婚者来学法是治病,还是不生病好
“厌弃在家荆棘林”,荆棘就是有刺的树,一根一根的荆棘弯下来,中间有个洞洞,钻进去就不会有你的自在,因为四面都是刺,一动,就会刺痛你,这就是家。如果你不离开家,给你最刺激、最痛苦、讽刺、挖苦、讥笑、侮辱你的,就是你最亲爱的人,结过婚的人都有体会。
解放初期妻子、丈夫互称爱人,现在不这么叫了,到底可爱不可爱心里有数。每个家庭诉起家庭的苦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有的实在受不了,逃走了。所以国家也尊重现实,允许离婚。这不是清清楚楚说明家是苦得不得了。如果不苦,怎么会离婚呢?难道离婚仅仅个别几个吗?你去了解了解,大多数人结过婚又离婚了,尤其是五欲享受厉害,繁华的大城市。我从前到深圳,有些人挺有礼貌,挺有修养的,后来才知道,这个人也是离婚的,那个人也是离婚的,爱啊爱啊爱到离婚。
你们没有成家的同学来到这里,我把你们看成一个宝,因为你有觉悟,有菩提心啊。结过婚的人来到这里,我看是二等品。二等品总比三等品好吧,什么道理啊?因为你们已经尝到家的苦了。有句话,防病胜于治病,没有结过婚的人来到这儿学法是防病,结了婚受了苦,带着心里的痛苦创伤来听法是治病,还是不生病的好。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别把鲜花插在牛粪上,这里檀香扑鼻,
那里臭气冲天
提要:
·成家减少了六十年寿命,喜欢躲在家,就因为老鼠爱大米
·别把鲜花插在牛粪上,这里檀香扑鼻,那里臭气冲天
·修出离心,要“不乐未来诸欲境”,人生不是万花筒,乐极生悲的事可
不少
·好梦未完做恶梦,痛苦紧跟快乐来
·培养人才,人比才重要,发菩提心为了报父母恩
成家减少了六十年寿命,
喜欢躲在家,就因为老鼠爱大米
生命最珍贵,大家都知道从小出家的人,差不多都是长寿的,当年虚云老和尚,我听他讲法的那一年,他已经120岁了。可是一般家里的老先生差不多六十几岁就死了,成家减少了60年寿命,值得吗?你们从家里跳出来,已经算是了不起了,是大智慧,看得远啊。鼠目寸光的人就呆在家里,老鼠的眼睛只看眼前,为什么喜欢躲在家里,因为老鼠爱大米。你把老鹰抓来关在家里,关得住吗?它可不买账。你们革烦恼的命才是真英雄。这样受苦受难的地方还偏偏放不下、离不开,这不是让同学们想不通吗?
别把鲜花插在牛粪上,
这里檀香扑鼻,那里臭气冲天
释迦佛怎么看待家的?释迦佛未出家时是要继承王位的皇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王位可不简单,是转轮圣王,太子却看成是个草秽堆。假如你是一朵鲜花会放到哪里去?(下答:供佛。)对啦,你是一朵鲜花要供佛啊,别把自己一朵鲜花去插在牛粪上。假如我妈还在,我会把妈接到这儿来,为什么?因为这儿檀香扑鼻,家里臭气冲天。
修出离心,要“不乐未来诸欲境”,
人生不是万花筒,乐极生悲的事可不少
“不乐未来诸欲境”,不要去盼望未来。未来算命也算不准,你想它干什么?有些人想得多美啊,新房装修得很漂亮,准备做新娘新郎了,明天是大喜临门,结果今天出车祸压死了,想得到吗?说傅老师怎么不说吉祥话,尽说倒霉话。人世间有没有倒霉事情?难道你闭着眼睛不看?讲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对新人在结婚那一天放炮仗,有一个炮仗没有爆,从空中掉下来,正巧掉在新娘子头上爆了,马上送医院抢救,结果死掉了,新郎只好把眼泪当新娘。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给你们讲讲,别头脑里像万花筒那样,还以为人生真有这么美妙!
好梦未完做恶梦,痛苦紧跟快乐来
要修好苦集灭道,先要认识人生的苦。人做了一个好梦醒过来,想继续再做下去多好啊,拼命让自己再睡着,结果真的睡着又做梦了,谁知道做了个恶梦。人生的路上难道都是好梦吗?好梦后面紧跟着是恶梦,你得到了快乐,痛苦就跟在后面。
培养人才,人比才重要,
发菩提心为了报父母恩
佛学院培养人才,有些佛学院只培养才,不培养人,这是颠倒。我主张人与才都要培养,人比才重要。好比枪拿在军人手里,军人比枪更重要。你把军人培养好了,枪法就瞄得准;没培养好,他朝天开枪。今天你们来学法,特别要讲菩提心。为的是报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佛恩。儒教说你离开父母就是不孝,佛教说你离开父母学法修行就是报父母的恩,说法两样。出家人辞亲出家是大报恩,因为一出家就能度七世父母。
当年九华山仁德大和尚请我去办佛学院,有一次我从甘露寺到佛教协会,路过一个比丘尼的庵,九华山那些当家都认得我,他们有时候也来听听课。我进里边坐一会,这位当家师跟我说,“老师,我听了你一堂课,十年都没放下的大石头就放下了。”什么事情呢?原来她出家以后没有回过家,妈死的时候也不在身旁,所以她总认为自己不孝,中国佛门受儒教思想影响太深了,为了这件事情很苦恼,心里这块大石头压得很重啊。后来听我讲课,听到“出家就是大报恩”,这么一句话,这块石头去掉了。所以儒教是儒教,佛教是佛教,不要混淆。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7)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走进佛门究竟想干什么?想隐居享清福是儒教的世俗气,弘法度众生才是菩提心
提要:
·走进佛门究竟想干什么?想隐居享清福是儒教的世俗气,弘法度众生才是
菩提心
·贪图五欲必有斗争,其原因无非是名利与傲慢,清净才能得解脱
·在家苦就苦在钱多还想多,把家产留给儿女的不是好爸爸
·出家了再想抓回世俗的一切,不怕脏吗?离家了也别安心不下来
走进佛门究竟想干什么?想隐居享清福是儒教的世俗气,
弘法度众生才是菩提心
我们的未来究竟想干什么?从前我看过一个碟片,名字叫《走进佛门》。记者到一个佛学院去采访,问一个学僧毕业以后想干什么?意思问他对未来的想法,他说我想找一个小庙,画点画,弹点琴,那是受儒教影响,想过隐士生活,享享清福。后来记者到四川成都铁像寺,去采访隆莲法师办的一个尼众佛学院,也是问这个问题,回答说“我要弘法度众生,”回答两样,一个是充满世俗气,一个是充满菩提心。
听说有些从佛学院毕业出来的出家人,师父都头疼,因为傲慢得连师父都不认账。恩师恩师,连恩都不认了。拿一个红本本,无论走到哪个丛林,红本本一放,“你看着办吧。”意思就是凭这个,你总要给我做个当家。原来进佛学院是为做当家、为了出国。要是真正发菩提心做了当家当然是好,可不能有所贪图啊。
贪图五欲必有斗争,
其原因无非是名利与傲慢,清净才能得解脱
“天魔王宫虎豹穴”,要知道你未来想得到种种欲境的享受,就像天魔王宫一样,充满着骄慢自大的苦,修行修出我慢贡高、骄气十足,全是得到魔加持了,魔在释…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