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都要放下,只有你学到的佛法才属于你自己的。超过时间了,回向吧。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2)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12
讲经要发真正菩提心,学法是为弘法度众生
提要:
·讲经要发真正菩提心,学法是为弘法度众生
·大乘佛教是属于一切众生的,并不属于任何个人
·广度众生要有行动,才谈得上是发菩提心
·扫除儒教“光耀门庭”思想,才能做好佛教思想的佛弟子
讲经要发真正菩提心,学法是为弘法度众生
清定上师说:“讲经人如贪荣耀,必讲不好,要发起真正菩提心才讲得好。”这句话告诉我们几个要点:讲经说法是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这才算你发起真正的菩提心。菩提心是看你的行动,每个佛弟子都应该发菩提心,如果你出了家仅仅想自己搞个小庙,做做两堂功课,其他的时间作作画、弹弹琴,你这能算发菩提心吗?从前有一个VCD叫《走进佛门》,内容是到一个佛学院去采访,问一个学僧:你毕业以后想干什么?他说,“我想找一个小庙,在里边弹弹琴、作作画。”这就是受了儒教的影响,儒教的文人就是想在一个风景好的地方隐居,算是出世。佛学院念了几年书,竟然得到的是儒教思想的传统!如果有一位名望高的人,不讲佛法,全讲儒教这一套,因为他名气很大,佛弟子受了他影响,你再怎么样给他们讲佛法也推不动他们。比如儒教讲:父母在不远行。这就培养了人们家庭观念特别重。结果哪个地方受儒教影响最深,哪里的人就不肯出离,除非是没受到儒教影响,也没有成家,家庭观念还不深的年轻人才出得来。
这个碟片后面又放到去隆莲法师办的四川尼众佛学院采访,她们回答就两样了,说:“我毕业以后要弘扬正法广度众生。”可见教你的法师是什么思想,你肯定会受什么影响。
大乘佛教是属于一切众生的,并不属于任何个人的
佛教是什么主义?通俗讲是报恩主义。弘扬正法广度众生就叫菩提心。你躲在小庙里过优越的生活,反正披了出家人的衣服,放个功德箱,那是吃不完用不完,你尽管可以弹弹琴、作作画,连菩提心影子都找不到。可是这些人还口口声声说:是大乘佛教。你的大乘佛教是属于你个人的,不是属于一切众生的,那可不是菩提心呢!家庭观念重的人,能发得出菩提心来吗?就算你天天在家里看大乘经典,你有行动吗?
广度众生要有行动表现,才谈得上是发菩提心
我讲一个有行动的例子。十年前,我们在九子岩华严寺,那时候还没几个人,后来来了一个年青人,“老师,我学三年。”我说可以。因为他是老同学,我总要跟他谈几句,我说“你三年学满了,干啥?”他回答不出来。我说“你三年学满了,肯定是回家找个工作、成家、生孩子,就算你学了三年佛法,在家里度众生,只有两个呀,一个老婆,一个孩子,而家里人是最难度的。难道我培养你三年,就是叫你去跟老婆孩子说法?”听我这么一说,因为他没有受儒教影响,也没有成家,他马上就说:“老师,我学十年。”这才对头,所以说,要有行动、要有表现,才谈得上是发菩提心。
扫除儒教“光耀门庭”思想,才能做好佛教思想的佛弟子
从前的大家庭复杂得很,你想在大家庭里发菩提心?笑话!现在都是小家庭了,你说,“我能不能发一个小菩提心?”菩提心里有小吗?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必然有个争取荣耀的心态,所谓光耀门庭、出人头地,儒教就是讲究这一套。儒教的东西能跟佛教合得起来吗?儒教、道教在我们这里决不弘扬,要讲你到儒教协会、道教协会去讲,干嘛挤到佛门里来讲?我们佛门只弘扬佛教。既然你是佛弟子的身份,我们就要批判你头脑里的儒教、道教思想,目的是要你做一个真正的佛教思想的佛弟子,这就叫纯粹。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3)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12
世俗生活久了,就把世俗习气带进了佛门
提要:
·世俗生活久了,就把世俗习气带进了佛门
·佛教兴亡,佛弟子应有责任,惭愧人如不改正,成了无惭无愧
·在佛门里发心都不应该有贪荣耀的心
·菩萨智慧大,众生烦恼大,没有烦恼的本事,你做得了众生吗
·知道的你不修,再听不知道的有啥用
·恶法舍不掉,就把佛法架空了,不要贪荣耀,这就是在讲佛法
世俗生活久了,就把世俗习气带进了佛门
我们在世俗的家庭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不可否认,我们今天多少都带有世俗习气、世俗观念、世俗感情,这些不可能不带进佛门来。佛门有句话:你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走,只有你的业力才能跟着你走。同样道理,你来到佛门,你什么都没带来,只有你的世俗习气带进来了。
佛教兴亡,佛弟子应有责任,惭愧人如不改正,成了无惭无愧
看看事实,你来的时候家里装修豪华的楼房有没有带过来啊?你的老婆、你的儿子、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进来呀?什么也没有带进来,就带进来你在世俗环境里养成的世俗习气、世俗观念、世俗感情,如果不来一个大扫除,那就既不像佛门又不像世俗,真叫僧不僧俗不俗,这个佛门还搞得好吗?所以头脑要冷静,要正确地看待今天的佛门,也包括历史上的佛教,如果它兴起来了,它是怎么兴起来了,衰败了,它是怎么衰败的?都要弄清楚。别以为我多管闲事,我们每个佛弟子都有责任的。有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的兴亡难道跟佛弟子没有责任啊?你样样都不管,不负责任,专门到佛门里来搞名搞利,老了又把佛门看成养老院,口说“惭愧惭愧”,还特别在名字前面加“惭愧人”几个字。既知惭愧,如果不改正,你这是无惭无愧,哄哄人呀。
在佛门里发心都不应该有贪荣耀的心
再回过来说,你讲经说法如果贪荣耀,你这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因为你利用讲经说法来获取自己的荣耀,你这个菩提心已经走样变质了,靠得住吗?好比一双皮鞋,穿了一个星期就走样了,皮鞋变了蒲鞋,挂了皮鞋的牌子,靠得住吗?不光是讲经说法,在佛门里整个的发心,都不应该有贪荣耀的心。
菩萨智慧大,众生烦恼大,没有烦恼的本事,你做得了众生吗
如果详细分析的话,你只要起一个烦恼,就会牵涉到说不尽的烦恼。好比菩萨的智慧,能够从一个法中说出一百个法来。起烦恼的众生,照样有本事从一个烦恼拉出一百个烦恼来。没有这个本事,他怎么做老众生啊?做老众生都是本事很大的,好比世间上当总统的,他有本事能竞选连任。我们前世做众生,今世仍然做众生,也是连任,本事大啊!这是做众生的本事、烦恼的本事,没有烦恼的本事你做得了众生吗?
知道的你不修,再听不知道的有啥用
有些人受了某种的影响,认为傅老师真正的佛法讲得很少,讲的很多都不是佛法。比如讲,“不要有我执”,他认为是佛法,因为从前没听到过,头一次听到;“不要有法执”,是佛法,因为社会上没有讲这一套。“不要有荣耀心”,他想:这算佛法吗?我在社会上经常听到的嘛。还有的说:“这些话我早就知道了。”你早就知道了,你怎么没做到?佛门里边普遍有两个偏向,一个是只学不修,一个是只修不学,这样佛门还搞得好吗?你早就知道的都不修,再给你讲你没听过的,你又不修,这种听法有啥用?
恶法舍不掉,就把佛法架空了,不要贪荣耀,这就是在讲佛法
这种人还喜欢怄气。从前有个老师动员了十来个人来听课,怎么听了一次下一次不来了?我打电话问他,他说:我走访了一下,他们说“你说听傅老师的法就没有烦恼了,可是我听了以后烦恼反而多了。讲法就讲佛法,却讲搓麻将是卑鄙的,这跟佛法有啥关系?我最喜欢搓麻将,从前想搓就搓,烦恼倒少。现在刚想搓麻将,傅老师的话就跳出来了“卑鄙的”,反而生烦恼了。”(众笑)都这么样就把佛教架空啦。所以今天跟你们讲,不要贪荣耀,这就是在讲佛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3)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12
世俗生活久了,就把世俗习气带进了佛门
提要:
·世俗生活久了,就把世俗习气带进了佛门
·佛教兴亡,佛弟子应有责任,惭愧人如不改正,成了无惭无愧
·在佛门里发心都不应该有贪荣耀的心
·菩萨智慧大,众生烦恼大,没有烦恼的本事,你做得了众生吗
·知道的你不修,再听不知道的有啥用
·恶法舍不掉,就把佛法架空了,不要贪荣耀,这就是在讲佛法
世俗生活久了,就把世俗习气带进了佛门
我们在世俗的家庭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不可否认,我们今天多少都带有世俗习气、世俗观念、世俗感情,这些不可能不带进佛门来。佛门有句话:你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走,只有你的业力才能跟着你走。同样道理,你来到佛门,你什么都没带来,只有你的世俗习气带进来了。
佛教兴亡,佛弟子应有责任,惭愧人如不改正,成了无惭无愧
看看事实,你来的时候家里装修豪华的楼房有没有带过来啊?你的老婆、你的儿子、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进来呀?什么也没有带进来,就带进来你在世俗环境里养成的世俗习气、世俗观念、世俗感情,如果不来一个大扫除,那就既不像佛门又不像世俗,真叫僧不僧俗不俗,这个佛门还搞得好吗?所以头脑要冷静,要正确地看待今天的佛门,也包括历史上的佛教,如果它兴起来了,它是怎么兴起来了,衰败了,它是怎么衰败的?都要弄清楚。别以为我多管闲事,我们每个佛弟子都有责任的。有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的兴亡难道跟佛弟子没有责任啊?你样样都不管,不负责任,专门到佛门里来搞名搞利,老了又把佛门看成养老院,口说“惭愧惭愧”,还特别在名字前面加“惭愧人”几个字。既知惭愧…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