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与老领导交流佛法▪P4

  ..续本文上一页过一筹,这是因为佛的心量大。

  在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最可贵的,是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真正地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念佛,没有离开生活:我们洗着碗,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扫着地,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去马路上给大家服务,也可以念“阿弥陀佛”,没有障碍,不能说我天天躲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别的事情都不去干了。

  一切都是缘分。有这个缘分,我们该干什么的要干什么!你该在家里面做饭的,好好做饭,把你的家庭照顾好,这就是你的道场。所以菩萨学处,菩萨行处,在什么地方?它不分环境,不分行业,不分特定的生活方式。在我们一生当中,就能成就。

  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二化身。有示现国王身,大臣身,宰相身,甚至于童男童女身。示现不同的身份,就是告诉我们:你在哪一个行业都能成佛成菩萨,这样才对的。

  因为佛告诉我们:成佛成菩萨,就是回归到我们圆满的觉悟。你本来应该是觉悟的,觉悟是正常的,不觉悟是不正常的!古大德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当中,都有觉性的一面,只不过是无法保持,很快就被我们的妄想、妄念给盖住了。所以要经常闪光,经常发亮,保住!

  我们听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诵经、念佛,就是把我们本性里面的光明能够保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更久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了。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佛法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所成就的!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度化的也是一切众生——没有分文化背景,也没有分哪一个行业,也没有分哪一个地域,所以,普度众生,普度一切的众生!那我们就知道了,既然是普度众生,当然众生都能够有成就,如果没有成就的话,他度众生不是没有意义了?

  弥陀大愿菩萨的示现,也是为我们证明:成佛、成菩萨,在你本位的工作上面,原本的生活方式里面都能成就。祖师常讲的“就路还家”,不是我学佛了,我修行了,我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去修。特定的环境去修,你要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一切都是缘分。你没有这个缘分,你去强求,我一定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修,这叫攀缘。你又不容易找到,也不容易成就。

  所以在家里面是个家庭主妇,每天烧饭,你就本本分分在家烧饭,把你的饭烧好,把你的佛也念好,你在你烧饭的这个岗位上——烧饭菩萨,你也就成佛成菩萨了;你在单位里面是一个清洁工,扫地的,你把你的工作做好,把地扫干净,认真地念佛,你也能成佛成菩萨;你是个当官的,你认真地去做,去服务,认真念佛,你是当官的佛菩萨;你是个企业家,你把你的员工都当作度化的对象,都让他们能够断恶修善,都能够让他们认真地来学习,你不仅仅给员工带来了衣食的、物质的工资和待遇,又教化了他们,所以你在商业上面也可以成佛成菩萨,佛经里面叫“商主菩萨”。

  祖师告诉我们:“就路还家”。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岗位当中,尽到你的本分。那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清楚了以后,我们这个社会该多么和谐,多么祥和。

  大家都有一个误会,认为我们修行了,就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不明白这个事情,家人又不能够理解,所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这是错误的。

  我们每天诵经、念佛,是正确的。有时间就要念,有时间就要修。因为我们虽然有时间就念,有时间就在修,毕竟时间还很短,我们干别的事情的时间还很多,你每天睡觉几个小时,吃饭几个小时,出去玩几个小时,加起来的时间,肯定比你念佛、修行的时间多。所以你在有时间的时候你再不去用功,念佛诵经,修炼你自己,那你的时间就来不及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时间充分地安排好。该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去工作,该干事的时候认真地去做,回来以后认真念佛,老实修行。这就是工作、念佛、修行不耽误,没有耽误。

  从古至今,佛法的流传都是这个样子。古大德所讲的“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就是这个道理。家家都念观世音,家家都念“阿弥陀佛”,也没有把家庭的工作给丢掉,也没有把家务给耽误做,没有耽误。所以佛教文化在我们中国民间流传得深远,非常令人欢喜。古大德就告诉我们“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让人感觉到佛菩萨的慈光是多么温暖,多么祥和。

  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是寻声救苦,救苦救难;阿弥陀佛,是代表我们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光明、智慧代表本体,慈悲代表起用。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我们得到了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智慧。那反过来以后,就要帮助一切众生,让我们用慈悲心来帮助一切的众生。所以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是我们最根本的基础,有了慈悲我们才有动力!看到别人痛苦,看到众生痛苦,就好像自己在痛苦一样,所以升华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众生有苦难了,有痛苦了,就像自己有苦难一样,是一体的,这个悲悯之心就出来了。“无缘大慈”,就是他有痛苦,他需要快乐,我无条件地去帮助他,没有条件,无缘大慈。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说一切众生和自己是同一体的。

  我们觉悟了,我们明白了,没有痛苦了,没有烦恼了,但是还有多少人在痛苦里面,还有多少人不明白,还有多少人没有机缘接触到,这些人就是佛菩萨要帮助的对象。这些人都明白了,都觉悟了,佛菩萨的使命也就圆满了,所以“众生度尽,方成佛道”——地藏王菩萨的大愿。

  地藏王菩萨代表的是什么?代表根本愿力。地,是心地,藏是宝藏,表法表什么?表我们真心本性。这个心地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能量,它可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有这个能力。众生都得度了,自自然然就成佛了。

  众生是谁?说到究竟处,众生是自己的法身,佛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圆满了,就是众生都应该成佛,遇到佛都能够觉悟。菩萨叫“觉有情”,就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虽然觉悟了,还要留一份情来普度一切众生。

  因为我们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很重,如果佛光讲道理,光讲这些理论,没有一点情谊,他不愿意接近你了,说:佛很冷酷,很无情,那怎么办?就化现菩萨身,表慈悲。

  所以你有一点痛苦,你有一点障碍了,你去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他就来帮助你了。你就感觉到菩萨很慈祥,很慈悲,很有人情、感情,就很容易对佛法产生了恭敬之心,对佛法产生感觉。这是什么道理?这无时无刻不是佛菩萨使用方便之门接引我们一切众生回到生死的彼岸,叫“方便为门”。

  生死的彼岸在哪里?其实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不生不灭,哪有彼岸与他岸之说?怎么会这样说?生死是对烦恼说的,你有烦恼就有生死;涅槃是对清净说的,你回归到清净自在,那就是涅槃。

  虽然《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多远?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佛国土那很遥远!但是佛在经里又告诉我们:无处不是净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又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因为我们有烦恼,因为我们有障碍,所以净土我们看不到。

  净土是对我们的烦恼而讲的。如果我们把烦恼去除掉,由于我们念经的功夫,念佛的功夫把烦恼断了,所谓就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时候,虚空法界无一不是净土。

  我们现在这个烦恼断不了,一会儿来了,一会儿念一会儿佛清净了,不一会儿妄念又起来了,那怎么办?所以说,我们要认真修行!功夫要深地用,往深里面去修,你才能够很容易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乱。

  为什么说到功夫成片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了,就能够生死自在了?什么道理?“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我们到没有烦恼,心地清净的时候,就生死自在了,你就无所畏惧了。

  佛菩萨慈悲给我们加持,给我们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圆满的佛性,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圆满的佛性,过去的众生久远劫就成佛了,他们也成佛了,所以他们是过去佛。

  我们是未来佛,过去佛当然要加持未来佛,来帮助我们,来完成他在因地发的大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苦难,帮助大家从苦海里面走出来。

  苦海是什么?苦海就是我们的烦恼。烦恼之海,那是苦海,苦海无边,因为我们的烦恼是无边的,它是不会间断的,一个接着一个,这个烦恼去掉了,另外一个烦恼又来了,所以烦恼不停地在转变。

  怎么样回头是岸呢?从此以后,你从烦恼里面换位思考,调过来了,我不烦恼,光想好的,光想善的,光想佛菩萨的教诲,这个时候你方向就对了。以前你是心量小,嫉妒障碍,烦恼重重,是制造苦海。你现在心善行善,帮助一切众生,你这是在把你的苦海,用黄金把它填充实了,苦海就没有了,就变成黄金布地了。

  念佛,所谓极乐世界黄金布地,七宝琉璃,庄严无比!那是什么?就是我们用清净心,把我们这个苦海用七宝把它平掉,所以变成了极乐世界。能不能去成,不在于佛菩萨,在于我们真正地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力,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

  佛菩萨不会主宰我们,上帝也不会主宰我们。就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念佛也是同样一个道理,也是因果。我们认真修行,是因;摆脱烦恼,成就菩提,就是果报。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时常地想到佛菩萨的教诲,然后念“阿弥陀佛”,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情!

  在人生当中,最主要的是有一个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因为“诸行无常”。既然是无常的,那我们还要不要认真去做?好的,我们要认真去做。虽然是无常,但是还有一个力量的存在,佛经里面讲“业力”,用科学的讲,它有一个惯力在里面,就是一个让我们无形当中能够起到很多的决策、很多行动的一个力量。我们感觉到它是一个生…

《与老领导交流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