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法,觉悟人生
今天我们缘分非常殊胜,又欢聚在这里,大家福报非常大,佛缘非常深。
第一讲 学佛要做一个明白人
佛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佛就是明白人。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文化,只有真正学到佛的精华、佛的精神,我们才有受用,才能够把佛法落实在我们日用平常当中,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真正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体现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当中真实的意义。
“觉悟”就非常重要了。“佛”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所以佛法自始至终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增加智慧、如何提升觉性——祖师们常讲的恢复我们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正知正见。
我们遇到佛法,入门种种因缘不同,但是所寻求的是相同的。每一个人都想增加福报,每一个人都想增加自己的智慧。怎么样才能做到呢?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到我们这个世间,给我们展现了什么呢?我们学佛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这是我们很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很迫切想知道的话题。所以佛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明白了这些我们学佛就不叫迷信了,这叫智信,有智慧。佛教是让人破迷开悟,破除迷信,增强正知正见。
首先教导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是佛门的基础,这是我们在人间、这个地球上最基础的根本。如果这个地球上每一个人都能够断恶向善,都能够孝养父母,你说这个地球多么美好,灾难自然就化解了,战争也就没有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和平,都希望安定,都希望祥和,怎么样能落实呢?就要靠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当中觉悟。我们觉悟了,我们身心安定祥和了,把这个文化、这个精神传递到你身边的人,传递到与你有缘的人,他们也祥和了,他们也把心安下来了,这个时候这个世界自自然然就和谐、安定,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幸福美满。只有安定和谐我们才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作用就非常大了。
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我们要明了,最基本的义务——我们要做个善人。佛经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就有份了,因为这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学再多的佛法,落不到实处,这就是我们得不到受用的根源。首先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都经历了许多的事情,每一个人想法不一样,每一个人生活的环境都有所不同,才产生了千差万别。但是规律是相同的,每一个人的期望是相同的。
佛教导我们如何从烦恼的世界、烦杂的人生回归到清净自在,回归到圆满就对了。八万四千法门一切的佛法无过于让我们放下烦恼,回归清净而已。所以我们作为佛门弟子,学的是什么呢?智慧、觉悟。智慧、觉悟从哪里来呢?从不分别、不执着当中来。因此我们在内心深处一定不要有对立,一定不要有冲突。有冲突、有对立这是我们自身错误了,用这么一个心学佛你得不到佛力的加持,学其它的宗教照样得不到加持,因为你用的是分别心、烦恼心去学。一切圣人的智慧都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唯有我们从烦恼当中把我们这个心收回来,我们才能够体悟到佛法,能够听明白佛菩萨对我们慈悲的教诫。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佛法,每一个人受用不一样,每一个人听讲的感觉也不一样,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我们这颗心有多么真诚,这个心有多么清净,所以祖师常讲“至诚感通”。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入门呢?一切恭敬。对佛菩萨恭敬,对一切众生也要恭敬,就非常殊胜。我们今天上午做放生法会,就是祈福世界,祈福人民,真正地开显我们的爱心、慈悲心,这叫慈悲一切。试想一下我们去放生,对一只小鸟都有无量的爱心,如果我们把这个爱心拓展开来,你说你多么的快乐。不能说我们对小动物有爱心,你对你身边的人就没有爱心了,有烦恼了,这就错误了。往往很多人对外面的人有爱心,对自己的家人没有爱心,烦恼、生嗔恨心,这是错误的。佛教导我们要有一颗平等心,平常心就对了。
我们放生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这些方式,通过这些场面的磁场的加持力,把大家内心深处那一份真正的爱心、慈悲心给开发出来。开发出来了要能保持,不能我们今天放生慈悲心开显了,回到家就忘了,就错误了。佛教导我们慈悲一切——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就把放生纳作我们修行当中的一个功课,一个实践的功课,通过这种形式来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把慈悲心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去,非常有意义,同时我们也救护了有缘的这些其他道的众生。
佛告诉我们有六道轮回,我们人是其中的一道。为什么我们得人身了,它们得了畜生身,变成一只鸟、变成了一条鱼?佛告诉我们:业力牵引。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心想异故,造业亦异。”因为每个众生的心想不相同,想法不一样,所以感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感应的我们身体的状况也不一样。谁感应的?我们自己感应的,我们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在《般若经》上常常告诉我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我们一切的行为谁来支配?我们的念头,在为我们的生活起指导作用。你的念头是善的,你所作所为都是善的;念头起了嗔恨心、起了烦恼,你的生活、你的举止动念全是烦恼。它是主宰。可见得我们这个心的力量有多么大!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修心养性是多么的重要。“诸法无我”,在万事万物当中、在你的日用平常当中,很难找到自己啊,没有自己!没有自己才是对的,你说哪一天是你自己呢?哪一个小时是你自己呢?哪一分钟是你自己呢?哪一秒钟是你自己呢?时间刹那刹那地在变化,你内心的念头不断地也在变化。你说哪一分钟是你自己?你说这一分钟是自己,这一分钟过去了,所以我们的生命在刹那不住的状态下延续着,这是我们真正的生命。受着我们心想的牵缠,不断地在我们的生活里面起着反复无常的变化,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是它在起指导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明了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的。
我们对别人有爱心、对别人有慈悲,自自然然地反应的外面的世界都是美好的,都是纯净纯善的;我们有了嗔恨心、有了烦恼心,你所感应的外面的世界都变成了烦恼。烦恼也是无常的,诸法无常嘛。所以当我们生烦恼了,就要观想“诸法无常”,你就不生烦恼了,烦恼就没有了,因为它是无常的嘛,你何必去生烦恼呢?别人欺负你了,别人障碍你了,“诸法无我”,没有自己他欺负谁呢?这个境界就高了。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啊!唯有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的人生才能一帆风顺,才不至于被业障把我们给束缚住。
业障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有个业障在那里摆着,那我们的这个力量,要把它去掉那很费工夫。佛明明告诉我们“诸法无常”,它是在变化的,那当然不是真的了。不是真的,它真起作用,从哪里起作用呢?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之处它就已经起作用了。外面遇到了条件,佛门讲缘分,它就果报现前,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回向文里面,其中“忏悔”这一条里面就告诉我们: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这个烦恼的心、业障的心清净了,烦恼就灭了,业障随之也就灭了。但是我们凡夫业障是随灭随起,这叫伏烦恼。我们念佛的时候非常清净,烦恼好像没有了,很短的时间,那个烦恼又起来了。烦恼好像是永续没有间断,我们功夫间断了,这就是我们的功力不够啊。每天我们诵经、念佛,真正的目的是达到把我们的业障消除掉。怎么消除掉?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了,业障从哪里来啊?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有业障,因为你的心,烦恼心没有灭。佛性就在烦恼心里面,烦恼心也含有圆满的佛性,是一体啊!你业障现前的时候,佛性变成了烦恼;你清净的时候,烦恼变成了菩提。所以转烦恼成菩提,是这个道理。
既然没有我,那我们执着这个我,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们初学的人,听到这里,恐怖心就升起来了:没有我,没有我怎么办呢?不是自己明明在这里坐着,怎么会没有自己呢?我们众生之所以是众生,无始劫以来执着我们生活的状态,不能转变。
我们小的时候出生在一个家庭里面,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不断地熟悉你这个环境,熟悉一年、十年、二十年,你就把它当作自己的家,家里的这些人,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哦,这都是我的亲人。那你出生那一天,跟他们不是很熟啊,在那种情况下,你的依恋,就没有那么强、没有那么深。
最明显一个例子:比如这个小孩生下来就被别的家庭领养了,十年、二十年以后有可能对自己出生的这个地方、对他亲生的父母没有感情,对那个领养的地方有感情了:这是自己的家,在这生活了那么多年,照顾自己的这是自己的父母,产生了感情。从这很浅显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所执着的这些环境、这些人、事、物,是我们习惯造成的,不是真的,是我们习惯了。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会不适应,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呆上几天、呆上几个月,好像我们很熟了,也适应了,这就是自己的世界、自己生活的方式,不断地在转变。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转变多少次,不停地转、不停地变,这是一个轮回的现象。众生在这些变化当中,既然没有自己,当然找不到自己,他就会找一个依托以为是自己,把这个身体当作自己,把这个生活环境当作自己的依报环境。但是这个环境、这个身体它有成、住、坏、空,身体本身它有生老病死,所以我们就产生了痛苦。看到这个花现在很漂亮、很庄严,过一个星期、过十天它败了,我们就伤心了,感觉它灭了;过几天又来个新的花,我们的这个欢喜心又起来了,不停地在转变。所以我们能够觉察这个事物的心不生不灭,我们能够感悟到我们这个身体的这个心不生不灭。唯有找到它,是我们真正生命的永恒。
佛四十九年弘法利生,无过于让我们找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而已。本来面目是什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学习佛法,觉悟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