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不灭虹身 第九章 中阴救度解倒悬1
游戏出了中阴
这场玩笑闹得可不小
你难道相信 竟有
实相中阴 轮回生死
怎能忍受 这无聊的游戏
什么是六道四生
什么是十法界
醒来吧! 空
你其实不必 这般
沉迷
莲华生大士为了使一切众生,于死亡中阴中得到解脱,心契于大悲三摩地,于是开示了甚深究竟,闻即解脱的“中阴救度法要”:
“众生在死后中阴境相现前之时,应当现观诸法实相,并听闻《现观喜乐与忿怒诸尊得证神识自在的教法》而得圆满广大解脱。并一心祈请:
皈命清净法身佛,光明无量不可称;
皈命圆满报身佛,莲花寂静忿怒尊;
皈命莲华生大士,一切有情依怙主;
皈命传承诸上师,佛陀三身我礼敬!
“上根的智慧者,在现生听闻中阴救度的法要之后,依其导引而修习,必能现前得度。假若未然,那么在死时中阴境界现前之际而修习迁识之法,也可仅依忆念中阴救度密法而自解脱。
“一般凡夫若修习此法,多能受用解脱,如若不然,也应于实相中阴境界现前之时,坚住不移,一心谛听这中有闻教得度的大法。
“如果要了悟这个妙法,首先应当依“现观死亡征兆自度法门”次第检视逐渐现前的死亡征相。接着,等待死亡征相示现完满之后,立即使用迁识法要,这时只要忆念其中阴救度的过程,即可获得解脱。
“如果持明瑜伽行人,在迁识之法当中已得成证,那么本法即无必要为他们读诵。假若未然,那么就需要在接近亡者遗体之处,正确明晰地读诵中阴救度的法要。
“另外,假若遗体不在目前,则读诵者应该安止在亡者生前常坐的位子或常卧的床铺等处之上,依止法性的妙力。接着并召唤亡者的神识,观想他现在目前谛听,然后依法读诵中阴法要。在宣法之时,亡者亲属或挚友不应悲啼号叫,以免动摇亡者神识,使他心生贪染恋着,而不得解脱,所以应宜节制。
“假若有遗体在前,那么就在呼吸刚停之际,由亡者的上师、他所信赖的佛教同修,或亡者敬爱的好友,趋近了亡者的耳际,但不要触及遗体,依法读诵中阴救度的大法。
“此时,应当依力准备广大供养,尽力供养三宝;假若不能具备,也应当荟集所有的物品,一心观想使其化为无上妙供。
“然后祈请诸佛加持,并请三宝空行怙护免除亡者中阴境界中的险难恐怖。
“当亡者死时中阴境界现起的时候,应当现观明空光明,以圆证法身。
“也许亡者曾经听闻正法但未领悟,或是有所领悟但慧力不足。但不管何人,凡曾修习瑜伽密法及中阴救度法要的人,使用此明空妙法,即可顿入根本明空,直证无生的法身,不再经历任何中阴的境界。
“当亡者呼出最后一口气时,命力即下降入于智慧脉轮之中,这时能知的神识即可现会法尔本然的根本明体。当此命力向后窜出,跃过左右两脉之时,则中阴境相会顿然现起。
“所以顿入法身明空的指示,要在命力通过脐轮之后,冲入左脉之前实行。
“命力行持所需的时间,约为垂死之人最后吸入的空气,至尚未完全吐出之时,或是常人吃一顿饭的时间。
“呼吸将停未停之时,正是迁识法圆满得力之时;假如未能得力,那么应当由上师、同修或亲友对亡者说道:
““某某(称呼亡者的名字)!现在是你证道的时候。你的气息即将停止,你的上师已经帮助你现观明空光明了。你即将在中阴境界中体悟实相的境相。其中一切的万物万相都如同无云晴空一般,而无碍无瑕的智慧体性,就如同没有边际及中心的明澈真空。你应当现前了悟自身,并安住在这法身的境界。我这时也将帮助你安住在明空体性。”
“对着弥留的人,反复地在他的耳际读诵多遍殊胜的导引,直到亡者出息已停。务使明空法身的妙义印入亡者的心中。
“如见亡者呼气即将停止之时,那么使他的身体,右侧向下宴息,成为吉祥卧姿。如果颈上左右两条动脉,有震动的现象,应予压止。
“垂死者如果有嗜睡或睡眠境界现起,应予阻止,加压的手指可以放松但不可放开,使其明观死亡的历程。如此不只可使命力不从中脉折回,并可使命力必从顶轮逸出。这时当使用现观的法门。
“一切的有情众生,都可在此时,看到明空实相的中阴境界,而这明空实相就是法身无漏的妙心。
“呼吸停住之时,为命力留于中脉之时。
“一般人称呼这种现象为神识昏迷的状态,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端视死者的气脉与命力的情况而定。曾经修习禅定且稍有坚固定境,以及气脉健全的人,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大都很长,而气脉受损的人,可能只有一弹指顷。
“在帮助死者观想时,导引死者的法语,应当持续不断,直到死者身上的各处孔窍,开始渗出淡黄色的液体为止。
“这种神识昏迷状态,持续约有三天半至四天的时间。
“修行人在现生时就应了解死亡的众相,所以死时就能自我观照死亡的众相,但此观照应在神识昏迷前使用。假如死者不能够自己觉照死亡的征相,那么死者的上师或金刚师兄弟,应将死亡时出现的各种征相渐次的反复导引解说,务必使死者心中成就总持完全记忆,首先告诉死者:
“现在,地大沉入水大的征相已出现了,你全身产生了极大的压迫感……水大沉入火大的现象生起了,你感觉十分的湿冷……火大落入风大的现象生起了,你感觉到被强风狂吹……风大沉入空大的现象生起了,你感觉陷入无边的虚空之中……”
“当死亡的征相完全现起之时,接着用慈悲而温和的话语,对着死者的耳际说:
“某某!千万不要让你的心识受到牵引,沉入昏迷或掉举恐惧。死亡已经来临了,你心中要抉择了知:这就是命终此生报尽的时候了。我现在决定趁着这个机会,为了利乐法界一切的有情众生而成证圆满佛道,并发起广大誓愿成就大慈大悲,使一切众生都能同证菩提道果,圆满究竟菩提。
“你如实思维之后,特别是现前的明空光明法身,能在死后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证成之时,你如实了悟圆满契入体性法身境界,立可证得大手印境界的最大利益。这时请你如实的决定:
“纵然我不能够亲会中阴,但我也必然能够明了中阴的境相,在中阴中掌握契合广大报身,并以种种形相化现于世间,并饶益一切有情众生,我应当以无边愿力救度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有情众生,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你现在已如是发起了这个大愿,决定永不舍离,并且一心总持忆起生平所学习的种种胜法。”
“生者应将自己的嘴唇附在临终者的耳际,清楚而又明白地反复叮咛嘱咐,使这些法语能完全总持于亡者心中.并使他的心念须臾不离这些法要。
“接着再叮嘱道:
“某某!谛听!你现在正安住于清净的实相明体当中。你应该现前认取法尔的明空光明。某某,你现前的智慧体性,自性本空,无色无相,本来空寂,即是性空实相,就是普贤法界的真实体性。
“你自身的智性,就是法身净识自身,即是普贤王如来。而所谓本然空寂,即是无障无碍,无有恐惧,光明现成,随缘示现,你应当现前认取这明空喜乐的智性自身。
“自性本空、无色无相的法尔净识,与光明现成、明空喜乐的智性,二者无二无别不可分离,两者圆满契合,就是广大圆满的法身境界。
“你自性的明空光明、性体本空,与光明法身无二无别,这不可分离的净识,无生亦无死,即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无量光明。
“你能如实地认知并现前取证,就圆满了法性自身。你自身的智性即为成佛的空性,亦即为自身的净识,如此认取,即可使你安住在大觉的体性境界之中。”
“反复的嘱咐亡者三遍乃至七遍,必须清楚而明白。如此一来,一者,可以使亡者忆起往昔上师所教授的亲证法门;二者,可使亡者将自身无有遮障的净识认作根本的明空光明;三者,可使认清本来面目的亡者与法身无间契合现得解脱。
“死亡之初的明空光明一经闻证认取,即可现成解脱。但是,如果未能证得,则约在呼气停止后一饭顷的时间中出现续发的明相,但是依死者气脉好坏及往昔修法而有长短。
“命力依照死者善业或恶业的因缘,流注右脉或左脉,然后经由任何一个脉轮穴窍而逸出,接着产生一片澄明的心相。
“死者神识逸出身体之后,他会暗自思维:“我到底是死了没有
”但却无法确定。他可以看到亲戚朋友,所见众相宛如生前,甚至还可听到他们的哀号哭泣之声。这时恐怖的业力幻相尚未出现,而由阎魔死神所导致的可怖影相也还没有现前。
“此时,死者也可分为两类:一者,是已经达证圆满境界的人;二者,是尚在修学的阶段。如果是前者的话,则三呼他的名字,反复重述前面所说现观明空光明的指示。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向他读诵观想本尊怙主的导引:
“某某,观想你自己的本尊怙主(如果知道他的本尊的圣号,即可以诵出),你应当一心不乱,至诚观想你的本尊怙主。观想本尊有如水中的月影,如日之明,如水晶通澈,如彩虹无质,虽然有其形相但却无实体。观想本尊为具有微妙色身的圣尊。”
“如果死者从未修习任何法门,便对他说:
“观想大悲怙主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
“这第二个阶段的中阴境界,亡者的体性已成为光明的幻身。这时,死者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否死亡,但却现起光明澄静的境相。如果能够现前指示,就能够使子母光明实相相会互融,使业力失去缚着轮回的力量。这时,智慧明光驱除业力,就如同日光驱除黑暗一般。
“这时的中阴境相,是现起亡者神识所现的意生身。此时,能知的识心尚在徘徊观望,所以不会脱出往昔活动的时空范围。如果能够适切地运用此种特别的指示教法,就能得证圆满。因为这时业力的幻相尚未出现,死者自然不致受到欺骗,而背离求悟解脱的目的。
“第三期的中阴境界,业力的幻相即将出现,这是实相中阴的境界,这时最要紧的是读诵实相中阴的观想…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五篇 不灭虹身 第九章 中阴救度解倒悬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