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受五戒(心观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害父母,出佛身血,

  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

  起诸邪见,拨无因果,押近恶友,违背良师。

  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妇是等罪,无量无边。

  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

  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耀我身。

  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维那呼:长跪,合掌。

  九、正受五戒

  ㈠、开示

  和尚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依于广深忏悔,相信我们的罪业消除了。在受戒前,再听我简单地说明五戒的内容及持犯果报。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心力,能受几条就受几条。

  第一条、不杀生:就是不杀害众生的生命,分杀人、非人等。若杀人就犯了根本罪。若杀非人,包括鬼神、畜生等是可以忏悔的。杀生果报:对众生妄自加害,死堕恶道。恶道苦受尽以后,再来为人,寿命短促、多病。

  第二条、不偷盗:不以盗心盗取别人财物,偷盗中,数盗僧物最重。盗五钱就犯根本,不够五钱,还是可以忏悔的。一钱的数量,随时代、经济情况的不同而判。盗,就是不与取,非理侵损。比如借人的衣服,应该好好爱护,故意不爱护,使颜色退落,或者损坏,也属于盗。

  偷盗果报:死堕恶道,再来为人,受贫困的果报。

  第三条、不邪淫。不得与夫妻以外的面做不净行。

  邪淫果报:如果淫夫无度,好犯别人的妻子,死堕恶道。再来为人,妻不贞良,骨肉离散,得黄门、二根的果报。

  第四条、不妄语:心和口不一致,用虚妄不实的话欺诳他人。妄语分大妄语和小妄语两种。大妄语就是在修学佛法中,自己没有修到圣道。就说我已得圣道。犯人妄语擭重罪,其它虚妄不实的言语叫做小妄语。犯小妄语戒,可忏悔。

  妄语果报:死堕恶道,再来为人,口常臭秽,口腔癌等都是这种余报。你所说的话,不仅使人讨厌,而且,别人也不相信。

  第五条、不饮酒:就是不饮具有酒色、酒香、酒味,饮了以后能醉人的那些酒。饮酒有三十六种过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等。

  饮酒果报:愚痴,没有智慧。

  这五条戒中,前四条属性戒,从性体上讲,违背伦理道德。所以,佛制戒遮止弟子们作此等败坏伦理道德的事,如果作,便违犯佛的戒。但要知道,之所以称为性戒,就是不管佛制不制戒,作了以后,自然地要遵循因果的规律受苦果,一经佛制以后就成为戒,称为性戒。佛不制就叫做性恶,戒体上是恶的罪。不管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都不可以杀、盗、淫、妄。

  饮酒戒属于遮戒,世间人并不以为是坏事,佛为什么还要制戒遮止呢?因为酒能乱性,使人不辨是非,失去理智,导致犯杀、盗、淫、妄,及造作诸恶。所以,佛加以遮止。也就是说,饮酒戒从性体上说本不是恶,但是,饮酒后会使人失去理智,因此,佛制戒不许,称为遮戒。

  五戒中,如果受一戒,就称为一分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亲信男,优婆夷是亲信女的意思。也可以称为近事男、近事女,就是亲近、承事三宝。受持两条戒就名为少分婆优婆塞、优婆夷;受持三戒、四戒就称为多分优婆塞、优婆夷;受持五戒就称为满分优婆塞、优婆夷。

  受持一戒、二戒尚得人身,全持五戒,则人相具足,就不会受六根不具的果报,大家看看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心力,能持几条就受几条。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多受。受戒只是一个手段,持戒才是正顺解脱之本。因此,持一条成就有一条戒的功德。反之,受戒不能持,犯戒必定要受苦报。如果人家清楚了,现在就正式受戒。

  ㈡、正纳戒体

  和尚鸣尺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我今为汝等秉宣三归,正是纳于戒体的时候。

  汝等应于三宝前,发广大慈悲无损害心,遍缘法界情非情境,于一切境上发: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三种誓愿。由缘境发心,有此三种誓愿,尘沙的戒法就会注入到我们的身心中来。我们不是以这生死业报之身来纳受戒体,我们这小小的血肉之身怎么能纳受得了这甚深的大法呢

  主要是通过观想、发心:作虚宝器量身,虚空有多大,我的身就有多大。以我的身心来收笼戒体,方能纳受法界的善法。于一切境上翻恶成善,境既无量,戒善也随之无量。如果戒法有形状的话,一进入我们的身心就会发出天崩地裂的声响。因为戒法没有形色。所以,我们好象没有感觉。但是,如果在缘境发心时真正发起殷重心,纳法于心,得到戒体,就能转无漏的凡夫身成清净的法身。

  所以,佛恩实在难以报答,即使粉身碎骨,也难报万分之一。现在,我们如法地纳受戒体,一切善法都集聚在我们的身心,这个凡夫的有漏身就成了善法聚。这是何等的庆幸!下面正式受三归,希望大家专注一心,如法观想。

  1、受三归法

  和尚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 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随我语言,至心领受。

  第一遍:我弟子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维那呼:就礼一拜。

  和尚云:不要着急起来,现在随我音声作观。现在正是发戒体的时候,你们从内心里要发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的愿。观想:由于你的愿力,你现在发心造作的力量,法界善法翻恶成善,戒体震动。

  第二遍:我弟子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维那呼:就礼一拜。

  和尚云:好,第二道观想:还是发断恶、修善、度众生这三种誓愿。现在观想:以我身心的力量,将法界的妙善戒法收笼回来,聚集在空中,到自己的头顶上,如云如盖。

  第三遍:我弟子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维那呼:就礼一拜。

  和尚云:好,现在,遍缘十方法界情境、非情境上发断恶、修善、誓度一切众生的愿,观想:法界善法如白色的云彩,我们将它收笼过来,成漏斗形状,缓缓注入自己的顶门,再逐渐注入到自己的身心中。还满全身,在体内扩展。使自己的身心随着功德云扩展,再扩展,充满虚空。自己的身心与宇宙同体,清净光明。

  2、三结

  和尚云:上来正是三归纳法子心之时,再加三结作法圆满,汝当至心,随我语道。

  我弟子某甲,皈依佛竟,尽形寿为五戒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遍,就礼一拜,)

  我弟子某甲,皈依法竟,尽形寿为五戒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遭,就礼一拜。)

  我弟子某甲,皈依僧竟,尽形寿为五戒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遍,就礼一拜。)

  四戒、三戒、二戒亦如是,只须改“满分”为“多分”、“少分”即可。(全体仍然保持长跪。)

  十、宣戒相

  和尚云:优婆塞、优婆夷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鸣尺云:受三归已竟,汝等已得戒体,再为宣五戒戒相,以便护持。我宣戒相时,第一遍必须逐个说,第二、第三遍一起说,因为人多。若能受持满分,则随我语,一一答:“能持”。如果是少分的,到不能受持的那条,你就不要说,应如实而语。

  第一、不杀生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二、不偷盗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三、不邪淫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四、不妄语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五、不饮酒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问答三遍。)

  就像俗语所说,绳扎三道紧。佛制说三遍。笫一遍没听见,还有第二遍、第三遍,都是给自己一个警觉。能持的意思,就是在三宝前发持戒的誓愿。持戒才能得解脱,才能成佛。受戒以后,要尊重自己的誓愿,既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不可以在十方三世诸佛前打妄语,如果一个人反复无  常,自毁誓愿,佛不欢喜。最后,再提醒一遍:

  第一不杀生,乃至第五不饮酒,是满分(多分、少分)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不能一一受持

   (众答: 能持。)

  和尚云:汝等今既能受持满分(多分、少分)优婆塞、优婆夷戒,佛制可蓄礼忏衣。它和出家人的衣,从名称和作法上都不一样。已受具足戒的僧尼搭的是福田衣,衣上割截成一条条的田相,每天都必须搭。而在家的缦衣就是一块在,中间不可以裁割,作成福田的衣相。而且,只允许在作佛事,或诵经、集会时穿,平常放在清净处。如果你们听清楚了。就要依教奉行,能不能依教奉行

  众答:能依教奉行!

  和尚云:既能依教奉行,就随我念受衣的偈。各人双手捧衣,跟我一起念:

  我弟子某甲,善哉解脱服,叱咤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三遍 师父们教众人展衣、唱偈、披着。若没有衣,受五戒也得。待大家搭好衣)

  维那呼:至诚顶礼三拜。

  和尚云:一拜!

  维那呼:长跪。合掌。

  十一、劝嘱

  和尚云:优婆塞、优婆夷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宣说五戒戒相已毕,我今略示五戒功德,汝等当谛听。《善生经》云:“若人受三归五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五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意即:如果有人受持三归五戒,他所获得的果报不可穷尽。例如,举国人民在七年中往外运四大宝藏,运也运不尽。受五戒人的福德远达超过于此。)《校量功德经》云:“四大洲中,满二乘果,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受持五戒,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三宝胜故。”(意思是:四大洲中都是声闻、缘觉等证了阿罗汉果的人,…

《受五戒(心观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