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受五戒(心觀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害父母,出佛身血,

  汙僧伽藍,破他梵行,焚毀塔寺,盜用僧物。

  起諸邪見,撥無因果,押近惡友,違背良師。

  自作教他,見聞隨喜,婦是等罪,無量無邊。

  故于今日,生大慚愧,克誠披露,求哀忏悔。

  惟願叁寶,慈悲攝受,放淨光明,照耀我身。

  諸惡消滅,叁障蠲除,複本心源,究竟清淨。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诃薩(叁稱)

  維那呼:長跪,合掌。

  九、正受五戒

  ㈠、開示

  和尚雲:善男子、善女人等。

  衆答:阿彌陀佛!

  和尚雲:依于廣深忏悔,相信我們的罪業消除了。在受戒前,再聽我簡單地說明五戒的內容及持犯果報。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及心力,能受幾條就受幾條。

  第一條、不殺生:就是不殺害衆生的生命,分殺人、非人等。若殺人就犯了根本罪。若殺非人,包括鬼神、畜生等是可以忏悔的。殺生果報:對衆生妄自加害,死墮惡道。惡道苦受盡以後,再來爲人,壽命短促、多病。

  第二條、不偷盜:不以盜心盜取別人財物,偷盜中,數盜僧物最重。盜五錢就犯根本,不夠五錢,還是可以忏悔的。一錢的數量,隨時代、經濟情況的不同而判。盜,就是不與取,非理侵損。比如借人的衣服,應該好好愛護,故意不愛護,使顔色退落,或者損壞,也屬于盜。

  偷盜果報:死墮惡道,再來爲人,受貧困的果報。

  第叁條、不邪淫。不得與夫妻以外的面做不淨行。

  邪淫果報:如果淫夫無度,好犯別人的妻子,死墮惡道。再來爲人,妻不貞良,骨肉離散,得黃門、二根的果報。

  第四條、不妄語:心和口不一致,用虛妄不實的話欺诳他人。妄語分大妄語和小妄語兩種。大妄語就是在修學佛法中,自己沒有修到聖道。就說我已得聖道。犯人妄語擭重罪,其它虛妄不實的言語叫做小妄語。犯小妄語戒,可忏悔。

  妄語果報:死墮惡道,再來爲人,口常臭穢,口腔癌等都是這種余報。你所說的話,不僅使人討厭,而且,別人也不相信。

  第五條、不飲酒:就是不飲具有酒色、酒香、酒味,飲了以後能醉人的那些酒。飲酒有叁十六種過失。失道破家,危身喪命等。

  飲酒果報:愚癡,沒有智慧。

  這五條戒中,前四條屬性戒,從性體上講,違背倫理道德。所以,佛製戒遮止弟子們作此等敗壞倫理道德的事,如果作,便違犯佛的戒。但要知道,之所以稱爲性戒,就是不管佛製不製戒,作了以後,自然地要遵循因果的規律受苦果,一經佛製以後就成爲戒,稱爲性戒。佛不製就叫做性惡,戒體上是惡的罪。不管哪個朝代,哪個國家,都不可以殺、盜、淫、妄。

  飲酒戒屬于遮戒,世間人並不以爲是壞事,佛爲什麼還要製戒遮止呢?因爲酒能亂性,使人不辨是非,失去理智,導致犯殺、盜、淫、妄,及造作諸惡。所以,佛加以遮止。也就是說,飲酒戒從性體上說本不是惡,但是,飲酒後會使人失去理智,因此,佛製戒不許,稱爲遮戒。

  五戒中,如果受一戒,就稱爲一分優婆塞、優婆夷。優婆塞是親信男,優婆夷是親信女的意思。也可以稱爲近事男、近事女,就是親近、承事叁寶。受持兩條戒就名爲少分婆優婆塞、優婆夷;受持叁戒、四戒就稱爲多分優婆塞、優婆夷;受持五戒就稱爲滿分優婆塞、優婆夷。

  受持一戒、二戒尚得人身,全持五戒,則人相具足,就不會受六根不具的果報,大家看看自己的情況,根據自己的心力,能持幾條就受幾條。條件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不要勉強多受。受戒只是一個手段,持戒才是正順解脫之本。因此,持一條成就有一條戒的功德。反之,受戒不能持,犯戒必定要受苦報。如果人家清楚了,現在就正式受戒。

  ㈡、正納戒體

  和尚鳴尺雲:善男子、善女人等。

  衆答:阿彌陀佛!

  和尚雲:我今爲汝等秉宣叁歸,正是納于戒體的時候。

  汝等應于叁寶前,發廣大慈悲無損害心,遍緣法界情非情境,于一切境上發: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叁種誓願。由緣境發心,有此叁種誓願,塵沙的戒法就會注入到我們的身心中來。我們不是以這生死業報之身來納受戒體,我們這小小的血肉之身怎麼能納受得了這甚深的大法呢

  主要是通過觀想、發心:作虛寶器量身,虛空有多大,我的身就有多大。以我的身心來收籠戒體,方能納受法界的善法。于一切境上翻惡成善,境既無量,戒善也隨之無量。如果戒法有形狀的話,一進入我們的身心就會發出天崩地裂的聲響。因爲戒法沒有形色。所以,我們好象沒有感覺。但是,如果在緣境發心時真正發起殷重心,納法于心,得到戒體,就能轉無漏的凡夫身成清淨的法身。

  所以,佛恩實在難以報答,即使粉身碎骨,也難報萬分之一。現在,我們如法地納受戒體,一切善法都集聚在我們的身心,這個凡夫的有漏身就成了善法聚。這是何等的慶幸!下面正式受叁歸,希望大家專注一心,如法觀想。

  1、受叁歸法

  和尚雲:善男子、善女人等。

  衆 答:阿彌陀佛!

  和尚雲:隨我語言,至心領受。

  第一遍:我弟子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爲滿分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維那呼:就禮一拜。

  和尚雲:不要著急起來,現在隨我音聲作觀。現在正是發戒體的時候,你們從內心裏要發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的願。觀想:由于你的願力,你現在發心造作的力量,法界善法翻惡成善,戒體震動。

  第二遍:我弟子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爲滿分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維那呼:就禮一拜。

  和尚雲:好,第二道觀想:還是發斷惡、修善、度衆生這叁種誓願。現在觀想:以我身心的力量,將法界的妙善戒法收籠回來,聚集在空中,到自己的頭頂上,如雲如蓋。

  第叁遍:我弟子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爲滿分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維那呼:就禮一拜。

  和尚雲:好,現在,遍緣十方法界情境、非情境上發斷惡、修善、誓度一切衆生的願,觀想:法界善法如白色的雲彩,我們將它收籠過來,成漏鬥形狀,緩緩注入自己的頂門,再逐漸注入到自己的身心中。還滿全身,在體內擴展。使自己的身心隨著功德雲擴展,再擴展,充滿虛空。自己的身心與宇宙同體,清淨光明。

  2、叁結

  和尚雲:上來正是叁歸納法子心之時,再加叁結作法圓滿,汝當至心,隨我語道。

  我弟子某甲,皈依佛竟,盡形壽爲五戒滿分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叁遍,就禮一拜,)

  我弟子某甲,皈依法竟,盡形壽爲五戒滿分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叁遭,就禮一拜。)

  我弟子某甲,皈依僧竟,盡形壽爲五戒滿分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叁遍,就禮一拜。)

  四戒、叁戒、二戒亦如是,只須改“滿分”爲“多分”、“少分”即可。(全體仍然保持長跪。)

  十、宣戒相

  和尚雲:優婆塞、優婆夷等。

  衆答:阿彌陀佛!

  和尚鳴尺雲:受叁歸已竟,汝等已得戒體,再爲宣五戒戒相,以便護持。我宣戒相時,第一遍必須逐個說,第二、第叁遍一起說,因爲人多。若能受持滿分,則隨我語,一一答:“能持”。如果是少分的,到不能受持的那條,你就不要說,應如實而語。

  第一、不殺生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衆答:能持。)

  第二、不偷盜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衆答:能持。)

  第叁、不邪淫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衆答:能持。)

  第四、不妄語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衆答:能持。)

  第五、不飲酒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衆答:能持。)

  (問答叁遍。)

  就像俗語所說,繩紮叁道緊。佛製說叁遍。笫一遍沒聽見,還有第二遍、第叁遍,都是給自己一個警覺。能持的意思,就是在叁寶前發持戒的誓願。持戒才能得解脫,才能成佛。受戒以後,要尊重自己的誓願,既說到,就一定要做到。不可以在十方叁世諸佛前打妄語,如果一個人反複無  常,自毀誓願,佛不歡喜。最後,再提醒一遍:

  第一不殺生,乃至第五不飲酒,是滿分(多分、少分)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等能不能一一受持

   (衆答: 能持。)

  和尚雲:汝等今既能受持滿分(多分、少分)優婆塞、優婆夷戒,佛製可蓄禮忏衣。它和出家人的衣,從名稱和作法上都不一樣。已受具足戒的僧尼搭的是福田衣,衣上割截成一條條的田相,每天都必須搭。而在家的缦衣就是一塊在,中間不可以裁割,作成福田的衣相。而且,只允許在作佛事,或誦經、集會時穿,平常放在清淨處。如果你們聽清楚了。就要依教奉行,能不能依教奉行

  衆答:能依教奉行!

  和尚雲:既能依教奉行,就隨我念受衣的偈。各人雙手捧衣,跟我一起念:

  我弟子某甲,善哉解脫服,叱咤禮忏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叁遍 師父們教衆人展衣、唱偈、披著。若沒有衣,受五戒也得。待大家搭好衣)

  維那呼:至誠頂禮叁拜。

  和尚雲:一拜!

  維那呼:長跪。合掌。

  十一、勸囑

  和尚雲:優婆塞、優婆夷等。

  衆答:阿彌陀佛!

  和尚雲:宣說五戒戒相已畢,我今略示五戒功德,汝等當谛聽。《善生經》雲:“若人受叁歸五戒,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五戒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意即:如果有人受持叁歸五戒,他所獲得的果報不可窮盡。例如,舉國人民在七年中往外運四大寶藏,運也運不盡。受五戒人的福德遠達超過于此。)《校量功德經》雲:“四大洲中,滿二乘果,盡形供養,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受持五戒,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以諸福中,叁寶勝故。”(意思是:四大洲中都是聲聞、緣覺等證了阿羅漢果的人,…

《受五戒(心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