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境若亡时,没有一切境界相了,境界没有了,心就明了。这个明了,只把业相、转相、相续相、业系苦相、起业相,把这些相泯灭掉,业就不系缚你了。咱们是被业所系的,你善业也是业、恶业也是业。因为有恶要修善,断恶修善。断恶,恶没有了,善也不立了。
依此从无明灭境界就灭,境界灭一切相都灭了。因为境界有无明,那没有境界了,没有境界还能生无明吗?无明生于境界,境界没有,我们认得一切境界是虚妄的。所以在《楞严经》上讲“若见诸相非相”,一切境界相都不是真,没有,“则见如来”,等修行到这个时候,完全是心地法门。它怎么生起的?缘,缘念,因为外头一切缘生起的才长,从业相而生,长出来就现相,现相就执着,执着好,执着取舍。一切诸法唯心之念,所有一切诸法,人说万法,万万法都有,就是依你心而执着的。一切的妄心的根本,找这一切妄想,一切妄心的根本从哪起的?心本没有,有什么境界现什么心。因为心本无生因境有,先有境,先有心,这个问题你自己去参吧!先有境?先有心?境跟心生起时候,没有先后。境在先?心在先?缘境生心,境依心现,无心没得境。一切境界相根本的怎么起的?这个道理上讲是很难明白,等你明白了说不出来,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所以在我们中国特殊的禅宗明心见性,等他明心见性了,让他说说怎么样明心的?什么是心?你怎么样明白的?没有。所以叫言语道断,言语道没有,断绝的;心里想的呢?心行处灭,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我们禅宗明心见性的。但是在教理讲,你对于现前的境界是你妄心生起的,你没有妄心,没有现前境界,那是境依心。心要没有境,怎么能又起心呢?因境生心。所以它起的时候,究竟是妄境境界相在前?还是心在前?还是心跟境两个有差别,一定是两个?不是两个,一个是缘念,一个是心,起的时候没有哪个先,没有哪个后。你要能找出先后来,那是妄想分别,没有先后。一般说因为我心想才有境界,是因为外头境界才生起你的心。境界是根源,若没有那个境界,你心生不起来。因为法界一相,无相的,法界一相是无相的。妄心不知道法界一相,想要去分别,找个境界相的根源,找不到的。所以者何,什么原因?因为不了法界一相,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常时这样想,怎么样想?我举个例子大家听,例如说我们长江。长江这个水源发源地,我们找到青海的上游,在青海境内长江叫通天河,通天河在青海玉树跟囊陇县之间。通天河上游,在地图上,青海人给它起的名字叫年楚河,年楚河是藏语,不是汉语,这个地区是藏族地区,是藏族少数民族。但年楚河发源地没有了,方圆两三千里地上往上冒水。大家别当故事听,想我讲心源我拿这个作例子。通天河一进入西康境,现在是四川的境内。通天河一下来到了玉树,就青海玉树一下来不叫通天河了,这个名字又变了,叫金沙江。金沙江一下来,进入四川境到云南叫怒江。经过四川的时候,在那转过来又叫嘉陵江。嘉陵江到了重庆往下,那就有好多条水了,不是这一股水了,叫长江。从长江到了南京以下叫扬子江,所以扬子江进水才流入上海,在上海入海了。那就是长江的发源地,这一条水无量的名字。还是这一条水,只是水而已,没有地名,到哪个地区就叫哪个地区的水。这水有什么差别?水自己有什么名字、有什么地区?全没有,它就是这股水这样来的。
黄河发源地那就简单了,就在青海湟中县方圆六七百里。因为要修青藏公路,那些个居鲁地带泥沙,没办去,人走人陷,马走马陷,你怎么能修公路。怎么办?把星宿海的盐巴,星宿海是在青海玉树,跟西宁交界一个山区地区,方圆差不多上千里地,左一个海,右一个海。为什么叫海?本来是小水塘,但是它那个水都是碱的,夏天就变成水,冬天就是盐巴。康区西藏青海就吃这个地方盐巴,夏天就是水了,冬天水就变成盐巴了,那海干了就像煎了似的。那这个地方大概有五六丈深的都是稀泥,没办法修路,就把这些盐巴填进去。这回盐巴填进去,路道修了,黄河发源地就断了,地下不能冒水了。黄河就是从青海甘肃这个山上下雨,各各小河流流入的水,发源地那个水,湟中那个地方发源地水就断了。这一切境界相,咱们从地理面貌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全是心生的。如果一假人工一治理,没了,断绝了,所以从这个水流山区都如是。
诸法是互相依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了,我们这个妄心愈妄愈深、愈妄愈深,就是愈染愈重、愈染愈重。所以六祖大师说原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何处惹凡尘,这原本的根源。但是他执着,妄想一起,处处都是障碍。修道人教你“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你就是妄想打不死。你能把妄想打死了,不起妄想了,你真心就显现了。我们现在生起这一切法相,都依无明的力量。无明是明,为什么叫无明?本来不明,想要求明,这一求明就糟了,愈来愈糊涂,愈来愈糊涂,就起贪瞋痴慢一切境界相。如果知道一切法无自生,就无明灭;无明灭,境界相都灭了。所以在《起信论》上说“一念不觉生三细”,就一念之差生三细相,“境界为缘”,外边的境界相给你作缘,你心里去缘念,“长六粗”,愈来愈粗,愈来愈粗,就起惑,起惑就造业,造业业又把你系住了,业一系住了,你就执着不舍了,就在这个圈子里转吧!所以业生于无明。
以这个缘故,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诸佛,假使我们随顺诸佛不生无明,就是不依一切境界相;一切境界不生无明,那就没有灭。生都没生,哪还有灭?亦不依境界相而灭,就是无生灭。因为你如果把无明心的心灭,境灭,心亡了,境灭了,境寂了,心亡境寂两俱空,两个全没有。本来就没有,就是自体的体性不生不灭,从来未曾有,这就是未曾有法。以这个道理说一切法依心为本,因为依着这个道理才说是一切法都是依着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在山里头修道的时候,什么相也不见。观什么呢?观心。心不生,法就寂,法也寂然。因此才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个道理很深。
例如禅宗,他就直指心,见性成佛。因为我们这心是因境有的。例如六祖大师在五祖道场当中,五祖准备要交棒了,选祖师,选一个接班人,他让大家作偈子。那个时候神秀大师是五祖座下的上首,大家公认的教授和尚,智慧大。五祖叫每个人做个偈子,他来评断。神秀大师做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家都说这首偈子做得好,我们身体像菩提树一样,心是明明净净明镜台,你时时把它擦干净,落了灰尘心就不明净了,时时勤拂拭,千万莫沾灰尘。那时候六祖大师到那,他是没有出家,连沙弥都不是,没有落发,在家信佛的。他在那分配他去舂米,把麦子打到变成米,在舂碓房里头舂米。他听到了就问,别人就给他念,别人就向他赞叹神秀大师的不得了。他说这个偈子并不好,别人很诧异。他找个张居士,他也做个偈子写上。他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惹了尘埃,他也把他这个作贴上了。五祖弘忍大师一看,脱下鞋擦去,说不好不好。白天说不好,晚上到他舂米碓那,把法就传给六祖了,说你马上就走,大家为了夺祖位,怕有人伤害他。就这样子,伤害他的人跟着他撵。所以六祖大师在强盗队伍当中活了十五年,这才到这个广州光孝寺。到光孝寺,两个师父在那辩论,看挂那个幡,风一吹那个幡摆动,一个和尚就说是风动,一个人就说幡动,两人在那争执不休。六祖大师跟他俩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什么动呢?仁者心动。这就我们现在讲的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两个和尚听了很惊奇,就跟光孝寺的方丈报告,来这么一个人。这个时候他是在家人,印宗和尚才召集十个大师,给他落发,给他授戒,以后请他做光孝寺的方丈,让他传法,让他讲经。但是讲经他必须别人给他念经,他不认字。经他能讲,讲得好,但是不识字,这就是根本智虽具足,善巧方便没有。为什么菩萨要学五明,原因就在此。根本智可以顿悟,菩萨无量劫来利生事业的方便善巧事得一样一样学,不学你就不会。
一切佛,一切境界相不产生无明惑。又一切境界本来没有,假始无明的心灭了,一切境界相根本就没有了,它自然就灭。所以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叫顿断无明。我们中国的禅宗是顿断无明,无明虽然顿断,利生事业你得学。所以五明菩萨为什么要学五明,每样你不学,你不知道。诸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每个菩萨度众生的方式不一样,各以各的法门。例如我们知道的四大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以大智为主,地藏菩萨九华山以大愿为主,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主,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以大行为主,每个菩萨利生都有他专长,专门以他所证得的利生。因为这个道理佛法是通的,还有不通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坚净信菩萨请佛说,佛叫他请地藏王菩萨说,下半部的义理是一样的,大乘教义都如是,不过当机不同,说法的形式语言表达就不一样了。从本以来一切境界相没有,心寂境寂两俱空,都达到空义,这才是真正的忏悔。用轮相那个忏悔,前半部是叫方便善巧。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一切诸佛在一切境界相不生无明了。因为他不求个明,所以不生无明了。因为不依境界相灭,不生就不灭了。诸法因缘生,因缘生起了一定因缘灭。不生呢?不生就无有灭。你无明的心灭了,无明心都灭了,一切境界相也灭了;一切境界相灭了,一切诸法依心为本,所以心唯万法、万法唯心。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
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你应该知道,这是对坚净信菩萨说的,一切诸法悉名为心。因为以义来讲,一切诸法的体就是心,一切心就是诸法体…
《占察善恶业报经 1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