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佛问文殊师利菩萨,今天法会所有到的诸佛菩萨,跟一切诸天,跟一切八部鬼神,就是到了好多数字让文殊菩萨算一算。文殊师利菩萨答覆佛说,我以一千劫的时间算不清楚。佛跟文殊师利菩萨说,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不但你一千劫算不清楚,我以佛眼看今天所有到会的大众,都不能知其数。

  一般的佛说的佛没有不知不晓的,而且到会的数字是个数量问题,就像我们现在我们到会的人就有好多。所以这个问题是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的,佛也随顺文殊师利菩萨说不知其数。不止这部经,像维摩诘经也是讲,维摩诘那个小屋子里头,屋子不大,但是容了八万四千宝座,这是意境,不可思议的数字。同时最重要的再说,这么多的诸佛菩萨,乃至一切天龙八部,都是地藏菩萨度的。地藏菩萨是菩萨,但是他度了那么多人成佛,无量亿数的,还不说那些个天龙八部了,所有到会的这些人是已度的,还有地藏菩萨在各地的化身正在度众生,还有未度的,未度的就是现在我们这些人,这沾有一些个缘吧!已成就的是已经成就佛了,未成就的还做八部鬼神,还没成佛。这是称扬赞叹菩萨的功德。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但是文殊师利菩萨听到佛这样对他说,文殊师利菩萨就跟佛说,白佛言,佛,你说这个话我可以能信。因为我在过去劫修善根都修成了,证得无碍的智慧,听佛所说的,佛言吾信,佛说的话全是真实的,所以我信。假使一切小果的声闻,他听见佛这样说,他不会信的。还有未来世的一切众生,如果他们对佛说的话不信谤毁,那造罪了,怎样避免他们的过?他们一定听了佛这样说,他们怀疑惑的。地藏菩萨他是菩萨,他度了成佛的人都无数无边的,不怀疑吗?当然有怀疑。假使勉强的顶受,他还要兴谤毁。可不可以请世尊把地藏菩萨摩诃萨度众生的在因地当中,他都修哪些个菩萨行,他发了什么愿,立何大愿,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怎么样来的。文殊菩萨问的话是很明白了,他说未来的众生听佛这样说他们不信的。地藏菩萨现在还在菩萨位,他度的成佛的都无量无边,还有那些菩萨的、无量众生的。如来说的都是诚实的话、真实的话,但是他们不能接受,佛可不可以把地藏菩萨利益度众生的过程、历史性的解说一下。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佛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了,譬如三千大千世界,这是假设的,譬如就打个比方说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树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一件东西算一个数,把这个数字假设一数算一恒河。一恒河沙,一个恒河的沙,一沙一世界,一个沙粒算一个大千世界;这一个世界之内的一尘,一个微尘算一劫;一劫之内所有的微尘再把它作为劫,这个数字就是我们听起来没办法知道它的数字了,就是数字非常之广、非常之多。但是地藏菩萨证十地位以来,比这个时间还久,千倍多于上喻,把三千大千世界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作一数,一数又作一恒河,一恒河的一沙一界,一尘一劫,一个微尘作一个劫,所积累的微尘,都把它作为劫算,算劫数。地藏菩萨证十地以来的果位,超过这个数字,千倍多于上喻,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时间太久了。还有他没有登十地以前,作声闻,作辟支佛,那个时候还没算,要算上数字不可思议了。简单一句话,就是地藏菩萨成道已来很久很久的了。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佛来赞叹,对文殊师利说,此菩萨的威神誓愿,地藏菩萨的威神跟他的誓愿不可思议,不是所能想像得到的、所能思惟得到的。同时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大集十轮经赞叹地藏菩萨的,把这三部经配合起来,所有赞叹地藏菩萨的,就是赞叹他利益众生的功德智慧超过一切菩萨;说他久以成佛了,他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愿未圆满,所以不成佛。

  假使未来世,就是佛当时跟文殊师利菩萨说未来世,未来世就久远了,未来还有未来,未来还有未来,延续无量的。那个时候发好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能听见地藏菩萨的名字,光听到他的名字;或者是赞叹;或者是瞻礼,瞻礼就是顶礼他的形像;或者称地藏的名号,乃至供养,供养是不限制的,你磕个头、说个赞颂偈子都算供养,那叫法供养,功德更大的;或者是塑他的像,或雕刻、彩画、塑漆;这个人能够得到一百次生到三十三天,闻到地藏菩萨名号永远再不堕地狱。

  在赞叹地藏菩萨的圣德录里面很多很多的,这类故事很多了,大家可以看看地藏菩萨圣德录,就是圣德大观,那里头故事很多,从中的我们讲一个。一个人在路上看见一个手杖,就是拿那拄棍的,一个坏的手杖,那个坏的手杖头上雕有个地藏像,这个人并不认得这是地藏像,但是他感觉这个手杖虽然旧了,还很好,他就捡到去;或是人家卖的时候,他就把它买到去,拿回家来搁到那旁边了,就搁到那床头,没什么注意,下床拄一拄就是了。后来这个人病死了,死了之后到阎罗王那去,阎罗王就计算他这个功过,他有过,错误事很多,因此要想治他的罪。这个时候来一个比丘,相貌很不好,很丑陋一个比丘,对阎罗王说你把他罪给他免了吧!这是我一个弟子,我一个护法,这是我一个护法。阎罗王就给这个比丘顶礼过之后,先顶礼之后,完了就起来处理他。这个人在那看着,他莫名其妙的谁来给他说好话?他对这个比丘并不认识,从哪里来的呢?因此阎王爷就把他放回来了,把他罪恶就免了,他又还阳了。还阳了之后,突然间他看见那个床边这个手杖上头那个地藏像,跟地狱所现的比丘相是一样的。这回他才发起诚恳心恭恭敬敬的供养,又把它重新雕了一下子,从今以后他就念地藏经,他是这样来信的。

  在三宝感应录里头,关于这一类的记载很多,但是都有事实的。在唐朝的时代,夷州就是四川,夷州有个法聚寺,法聚寺挂着一个画像,地藏菩萨的画像,画的这个像仿佛坐在一个船上,很高,但是这个像经常的放光。在唐朝麟德二年的时间,麟德是唐朝一个国王的时间,这个地藏像的放光传说到长安。在这一年的八月份,皇上就下个命令,把这尊画幅的画像让人请到宫里来,长安城信佛的人大家都来画地藏像供养,但是所有以这尊画像的画像都在放光,是一段时间了,以后就没有了。

  这个是形容着地藏菩萨有很大的威力,实际上地藏菩萨没到这个世界上,没到我们这个人间来,只是在天上说地藏经,那他的化身就无量数了。因为他成道的时间非常的长,所以在这个世间,乃至度了那么多人是他无量劫无量劫度的。文殊师利还经过一千劫都不知道他度的,当时在那法会的诸佛菩萨像,佛以佛眼观犹不尽数,这都是称扬赞叹地藏的功德,说这些功德的目的,让我们未来一切众生产生信仰。我们在六道轮回当中,假使我们依金刚经般若义上讲,一切诸法都是缘起的、没有实体的,缘起诸法是性空的,性是空寂的。但是众生的执着,因为执着做了很多的业。因为你执着,所做的业是不亡的。不执着呢?不执着,业没有了,当下放下,什么都不执着,什么业果也没有。因为众生的执着,那所有业不亡。地藏菩萨化身的,这是随着众生的执着。因为众生看不破、放不下,六道轮回永远是有的,因为众生作业。如果一切众生都不作业了,如果一切众生都达到性空了,那就清净了。可能吗?不可能。我们大家睁开眼睛看看,或者你坐着默想观想一下子,我们这个现实情况的世界是什么样?地狱能空吗?六道能没有吗?

  但是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化一切众生,在地藏经地狱的名号说得很多,为什么?让众生生恐怖感,不要作坏事,你这边一做坏事,你那边地狱就成熟了,等着你去受。如果你经常想的都是极乐世界,缘念都是极乐世界,你所做的都是极乐世界的事,那六道轮回没你的分了。我们在修行工作方法,还自己摸索找不到,没一个好方法,那你念念阿弥陀佛不是很好的方法。地藏经讲的是你称扬地藏菩萨名号,地狱灾难就免了,常时念地藏菩萨,你就不会下地狱了,这个修行谁都能做得到。能做得到,为什么不做呢?这就叫业。咱们经常说业障业障,你所造的业障住你的行,他宁可在块堆坐着聊天,他不念地藏圣号,也不会念阿弥陀佛圣号了。为什么不念?业障。每个人经常爱说我业障很重,为什么?不修行,也不修观,也不读诵大乘,乃至称个名号都很少。不是说你拿着佛珠,让人家都知道我念地藏圣号,不是这样子;是你心随时缘念地藏菩萨,随时想着地藏菩萨圣号,默念。你不是想消业障吗?不是想生善处吗?或者你想发财吗?或让家庭平安吗?说我们现在都出家没有家庭了,就一个人;一个人要身心健康,不要一天经常害病,这痛那痛的多麻烦,痛起来不安逸,多念念圣号。乃至于像占察经的下半部,二种观道,一实境界,那修行功夫就深了。主要二种观道、一实境界是度众生,占察经是度众生,都是度他人的,地藏三经多数都是度他人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了,所以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法门很简单,持名号,读诵地藏经。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