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沙门,这是出家人。沙门这一天又开始问佛了,提个问题:何者多力?因为这个沙门他最了解佛的想法,他最了解众生的业力所在,所以这个沙门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代表,我们大家共同选出的代表。而这个代表他也知道佛最愿意来教化我们,而且愿意我们提出问题,也理解佛的意思,也能看到佛今天想做什么,想用什么因缘来教化我们,所以这样的沙门才能亲自问佛,这很殊胜的。像阿难尊者问佛的时候,都是根据佛的本意,他和佛心是相通的,知道佛今天要讲什么法,也观察了众生的需要,这样的人才有资格问佛。
这就有沙门问佛了,“何者多力?”“何者”,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修行人。“多力”,多,我们都知道,比别人要强,比别人要多。力,这个力是大力气,不是我们能干活那个力气。说:那人二百斤重,他能举个墩子,这就叫多力。这不是,这里讲法都是给出家人讲的,讲的都是出世间法,所以这个“力”是最大的力,能渡生死苦海的力。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力。
“何者最明”,什么是最明?这个“明”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灯泡为明,也不是玻璃透亮叫明,也不是月亮叫明,也不是太阳为明,也不是我们的眼睛为明,也不是我们耳朵为明,也不是我们心里想的为明,这个明是明真理,真理为明。我们只有掌握了真理,才算一个明人;不掌握真理的时候,不能叫明人。何者最明?我们怎样达到最明?何者多力?我们怎样达到多力?
“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咱们先讲这一句。佛说“忍辱多力”,佛这就直接地把我们怎么样得到多力,一下就给揭出来了。特别这里面有一个“佛言”,我们知道,佛即使不说,已经把所说的给我们了。而佛又言,是佛更大的慈悲,更加进一步的教化我们。因为我们众生业力大,佛不说,我们不能理解,所以佛又方便地讲了。
“忍辱多力”,这点在我们修行中是最重要的。
佛在世的时候,就讲过这么一句话,有人问佛,说:“你看看,当我们最难的时候,比如四面都是大山,同时向你压来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诵哪部经好?我们念哪个咒好?我们做如何思惟好?”他这样问佛。你想一想,四面大山同时向你压来的时候,你没有逃处,跑是跑不掉的,你还跑什么?你跑不了。四面都是大山,就同时向你压来,你肯定跑不出去,这时候你诵什么咒好?看什么经好?你是怎么办好?还是想法跑,可是往哪个方向跑啊?
佛讲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有一个办法:忍!佛告诉了,你只有一个办法:忍。什么办法都没有用,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解决。四面大山同时向你压来,能把你压得粉碎,碎如微尘,甚至连微尘都看不到。这种情况下,你只有一个办法:忍!
这个忍,忍辱,就是让我们不再起心动念了。不起心动念才为真忍,忍无可忍那才是真忍。只有这一个办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别的办法都不行,你诵咒,你干什么都不好使。所以佛告诉我们:忍辱多力。只有忍辱,你才能够有大力气,能把四座山排除出去。
这个“忍辱多力”就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事情,因为我们有很多事情不能忍辱,所以我们就失去了力气。说:“我怎么没发现这忍有大力?我一生气,凶得可有力气了,我甚至能出手、骂人,或说一些脏话,或是跟别人争吵,甚至拳头都可以上去,我这一生气就可有劲了。”我们说的不是这个,你那个不是多力,最后只能毁灭自己。
忍辱为什么能多力呢?刚才讲了,因为“不怀恶故”,没有恶心。没有恶心才会真正的忍辱,如果你有个恶心,就不会产生这个忍辱。你说你有多大能耐,能把这四座山搬掉?搬不掉的。你只有不怀恶故,才会多力的。这个不怀恶故,正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大家在一起熏修,如果发现别人有毛病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人怎么有毛病?”你要知道,有这一念发现的时候,就等于你这个忍辱在退步了,你已经在退步。而且你再进一步思惟:“哎呀,这人怎么这样?这太不好了!”又进一步退步。“这样的事,我得教育教育他,我得说一说他。”你又在退步。一退再退,这个忍辱力就渐渐地消失了。
你发现别人缺点的时候,你就在退步。坐禅的时候,“哎,你怎么这样呢?又昏沉,坐得也不好。”发现人种种的毛病,实际上是你没有忍辱,你在退步。说:“我发现别人毛病的时候,怎么是退步呢?”因为你心怀恶故,就认为别人有毛病,你心里对别人产生了一种对立。产生了对立,就没有真正的忍辱。
只有永远不发现别人毛病的人,才会真正地“不怀恶故”,没有那种概念。看见谁,我都生欢喜心,就算看到他有毛病,我也生欢喜心。“啊,他有毛病,我能理解,这些毛病就是我的毛病,不是别人的毛病。”你老认为外面有个别人,那已经是恶,有别人你就是恶。不是别人有毛病,那是我的毛病,“哎,这个事怨我。你看,他吃饭怎么老有刮勺的声音?这习性没改。这就说明是我的毛病,我耳朵怎么能听到这东西呢?是我心里有这个业力,给人弄成这样的原因。要是没有我,我如果没有这种嗔恨心,要是有这个忍力的话,又怎么会听到人刮勺的声音呢?而且人家也不会去刮。”
我们都是因为自己有毛病才发现别人毛病,在发现别人毛病的时候,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你认为自己正确,那正是你不正确的地方,因为你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已经有相了,你已经把有相认起来。认起来的时候,你已经在起心动念了,你那个忍辱力已经在破坏。所以说,我们修行千万千万不能对别人产生一点儿想法。
当然了,我们还是凡夫,有时候你说看不见,不可能,因为我们没有达到无生法忍那个程度,还不行,因为我们的六根还没有收回来。这个六根不断地放逸,像那个乌鱼似的,它前面不是有须子吗?因为它看不见前面的道路,它就靠须子来感觉这个东西。我们的六根和它一样,不断地放逸,放出去挺长挺长的,不断地感觉远的、近的,谁长得什么模样啊,甚至连个声音我们都去触,听到声音的时候我们就去看了,看到人的时候我们也去触,看人的脸色、看人的行为等等,达到自己那个心里活动的需要。他不是不动念,而是心里达到活动的需要。因为心里活动了,所以六根更需要去触,它俩就像狼和狈的关系。
我们就是因为心里有个恶,所以老是在发现别人的缺点。他不发现自己的缺点,老发现别人的缺点,他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不能说是真理的化身吧,最起码的也没什么错。他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佛,但是他那意思呢,“我已经是佛的儿子,差不多了。”
那个罗睺罗不就说嘛,说:“我不用修,我已经是佛的儿子,佛成佛,那我必然是个佛,佛生佛嘛,我不用修。”后来释迦佛也挺会调治他,说:“那么地吧,今天我中午吃饭,你就不用吃了,因为佛饱你就饱了。”这罗睺罗不干了,他能干吗?不可能的,他不可能代替另外一个人。另外呢,罗睺罗说的也不真实。
我们要想修成我们的忍辱,就是无生法忍这个忍,想得到大力气,真正有力气的人就是忍。一切事情的好和坏都是一种空相,好坏是空的。什么原因导致世上这么多事?就是因为人不能忍。像六祖说的:那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只要你不能忍,心就动;心动你就不能忍。这是两个概念,你不要把这个话看成是一个概念。
心动就产生了不能忍;由于不能忍,又产生了心动。心动产生了不忍,不忍产生了心动,它是这么个关系。这个你可得清楚,你要是不清楚,说明你还没有懂得这个无生法忍和众生业行的生起。
因为这个心动,是我们无始劫来最开始的一念,这一念种下,就是最初迷的开始。最细的、最细最细的那一念心动,产生心动以后,它并不是马上就产生行为,由于不断地心动,最后产生不忍,就造业了,开始有业的行为,进行造业了。这都是一念不觉引起的,那个是微细的,最细的,比微细还微细,比幽隐妄想还要细的。
妄想有粗妄想、细妄想、微细妄想、还有幽隐妄想。幽隐妄想是捉摸不定的,像幽灵一样捉摸不定,它已经产生了行阴,而这一念不觉还在幽隐妄想之前,一念不觉产生这个东西。这个不多讲了,你们现在不应该听这个,研究这个。我这人一说话就说得多了。
由一念不觉产生的心动,逐渐地开始有行为,最后产生了不忍,就有了业力的发生。业力就是不忍,这种业力发生以后,又产生了心动,产生了更大的心动。所以我们就堕落到无明中去了,越堕落越深,最后就现出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就现出来了。怎么出来的?就是你这个不忍的关系。所以我们首先修的就是忍辱,这个忍辱是不可思议的。
千万不要怀恶,什么是恶?起心动念就是恶,更加进一步地讲,你发现别人毛病的时候就是恶。有时候我们那个心念控制不住,它不断地想。所以你不能发现别人的毛病,当有问题、逆缘的时候,你一定要用善法去想,这就对了。
我以前跟大家讲过一段,从五台山行脚往回走的时候,那经常遇到逆缘。有一天,快走到盘锦市了,在往东郭走的路上。从锦州往东郭走,那有一个苇田,苇田那有条近路,这近路可能得走一上午,二十多里地吧,一路上没有人。说没有人,就是有点干活的工人,但没有乞食的地方。就是往前走,那时候还算有点忍力,就是决心往前走,能赶上饭顿(吃饭的时间和因缘)更好,赶不上饭顿也得闯过这个无人区,要不怎么办?
二十多里地,你一上午得走完,还得背个包,那不像现在的包,二三十斤就完事了,那时背着五六十斤…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