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往生哪个地方都有报尽的时候,还是要受生死轮回!
佛法讲:究竟解脱,「究竟」两个字就是达到真正的解脱涅槃,不再受生死轮回,这就是与外道不同的地方。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学佛的目的、方向、方法就有所抉择。不会盲目的听说某某人有神通,某某人有境界,有禅定功夫,能知道过去未来,还会给人治病等等,就以为他是解脱者。解脱的内涵与这些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有正确的知见、心里明白的人,就不会受这些「怪力乱神」的引诱!
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的宗教的形态,有几人在讲正见?有几人不运用众生的愚痴以「怪力乱神」惑众的!要明白!真正讲真话的,真正讲真理的,不搞名利的还有几人?为什么他们的生意那么好?因为他们是在符合、满足众生的欲望。因为众生总是在我执、贪欲中,以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可以得到什么好处;与众生欲望相符的,人人需要,人人欢喜。可是我们今天讲的佛法的正见,要守戒!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不符合众生我执的要求。还要布施,还要忍辱,还要修禅定。单单是打坐,腿就会痛得要命,实在没有办法做到!可是,痛是过程,痛的过程过去以后,会带来身心的舒适和轻安,单单肉体上的感受,就超越人间欲望的享受了。这些都需要下功夫才能达到的,可是这个努力的过程与我们原来的习性是相反的,所以大家都不喜欢。
我们要明白,为了我们自己的慧命,为了众生,为了佛法,如果今天没有抉择到正见,我们怎么能勇敢的面对现实?怎么能超越人间的束缚?愈明白的人,就愈会感到佛法的伟大!佛法正见的重要性!不是泛泛而论,也不是随便的搞那些迷信、崇拜、信仰,是要真下功夫的!要充实自己!要学习!要精进!目的就在于要去掉我执、去掉贪欲。所以,当我们所学的与我们的欲望相背、心里起矛盾的时候,就要想到佛法的伟大、稀有、难逢,就不会气馁,不会随顺固有的习性。这真的太重要了!
所以上面的五种波罗蜜多,对于苦痛根源的爱见,还是不能彻底解决的。
导师这里指出重点:我们今天能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即使这五个重点都做到了,但是对于内心深层的我执与爱染,那个自性见的我执还是没有办法彻底的解决。这五度只是助缘,而第六的「般若」才最重要!前面这五度能做到圆满的有几人? 即使做的圆满了,如果没有般若的空慧,还是没办法彻底去掉我执,生死的根(我见)是破不了的。也就是说佛法的特质就在最后第六个——般若波罗蜜多,前五度归纳起来只是人天善法,与外道是共法。其它的宗教都讲博爱、讲利他、讲救济、讲行善和爱语。所有其它修行的外道也都有这五种特质,所以前五度是「与世间共」、「与外道共」,都属于人天善法。佛法和他们的差别就在于「般若」!这是佛法独具的特质,是外道所没有的。也正因为最后这个般若,我们才能真正的解脱和超越!
如果讲到佛法的五乘,后面我们会讲到人天法。人天法的基础就是前面这五度。如果将来要来人间做人,或者是要生天享受天福。就要把这五度完成,就是与外道共的人天善法。
缘觉,辟支弗,或者是菩萨到成佛,都离不开般若,般若才是与世不共的,与外道不共的。这点要明白!下面讲到般若的内涵,大家要用心!因为这是佛法的特质,是与世不共的根本地方。把握这一点才能真正的究竟解脱到彼岸。
六、般若,译为智慧,有了智慧,错误的见解可得到纠正,五种波罗蜜多也可以得到正当的指导。
这里的智慧不是世间一般的聪明,它能导正我们观念中错误的知见,能让我们离开颠倒执着的智慧,也就是能破我执、见实相而得解脱的智慧,才叫般若。所以,我们有了般若的智慧,错误的观念导正的同时,错误的行为也随之导正。有了般若的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方法去实践而完成五度。可见,般若在学佛和修行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佛法里特别尊重智慧,因为祇有智慧才能彻底度一切苦。经上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并以种种功德称扬赞叹。
一切的苦,总括八苦,最主要的是生死轮回的苦,有了智慧才有办法达到所谓的「度一切苦」的目的,也就是一切苦都能超越。所以只有般若,才能真正的到彼岸。前五度说波罗蜜,是从一种增上的作用来讲的;而修行从能彻底实践到完成,唯有般若的引导、贯穿,才能真正的到达彼岸,才称为真正的波罗蜜!也就是说没有般若,不可能到彼岸,也就不能称为波罗蜜。所以我们如果只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而没有与般若智慧相应,还是有为的功德,不能到彼岸,也不能称为波罗蜜。只有与般若智慧相应的时候,才能达到究竟「度一切苦厄」,才叫波罗蜜到彼岸。由此可知,前五度是助行,波罗蜜的完成是在般若。所以经上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并以种种功德称扬、赞叹。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这五度,没有般若的助行,就像盲人走路一样,没有眼目,变成人天善法。
有些人不知佛经赞叹智慧的用意,于是以为只要有般若,其余的五度就可以不要了,这是错误的。
从知与行来讲,要达到真正的效用,是知行合一,知以导行,行以证知。也就是说我们的观念与知见是正确的,才能导正我们的行为,然后从行为的实践中,去证明他的效用,也才能证明知见的正确性。有些人接受了很多观念,学了很多法,问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能不能证明到他的功效性!如果不能,这样的观念与修行方法对你有什么帮助?所以正确的知见,应该有它必然的作用,这是要去证明的!这一点对学佛修行很重要!
我常常讲,今天学习佛法,应该明白其宝贵的地方有四个根本:
第一,有经典的依据;
第二,有充实的内容;
第三,有体证的方法;
第四,依据这个方法确实可以体证得到。
这四个根本缺其一,都不能说是正确的,难以承认是有功效的。如果把握了这四个原则,就不会盲目的信仰。法门虽多、宗教虽多,问题是如何证明它的正确性与功效性?在实践中,我们确实能体证得到,确实能转化我们的生命,确实能提升我们的人格,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有这样的功效,可以证明,可以实践,那才是正确的,才叫知行合一!我们现在信仰的理论很高超、很神妙,问题是不能证明,也不能体证!请问:这些虚幻的、高超的理论与你何干!
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谈论的不离开我们现实的生命。我们是否在痛苦烦恼?我们是否对生死充满了无知的恐惧?信仰这个理论和宗教以后,真的能解决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吗?根据这样的理论,是否有生命实践的可行性?如果在实践中确实能证明果然如此,确实有生命的效应,才能真正达到信仰和修行的目的!这个太重要了!
知与行,如何达到合一?虽然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般若是最重要了,那么前面的五度就不要了吗?要注意!我们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今天学了法,听的是正知见,在观念上懂得无常、无我的道理了,关键是你怎么去行?懂,有两种层次:一个是观念上、知识上的了解;一个是生命体证后的明白。明白和懂是不同的,如果只是观念上的懂了,并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那种懂是没有用的,只是知识上的了解而已。只有生命中的体证,才能达到受用性、肯定性,那才是真正的明白。能转化生命,能提升人格,能净化身心与习性的,这个才是!
所以,透过我们观念上的明白,一定要身体去力行、去实践。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会发现我执真的淡了,真的幸福多了,真的烦恼少了。只有通过这样行——五度的实践,才能证明般若的妙用。所以千万不要把知与行分开,般若最重要,前面五度同样重要。
知以导行,行以证知,知与行是相依相缘的,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达到事理无碍、事事无碍。因为理是透过我们的实践去证明的。很多人问师父:学了这个法,那么慈济要不要做?我告诉他们不但要做,而且要很实在的去做,因为那个就是你实践的机会。你去关怀众生,去救助那些苦难的人,就是你行、证的机会。不但要行,还要时时把握因缘去行!所以真正的事理是无碍的,不会因为懂得某一个法门,有一些知见,就什么事都不做了,以为自己很超越,很高超了,这种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体证的。修行是用生命在生活中去实践体验,达到真正的认知和对真理的体证,那才是真正的超越!才能帮助你生命的转化、人格的提升、烦恼的净化,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目的。导师虽然很简单的几句话就带过了,其实涵义非常的深远!
智慧是领导者,它需要与布施等行为配合起来,使所修所行的不致发生错误,这才是佛法重智慧的真义。
我们学法一定要知行合一,如果了解了方法而不去实践应用,那么所知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对自己没有帮助。所以一定要明白,修行不是信仰,学习佛法不是只有理论上的探讨就可以了,必须用生命去实践!尤其学大乘佛法的人要行菩萨道,如果不缘苦众生,不实际去行布施、关怀众生,我执、我慢怎么去得掉?如果占有和占有欲、自我的优越感都在,怎么能与众生打成一片?所以学了法,实践是最重要的!
说实在的,学佛「行」最难!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计算机上什么信息都有,要什么内容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可是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没有?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我们的「行」不够!没有真正的去实践!
其实,布施最要紧的只有一项,就是把这个「我」布施出去!我们讲布施,什么都能施,就是这个「我」施不得。为什么我们不能成就,为什么烦恼不断?因为那个「我」一直存在!我们不但没有把那个「我」布施出去,还把「我」保护得紧紧的!我们今天很多的布施行为,还是为我而做,那个我还在!注意!如果说「我」在布施积功德,这样的布施是不懂得布施的真正涵义。所以不要忘记,所有的布施里面,最主要就是把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