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15

  ..续本文上一页我」布施出去,那个「我」布施得出去,修行的很多问题就都解决了!但是,这是最难行的地方!

  再看看佛陀是怎么成就的?佛陀放下的是什么?他的地位,他的名声,他的财产,他的权利。这个最根本的染着放下以后,才有助缘让他悟道。最后佛陀悟到的就是「无我」!把那个我布施出去了,体证到无我,这才是真正的究竟解脱。出家、离家、放弃人间的一切欲望,这些外道也有,但是外道都不离开「我」在修行,而佛陀体证的是「无我」,不同就在这里!各位啊!当你们在行的时候,在布施的时候,在做一切善行的时候,要注意啊!是「我」在做?还是为了破「我」在做?一定要分清楚,这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有执着,有功德心,有作为,有染着,那个「我」还是存在的,在我执中你怎么能解脱?所以真正的般若叫空慧,是体证空性的智慧,是体证实相的智慧,是体证到无我的智慧!这个才是真正般若的深义。

  般若慧和世间的知识不同︰般若慧是从深刻地体验真理所得到的,如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因获得了体验真理的智慧而成佛。这样,般若的智慧,我们不是就没有份了吗?

  这里要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般若慧,般若慧与世间的聪明才智哪里不同?佛陀悟到的是什么?佛陀体悟真相的智慧是什么?与我们凡夫有什么不同?他是佛陀,我们是众生,我们还有体悟的机会吗?导师就告诉我们,不要这样想。

  这也不然,我们虽还没有体验真理的智慧,可是佛法即是依体悟真理的智慧而流出来的,我们依止佛的经教指示渐渐思惟观察,起深信解;这虽不是自己体验真理的智慧,然也是类似的智慧。

  佛陀把他所体悟的真理实相完全无私的教导给他的弟子、圣弟子们,一代一代的将佛法流传下来,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探讨、体会佛陀所悟的法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要体会的是佛所体会的,我们要行的是佛所行的,我们都要依佛陀所体会的去体会,依佛陀所行的去行,我们才有机会悟道解脱!因为真理无二,真理是不会变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必然如此。佛陀能够体悟的,只要我们有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方法,我们同样的可以体证。

  我一直强调:佛法一定是可以证明的,因为真理法则普遍存在,不会改变。譬如两个氢原子加一个氧原子,产生的一定是水,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还是如此!不会变的,这个才叫真理!才是因果必然!

  佛陀体证的真理法则有其内涵与方法,我们依据这个内涵和方法,如实的去实践体验,也必然能体证到佛所体证的真理法则。如果明白这个必然性,我们还会不会说「佛是佛,众生是众生,我们凡夫哪里有办法?」不会了!佛陀能的,只要我们的知见与佛一样,修行的方法与佛一样,同样可以体证、悟入实相,这才叫真理!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们是众生没有办法,我们要依止的是佛法的正确理论与方法,这个要先抉择清楚。现在修行的困难,不是我们没有办法,而是我们没有抉择到正确的理论与方法,邪知邪见太多,外道邪见太多,我们又没有抉择的能力,用错误的知见和方法,不论怎么修,也体会不到佛陀所体证的真理实相。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第一步是要闻和思,要了解听闻的是不是正法?思惟能不能消化?最后还要去实践。以这个方法去体证,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效果?这就是闻思修的过程。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抉择的法是否正确,很重要!如果抉择错了,相信错的理论和方法,在迷信崇拜里,永远都不得解脱!注意!现在学佛的难度在于择法,佛陀觉证的真理绝对不会错,问题出在解释佛法的人,当我们听到有不同的说法的时候怎么办?这才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困扰!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到底哪一法为究竟了义?有人说法法都可以,真的吗?知见正确了,方法才可以变通。知见一定要正确,这是根本!

  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对法的抉择!所以我感恩导师的原因也在这里!谁能替我们择法,靠自己,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会愈搞愈胡涂。因为佛法在流变的过程中,愈来愈混杂,宗派愈多,理论愈多,各人的体验心得,外道的邪见混进来的也很多,我们就更难抉择了。我今天非常感恩导师,我们看看他的论著,是经过怎样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怎样把流传了二千五百年的佛法,抉择到这样的清楚。每一宗每一派他根据什么?正确不正确?是究竟了义的?还是方便善巧的?他都分析得非常清楚。有人感恩导师:「哎呀,今天要不是导师,我们可能要多辛苦三、二十年。」我说:这种人了不起,他的智能很高,他只是少了三、二十年。我感觉今天如果没有导师的这些抉择来帮助我们,可能三大阿僧祇劫都还无法厘清!

  说到择法,千家之言、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怎么摸出一个头绪来?特别是那些微妙处,稍有一点点不同,如果没有抉择清楚,都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刚开始差一点点,往外一直延伸时,到后面,那个距离就不得了。同样的,抉择法也是这样,看起来都差不多,都行善,都劝人为善,都是做好事,最后把所有的宗教都合为一了,都一样了。真的一样吗?佛教会灭亡,就是被这一句话搞垮的!如果都一样,我们还需要学佛吗?土地公也拜,石头也拜,水也拜,这样能解脱吗?所以「都一样」这句话是戏论!不是智慧的抉择!一定要明白!

  学习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抉择,把佛法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特质抉择出来。抉择后我们才能够把握方向,不会走偏。这个抉择,就是导师一生的奉献,我们要感恩的地方就在这里!如果没有导师,谁还有这个功力来抉择这流传了二千五百年的佛法?每次讲到这里时,为什么一定会提到导师,因为导师给我们的引导太重要了!除了上这个课以外,我一直强调:你们回去一定要把导师的论著多学、多看、多深入,对你们会有无限的帮助!靠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可能还没办法抉择出来的佛法的正见,今天导师呈现给我们,一般人很难了解他的伟大和重要!他的奥妙和深度!每次谈到这里,我总是会提到导师,因为我真的非常感恩导师!

  生得智慧虽人人都有,然解脱苦痛根源的智慧,不经过修习,确是不容易得的。

  生得慧,是出生就具足的智慧。譬如我们会判断、会分别、会抉择,是与生俱来的,是生得慧。但是这种生得慧,虽然人人都有,却与般若的智慧不同。般若的智慧能解除生死的苦痛,而这个般若的智慧,一定要透过佛法的熏习,并且一定要去实践才能具足。所以,得般若的智慧真的是不容易!

  所以佛法教人多闻熏习,听闻日久,解法智生,这在佛法名闻所成慧。

  佛法称呼有学佛和修行经验的人为善知识,善知识能把他对法的抉择和体验来指导我们如何熏习。假如我们一次听不懂,听二次就可能明白,听三次、四次……就会一步一步的、一次一次的慢慢深入,对法的体验就会愈来愈深刻。「听闻日久,解法智生」,对法的了解深刻了,智慧就会生起,所以熏习很重要!我们在社会也是一样的,如果能常常亲近善友,大家在一起熏习久了,就会往善的方面去互相推动。如果和一些习性不好的人常在一起,久了就会熏染上他那个坏习性——「习久日深」。那么熏习佛法也是一样,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听、慢慢听,就一定会有感动,所以多闻熏习太重要了!我们刚开始学佛,透过多闻熏习,慢慢的由于听闻,而产生对法的智慧抉择,这叫闻所成慧。

  闻解以后,再于自己心中详审观察,

  「详审观察」就是我们讲的思惟消化。要很仔细的去分析,如何去抉择法的正确性?不对的,淘汰它;正确的,如何融入生命中,使我们的生命与法相应。这要通过思惟消化才能达到的,不然法师讲的是法师的,如何把法师讲的法变成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思惟消化以后,把听到的法变成自己的思惟模式时,才能影响到自己的身心行为。所以,只是听法是不够的,必须经过思惟、抉择、分别、最后消化,那时才能把法真正的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才能开发智慧。

  如是对于前所了解的问题可以更得到有系统有条理的深一层认识。

  对于佛法,在我的经验中刚开始感觉太庞杂了、太宽广了,怎样能把它厘清得有条理、有次第、有系统?刚开始是很难的!记得以前,当我对法的认识有困难时,就常常想:有没有一个办法,透过某一个经论的内容和次第,然后将涉及的所有经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明白佛法整体的原貌,不然我们怎么摸索?我年轻时就这样想过,因为我真正的感受到它的难度!要吸收都这么难,要消化更难!要做到谈何容易!尤其是佛法流传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更庞杂了!经过善知识的引导,我们听闻了正见以后,怎样的经过思惟、评审他、观察他,最后要了解、要消化,我们就可以得到有系统的、有次第的、一层一层的深入到法的深处,一步一步的去实践体验。到这个时候,对法就不会有怀疑了。因为了解了法的原貌,哦!原来是这个样子!我现在目前的位置在哪里?我该做什么?心里会很清楚,不会再盲目:不知道今天自己站的位置,不知道自己今天要修什么,怎么个做法,而无所适从。所以对法的抉择太重要了!到这个层次,我们就不会盲修瞎练了,就会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次第,自己也知道眼前该做什么了。

  同时,将此深刻的悟解,指导行为而体验于寻常日用间,佛法名此为思所成慧。

  对法有了深刻的体会,就会导正我们的行为,该怎么做、该怎么行,就有了方向和目标了。在日用寻常之间体验,这一点才是进入修行最重要的地方。一般的修行观念,普遍认为这个世间是火宅,是苦迫的,有一种想逃避和厌离的心态。但是,真正的了解法、了解正见,思惟消化以后,其实都不离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刻、每一个因缘的体会,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地方!所以,不需要逃避厌离我们生活中现有的因缘条件,就在我们目前的因缘条件中,不管做什么事业,负什么责任,做该做的、担该担的,就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