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39

  ..续本文上一页而成为统一性的。

  当我们的意识形成的时候,就会变成很主观的功能。但是「识」是透过受想行等作用才产生的,所以受想行的功能综合起来名为意识的功能。从总体上来讲,我们都在讲意识,其实意识涵盖了受想行。

  这五蕴,是佛法对于物质、精神两种现象的分类。

  人类有情,分析起来不外是物质的结构与心理活动的组合,也就是五蕴的功能作用。而心灵的部分又依心理作用的功能不同,而分成受想行识。尤其是意识的这个「识」,大乘佛法有把他分为八识或更多的识,其实这只是在解释意识的功能。识,综合起来只有一个,不是有八个不同的识,只是识的功能不同:透过眼睛见的,把这个功能称眼识;透过耳朵听的,此功能称耳识;鼻、舌、身、意则各称其识,共六识。所谓的第七识是指能放进去又能取出来的这个功能,又称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则是指能含藏记忆的功能,像仓库一样,又称为藏识。所以,这八识只是对意识功能的解释。其实在根本佛法里面只讲六识,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等,是后来唯识学研讨和发展的内容,这里顺便提一下。

  佛不是专门的心理学家或物理学家,佛所以要这样说的,是使人由此了知五蕴无我。

  物理学家或心理学家所探讨的目的,与佛家所探讨的目的不同。佛家探讨的目的只是要让人们知道五蕴的功能,发现五蕴是无常的,没有永恒性与不变性,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只是要我们体会到五蕴的无我,就能破我执,只有破除我执,我们才能不执着,才能解决我们的痛苦烦恼和生死轮回的问题,佛法探讨的目的在这里,不是为了要发现第一因,也不是为了要达到某一种医疗的作用。所以我们今天了解五蕴功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破除我们对五蕴功能的执着,以为里面有一个「我」,我们的我执是从这里来的。如果了解了五蕴的无常无我,我们才能远离颠倒执着,重要是在这里!

  一般人总直觉的有一个自我存在,佛为指出自我是没有的,有的不过是物质与精神现象所起的协调作用而已。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佛法与外道哪里不同?外道强调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我,或外面有一个大我或本体,人这个小我是从大我那里来的,将来会回到大我去,或回到真我去。人的肉体会坏,会生生灭灭,但是那个真我是不坏的,是来来去去的;这个「我」就像是永恒不变的大我一样,不会坏的。外道不是执着内在有一个真我,就是以为外在有一个形而上的大我或本体。佛陀要破的就是外道的这种我见!只要有「我」的念头,生存的意欲就不断,贪爱执着的自私就不断,一切众苦的因缘都从这里来的。如果真的有一个「我」,我们执着还情有可原,但是依佛陀的智慧观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我」——无我。

  所以佛陀在破这种我执,不是有「我」把他破掉变成无我,是法本来就无我!法告诉我们无我是真相,不管你信不信,都是无我。若我们迷信为有我,就会贪、瞋、痴,生死轮回不断。执着造业就从这里来的,体证真相本来就是无我,才不会执着,不会贪爱造业,重要是在这里!佛法与外道不同的特质就在「无我」和「有我」!

  现在世界为什么这么乱?人间为什么斗争不断?因为都在「我」里面。有我就会自私,自私就要占有,那么斗争就会随之而来,有利害冲突自然就有争斗。如果今天所有宗教都讲无我,无我就无私,人类那里还会有斗争?如果贪爱、占有、自我保护,人间那有一天能够安宁!

  所以我们要明白,有人类历史以来,宣扬无我的教育在人类中是很少的,甚至现在的大乘佛法中讲大我与真我的也很多。只要有「我」,哪怕是一点点实有感的影子存在,我执就有安立处,人间就不会有和平,那么要创立所谓人间净土怎么创立?从现实看人间,不论世间或宗教的教育,是否在宣扬无我?如果教育的内容是无我,世界才有和平的机会。从这里就知道佛法的无我观念有多重要!无我是真相!不是说有我,然后再把那个我破掉,不是的!本来就无我!只有透过对五蕴的如实观察,才会发现真的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我」!

  佛法绝不是在神话里探讨真理,而是从事实的身心五蕴里面去发觉他的真相——本来无我:五蕴本来就是组合的,五蕴本来就是无常无我的,哪一法不灭?色受想行识哪一法是永恒不变的?既然五蕴都找不到永恒不变的我,那么离五蕴以外与你又有什么关系?所以外道执着我,不外是「即蕴我」和「离蕴我」二种。也就是说,执五蕴为我,现在知道五蕴不是我,又执离五蕴以外另外有一个我的存在,这就是外道的两种执着。

  而佛法是让我们从五蕴去观察,体会五蕴本身就是生灭法,没有一法是常存不变的。这样就知道五蕴的无常性,无常性就没有永恒性,也就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我。如果五蕴确实不是「我」,那么离开五蕴以外又怎么知道有一个「我」?五蕴的功能就是能觉知、能感受,可是在这里都找不到一个永恒不变的「我」,那么离开这个五蕴以外你怎么能觉知到有一个实在的「我」?譬如说外在山河大地与一切万法,哪一法去分析不是和五蕴一样是缘起的?所以都是没有永恒性与不变性。

  佛法的目的在于破我执。但在根本佛法里面,还有一些执着,就是说,身心为五蕴的组合,内在的实有我不可得,但是五蕴的功能总是实在的。所以会执「我空法有」,认为这个法是实在的。而大乘佛法就是要破除这种「我空法有」的执着,让我们广观万法,明了一切外在的任何现象,都是缘起组合的,没有一法是永恒不变的。《金刚经》告诉我们:从山河大地到微尘到世界,包括佛,一切法,哪一法不是缘起的?这是在彻底的破除我们的法执,所以很重要!

  若离此五蕴,想找一实体的自我,是找不到的。

  简单的讲,我们在观察五蕴、观照五蕴,在修这个观的时候,为什么怎么找都找不到那个「我」?因为本来就没有我!为什么禅宗二祖参达摩时,达摩祖师一句「将心来为汝安」,二祖一句「觅心了不可得」,当下就悟道解脱了?「了不可得」就是本来没有!明白了,就悟道解脱了。所以这里导师点出重点「若离此五蕴,想找一实体的自我,是找不到的」。也就是说不论任何人,只要真正的深观,怎么找也找不到有个实在的「我」!为什么?因为本来我就不可得!注意!因为法是本来如此的,这是必然的,也就是法法道同的。

  所以每一个人如果真正的以般若空慧去观照的时候,人人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我不可得、法不可得!但是在观照中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人曾和我讲:「师父,我照你的方法观照,怎么看都看不到,怎么找都找不到」。我说:「不然你要找什么?」

  我们的观念都在「有」里面,总希望找到一个自性,以为能找到一个不变的东西。所以,如果你说找不到,看不到,那我真的就要恭喜你了!找不到,就是真相!

  问题是为什么有人反对找不到,讨厌找不到,或者恐惧找不到,觉得心没有依止。这是因为我执的深重,非要找到一个和我相应的东西才安心!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不管你怎么找,绝对找不到! 所以:「觅心了不可得」!觅法也是了不可得!本来就是法尔如是啊。找得到的那个叫幻象,注意!所以有很多修行人不了解,「哇!我进入什么特殊的体验,见光啦,见影啦,见到佛菩萨的什么相好庄严啦,那是多么清净,多么美满,多么圆满的境界。」这些是什么东西?还有搞分身的,那是外道!佛法要破除的就是这种自性见、这种我执和实有感。让我们明白,不但我不可得,法也不可得。如果还有一法可得,那叫戏论!

  身体是色,情绪上的苦乐感觉是受,认识事物的形相是想,意志上所起的欲求造作是行,了别统摄一切心理活动的是识,除此各种活动以外,还有什么是实体的自我呢?

  注意!这几句话大家要印记在心中,当我们修观的时候不要偏离这个根本。我在这里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讲:我们能观察的就是这个五蕴的功能,离这个以外,还能找到什么叫永恒不变的我和实体的东西吗?如果把色当作我,把受当作我,把想、行、识当作我,叫「即蕴是我」。其实,五蕴的功能是幻化的,是剎那迁流不止的,没有一剎那是安住的,没有一个永恒的东西,这些在我们的身心上都可以观察到。我们建立了缘起正见,理论明白了,如果平常能下功夫观照就是修行。

  我们办禅修的目的,第一要教观的方法,第二在禅修中能专心精进,这样比较容易相应。因为平时做事情的时候容易分心,而且心念杂乱,这样就不容易看到、不容易了解到、不容易体证到真相,所以我们今天办禅修就是要放下世俗的一切,全心全意的来观察,就容易进入深观而体会真相。而事实上也不一定在这几天的活动中,就能悟道,但是至少我们透过这样的修行、熏习,我们才能知道该怎么用功?观照是怎么观?以后回到人间万法中,一样的能时时刻刻在根尘触的时候,都能起深刻的观照,这样很容易了解五蕴的非我。

  导师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已经告诉了我们观的内容和所观的实相。只是一般人读这段文字时,很轻忽的就过去了,没有了解其中真正的内涵和作用。

  佛为破众生实我计执,故说五蕴。有些小乘学者以为佛说五蕴无我,我确是无的,而五蕴法是有情组织的元素,是实有的。

  这就是「我空法有」的思想:五蕴的组合成为我们的身心,没有一个实在、永恒、不变的我,只是假合的我,内在实我是不可得。但是五蕴是元素啊,这元素不能没有,是实有。这就是过去的声闻时代,很多学者还不能彻底的了解什么是法无我,就会执着在能量、元素上,以为这是根本的有,是实在的,就会转而执着在法有上。

  这是不知佛意,我执虽稍稍除去,法执又转深,故说:五蕴皆空。

  这些小乘学者是不知佛陀说法的深意,表面上破了我执,其实法执反而深重,因为执着在法有。其实,仔细分析就知道,这样我执是破不掉的。如果从另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