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40

  ..续本文上一页个角度来看,法也叫我所,那么无我哪里会有我所?真正无我就无我所,我所是从我而来的。所以,法执不破,我执也不是真的破除了。所以,这种「我空法有」的观念是很危险的!这里导师才指出来:这是不知道佛法的深义,我执稍微破了,法执反而转深,执着法为实有的。要破法执,故说「五蕴皆空」。所以今天要了解「五蕴皆空」的道理,就是要彻底的破我们的法执,不但我执要破,法执也要破,这样才能达毕竟空!才能真正的体证到寂灭法性!也才能真正的体证到涅槃的内涵!所以,法执不空,说破我执都有问题。

  五蕴的本身就是法,把五蕴当为实有,也是一种执着,叫法执。所以为什么《般若心经》里面要讲「五蕴皆空」?就是要我们了解五蕴的本质也非实有,也不是永恒的,还是缘起的。缘起讲的是:一切法是条件的组合,凡成为一法的条件的本身还是组合的,还是缘起的,这样才是毕竟空。法也没有实性,就是为了要破除这种法执,说「五蕴皆空」。从我们对五蕴的观察中,也可以了解到五蕴还是缘起、非实的,这样我们才能离法执。

  五蕴中的自我固不可得,五蕴法的自身也不可得。

  五蕴的实性不可得,每一蕴的实性还是不可得。譬如我们讲五蕴:色蕴的本身还是地水火风的组合,而地水火风本身还是组合的。可见,每一法都是缘起的,只要是因缘条件组合的,都无自性。所以说实性不可得,实我不可得;五蕴法的本身实在性也不可得,因为五蕴还会变化,是与无常相应的。

  因为五蕴法也是由因缘条件而存在的,由此所起的作用和形态,都不过是关系的假现。

  五蕴组合起来成为一种现象,一种形态,又产生了一些功用与作用。但是,不管是作用还是形态,都是关系的组合,是一种如幻的假现。

  如五蕴的某一点是真实的,那么,这就是我了。

  五蕴的任何一蕴,任何一法,如果是实在的,是永恒不变的,就是自性,所谓的自性也就是「我」,「我」是不变的。

  表面上我们说身心是五蕴的组合,没有实在的「我」,但是,如果执着五蕴,以为是实有的,只要有这样的实有感、自性见,我执就有安立处,我们就会执着五蕴是根本的,有永恒不变的自性,那就是「我」!我们讲无我,就要把我执的立足点彻底消除!

  譬如:我们容易执着在这个身心叫「我、我、我」,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个身体,从小到大一直在变,到老、到死、到毁灭,还是在变。你也许说:色不是我,因为色是地水火风的假合,那么你就会执着在地、水、火、风。如果执着在地,就会认为地是永恒的,是有自性的;或者执着水火风是实在的,就会执着在水火风的实有上。

  在心灵方面,受想行识不也是因缘而起才产生的作用吗?没有因缘的组合就不会产生这个作用。也就是说,没有这个肉体,心灵的受想行识的作用也不会产生;如果没有六根的功能也无法产生触对外境的认识作用,进而俱生受想思的心灵作用,既然要这么多的条件才能产生功能与作用,表示它也是条件的组合,当然也不是永恒的。

  真实的自我不可得,故五蕴皆空。但这种假现的作用与形态,虽空而还是有的。

  从五蕴的每一蕴一一的去观察他的实在性,都不可得。都是缘起的假有,随缘而生也随缘而灭,没有永恒性、没有不变性、没有实在性,所以叫无自性。只要是没有真实的我,就是我不可得,那么也能了解组合五蕴的实性也是不可得。但这种假有的作用与形态,虽空而还是有的——空有无碍,这个理念很重要!

  我们观察一切法,一切现象,包括我们的身心,透过知见的熏习,了解到它是缘生缘灭而无实性,所以说它是空。但是,我们说空的目的是要了解这些现象的虚幻性,知道不是永恒的,没有自性,才会远离执着,而不是在否定这些缘起的现象,缘起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些现象为什么能缘起?因为空故,因为一切法无自性、没有固定性,才能随着条件的组合而产生一切现象。

  简单的讲,假如有自性,反而不能缘起,因为自性的东西是不变与永恒的,就不需要缘起!能缘起是由于空故,也就是没有实性、永恒性与不变性,才能产生条件的组合。所以,我们在讲空是在否定那个实有性,而不是在否定万法!

  有的人不了解空义,以为空就是没有,落入与「有」相对的观念。佛法的空义不是这样的解释,这样的解释会破坏万法,以为万法是污染的,会让我们执着的,所以就要厌离万法。要知道真正的厌离不是厌离万法,万法缘生缘灭本身无咎,要厌离的是我们对万法的实有感的执着与贪欲,了解了万法的非实,了解万法的如幻,还会执着吗?

  我们要远离的是执着和贪欲,不是厌离万法!我们来这个人间有机会听到正法,透过熏习、修行、用功我们能够超越;还要藉助这样的因缘,透过对法的修习、对身心的觉受,才有机会发现真相,才有成就的可能,生死轮回才有截止的一天。所以,不但不能厌离万法,还要藉助万法,体会法的缘生必然缘灭。既然缘生缘灭,没有一剎那能停住,哪一个是永恒的我!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才能了解一切法的真相:原来都是与空相应。了解空,就能去掉我执和法执,那么执着与贪欲就能够止息。

  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就度一切苦厄」?我们都执着在五蕴上,我们的贪欲也由于对五蕴的无明、不了解真相才产生执着的。所以,五蕴是最根本的地方,就是下手处!要如何去观察?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的活动中,观察怎样起无明?怎样造业的?怎样执着起爱染的?就在这里发现真相!了解了真相才不会被五蕴功能所迷惑。

  我们过去的很多习性,都是由于对五蕴的无知而产生的染着。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他,就会知道我们的痛苦、我们的烦恼从哪里来?不过是由于观念的无知而产生的惯性,每天重复的犯着同样的过错。如果我们能知道造业的因、烦恼的因从何而来?怎么运作的?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明白了,才有对治的方法。

  谈到对治,修行中确实需要这种方法。但是不明白真相的人,产生的问题也很严重。譬如说,我们有烦恼,如果不知道烦恼是因缘所生,是无自性的,那么我们会把烦恼当为实在的,每天和烦恼打仗,请问你打得赢他吗?对治得了吗?如果烦恼是实在的话,实在的就是不会变的,实在的就是去不掉的。如果我们懂得了缘起法,了解了真相,能观照五蕴的非实,能明白在触动因缘时产生的作用,那么我们平时的起心动念中,就知道法法与明相应,法法与空相应,自然不会再起执着而造业。可见这一份明白有多么重要!要了解他,明白他的真相,我们才不会继续犯同样的过错。

  总而言之,由于不了解真相,所以一直在错误的知见和行为中造作,那么要获得这一份明白:第一要熏习,先听法了解这些原由,再透过我们的思惟观察,就在我们时时刻刻的起心动念与六根触六尘中,时时都可以体验、时时都可以观察、时时都可以发觉真相。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是解脱最重要的关键所在。

  我们要了解身心五蕴功能是如何运作的?如何产生染着、贪爱而造业?一定要看清楚,了解原因,才有下手处。再进一步看清烦恼的实相,看清贪瞋痴的实相,还是缘起、无自性的。能体会到这里的时候,只是还它个本来:回到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烦恼、还没有造业的地方——真相。真的明白了,还有功可用吗?注意!如果没有光明,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很辛苦,看不到真相。如果真的明白了,就像灯打开一样,黑暗自然不存,还要不要去除黑暗?灯打开本身就是那份明白,知道原来只是五蕴的功能而已。所以为什么要「照见五蕴皆空」?是为了了解真相,了解真相了,烦恼就不存在,用不着再对治烦恼。这个理念很重要!所以,我们现在理论基础要建立好,明白重要在这个地方,才有下手处。

  透过禅修的指导,让大家懂得观照的技巧,懂得观照的方法,懂得里面的微妙,那么你平常在生活中,就可以时时不离观照。所以真正的修行就在我们身心五蕴的功能中,也就是生命活着的时候,五蕴坏了怎么观照?死后怎么修?

  这里还有一个重点:我们现在谈话当下的前一秒钟已经过去了,还能不能观照?未来的还没有到,怎么观照?那么什么时候是用功观照的时候?当下!注意!离开当下没有功可用!明白这个重点的人,就知道活着的时候叫「当下」,必须在那个当下去发现真相!修行要修多久?有的说要修三、五十年、几劫、几大劫。告诉大家,修行只修当下那一剎那!禅定要定多久?就在活着的当下!只要与明相应,不颠倒,不执着,就叫解脱!

  我们的观念都落在时间相上,以为打坐要坐几天,入定要定多久才是功夫,要常恒的保持心不动,表示有境界。可是生命只有当下!一般的修禅定入定了,六识不起作用了,身体的功能停止了,但不可能永远在定中,出定后五蕴六识的功能又起作用了,还是一样执着。这样的定有效吗?如果我们当下在五蕴上观察,当下能明白,当下就可以不执着,当下就可以离烦恼!真的明白了,就能与空相应、能与清净的法性相应,能如实的体证到寂灭法性,只要一次的那一份明白,当下就不会造作、不会烦恼、不会痛苦。

  生命只有当下,如果当下是清净的,是离执的,那么还有没有下一秒钟的时间相来相续颠倒执着?如果懂得生命只有当下,我们现在回过头来从时间相来讲:这一秒钟明白了、清楚了,不再颠倒执着了,下一秒中还是可以和现在一样清净。那么未来也一样,死后还一样!

  所以,当下没有解脱,下一秒钟就有问题,未来都有问题,因为无明与烦恼不断的在相续,无法超越出来。与其我们烦恼未来生死的问题,倒不如关心当下如何解决问题。如果当下不解决,下一秒钟必有苦恼,必有业障!明白这一点的人,就不会蹉跎岁月,就会把握每个当下,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悟道的因缘!有很多人都说修行慢慢来,等到年老了没事了,没…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