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烦恼了,没有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了再来用功。事实上有谁知道明天我们还在不在?生命的无常性,不是只有老才会死,也不是只有病才会死,每一剎那都是无常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入灭,怎么能等!
我常常譬喻:年轻的时候苦学知识充实自己,以后有了智慧和才能,不怕找不到工作,不怕经济不好,到老来就享福、自在了。如果年纪轻的时候不充实自己,每天觉得享受就好,过着奢侈的生活,以后年纪大了,没有赚钱的才能,也没有智慧,一切都不会圆满,到老来就会更加艰辛困苦。这个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佛充实自己,不去具足解脱的条件,那么未来一定是很苦的,而且愈老愈苦、愈轮回愈堕落。现在做人还好,如果到三恶道去就更惨了。
所以,我们要把握每一个当下,不要因为还年轻就等待。我告诉你,愈年轻愈早学,就会愈早解决这些问题,不要讲死后,这一生就没有问题,将来都不会有问题。了解了这一点的人就不会蹉跎岁月,不会等未来、等因缘,而会积极的创造解脱的因缘。所以,懂得把握当下的人未来就没有苦恼。
现在明白了我们一切的问题就在五蕴中,只要我们观察和了解五蕴,就可以转化,可以回到清净的地方,可以了脱生死。这一生活着就会很幸福、很清净、很自在,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所谓的生活品质:活着能清净,死后就没问题,活着不能清净死后问题一大堆。《心经》直接契入的重点就是五蕴,要体会「五蕴皆空」就是重点。明白了,说空不是在否定一切缘起的万法,缘起的万法不离因果的现象,「此有故彼有」,是必然会有的。所以,我们不是在破坏一切万法,反而是成立一切万法。这样如实的理解,才不会误解空义而入断灭。
如氢氧合成的水,有解渴、灌田、涤物等作用,有体积流动的形态,从此等形态作用上看,一般即认为是实有的。然若以甚深智慧来观察,则知任何作用与形态,都是依关系条件而假立的,
这里用水来作比喻:水是氢氧化合物,展现了水的形态、特性和作用。众生看到水的相状形态,感觉很实在,就执着在水的实有。这里导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用般若的空慧来观察,就知道这些形态与作用,只是关系的组合,条件的组合。当关系条件变的时候,这个形态和作用也变了。这样的存在,不可能是永恒的,也不可能是实在的。
譬如:我们到河边去,看到水在流,每时每刻水都在流。每一个时间去都看到水在流,给人的感觉是那个河水还是一样的一直在流,其实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水都不一样,前面的水流过去了,后面的水又流过来了,前水、后水不一样,眼下看到的水已不是原来的水。但是,我们觉得这一条河就是这么实在,好像永远都在流。我们不知道那只是条件的假合,我们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可是我们无法分辨出来,这种实有感就是众生的惯性。
如果用甚深的般若智慧,也就是用缘起的理念去看,就能看到河的真相,原来它是条件的组合,从水的元素来讲是氢氧化合物,如果把它加温,就会变成水蒸气,水的形态就变了;冷却了就会变成冰,形态也变了,功能也不一样,那么水有没有不变的自性?没有!都是条件的组合,随着条件的变化,水的本身也会随着变化,这样的东西怎么会是永恒的?
我们对一切现象的爱染执着,都以为那是实在的,才会爱,才会占有。如果知道是虚幻的,还会去占有它吗?还需要用一生的心血去贪瞋痴、烦恼吗?
所以我就譬喻:一个冰块,它一定会溶化的,虽然现出冰的形状与实体,凉凉的还有解渴和消暑的功能。但是,如果抱着它一定会慢慢溶化,不会永恒存在。即使有它的功能也是暂时的,很快就过去了。了解了,你还会执着在冰会永恒吗?
但是我们执着的就是这个五蕴,最深的染着就是五蕴。明明知道这个身体一定会坏、会烂、看都不敢看,但是我们还会执着:五蕴是假相,但是里面有一个真的、不生不灭、能来来去去的「我」,那就是众生最大最大的自性见的执着!想想看,组合成身心的叫五蕴,五蕴离散了,哪里能找到离开五蕴以外有一个叫灵魂的东西?这就是外道「离蕴计我」的观念。一边是执着五蕴就是我,一边是执着五蕴以外还有一个我,这些都是执着。佛陀在开示法的时候,都是直接让我们从五蕴身心上去体会,去观察:五蕴中我不可得。那么,离蕴外还有一个我可得吗?怎么找也找不到,但是我们还是执着在实有上,不然会很怕,怕我失掉了怎么办?所以我们众生的我执都是从五蕴而来的,要明白!
关系条件起了变化,形态也就变化了,作用也就不存在了。事物若是有实体性,则事物应永远保持他固有的状态,不应有变化,应不受关系条件的变动。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推理:实体性的东西是不变的;如果是永恒的,是实在的,那么说有自性是对的,它是不变的。可是世间上的任何一法,哪一法是永恒不变的?慢慢去体会,从色法到心法都一样,都在因缘条件的变化中缘生缘灭。
事实上,一切法都不是这样,如剥芭蕉一样,剥到最后,也得不到一点实在的。
这是用芭蕉来比喻:芭蕉是一棵树,看起来实实在在的,但是当一层层把茎干剥离,剥到最后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我们人也是一样,这些条件组合起来的时候,就像一棵树那么实在的、坚固的立在那边。如果从五蕴的组合来分析他,分析到最后也找不到一个实在的我、实在的自性,最后只是「不可得」!我们讲空、讲无自性,在现象上体会到的,也就是「不可得」三个字。这三个字很重要!佛法讲无常,就是常不可得!佛法讲无我,就是我不可得!无常无我就要在五蕴中发现这个真相!注意!要体会到「不可得」三个字的内涵,就了解佛法在讲什么!
而我们都忽视了,有的学员说:「师父,我一观照什么都没有,怎么办?」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什么都没有叫做不可得。体会到「不可得」不就是已经「办」了吗?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不可得」这三个字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观照和修行中,都有可得的心,想要得到境界、想要看到境界、想要证入境界,都在有的观念里,而不知道「不可得」三个字才是奥妙!那么修行就不能安心:怎么什么境界都没有?我告诉大家,什么境界都没有才是真境界!但是真正要什么境界都没有的人,一百万个人中都找不到一个!因为都在有里面。这里是重点!提醒一下,将来我们在禅修观照时,真正进入那种状态,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实相!而追求有境界的人很容易误入歧途。
诸法的存在,是如幻不实的,需要在诸法的当体了知其本性是空,这才不会执为是实有了。
这已经作结论了。我们看到一切法生起,存在,最后灭了,这个过程是必然如此的。所以虽有如幻,如幻不实。要了解如幻不实的真相,就在诸法的当体,在诸法的当下去观察它、去明白它,了知其本性空寂。本性空寂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不变性、独存性、实在性。
所以,修行的人大都在对治中,不能真正究竟解脱,就是因为体证不到本性空寂!为什么我们把烦恼和爱染当作实在的,一直在对治?如果是实在的,你对治得了吗?对治就表示你认为他是实在的。先肯定烦恼是实在的,再来和烦恼打仗,那是很胡涂的!我们首先要观察我们的敌人在哪里?他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还需要对治吗?
如果了解一切烦恼都是因条件而产生,没有永恒性;我们的贪爱是由于无知而产生的,是可以了解的,也没有永恒性。因为知道没有永恒性,我们才能够不受它欺骗而超越它,不再受其迷惑引诱。所以,消除烦恼与贪爱主要在明与无明,重点就在这里!如果能发现当体本性是空,就不会执着在实有,就不会受它的引诱和迷惑,就不会起贪瞋痴和执着,这就是了解真相。
我常譬喻:了解真相就像打开灯一样,黑暗自然不存在。我们心中明白了,照见了法性空寂,那些烦恼、颠倒、执着、贪爱本来就不存在,也不用对治啦!这才是奥妙!问题在于众生存在着很深的自我观念:执着有一个实在的我,有着希望永恒存在的意欲,而且不断的被灌输一些错误的讯息:我们众生业力深重,没有办法;我们造的业如须弥山那么高,再怎么修都没办法,唯有靠佛菩萨的加持、加被、救度,靠自力是不可能解脱的。
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样的观念,请问以后你还有办法吗?问题是我们都相信这个观念,首先就否定了我们解脱的可能性!那还修什么行?这个知见影响我们有多深你们知道吗?所以我每一次和大家讲法的时候,都在告诉各位:我们人人和佛菩萨在法性上都是平等的,他们能开悟,能解脱,能成为佛菩萨,我们也可以啊!佛菩萨也是人做的,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也可以呀!所以我们谈很多法,是让我们了解:人人学佛,人人解脱,这是佛法的特质和佛法的妙用。
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有很多的负面的讯息已经根深蒂固了,对我们的影响是很深很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破除那些错误的、负面的知见与观念,当我们了解了烦恼的真相就不会受其迷惑。我个人的体会:佛法真的是非常奥妙与伟大的!只要我们人人学得正见,只要时时观照,每一法都可以证明,可以体验,就在这一生就能受用的,为什么要等死后谁来救你呢?一定要明白!我讲这些话只是要破除你们观念中固有的、错误的讯息。那些观念不铲除,你就会永远在等待救度!那么我们内在的潜能,本来具足的慈悲,永远都没有办法展现出来!法法平等,在法性上讲确实如此!大家要懂得法的重要,所以般若的空慧才能消除自性见和错误的知见。
《般若经》的重点,就在于让我们慢慢了解什么是空,怎样才能体证到诸法的本性空,也就是法性空寂—实相,才能真正的离执而超越、解脱。
一分学者,以为我无而法有,这是因于智慧浅薄的缘故。
这就如前面讲的,有人以为「我」是不存在,而五蕴是实在的,所谓的我空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