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白还是幸运的,还是顿的,证入了就具足了顿的条件。如果这一生连听法的机会都没有,连正确修行的方法都不知道,怎么能顿?想顿也顿不了!透过学佛修行,愈了解愈明白,大家才知道我们今天有多幸运!因为今生有这样正确的法来引导我们,我们真的是很幸运,这是多生多劫积累的大福报啊!
此空性,本经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表示他。
空性是很难用表达的方式让人明白的,为了形容空性,只能用文字语言来表达。当真正体证空性的时候,用语言来讲,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么我们就先要明白生灭、垢净与增减的涵义。
在众生的思惟模式中都不离这些观念:有无、生灭、好坏、垢净、增减、得失。而真正体证空性,是超越这些相对的概念的。所以真正体证空性的人不会再落入人间是非、得失的观念中。这就是重点!如果我们还在生灭、垢净、得失等等的观念里,我们能解脱吗?还能离开染着吗?所以体证空性真的能明白,法的本质就是这样的,那么对人间的一切执着、贪爱、染着、烦恼当然就不起。所以,佛法讲的解脱,不是随便讲的,是有真正的内涵,而且人人透过正确的方法修习,人人都能体验得到,这才是佛法的可贵之处!当我们能够真正体证空性的时候,自然就不会造业、不会贪爱、不会瞋恨、不会无明!那么生死轮回自然就不再相续了。
解脱,一定要有解脱的内容、方法和正确的目标,不是随便讲的。这与求啊!拜啊!跪啊!念啊!没有什么关系!那些只是引导人们进入佛门的方便。佛法真正的目的是让人们达到生死的解脱!明白什么是方便的时候,就不会执着在表面的形式上;但是,如果不明白方便和究竟的根本处,就会误以为方便就是学佛修行的究竟目的,这样就把我们耽误了。我们不反对方便,但是以为方便就是究竟的人,不但耽误别人,也耽误了自己!
中道实证的空性,不但不是与有相对差别的,也还不是相即一体的。是从相待假名的空有相即,冥契毕竟寂灭的绝待空性。
注意!这几句话要划起来,非常重要!相待的假名,就是一切法,只不过是假名有,所以是空有相即的,就在万法的当下,去冥契毕竟寂灭的绝待空性!也就是说,中道的实证就在生生灭灭的有为法上,契入不生不灭的法性!
这用世间任何名字来显示,都是不恰当的,在毕竟清净纤尘不立的意义上,空,还近似些,所以佛典里都用空──无、非、不等字来显示。
这种毕竟寂灭、绝待空性,用语言、用文字怎么表达都不恰当。有人讲「离语言相,离心缘相」,但是从清净的立场,无污染的意义上看,用「空」字、「空性」,能比较切近他的意思。但也只是相近的,不是空就代表了什么,空只是一个譬喻,让我们能了解他的内容而已。佛经里所讲空性、讲涅槃,事实上都是离言说的。但是如果不说,众生又无从了解;不譬喻,我们永远不能体证,所以不得已用文字:空、无、非、不等,都是以我们正面的世俗观念,予以否定来展现他的内涵。所以不、无、空、非等,在佛经里常常看到。尤其是大乘的经典,当我们读到空、无、不、非等,用文字来遮遣的时候,就知道他的涵义是在彰显空义,彰显实相。
然空性是意指即一切法而又超一切法的,用世间的名言来显示,总不免被人误解!
空性不离一切法,但又超越一切法。只要落入语言相,都在相对里面,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其实,我看到很多佛法的宗派理论,有的诤论了两千多年,到今天还没有止息。这是因为语言表达都有相对性,没有办法展现他的绝对。那么,只要是语言能表达出来的,都落入相对中,所以都可以破。譬如,你的话一出口,要找你的毛病绝对找得到:「你讲的我不承认,我认为你的观点有问题。」然后,他就会表达他的意思,而你又会去破他的观点,解释自己的意思…… 。只要有意思、只要有语言的表述,都有, 相对性和局限性,一定有破绽可以破,所以诤论不休,永远没有止境。所以佛陀说法才有十四无记,论到真理的部分,有人去问那些形而上的东西,佛陀不回答,因为这些只会增加诤论而已。
譬如:人死后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世间到底是有边还是无边?这些问题,坦白讲用语言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用语言讲了,你真的就能明白吗?我说有,你真的就认为有吗?我说无,你真的就认为无吗?说有,会带来怀疑;说无,也会带来怀疑。有人问:如来灭后是有、是无?佛陀不回答,这些问题都是戏论!
所以,语言一出口一定有其相对性和局限性,就会产生问题,也就能破。空性或涅槃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可以解释为贪瞋痴烦恼永灭不起,只能用这样的譬喻。如果我们能反省,用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上,就能比较容易明白。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修行,不管体证有多深,或认为自己境界有多高,不用别人来印证,只反观看看自己的贪瞋痴真的不起了吗?烦恼真的永灭了吗?如果能确定,那还怀疑什么!已经体证涅槃了,是阿罗汉了,如果还没有达到烦恼永灭,人家说你解脱了,你就会安心吗?如果已经确定解脱了,人家说你没有解脱,你会苦恼吗?
所以,真正对法的体证,是自觉自证的,但是要有依据,我们的贪瞋痴烦恼是否永灭?注意!是永灭!不是现在暂时没有,等明天又有了,那根本没有体证!所以我们要用「永灭」来勘验自己,就不会自以为是了。如果还达不到永灭,就不要停下来,必须用心继续努力达到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如果人人都能把握这个根本,谁也不会被耽误了;如果修行没有把握住这个根本,耽误的还是自己!有的人修行总是给自己找借口松懈一下,或说:我没办法,必须得去做什么事……,那都是你的自由,没有人能限制的,你要在生死轮回中继续生死和痛苦烦恼不想解脱,也是你的自由。
有时候我们弘法也是很笨的,如同世俗做父母的一样很糟糕,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而我们总希望众生这样或那样。其实,我没有办法主宰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对某一个人产生太深的影响,就是很会唠叨,因为不忍啊!可是有人对这种唠叨很有意见:你又不是阿罗汉,也不是八地菩萨,你展现的一定有缺点。是的,我的确还不够完美,可是人们偏偏只看到那一点唠叨,只看到还有那一点习性,而那些慈悲和爱心怎么也看不到的。这一点唠叨啊,犹如父母爱惜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的人生都能更加完美。
为人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又哪个子女是依照父母的意思,由父母操控、塑造出来的?明白了缘起法,就不会当上帝去主宰他人,只会客观的给予关怀、帮助,尽量为他人设想,但是决不能主控他人。所以我们这里是真正的自由学风:「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都由因缘做主,不能勉强。
如果有组织,就会有问题。有人说佛教像一盘散沙,我想一想,这不就是佛法的自由与平等的体现吗!我看到了所谓组织的力量,如同社会机构里面那样的人事管理一样。我现在想说:怎么能让一个人真正的解脱?怎么去管理他?要管理就要用种种的规范,这样又如何能让他体证空性呢?我只是有感而发。所以当我了解了解脱的内涵的时候,我很希望恢复到平凡的出家人的本份,不再搞组织了,回归到最根本的做法——尊重、随缘。
语言和思想,都不过是世间事物的符号。
不管你怎么说,你内在的思想模式怎样,坦白讲只是表现出来彼此沟通的符号而已!如果我们认为语言和思想是实在的,我们也会痛苦执着。
世间的事物,语言思想都不能表现出他的自身,何况即一切法而超一切法的空性呢?
我们要表达一点心灵的意念都很难,大家是不是都有这种感觉?我即使怎么讲你都不会了解的!我在表达什么,我想表达什么,你们都不清楚、不了解。你们想想看,在我们的生命中,透过语言种种直接的表达或接触,你都无法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这表示语言无法真正的表达、或衬托出内心的思想,所以才会说:人人都不了解我。那么,即一切法又超越一切法的空性要怎么表达呢?就更难了!
空性亦不过假名而已。
空性也是假名,就不可能拿出一个空性的东西来让你感受。因为空性没有实体,所以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表达。空性不是实有的东西,只是我们身心体证的境界而已。
空性,不是言语思想所能及的,但不是不可知论者,倘能依性空缘起的正论来破除认识上的错误──我执法执,般若慧现前,即能亲切体证,
不能因为空性不能表达、不能表示,不能让你马上明白,就表示他是不可知、不可说的。如果什么都不能说,也没办法表达,那么我们怎么修行?我们要往哪里去?所以,这里就指出:如果我们能够依据性空缘起的正论,依这样正确的知见来破除我们认识上固有的错误,也就是能够破除我执与法执,般若的智慧就会现前。也就是因为透过正见的方便引导,般若的智慧现前,就能亲切体证空性。
为什么前面先要让大家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你的执着,会把空与色分开,那样你永远都达不到空性的体证。先破除了对空与有的执着,才不会偏于一边,也才能去慢慢的开发空有不二的空慧。当我们的执着、爱染慢慢荡尽的时候,般若空慧现前就证入了!空性虽然不能让大家当下看得到和体证得到,可是透过方便,一样可以体证得到。但是体证一定要依般若的空慧,首先就要建立正确的知见。所以,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一直谈,都是依据这样的次第和方法:先建立缘起正见,然后经过思惟消化,在生命中去观察和体验,最后般若空慧现前,当下就会证入所谓的法性寂灭。
故佛法是以理论为形式而以实证为实质的。
首先要奠定理论的基础,我常讲:「知以导行,行以证知」,先从知见上的建立,理论上的了解,次第上的明白,我们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然后依据这个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去体会,…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