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起正念。起观照——正念正智的观照!所以这时候的作用一定要知道。自己在用功的过程中,对治和调整的方法要清楚。
修念住,觉知当下,能更好的择法、观察,缘起正见是重点
为什么要修这个念住,念觉分。这个可以摄受我们的身心, 能够专注,不管是择法,不管是修定, 都有帮助, 调身调心都有帮助, 这是一个重点。所以“修念觉分者一切兼助”, 这一句话我们要注意!我们的正见建立以后, 要调整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身心能安住,能住于一缘, 心不会散乱,也不会昏沉, 使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在与定相应后,再来择法, 再来观察,就能入微, 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有很多学员, 通过对法的听闻学习,对佛法僧都有相当的了解和虔诚敬信。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 怎么样用得上?所以我为什么说念觉支很重要, 这个“念”是什么意思?“觉”是什么意思?我们念念都要觉,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睡醒以后的行、住、坐、卧,处世、待人接物, 时时刻刻、念念都要觉知。这个念念能够觉知, 就是我们下功夫最重要的地方!只要你能与念觉相应的话, 慢慢成为一种习惯,自然的,你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就不会打妄念、就不会昏沉, 什么事都清清楚楚的, 不会落入惯性。我们过去有一个很强的惯性, 看到什么就马上以为是什么, 听到什么马上情绪就来了, 这就是我们众生的那种我执、我慢。所以在行住坐卧中,都要注意到我们的念, 有没有觉知我们这个念。什么念都好, 妄念、喜念、好的念、坏的念,念念你都要发现,都要觉知, 你要学习这个念的觉知。这个觉知力越强,你的妄念就会越少,定力也就来了, 慢慢的这个身心就安住了。如实观照起步就是这个。所以叫你行住坐卧, 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自己的身心状态是什么, 你要发现,你要发觉, 你只要觉知就好。你不要去迎拒,不要去取舍, 不要去对治, 你主要就是在发现。那么要发现真相,除了觉知以外, 没有其它办法。这就是基础功夫。基础功夫做好了,后面的效应就来了。我们前面所建立的正见,它慢慢的就会自动相应, 自动功能就来了。那时候心所起的分别, 就不是过去的那种惯性分别, 念念相应的时候,正见会自然浮现出来。就是说:我们软体程式植进去以后, 它的功能自然就会出来——你待人接物、处世观察、万法因果,你一看就懂。但是它是从哪里懂的?从正见相应而出来的理解, 而不是旧有的习性惯性喔。所以我一直强调, 如实观照的重要。一般人不理解。我现在借机会一直在谈这个。为什么修如实观照前面一定要先建立缘起正见?今天没有缘起正见, 你的思维模式都是跟惯性相应、跟过去的知见相应, 跟邪见、甚至外道的观念相应, 你怎么能见法?所以一定要先建立缘起正见, 这是佛法与世不共的特质。融贯了、明白了、理解了, 这个时候的觉知、观察, 正见的功能自然会相应,就不是你过去的惯性思维, 就不是你的习性反应, 体会了这个,你就明白这有多重要了。
所以没有建立缘起正见, 你要修如实观照, 是不可能相应, 它只有对治的功能。但是如果你有缘起正见, 你又修如实观照, 在念觉上慢慢进去以后, 你所面对的一切法, 那个正见自然会出来相应。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碰到什么喜怒哀乐的因缘, 你会发现正见会自然相应——原来是性空、原来是如幻、 原来是缘起、它自动会相应。你不用再起念说:这个是缘起的、这个是空的、这个是假的、不需要起念。为什么?它自动会相应。所以那时候不需要再起分别,它自动会明白、会了知, 因为里面有缘起正见故。
各位:这里要下功夫, 试试看!不然我们学了那么多, 一直讲建立这个缘起正见, 一直要让你知道缘起正见的重要,在做什么?就为了将来在修观时候, 在如实证知的时候, 它自动会相应。不必再起念,它自动会相应。为什么?软体程式植进去以后, 你电脑一动,啪!它功能就是这样子, 这样懂吗?我这样慢慢地、慢慢地讲, 你们会越来越理解。所以修如实观照,为什么叫你不迎不拒,你只是观察。这是糊里糊涂的观察吗?是傻傻的观察吗?不是!因为正见会相应,这点奥妙一般人是不理解的。不要以为我们看到法的时候, 要起无常念、无我念——这是无常的, 这个是无我的, 才能对治。错了!真正有正见的时候, 见法、见一切万法,你不用再起念, 它自动会相应。不用再起念说:这是无常的,这个是无我的。不用!它自动就会明白!所以建立缘起正见, 是何其重要。如果你今天没有缘起正见, 你所看到的、你所体会到的、你所起心动念的一切, 必然是与过去的无知、无明相应的惯性。所以修行为什么要先建立正见,?一直上课、一直讲, 目的在哪里?通过不断的熏习,把你们的错误知见完全去掉, 然后建立正确的正见。就像电脑里面的程式, 把你清洗了,正确的输入了, 你再起心动念的时候, 它出来的就是缘起的正见。正确的程式, 它出来的功能肯定是正确的。上课就是要建立这个程式, 把错误的程式清洗了,然后建立正确的程式, 它产生的所有功能自然就会相应, 这一点是不是很重要?
从修习四念处来说, 先观察身:从身入手, 从身体入手,先修身念住。慢慢的进步到受、心、法,它是有次第的。所以不要怀疑说:“师父,你的如实观照傻傻的看要干什么?”才不是傻傻的看!有了缘起的正见, 你在观察一切法, 都不离缘起的观察, 它自然会相应的。所以不是说, 你什么都不要准备, 什么基础都没有, 那才是傻傻的看!所以我一直强调, 如实观照一定要先建立缘起正见, 缘起正见建立好了, 你的思维模式,你的观察方法, 都不离缘起法的思维。所以碰到任何一件事来,身受心法所有的活动过程中, 你就会发现:以缘起的知见去理解它的时候, 你时时刻刻自然与法相应。看到任何一法,触动了, 比如说你触动了某一个因缘, 起了一点不欢喜的心,你马上就会用缘起的正见去相应。起了念了,然后一看——消失了,你就知道它的无常性、它的不可得、它的缘起如幻非实、剎那不住,都可以当下体会。
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学习, 知见建立以后,要学习观照。我们谈的如实观照, 其实就是不离四念处的观照。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它可以分开一一的去体会。更可以统合在一起——这就是如实观照的全念住。身心的运作、在根尘触所有的一切法中, 任何因缘来,主动因缘来, 主要的那一种触动来, 你就以这个为观照,无需固定在某一个地方(所缘)。比如说我在说话, 我就在说话的这个动静中去注意、去观察。我在看书, 我要知道看书的身心状态。我在跟大家说法, 包括我现在在说法, 我自己有没有清楚、我自己在说法的心态——身心状态。当下的每个因缘, 你都不离开观察。身的问题, 你就注意到身;心灵的问题, 你就注意到心灵。触动什么因缘, 你就观察什么因缘, 这个叫全念住,所以它不是分开的。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 我们学法如果知见没有建立好, 方法不正确,用功不够, 你就达不到受用的功能。没有受用的功能, 你就会觉得它没有什么。慢慢的就退心了,没兴趣了。还是人间的、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好,就回去了。一个在法上用心, 能够有一点体会的人, 一定会产生法味、法喜!法喜一来,你要退心都很难。慢慢的身心受用了, 轻安也来了,那种身心的自在清净, 那一种超越,不是人间有的。还会回到人间的那污着的、暂时的喜乐中去吗?所以要达到不退转, 最主要就是你要得法,要有受用。
“先净其戒而直其见, 才具足三业”,所以学如实观照, 其实就是全念住。前面的正见要建立好, 具足三业以后,你来如实观照,自然与法相应。因为你的起心动念, 不离正见、不离缘起法、不离空, 这样的一种观照, 它自然就会与法相应、与明相应。所以一般人都忽略了。要修如实观照, 一定要先具足正见,什么正见?——缘起正见!有人把如实观照, 当做是一种对治。其实如实观照不是在对治, 它是了解真相,发觉真相, 直接契入的是寂灭法性, 跟一般的对治方法是不一样的, 一定要理解!
如实观照,是四念处的方便大用。在全念住中,不舍一法,不住一法,如如不动,直入法性空寂。
(《杂阿含经》161经)“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心住何所,而能安忍如是大苦,正念、正知?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住四念处。我于所起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何等为四念处?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受,心,法观念处。是名住于四念处,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四念住的修法, 令心安忍。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知见建立以后, 身心的观照, 尤其是如实观照,你要慢慢去体会。痛跟苦,你们一定要去发觉它的真相!痛是身体的功能, 它的神经系统觉知的功能, 是生命五蕴的本能。但是苦就不一样!苦是另外而起的一种感受, 痛是直觉,苦是由心灵而起的另外一种境界。我们一般人总是把痛跟苦合在一起。其实我告诉各位:痛不一定苦。佛陀入灭前有没有背痛?他吃了不洁的供养而泄肚子、泄的很厉害, 身体非常的疲惫, 但是他会不会苦?痛跟苦我们要慢慢去体会, 这就是在观照中你能发现的一个真相。我常常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有一个人对孩子——一个小孩子很亲蜜,你很喜欢一个小孩子, 如果他打你一巴掌,会不会痛?绝对会痛, 对不对?但是那个很亲蜜的关系, 很爱他的人,他会不会很生气、很苦?不会喔!他会说:“唉呀!你这个小孩子, 怎么不懂事,怎么打我”,他是很欢喜的讲。为什…
《如实观照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