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痛是痛,可他不苦。还有,当两个人的关系很亲蜜、很好, 当某一个人不关心他, 不喜欢他的时候,他会很苦。但是他找他麻烦,甚至打他一下, 他就会很欢喜, 为什么?他关心我。这个心境知道意思吧?这个心境起的受, 那个感受,产生的苦乐是不一样的。所以注意听!痛跟苦你要去发觉这个因缘关系。
所以我们修行, 不是在修到变成不痛!那只有一个办法, 注射吗啡,或者是止痛剂, 但那是暂时的。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修到不苦!任何因缘,任何条件之下, 你不会苦。身体会遭到不如意、失意, 痛或者是病,或者是挫折、压力, 但是不会苦,这个叫解脱喔!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理解, 求这个,求那个,好像一切都要得意。一切都得意你怎么修行?天下有一切都得意的事吗?那就不叫无常了。所以修行就是在这些无常、变化、迁流的一切法中, 去发觉真相。原来我们可以超越出来, 不随境转、不随喜而贪, 不随不可爱的事而起瞋, 不随着境转而起贪欲痛苦烦恼, 可以真的不起, 这才叫受用解脱喔!如果我们今天没有透过如实观察, 不了解身心的功能作用, 随着无明的惯性和习性在转, 你如何能超越出来?你们今天要学法、下功夫的地方就在这里!碰到一句伤害我们话就苦得要命, 生气不得了;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好痛苦、好痛苦。人间本来就无常,没有一法是常的, 请问:你还能不苦吗?佛陀为什么不被一切境转?这些圣弟子们为什么能够自在并超越解脱?这就是重点!阿那律这一经非常重要。身体病痛是一回事, 我不随着病痛而转是一回事。当我们痛的时候去观察那个痛、那个苦会不会消失?要去发现它!当我们快乐的时候, 去观察那个乐, 看看它能不能安住?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去观察那个生气的心态, 看那个心态能不能保持?这就是如实观照的奥妙, 直接契入的是法性的寂灭处。每一次谈到这个重点, 我会一再的点、一再的讲, 这都是在生活中可以体验的, 当下都可以觉知的!所以为什么要觉知、要观照?这里讲的正智正念在讲什么?如实观照就是让你体会什么叫正智正念;坦白跟你讲,就是在这里。在正智正念中绝对不会苦。
如实观照的具体方法。在如实观照中,如何运用“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做结论”的六不原则。六不原则的功效和目的是什么?
如实观照要以有情生命做为观察的对象, 其方法有三:
一、静止的分析:“将有情作一种静的观察而加以分析,分析而又综合它。这在因果事相的辨析,佛敎做到相当的严密;西北印的佛学者,于此用力最勤。”(《阿含之空》印顺导师)如果我们现在,大家在讨论一个法,那我们可以分析它, 分析这个结构、分析这个理论, 就像平面的一种观察一样, 我们可以理论、可以讨论、可以分析、可以推想,都可以。这是属于静止的学习、分析、理解。
二、流动的观察:“在生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作一种推理演绎的功夫, 去把握生命演变的必然法则, 与因果的必经阶段。”(《阿含之空》印顺导师)这个地方很重要!前面的静止的观察,我们靠思维、靠理解。但是后面的这个流动的观察是靠现象、靠事实, 也就是说:如果用观想的部分来理解, 静止的观想那就是假想观;但是流动的观察就是如实观。从现实的现象里面实际的去体证, 在身心的当下去体会、去发觉的, 这个叫流动的观察。在流动的观察中,我们建立的知见有没有相应?生命是不是剎那剎那不断的在变异、在发展, 有没有一剎那是安住的?这在现实中就可以去观察。前后为什么会产生相依相缘的关系?为什么这样的因会导成那样的果?这个必然的法则是什么?要去体会, 所以流动的观察就是因果法则的观察, 你慢慢的要去了解。
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用功的人,他说:我们去某某地方参加禅修, 重要都是在讲禅定、修止, 这样才能够体会很多境界;他对如实观照不能理解。师父强调的不是修定,不是对治, 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我说:我们只是在发觉真相, 不是在打仗, 这个真的完全不一样。佛法从无常而体证无我, 你如何真正的去了解体会到无常, 而知道无我呢?我们做个比喻:水在流动, 我们是观察流动的水容易体会到无常呢?还是在水的静止中容易体会它的无常呢?水在流动中可以感受它的无常, 静止你怎么会知道它是无常的?我在这里看到,导师写静止的分析跟流动的观察, 我就很认同!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的身心是剎那在迁流变化的, 这才能体会它的无常;我进入寂止不动, 然后我去体会它的无常,是这样吗?这个观念我们很少思惟到, 以为我心宁定了, 我进入禅定了,我没有烦恼了, 以为这个就是了。他不知道那只是石头压草。不知道彻底的了解无常, 体证无我后, 对万法的那一分明白、实相的了解、不再执著的时候, 就远离贪瞋痴、烦恼自然不起了。但是不知道这个根本。所以发现实相跟有为的对治是不一样的, 要记得!
导师讲静止的观察跟流动的观察, 我非常赞叹。如何去发现生命的实相?它本来就是无常的;而不是要发现我的生命实相是永恒不动的。透过无常才知道无我, 透过无常无我才能体证寂灭法性, 那个寂灭法性才叫不动, 才叫不生不灭,不是使这个身心不动了。所以导师有时候在分析这些法, 真的太棒了!就在我们身心的生生灭灭中, 去体会它的不生不灭;这个生生灭灭要从哪里去体会?因为无常,所以剎那生灭不住, 要了解它的无常性啊!无常性哪里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因为无常就知道无我。法法都是生非实生、灭非实灭, 把生灭的幻相止息,才是不生不灭和诸法实相。我们讲的正知正念非常重要, 关系到我们修行、用功的知见跟方法。我个人在跟大家结缘、讲法, 分享我个人的一些小小体验也好, 我讲的如实观照也好;你们今天把这个重点都把握以后, 你们就知道如实观照的正确跟重要。一般人不容易理解, 我透过今天这个因缘, 好好把这些相关的东西跟经文提到一个重点, 大家要多用心、多领会, 你就知道为什么用一个如实观照来指导大家, 你们慢慢才能理解。
三、“直观的洞见:在有情生命和合相续中,去体察一一法的当体;在彼此相互的关系中,前后相续的连络中,显露一一法的本性,这是一种直觉的透视。”(《阿含之空》印顺导师)我们刚刚讲:从无常生灭相续的迁流变化中体会它的无常以后, 才知道无我,然后透过这个无我, 从观照的内涵, 更深层的一部分去发现法的本性。所以导师这里就讲:“在和合相续中去体察一一法的当体”, 当体是什么?彼此相续的关系中,前后相续的连络中, 来显露一一法的本性。一一法的本性是什么?就是空性、就是寂灭法性,这就是从生灭中去体会不生不灭, 这个就是重点!但是这个不生不灭, 不是随便用推论用想象来证明的, 而是一种直觉的透视。所谓直观:一、现观的经验,二、思择的体察。所得的,不再是它的表象,而是深入它的本性;直显一切法如幻皆空的,就是用的这类方法。这几句话是重点。我们透过这种直观, 所得到的不是它的表相, 是深入它的本性,是内在的实相。“直显一切法如幻皆空”, 这个就是体证空性的方法。所以我一直强调:真正的体证空性, 你要从因缘聚合、条件具足中, 如实的观照,你真的可以体验到:空性的那种特殊的体验, 这是真的不骗你们, 确实是如此的;确实是能所俱寂的, 一切法不现啊!是真的!所以只要你们有因缘体会一次, 你们就不再疑惑了, 这样知道意思吧?
正念正智成就-----如实观照就是打开智慧的心灯。
(《杂阿含经》219经)。“彼善男子难陀,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出什么叫正念正智了。我们在观察自己、守护自己的时候:当受起来的时候, 你要看到它起来;它住的时候你要知道;它灭的时候你也知道。但是你只是正念而住, 只是在旁边观察、了解、清楚的觉知它。所以受、想、觉你都要正念正住、不令散乱。我们现在每天生活, 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根尘触?我们会起见闻觉知对不对?我们这个见闻觉知起的时候, 你有没有发现?你了解吗?它如何安住、如何消灭的, 你知道吗?你都不知道!那不知道你怎么能了解自己, 控制自己?我们起了一个受, 随着受转了也不知道, 在受中起了贪爱了、生气了, 你也不知道;这就是没有正念正智。我们的每一个心念, 见闻觉知起的受、起的想、起的种种动态的行为,我们有没有觉知?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堕入惯性?因为你没有正念正智,你随着习性在转!所以我常常讲:正念正智就是守在我们六根门口的一个守护者。如果是这样, 任何因缘来的时候,你就不会落入我们贪瞋痴的惯性。所以我常常讲,正念正智就像一盏开着的明灯,只要灯开着, 黑暗自然就不存在。这个“觉知”是在讲什么?我们有没有找到那个开关,开关一开灯亮了, 黑暗自然不存在, 你还要去跟黑暗打仗吗?这个正念正智就是开关,如何打开它?我常常形容:如果我们的习性惯性, 是真的、是不变的, 你怎么修都没有用,你去得掉吗?要知道,黑暗是由于灯灭了, 灯灭了才会黑暗。灯打开了,黑暗本来就不存在。你要去发现这个真相, 而不是去跟黑暗打仗!知道黑暗的因缘,把灯打开, 黑暗就不存在, 所以根本就不用去除黑暗,只要去把正智正念的灯打开。所以这个“觉知”非常重要!!
“觉诸受起, 觉诸受住, 觉诸受灭, 正念而住”。这个“觉”字是什么意思?这…
《如实观照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