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实观照法要▪P21

  ..续本文上一页”是“常”的意思,“我”是“不变”的意思,这样知道意思吧?所以他从无常、变异来否认是永恒不变的是“我”,从这个无常性来否定“我”,这个用法你们就知道了。“是故眼触生受非我。”所以我们上面不是在讲“受”吗,不管是喜受、乐受、苦受都好,你要去观察它,它一直存在吗?永恒的吗、不变的吗?不是啊!它即生即灭,即生即灭就是无常、就是生灭法,生灭法怎么会是“我”呢?!用这个观念去看我们就不会执著。

  如实观照源于正念、正智,是佛陀贤圣法律无上修根的现代版。

  (《杂阿含经》一零七经)“阿难白佛言: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贤圣法律无上修根, 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当为汝说。缘眼、色,生眼识,见可意色,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心住,正念、正智。如是阿难!若有于此五句,心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摄持,善修习,是则于眼、色无上修根。”这里啊,佛陀的开示,就是要让我们知道在哪里修根,就在我们眼睛见到色生起了眼识,见到可意的色,还有不可意的色,注意喔!有“可意”的有“不可意”的,还有“可意不可意”的,还有“不可意可意”的,这样知道意思吧?还有“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你欢喜了,你会觉得很欢喜的,或者听到、看到你不喜欢的,不欢喜的,或者是看到欢喜到不欢喜的,或者从不欢喜到欢喜的,还有欢喜不欢喜都有的,这样子的境界,你怎么样的能够与如来的正见,当下能够离,就是不会被它束缚,而且是在什么?在正念正智之中,什么是正念正智?唉,我们都跟正见相应的什么?知道它是无常的是不是?当它非实的、是无我的,都要念念与正法正见相应,这样子的不会被它束缚,喜欢的你也不被束缚喔,不喜欢的你也不被束缚喔,喜欢到不喜欢的你也不被束缚喔,不喜欢到喜欢的你也不被束缚喔,你只要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中,都能够正念正智,而修于厌修于离,这样子的话,这个才是真正的在修根。

  所以这里讲:“若有于此五句,心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摄持,善修习,”(107-1-1)这个才是真正的在修根!我们也许认为贪欲就是不好,会染著,但是瞋恨好吗?你看到讨厌的心起了不喜欢,那个不喜欢好吗?喜欢是一边,不喜欢是一边,知道意思吧?这个叫两边,我们佛法就是要离于两边,而真正体证的是中道。我们一定要知道喔!我们的观念里面喔,我们从平常一般的观念里面喔,一定会落在两边:一边就是喜欢,一边就是不喜欢。喜欢的就贪爱,不喜欢就瞋恨。其实这两边都是执著,贪爱的会染著,瞋恨的也是造业,一样的道理。所以为什么说可意的,不可意的;还有可意到不可意的;不可意到可意的;可不可意都混杂了,这个都要注意喔!啊都怎么样?要喜欢的你就要厌离,好,讨厌的你要不要排斥,“不厌离”就是不要排斥的意思,这样知道意思吧?不喜欢的境界,你也不要排斥它,不要去跟它相对,这个就是修根喔!我们大家都是怎么样?都喜欢看到我们喜欢的境界,然后看到逆境啦,看到种种的对我们的不恭敬或者是出言不逊啦,我们都会怎么样?很讨厌很生气!其实这个还是执著,不是只有爱的去爱染才是执著喔,讨厌的你讨厌,那个讨厌也是执著。所以这里要注意喔!厌离、不厌离;你贪欲的要厌离,但是不喜欢的不可爱的,你不要去排斥的意思:不厌离,这样知道意思吧?不要去拒绝,不要去排斥,简单的讲啦,你起了喜欢的受,或者是不喜欢的苦受,你都要不迎不拒就对了,要了解它的真相,正念正智,知道它的缘起性,知道它的非实如幻,知道它的无常,知道它的生灭不住,了解这个正念正智的时候你就不会随它转,这个才叫善护根门。这样知道意思吧?这个才叫善修根!那么“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这个都一样,六根门头产生的可意不可意,不可意可意都一样,一个是修厌离,一个是修不厌离,这样知道意思吧?不厌离是不拒的意思,不排斥。

  “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根。(这个才是真正佛法讲的,能解脱能受用真正的无上法)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贤圣法律,为贤圣修根?(那么阿难就会进一步再问),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107-1-2)注意喔!这个就是下功夫的地方喔!都要“如实知”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们眼触到外面的色,产生眼识,耶,产生了受,产生了可意不可意,喜欢的不喜欢的,不喜欢的喜欢的,你都要如实知!就是你要亲身的体验过,亲身的觉察到,这个很重要喔!如果今天你听我说,我只是听人家说,但你亲身都没有经验,就是在你生命的体验中,没有发现过、没有觉知过、没有体察过,你那个都不叫如实知喔。我看到顺境起了欢喜的心我看到了,我了解噢原来是这样子;我看到了逆境看到了不可意受,马上就起了不喜欢排斥,耶我也发现,我也如实体会到了。这样知道吧?这个才叫如实知喔!不管是好的部分,逆境的部分,顺逆你都要如实的体验到,如实的知道它发生的过程,这个才叫如实知。

  “我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你在这样的经验中,起了你知道起了,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你都很如实的知道,注意喔!后面,“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此则俱舍”,你怎么样能够因为不迎不拒而舍,这很重要喔!为什么它会生起?但是,是不是马上就消失了,是不是念念不住?这个念念不住、当下消失发现的时候它会消失,这个消失就看到了什么?寂灭!!注意听!很重要啊!!“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了解了生必灭,了解了起然后会归于灭,这个很重要喔!它一定是归于寂灭!啊,体会到这个是最重要、最好的地方!啊俱舍!两边都不执著。这样知道意思吧?俱舍。

  “得彼舍已,离厌、不厌,”“离厌,不厌”知道意思吧?就不会什么:讨厌它或者去抗拒它。这样知道,就能连这个都舍,就离啦。“譬如力士弹指顷”,是不是当下剎那就解决?我们今天真正的受用解脱,是怎样来的你们知道吗?就是弹指顷!真正的明白喔!啊,起的必灭,啊,看到了寂灭,这个是最重要的!能明白喔,连厌、不厌都不需要,这样知道意思吧?连这个都不会再起,因为看到了什么?起、灭当下止息,马上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注意听喔!我一直强调:不是在守空闲,守没事,而是需要发现真相。如实观照就是在发觉真相:起如何起,啊我有贪,耶灭了,我知道贪灭了。这样知道意思吧?这个就是如实知喔。原来起的当下就止息,原来起的即生即灭,马上看到的是什么?就是寂灭!注意听喔!这个太重要了!!这个在哪里能理解?明白:俱舍,当下不迎不拒,不要再拒了,当下止息。如什么“力士弹指顷”,哔!就这样解决了,快不快?那修行要在哪里修?要多久?我告诉你这些都好重要!!好重要!!只是我们一般体会不深,不知道它的奥妙而巳。

  “如是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尔尽灭,” (107-1-7)你的喜欢不喜欢,顺境逆境,当下就止息,当下就灭。

  “得离厌不厌舍。如是耳、声缘生耳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耳识闻声,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胜妙,所谓为舍;”这个是在重复前面的眼见色,这个是讲耳闻声,这样知道意思吧?是不是都一样?都一样。

  “得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大力士夫,弹指发声即灭。如是耳、声缘,生耳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是则为舍;” “生已尽灭,是则为舍”,这几句话都要用心去体会!我们今天如果真的有心,在自己生命中去观察这个:六根触六尘产生识、产生触、产生受,产生可意不可意,这个过程起贪、起瞋,都如实的去发现它:啊,原来这样起贪的!啊,原来这样起瞋的!啊,当下消失了!啊,怎么样?这个都清清楚楚,这样知道意思吧?都如实知,都体会到了,看到了,亲身体证到了。如果知道喔,“生已灭尽” 如果知道它虽然触动因缘它会生起,其实当下即生即灭,能够发现这个“生已灭尽”就是“舍”,那么后面啊,从色、眼识;耳、声 ,那么再来呢,就是鼻、香是不是?那么再来呢,舌、味是不是?再来呢意、法是不是?身、触,再来就是意、法是不是?这个都是重复的,重复的。最主要就是前面这个明白,后面你就明白。到下面、最下面啊。

  好,“得彼舍已,离厌、不厌。 阿难!是为贤圣法律,为圣弟子修诸根。”这个是佛陀的解释、已经解释完了,但是阿难又问:“云何为圣法律学见迹?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阿难!是名贤圣法律学见迹。”什么是厌恶?就是厌离的意思啦!你发现了这些问题,内在的这些可意不可意的这个问题,你能够明白了解以后,你能厌离它,不再怎么样:执著在那边,这个就是见迹啦!有见迹的人才会厌离!这样知道意思吧?你连见迹都没有,你怎么会厌离?你会厌离就是你巳经见迹啦。

  “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已说贤圣修诸根,已说学见迹。阿难!我为诸声闻所作,所作已作,汝等当作所作,广说如箧毒蛇经。佛说此经已,尊者阿…

《如实观照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