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伽罗的假名有引起我见的,大家要注意!也因为这样才引起萨迦耶见的,才执我我所,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破是不是补特伽罗的我见更重要,把它破了那萨迦耶见就没有立足点是不是这样子,这个也是一个重点!
如能达补特伽罗我性空,即不起萨迦耶见,也自然不执我所依我所取的我所。
真的补特伽罗的我见破了,萨迦耶见也不能存在,那么我所依我所取的我所,也就是法的部分也自然就不执着。
约此意,所以不执我,法执 ──我所也就不起了。不执我法实有自性,实执破除,即不起烦恼、造业、受果,幻现的生死流转,也即能寂灭。
这个地方很重要大家多用心一点!只要我跟法的实有自性能够实在的把它破除,那么你烦恼从哪里来,你还会去造业吗,还会去受果报吗,生死轮回其实本是如幻的,当然也就能够寂灭了,所以实在的执这个自性见,不管是法执我执都一样,这个是根本的地方,所以我一直强调。比如说我们今天执着这个身体,我们当然要保护他么,执着外面的万法为实,所以我们会争取会贪爱会执着么,甚至为了要得到他产生斗争,互相的残杀互相的对立不都从这里来吗?如果外面一切法你真的能看破,因缘和合假现的,身心自己都能够假,外面哪里会实,自性见一破执着就消失了。
我们在禅修一直强调,我们这个意识的执取叫有取识,由于执取,那个执取力不断,生死轮回相续不断,也是同样的因缘不是这样子吗?我执破了,法执也破了,贪爱就不执着,有取识就消失就停止不再执取了,生死轮回还会相续吗?此蕴灭已,余蕴相续还会来吗?就是因为这个执取不断那,我执法执不破执取就不会断的,这个相续轮回就不断意思是一样的,这个重点大家要把握!如果这个地方我们自己不很深的去体会,那我们在哪里下功夫?我们返观自己有没有执着自己很清楚对不对,你还会执着实有感,没有实有感你执着什么?注意呀!这个地方就是下手的功夫用功就在这个地方!
说到法空,观一切法不可得,中论以观察四生不可得为发端。同时,菩萨(声闻若断若智,也是)悟证也名无生法忍。
法空的问题,当然是观一切法不可得,那么以中论来讲是观四生不可得。什么四生?就是自生、他生、和合生、无因生,这个四生怎么求都不可得,那么真正大乘的菩萨体证的时候悟的就是无生法忍。
无生,即含得无灭。但大乘重在不生,即观现前的诸法不生,由此可证法空。
我们讲不生即不灭,但是真正的大乘重点是在不生的这一部分,我们眼前的一切万法现前的一切诸法,观现前的一切诸法当下即体证他的不生,这样才能够证到所谓的法空下面是解释了。
这也是从涅槃义引生得来,涅槃的寂灭义,生死的后有不起,得尽智、无生智,也即得涅槃。
我们讲不生,重点是从涅槃的意思而引申来的,涅槃就是寂灭,生死不受了,后有不起了。
大乘达一切法本来自性涅槃,故通达无生,即知一切法本来不生。
那么这个是不是要等一切法灭后,不是,一切法的当下,所以我们今天讲缘起,就知道空义,空义就知道无自性,所有一切的缘起所谓的生是如幻的缘起,非实有自性的生。这里讲的不生,就是没有实性的生,所以叫幻有或者叫幻生。不是一切法什么都没有,只是缘起故,虽有如幻,所以这里导师就讲,大乘法是达一切法本来自性涅槃,也就是说本来就是无自性的,自性不可得的,所以直接就了达无生。是一切法本来不生,生不可得,实有性不可得,就在谈这个。
那么如果不懂缘起,一切一切后面都很难了解的。这里还有一个重点!我们声闻乘要从无常体会到无我,真正体证无我无常才能体证涅槃。但是大乘法直接契入的是自性本自涅槃的。也就是说本自无生的。直接契入的就是涅槃的无生。为什么?缘起故,这个就是大乘不共慧的部分。大家要注意!
大乘重不生,而中论亦以四生为主要的观门,观察诸法空无生性,即寻求法的自性不可得。
如果一切法真的有自性可生,一定不离四生。四生即: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除啦这四门以外不可能还有生,那么,中论就用这四生来观察,结果这四生都不可得。重点就是在这里!也就是要直接体证到什么,真正的生是不可得的,实有的生是不可得的,这个就是直接体证无生。在中论《中观论颂》里面,你们有时间有因缘可以看一看破四生的部分。观察诸法空无生性,即寻求法的自性不可得。一切法会生不离四门,但是四门都求生不可得的时候就知道诸法无生性。也就是寻求法的自性不可得,我们一直强调什么叫自性?实有的、永恒的、不变的、单一的、主宰的叫自性。那么寻求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你还说他有实在的生吗?
自性以实在性为根本,而含摄得不变性、独存性。
那么只要有自性,那么他是以实在的是永恒不变的是单独不需要其它条件的叫独存。那这种自性怎么求都不可得。
所以观察法空无生,也应从无常性、无我性而观非实有性,即能入空无生性。
所以我们今天要谈空,无生性,从哪里下手,还是从一切法的无常性,无我性,观察他非实有性,还是从这里下手。
观察自性不可得的下手方法有二∶
一、无常观,
知诸法如流水灯焰∶一方面观察诸法新新生灭,息息不住;一方面即正观为续续非常。有两个方法,一就是无常观,那么我们大乘直接契入空性,要去观察他有两个方法还是不离什么根本佛法的无常无我观还是一样的。所以这几句话就是观察无常的方法了。流水灯焰,我们站在河边那个水在流,你什么时候看水都在流,其实每一刹那的水一样不一样,看起来是相续相,好象水一直在流动,其实前水非后水,后水非前水;灯光也是一样了,你点了那个灯,那个灯柱上面灯那,那个火在烧,那个火你一直看着他在烧,你认为同一个火吗?前火非后火,后火非前火,只是有一种相续的感觉,所以叫新新生灭,其实每一刹那都是新的,息息不住,没有一刹那是住的,表示什么?无常,每一刹那都是新的,表示什么?每一刹那是不住的意思是一样的,非常只是相续相.
由此无常观,可以悟入空义,通达一切法空性。
既然一切法是刹那不住的,是新新非故的,只是相续相,那有没有永恒的东西就可以体证到空性,非实有,也就通达一切法空性,从无常也可以体会的。
二、无我观,观一切法如束芦、如芭蕉 ∶此依彼立,彼依此立,彼此相依不离,无独存性。
就象那个芦草,把它依靠在一起把它束在一起,比如说用三个支架一样把它绑在一起,这个叫此依彼立,彼依此立,彼此相依不离,无独存性,他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合在一起,如果一个条件消失的时候,这三个支架支在一起掉了,这两边就倒了,这边掉了,这边就倒了,他是怎么样,互相依靠,这个叫相依。所以他没有独存性,不是单一的,他是条件组合的却一都不可的,这个是束芦。好又依芭蕉,芭蕉我们都知道,那个树干有时候也是蛮大的,但是如果你把它一层一层的拨开里面竟然是空的。
如芭蕉层层抽剥,中间竟无实在性。经中每以此等比喻,说观缘起诸法性空。
只要是条件组合的,都没有永恒性,没有不变性,没有单一性,就是在讲这个。
观察法空,即在一切法的相续和合中,观自性了不可得,即能依此离一切妄执而自证。
那么我们要观察法空在哪里观察?就在一切法他的生灭相续和合中,也就是在一切法的现象中去观察他,是不是因缘条件组合的,是不是相依相缘的,是不是没有永恒性,不变性,单一性,这样去观察他,最后你会发现除了条件的组合以外没有永恒的,没有不变的这个就是无自性,就是观自性不可得。那么你就知道他没有永远的,没有不变的,刹那在变化的,你说人间你看得到的,触得到,摸得到,经验得到,,哪一法不是从缘起,哪一法不是照这个道理,是不是无常,是不是无我,只要你体会到他的自性不可得,你就可以离开一切妄执,而能自证。
前面讲的后面讲的重点都在同一个重点上,我们今天修行就是在这个自性执,实有感,外面的万法,自己的身心都一样点点滴滴都在点这个,所以我们修行,我们办禅修为什么很少,其实重点是在点出这个地方,观照一切法空,即在一切法的相续和合中去观察他的自性了不可得。那什么地方不能观察?只要你身心活动还正常,根尘触什么时候没有发生,那个每个当下都是观察的因缘。所以我们修行不是在某一个特殊的场所,那有时候是克取起证,把握一个因缘,指导大家能体会,但是真正的修行呢还是在生活中,每个因缘的当下都是。
『中论』「观法品」说∶「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从相续和合中了解无常──不断不常,无我──不一不异,即是拔除自性执──真、常、一的根本观。
只有在相续和合中才知道他无常,如果一切静止的你怎么去观察,他又不断又不常才展现无我,也显出不一跟不异,主要就是在拔除我们的自性执。什么是自性执?真,常,一,这个都是自性执。这个是最根本的叫根本观。最根本的观察就在这个地方。
体证到生无所来,去亦无所至,顺入法空寂灭性,此即释迦教化众生,解脱生死的唯一甘露味。
我们今天看这些导师的法义,我们有一种很深切的感觉,导师几乎是不停的重复的一再的,从每个角度每个重点都在提示都在提示解脱的地方,用功的地方,下手的地方,都在这里,一再重复。我们这一本《中观今论》从头到尾最少重复一百次以上,你们不相信回去慢慢数数看,这个都在点出修行的重点,法义的重点,如果我们不能深刻的把握心一直在外求,你什么时候能受用;今天自性执不破,根本的执着我见不破,就会执着在真、常、一、不变、永恒,都执着在这里,真正体证空性,真正体证到无我,你就会知道原来生无所…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一章 中道之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