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能依(犊子、一切有部等,即依五蕴立我),五蕴即是我所依住,此我即顺于补特伽罗我义。
这里在解释,我跟我所,就是我跟法内容是什么?我与我所依住,第一个讲我,就是我所依这两个,一个就是我一个就是我所,那么这个我是依五蕴和合起来才安立叫我,那这个我就变成能依的部分,五蕴就变成我所依了,这里讲的我就是顺于补特伽罗我义,这里在解释什么是我。
二、我与我所缘了∶众生每以能认识者为我(经部师,唯识师等即依识立我),即能了的主观是我,主观所缘了的是我所。
能认识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能知能觉,这个能认识的这一边能的这一边,都以为这一边叫我,这里就讲出来在部派佛教经部师或者是唯识,他们认为一切唯识所现么,依识立我,这个就是在能边来立我,意思是一样了,即能了的主观是我,我们这边那能知能觉的能了的能主观的,这一边就是我了,主观所缘了的是我所。我们主观所援助的外界就变成我所了。
三、我与我所执取 ∶如说这是我的身体,我的茶杯,即以身体或茶杯为属于我的,身体或茶杯是我所,此我即约萨迦耶见的执取说。
这个是第三个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跟我所执取的,比如说,我执着我的身体,这个是我的茶杯,这个重点是把身体跟茶杯当作是属于我的么,那么我的就是我所的意思了,我的身体跟我的茶杯都是我所么,那么这里讲的我是什么?就是萨迦耶见的执取。前面是补特伽罗的,这个地方就变成萨迦耶见了,五蕴那,我们执取的时候认为是我。当我们认为他是我的的时候,就变成我所,这样知道意思吧。那个时候的我是什么,就变成萨迦耶见了,萨迦耶见那种永恒实在感,那个我执就是在我们这个五蕴的使用者就对了,五蕴变成我所么,我的身体,身体是五蕴那,那么身体变成我的,那身体就是我在使用的,那么就有使用者是不是,那个叫萨迦耶见。从身体上五蕴的执取以为是我的,那个角度,那个我是什么我,就是萨迦耶见。
佛法说「无我无我所」,侧重于萨迦耶见。我与我所必不相离,如有我,即必有我所,有我所才会有我,无我也就不成其为我所了。由此可知我的定义,不但是真实、不变、独存。从有情的萨迦耶见说,特别是主宰义,主即需要自由,宰即需要支配其它的。自由自主而要统摄其它的,其它即是我所。换言之,依于实在、不变、独存的法我性,引起的绝对自由意志 ──萨迦耶见,为一切依自我为中心而发展的自爱、自慢、无限私欲的源泉,也即是生死的根源。
导师一再一再的重复,从不同的角度一直在让我们明白,我就是讲主宰,还要支配其它的,那其它的就是我所么。所以这里就讲么,只要你是依于那种实在感,不变的,永恒的,那种法我性引起的内在的自由意志就是萨迦耶见。我们想自由自在还要想主宰其它的,能控制一切的,这个他就。
导师就点出来了,我们就是根据于实在、不变、独存的那种法我性,才引起内在绝对自由意志的萨迦耶见,那这样子的话,萨迦耶见是依据什么?依据补特伽罗的法我性产生的,所以简单就是让我们明白了,补特伽罗的我见就是萨迦耶见的所依了,这样知道意思吧。
悟了缘起,知一切为相待的缘起,变异的缘起,无性的缘起,仅为似一似常似有的人生宇宙;唯有在相对的、变动的缘起因果中,才有世俗假名的自由。离却实我见,即成无我智。
这几句话就是重点那!所以我以前常常讲,这个缘起两个字是甚深真的是非常深奥的。要真的明白他的内涵真的是要用一点心那不然还不容易完全的了解,缘起他这里就讲一切为相待的缘起,还有变异的缘起,无性的缘起。这三个角度相待,变异,无性这个就是缘起要涵盖的最主要的三个角度,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讲宇宙万法一切我们看得到的一切万法,唯有相对的存在这一点大家要明白!因为缘起一定是相依相缘的,没有独存的,没有单一的这个一定要明白,那么变动的缘起,既然是缘起他就是不住的,就是讲行迁流不住的,一定是什么是变动的,是有因果关系的,无性的缘起,没有真实性,没有永恒性,没有不变性,有自性就不能缘起了,所以缘起的必是无自性的。这三个主要条件一定要明白!所以缘起现出来的一切相似一似常,好象是一又好象是常好象似有,似只是相似,看起来好象是这样子了,所以注意哦!后面这几句话最重要!
唯有在相对的、变动的缘起因果中,才有世俗假名的自由。
所以真正的缘起在现象展现出来一定是相对的,一定是变动的,一定是因果关系的,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缘起呀世俗的假名自由也才能成立。所以离开实有的我见,才能成无我智。所以讲缘起是让我们知道,一切因缘法则之下没有永恒性没有不变性,就是要让我们破实有的我见。实有的我见一破就是无我智,无我的智慧。
我与我所相关,知我无自性,我所也即不可得。
前面是从法执破了,知道我执也不可得,这里我跟我执是相关的,我无自性那么我所也不可得,这里从我了解到无我所,从我执的破,法执也破,从两个角度都可以的,重点就是这样子。只要对于我知道他无自性,非实,那么我不可得,我所也不可得,因为我所是由我而引起的。
『中论』说∶「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这样,我空与法空,本是没有难易可分的。
如果了解我跟我所的关系,那么我们对于所谓的我空跟法空就可以了解他的关系,就没有什么难易的问题了。我能破我执也能破,法执也就不存在。那么法执跟我执的关系既然是这样子,那当然就没有什么难跟易的问题了,有的认为说我执容易破,法执难破,有的认为法执容易破,我执难破,其实他是相依相缘的,所以导师这里就点出来!《中观论颂》就是中论里面就有谈到这个问题,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我执如果破了,法执当然也破,我所当然也不可得,那么如果是这样子,我空跟法空没有什么难易的问题,点出这个重点!
因为不悟依缘假有的性空,我空与法空皆不知;如能悟此理,那末观我即知我空,观法也能知法空。
这几句话就是重点!这个地方我们要明白,这个地方是重点!简单的讲我们对缘起法则,这个缘起法的内容如果没有真的深刻体悟,那么对于只要是缘起必是性空的这个道理不了解不悟,没有体悟到依缘假有的性空,只要是缘起的依条件而成就的都是性空,都是假有,如果这个根本不明白,那么下面的我空跟法空他就完全不了解了。这句话很重要哦!表示什么,我要破我执,达到我空,破法执达到法空,根据的是什么?就是要根据上面这句话,依缘假有的性空,所以缘起法如果不了解,我空法空你都不了解意思是一样的。如能悟此理,如果缘起法的法则缘起故空,缘起就是性空,明白这个法,这个理,那么观我即知我空,从缘起法的这个根本立场来观察这个我,我不可得就知道我空。为什么?这个我还是缘起的,只要是缘起的必是性空,好,观我我不可得就知我空;观法法不可得,无自性故,那么也知道法空,这几句话很重要!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一个重点!破我空的他一定懂缘起法,知道缘起无自性才能观察我而知道我空,知道我空的人也必知道法空,为什么?同样的依此理此法去观察一切万法,万法也是一样的不可得,也是空,就可以达到法空,那么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了,我空法空根据的是同样一个缘起法,同样的知道一切法空。
佛于经中多说无我,依声闻法而进一步的广明菩萨法,故依我空为比喻而明法空。
这个把声闻法发展到我们讲大乘的菩萨,菩萨道菩萨法点出重点!佛陀在经中一般来说,都说无我是从我空的立场来指导的,但是要进一步要发展到菩萨道菩萨法,所以必须依我空为比喻,以这个为根本广明法空扩大,从五蕴的个人,发展到广观一切法。
但论中也每每先观法空,由法不可得而观到我也是空。法空,我空,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
尤其是我们学《般若经》比如说我们今天讲《金刚经》,《金刚经》是广观一切万法,先观一切万法的法空,最后才回到身心来,象《心经》就进取诸生是不是这样子。所以这里也谈每每先观法空,由于知道法的不可得,进一步也可以了解我也是空,这个是从大乘的一个角度来看,所以导师最后这几句话就是让我们明白,其实法空我空两个所根据的原理是一样的,这里很重要!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观念,认为大乘因为法空的思想才究竟,声闻法他只破我空,没有破法空,认为声闻法怎么样,不究竟。但是如果今天我们了解法空我空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你认为声闻这些圣者们,圣弟子们他们破了我空,他们会执着法空吗?因为原理是一样的,只要他广观法外面法还是一样是空的,所以了解这里的话我们就知道其实我空法空所根据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这一点如果明白可以减少很多的争论。
上面说过,于一切法上执有自性是法我见,于有情上执有自性是补特伽罗我见,于自身中执有自性实我──主宰性的为萨迦耶见。
我们关于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一下!这个写得很清楚,什么是法我见?什么是补特伽罗的我见?什么是萨迦耶见?这里就点出来了,很清楚,以后大家谈到这个问题就不会疑惑了。我们看到外面的一切法,如果执着在这些法上有实在的自性,这个叫法我见。在法上起了自性见的意思,于有情上外面的一切法是属于包括器世界,但是如果是有生命的有情,在这个有情的上面起了自性执,这个叫补特伽罗的我见。如果在自己的身心,以为内在有个实在的我,也是主宰性的这个叫萨迦耶见。那么大家都知道了,其实这个都是我见,这三种都叫我见,只是从对象不同,名称不同,这一点大家要明白!比如说我们看到外面一切法,那种实有感,那种自性见,那个都叫我见,看到其它的生命,动物,包括人类认为是实在的里面有一个实在的东西,永恒的东西,不变性的东西,象灵魂…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一章 中道之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