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P14

  ..续本文上一页相,那个叫心相,心里现出来的空寂的相还是相,如果你把那个现出来空寂的相当作是法性是实在的,那你就执着在空性上了,以为是实在的空相。很重要!我一直强调。

  导师是没有境界的境界,为什么讲这句话,很重要!真的明白一切万法了,毕竟空宛然有知道意思吧。不是离开一切万法产生的另外一个相,注意听!宛然有而毕竟空,这样知道意思吧。毕竟空而宛然有,不是离开现象宛然有另外有一个空,注意呀!我们修行的过程那,身心的凝聚,坦白讲身心脱落是必然的,只要你真正的用心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看太虚大师的自传,或者导师介绍的这个里面都有谈到么,他阅经,阅大藏经,他就好几次怎么样,身心脱落,灵然不现是不是,那种体验对他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今天纯粹站在法上来谈,如果执着这个还是有问题的。我们个人只要有学禅定的,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些体验,有的是时间比较长,有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常常有,有的偶尔一次,都会多多少少有这个体验,但是如果把这个体验当作就是了,那问题就大了。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强调,不是定就能够开智慧解脱,不是,这个很重要!

  因为所执的空相,是落于相对的,注意呀!那个空相跟一切现象就是相对的,这样知道意思吧。现象是有么,空相是没有现象,那这个有跟没有是相对的,碍于寂灭的。注意听!是碍于寂灭的,空相的相还是相,不是真正的寂灭。那真正的寂灭在哪里?繁星灿烂处,一念未生时,什么叫繁星灿烂处?一切法的生灭动态中,不是离开这个另外有一个灭,注意听!我以前在上《杂阿含经》点了很多次,一个法生起了然后消灭的时候是灭,我就问:这个灭跟本来寂灭的灭一样不一样?我们讲法性本自空寂,本来就灭,本来就在空寂,不是一个法现起消失了叫灭,这个我相信你们上了那么久,应该都听我点了很多次。其实,我一再的点这个重点,但是要体会不容易呀!就是在这里,师父处处都在讲这个,啊!你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如实观照不对治,你们慢慢就了解了。

  佛说空教的真义,是了义的,但在有空可见可取的根机前,不解空义,空于众生成为不了义了。

  本来呀佛陀说的这个空的教义是绝对了义的,问题就是我们学法的弟子或者是观念上认为有一个可空,有一个空性,,或者是实在的可以见可以取的,这样的根机和这样的根性,因为这种人是停在这样的一个根性,根本就不了解真正的空义,于是这样彻底了义的空义就被认为是不了义了。

  所以龙树菩萨也有破空的地方,今天执着实有空可见的这种执着的众生那,龙树也有破他的方法,如说∶「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这个就是在破执着空义的人,空相的人,今天说空相只是什么——对治了,众生执有么,在实际的无自性中,你执着实在实有,好,今天为了破除你才告诉你,用空来破有么,那空还是药,妙药,好,今天这个有破掉了,你反而执着在有一个空,实在的空相,所以说问题就来了,空可以破有,那你执着空要怎么办,没有药,你总不能用有来破空吧,用有破空又回到原点,是不是,所以龙树就讲啦,今天用空来破有是应病于药的善巧。你今天把空当为实在的,他说诸佛所不化,连佛都没有办法怎么样度化你,所以为什么我们过去有一些观念说:“宁愿执有如须弥山,有见如须弥山,不愿意空见如戒子”,有一点点空见都不要,我宁愿执着在有里面,为什么?因为有里面还有药可救,你执着在空见里连救你的药都没有了,就是在谈这个。

  龙树所弹斥的空,因一般人以为有空可空,而执空为实体的,或执空碍有而都无的,这即不是佛说空的本义了。

  不管是龙树菩萨在破斥的这个空,还是以为我们一般人认为有实在的空可空,把空当作实体的,或者把空当作能妨碍有的或者是把空当作什么都没有的,这么多种都不是佛陀所说空的本义!那我们就知道了,唯一的是从一切法当体无自性,当体即空,空不碍有,有不碍空,这个才是中观正义,也是佛陀说空的本义啊!这个就归纳出来了,以为有空可以空的,空是实有的实体的,或者认为空会妨碍有的,或者是空是什么都没有的,注意哟!这几种都不懂真正的空义啊,不是佛陀说空的本义。

  所以青目说∶「空亦复空,但以引导众生故假名说」。

  所以我们《阿含经》不是讲么有、空,空以后呢,空空,空空是什么意思?空亦复空的意思,连那个认为空你都要怎么样放下,不要以为那个空是实在的,所以空也要破掉,不能执着在实在的空相里面,所以空亦复空那是引导众生说的,也是假名说,不是实有的空,空空还是假名。

  如落于相对的,执有空体可取,那空即与有无的无相同。今天如果不了解空,只是对治的妙药,不是有实在的实性,好,把它执着是空有实体了,那么这个实体的空就变成什么?跟有无的那个无一样的,众生执有执无么,那就执着这个实无一样的了,所以龙树菩萨说∶「毕竟空中,有无俱寂」,真正的进入毕竟空不会落在实有也不会落在实无,有、无这两个观念就不起了,佛说空是离一切见而超越妄执戏论的。从离一切妄执而不落相对说∶一切不可得,这即是了义空。

  为了让我们离开一切的执着邪见,我们都在戏论分别里面,怎么样超越他,离开这些虚妄又不落入相对的观念才告诉我们说:空是一切不可得!这个讲法才是真正的了义空。跟前面交待我们一样了,要站在那个立场来分别,那这个也是一样,其实是重复的在讲这个重点!

  如此,可知空的本义,应是言依假名而意在超越的,即是竖的。

  刚刚讲横的是讲相对的么,世俗的相对,那么竖的呢?直接透彻的了,那么这个就点出重点了!这个竖的其实就是空的本义了,依言假名而意在超越,依言假名,就是拿来当作药么,而真正的用意是在超越,就是把病治好么,这个就是竖的直接的透彻的。

  若滞于相待的,依言执相的,那「胜义空」即不成其为胜义,空即是横的了。

  今天不了解这个究竟义,还在相对的观念,啊,依这个假名言而产生了执着,那么你所执着的那个胜义空就不是胜义了,你讲的那个空反而是什么横的了,是相对的不了义了。「教申二谛,宗归一实」∶所以讲世俗讲胜义,最后只是要达到真正的一实相印而已,毕竟空。

  即依言说明二谛,而佛意在即俗以入真,不能执真而为俗。

  今天讲二谛其实是方便说了,用我们世俗的名言让我们了解么,好,即依据世俗的一切让我们进入真正的所谓的真相或者真义,所以我们不能舍真而畏俗,反而把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真相没有达到反而执着在俗里面。

  于空而有此横竖的差别,这全由于学者的领悟不同。

  真正的空义有竖的跟横的吗?本来就没有,那真正的空义是一切法毕竟空,哪里有横的跟竖的,好,今天为什么会讲横的跟竖的?因为学者领悟不同,因为我们学法的人那,体会不同了,各家之言就出来了,本来是没有这个问题的,这个是横跟竖的问题。

  第三节 单复

  

  再来讲单复:约二谛说,与上面的横竖有关。世俗有、胜义空是二谛。有人不了解胜义空的意义,从相对义去理解空义,不能依空得解,反而因空成病,这需要不同的教说了。

  这里讲的单复跟前面的横竖有这个相关的关系。注意哟!单是什么意思?直接的一条路,当下就明空义就解决了。那么,有一些人对于胜义的空义因为不理解他反而落在相对的观念里面去理解空义,不但不能从空义去得解脱,反而执空成病,那这个怎么办?对这一种执空成病的人,是不是要另外一层的再来破他,再把他怎么样救回来,这个就是要另外的一种教说,这个叫复的,这样知道意思吧。

  第一层破你还有执着,再用第二层破,这个叫复。只有一层破直接入叫单,因为你又执着用另外一层再破,这个叫复,这样知道意思吧。后面就会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这个复不是只有两个,因为后面还有到什么,四重二谛,连破四层。比如说,第一层“有”,我用空来破,你执着空,那怎么样,第二层就是非空非有了,这样知道意思吧。好,你又执着在有一个实在的非空非有,那怎么办,非非空,非非有,这样知道意思吧。就一直非下去了,你一执着他后面再破,你一执着再破,所以三论宗有四重二谛,你每一次在我们的体会里面,因为有很多境界,我刚刚讲的,很多境界,我们超越了世俗的境界,进入一个空相的境界,或者是一个很虚无飘渺,很棒很棒的那种感觉,包括禅定的境界都是,你就是执着有境界有,他就会把这个境界再破,这一层一层的破,破到最后怎么样,让你完全的了解空义是什么,这个不得已一破,再破,三破,四破,这个叫复,这样的意思知道吧。单是直接的,第一层就够了,所以对于这些不能了解真正空义的人,又执着在空相的人,他第二次再破,所以才需要什么不同的教说。

  如说∶有与空都是世俗,非有非空才是胜义,这是复二谛。

  我们从有跟空,有人就破了有,但是执着空,好,最后把这个空呢,有、空都是世俗谛的,非有非空才是胜义,这样就进一层了,这是复二谛,这样知道意思吧。

  但非有非空的「非」,也是泯绝超越的意思,也即是空的正义。还是在讲空,只是第二层的破执着空的空还是本来的空,这样知道意思吧。这不过是说∶以空为空的空,是与有相对的,绝待是不落于有空──非有非空的。还是要让他知道,你空落在相对是不对的,应该要绝对才对,所以用非非空,非有非空,说法虽不同,实际仍不出二谛的含义。

  所以,注意听!这里又引申了一个问题,有,我现在作比喻,大家注意听!那我们为了要知道这个是如幻的,我们说非有,非有是什么意思?非有就在讲空么是不是,那我现在说非非有,那是什么?本来是非有现在是非非有,把这个非有又否定了,前面一个非是否定的意思,好,又否定非有了,那就是破了什么,破了执着非有的人,…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