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P8

  ..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十四无记”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外道有人问:“苦乐是自受还是他受,还是自他受,还是自生还是他生,还是自他生还是无因生,”佛陀不回答,但是弟子们怎么回答,他说佛说苦乐由缘生。这几句话我们在上《杂阿含经》的时候我们都很容易恍惚就过去,我一直强调这一经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其实没有几个人把握这个根本重点,就像这一句一样,无不是待缘而似现,什么是待缘?当因缘条件变的时候,他就展现出来因缘条件聚的时候,他就呈现出来,这个叫缘生,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和合生,不是无因生,是缘生。那什么是缘生?我们都以为是真的,缘生的话是缘灭,那缘生是实在的吗?缘生是永恒不变的吗?我点出这个重点,大家要注意呀!这几句话没有体会的人,一哈就哈过去了,但是知道的人这里是何其的重要!

  讲出这几句话是不容易的,显露出他的幻现性,什么叫幻现?真正体悟到了他并没有实在的性,没有永恒性,没有不变性,一切呈现出来都是什么?待缘而似现而已。注意听哦!缘生而已,那缘生的会永恒吗?后面就是我们的虚幻颠倒,似有时间相,而始终不可得;似有空间相,而中边不可得;似有生灭相,而来去不可得。

  这个就是答案。如果真的明白体验到的人哪一个不见法!这几句话其实就是见法的人在讲的,似有时间相,对我们在现象中就是感到时间相,但是你能找到始终吗?我们感到空间,但是没有中边,看起来有生灭,没有一个来去者。

  即此而悟为虚妄错乱,以易解空比喻难解空。就是在这里,当你体悟到现象的虚妄错乱,你还会执着他吗?所以我们学法的人了解真相的时候,那个执着不见了,那个爱染不见了,万法根本就无咎,缘起的还是缘起,缘生缘灭的还是无常,你能去掉什么你想去掉什么他能去掉吗?所以不是在去掉万法,而是了解真相,离开了执着爱染而已,一切法当下怎么样,清净而无碍。

  易解空的幻、化、影、响,也还是可见可闻的,宛然现有,心境间有一定的规律。

  即使你今天知道一切的如幻如化,也了解所谓的法性空寂,但是所有的现象会因为这样而消失吗?因为这样子你能去掉他吗?所以还是可见可闻,宛然现有,在你的心中显现出来还是有一定他规律。

  一般以为谛实有的,也还是虚诳的、性空的,但不碍缘起的幻有,不碍因果法则的确立。

  所以这样有没有破坏一切的万法,没有,知道一切的法,他只是如幻的有,虚幻的有,而本身就是性空的,那这样子一切有让他起来又有什么关系?其实你要阻止他起来也不可能,为什么?缘起故,所以真正明白性空的不会怎么样,不会妨碍缘起的幻有,不会妨碍因果法则的确立,这个很重要!这个才是真正明白真相的人与一切法中就怎么样,没有障碍,一切法没有一法实,你能执着吗,你执着又有什么用,只是图增苦恼图增什么——造业染着而已,所以明白真相明白法义,是在超越了人间一般的执着性,爱染,造业只是要远离这个,不是在破坏万法,不是在厌离万法,不是在去掉万法,反而就在万法中才能看清真相而不是离万法另外有一个真相,注意听哦!明白了这个,下手功夫不一样,观照的方法也不一样,这个大家要注意!

  

  第二节 正世俗与倒世俗

  

  这正世俗与倒世俗的分别,即以一般人类的立埸而分别。属于根的变异,可由医药等纠正。属于心识的错乱,如执绳为蛇,执世界为上帝所造──错觉、幻觉,可以一般正确的知识来破斥。

  这里就是我们修行的重点,比如说我们今天知道正世俗,倒世俗。如果是我们由于根我们的神经眼耳鼻舌身意的根部,因为产生了病变,产生幻觉,那这个医药可以治疗么,那么我们心识上的错乱,看到绳子以为是蛇,这个简单只要叫他看清楚绳子就没事了,那么我们执着宗教上的见地以为有上帝,一切法是上帝创造的,这个是宗教灌给我们的观念么,本身就是错的,颠倒的,这个从正确的知识也可以破斥他,我们从缘起正见就可以破他,这根本不能成立吗?

  但仅知这二者的虚妄,是不够的。属于境相的诳惑,如童稚也执为实有,但由于知识的发展,常人即易于了解是空了。色等正世俗,常人也见为真实的,虽难于了解非真,但经胜义的观察,即能了悟为虚妄的性空的。从圣者看凡夫,也等于成人看童稚一样。

  我们对于一些法以为是实在的,但是,如果你要加上观照,加上观察,佛法的正见的熏习,你慢慢也可以了解他的虚妄性,他本身是性空的,所以从一个圣者的立场来看人间的凡夫,就像大人在看小孩子一样。

  这二类,仅为知识的浅深不同,即世俗识与胜义智的悟解不同,在极无自性而现有乱相说,是一致的。

  一个是世俗的人,众生,一个是圣者,知识的深浅不同,从世俗的角度和胜义的角度体悟的深度不同,但是都是从极无自性而现有的乱相,都一样,角度都一样。

  所以可以缘起的幻化,比喻缘起的色声。这也许有人要生起疑问∶理解诸法性空,如对于水中月、镜中像了知是虚假、不实,即应通达性空缘起的道理。

  前面已经讲了世俗的胜义的其实在极无自性的角度都一样,所以我们从缘起的幻化来比喻,缘起的一切万法声色之类的,如果今天不从缘起的幻化来比喻我们不了解,所以用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之类的来比喻缘起的一切声色其实都一样,那么有人就会起疑问了,今天我们了解性空了,一切法都是性空了,好象水中的月,镜中的影像,知道他虚假不实,如果是这样子,你应该要通达缘起性空的道理呀!

  缘起性空,不是某一法的,是法法皆如此的。

  所以我们讲一切法都是从缘起,就在谈一切法所有的法,没有一法不是从缘起的,只要从缘起的都是性空么,所以不是某一法性空,某一法不空么,是法法皆如此的,想当然应该是这样子,但是问题就在这里。

  而小乘学者以及世间学者们,也有能知水月、镜像是假的,为什么他们仍不能了达性空缘起的真理?

  这个就是疑问的地方?好,我们今天从易解空让你了解难解空。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一切法都是性空,应该大家都会通达才对呀,那小乘的学者还有世间的学者,世间的学者是表示什么?没有体会真正缘起性空的人都叫世间学者。他为什么不能了达,他也知道水中月,镜像是假的,为什么不能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呢?

  要知一般人与一般学者,虽也知水中月的非实,不得缘起性空的正见,原因在他没有真彻的了解中观的假有义,性空义。

  这句话就是答案,注意!这个地方就是答案,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没有真的了解,中观在讲的假有,讲的性空是什么,没有真的了解,误解了,这个问题我上次就讲过,我问过导师,如果唯识的学者都知道中观的正义,那为什么还要来一个圆成实不空呢?为什么还要来一个一空一不空才是了义呢,很简单么,就是对中观认识不清么,没有彻底了解么,所以我说如果这些后来的学者都了解中观的正义,后面就没有这些问题了。所以我们就了解了中观义有没有正确,后面的大乘认为他是不正确的,认为他不了义,所以他又来一个唯识,又来一个真常,如来藏,真常心,佛性,为什么?他就是对中观不了解,他认为中观的法义还不究竟,那我们就知道了,今天导师为什么要这么辛苦,一直在厘清这些,中观的思想从哪里来的,有没有正确。

  导师为什么要探源?让我们看到《阿含》的根本法义终极目标是什么?终极意义在哪里?根本的与世不共的特质在哪里?他就是追寻溯源让你先明白,然后再看部派佛教的发展有没有根据这个正见,《般若经》出来的时候讲的空义是不是这个内容,是一贯的,中观的思想,龙树的思想是不是跟《般若经》跟《阿毗坛》跟原来的《阿含经》的空义是一致的,导师就是用这样的追溯,源头来厘清过程是不是一样的,就是要建立你们对中观正见的了解,知道他的,肯定他的正确性就是在这里。所以导师很用心,很厉害,他能把中观的思想,他的源头跟发展的过程,从阿毗昙(部派佛教的理论)到大般若经的思想如何找到他的共处,一贯性,然后我们才知道中观的正确在哪里,他今天研究唯识也是一样,他研究唯识也是溯源,他从《阿含经》去看唯识的根本理论从哪里来的,部派佛教的发展变成什么思想,最后才成立唯识,唯识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一下子就有唯识的,还有很多体系不同的,最后才成定论的,导师都是一一的去探源,都去探源,所以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佛法根本正见?

  虽然同样的有不同的观念,都是由于什么,因为佛陀的时代谈到尤其是涅槃的部分,空性的部分都没有讲得很清楚,业果轮回的问题没有讲得很清楚,业力的问题,生死轮回的问题都没有讲得很清楚,所以想象的空间就很大,所以后来人为了解释这些有各种不同的体证,各种不同的理念,提出来就有所偏跛,但是他们同样有根据,只是所根据的不同,佛陀谈的时候不是很明白,那么想象空间就很多,好,根据佛陀的某一个讲法,比如说佛陀在说法的时候,他也有方便,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法,那好,如果是有余说,方便说,你就认为这个是佛说的,所以你根据的是有余说的部分,我们不能说他不是佛说的,问题是佛说的时候也有有余说,也有究竟说,那根据有余说的部分出来的可能就变成不了义,差别就在这里,所以导师他在判教难度就在这里。

  发展到大乘主要把它分成三大系,这三大系的理论是根据什么而有的,最根本的源头是根据什么?过程、流变怎么出来的,发展是怎么发展的,一一都要厘清,但是象这些导师点出来,这个都已经不是在厘清的部分,这个都是在结论的部分,让我们明白,其实我们从这个一路看过来,我们就知道,导师是什么,是认为中观是最正确的,这一点大家要把握!唯识学者批评中观、真常学者批评中观反而是他们站的的立场是不一样的,而导师以客观的立场溯源而上,把两…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