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P9

  ..续本文上一页千多年来的这个所有的佛法把它厘得这么清楚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看到这里就知道了,导师点出这个重点,一般人知道一切是水中月,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不了解缘起性空的正见呢?导师就点出重点!

  就是没有真彻的了解中观的假有义跟性空义,所有的宗派都在讲实有,假有,讲如幻,讲性空,但是内容都不同,讲缘起都一样,同样的法义解释内容是不一样的,问题就在这里,那么照我们大乘佛法的演变来看,最早的还是中观么,后来才唯识,后来真常大心,最后才变成秘密教,那么这个过程你们就明白了,越后面变成变化越大,所以导师在判教的时候反而认为前面的是什么——第一义,后面的中观反而是对治,到后面的变成什么——方便,世界悉坛,为什么他的判教反而跟我们中国的判教不一样也在这里,中国的是越后面的越真,越圆,越前面的越不了义,好象越发展是越圆满的,但是,导师看来刚好相反,根本的第一义就在《阿含》最前面么,到大乘中观到唯识的时候已经是在对治了,到后面的真常是各各为人悉坛,到秘密大乘的时候变成世界悉坛,刚好判教完全相反的,这个大家就要明白!

  那为什么要弘扬中观的思想,大乘是必然的发展,但是大乘的根本法义在中观里还承袭着什么,第一义的内容没有变,所以导师为什么抉择了立足于根本佛法,但是弘扬的是初期大乘也就是在这里,他认同中观,这个重点我们要把握!把握到了,将来在研究法哪一体系的,哪一本经在讲什么我们才能理解,把握这个根本重点!那么如果从这句话我们就知道,了解中观的真正的意趣,什么叫假有?什么叫性空?那就很重要哦!如果这个把握得到,那么你修行用功方法就很正确,受用就不难是不是这样子,这个就是重点!

  一般人虽以水月为假有的,但同时仍执另有真实自性的存在,如天上的真月。

  这个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谈到月亮,水中的月亮是假的,有人就会讲水中的月亮是假的,如果天上没有一个真的月亮假的从哪里来?这样知道意思吧,他说假必依实了。今天有假的是因为有真的,没有真的假的现不出来,注意听!这个就是重点!唯识就是谈这个,所以一部分是假的,空的,一部分是不假的是实在的,《阿含经》里面也有这个。

  他们总是以为假与实是相对的,依彼实而有此假的,这即不能正知中观者所明的假有义,不能通达缘起的正义,也就不能悟空性而得到解脱。

  这个就是重点!我们观念总是一边假,一边实在么,假跟实在是对立的,这个也是一般人的观念,世俗是世俗,真谛是真谛,我们要去掉世俗才能得到真谛,那这个世俗跟真谛是相对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个就是一般人的观念。今天有实在的才能生出假的,没有实在的怎么生出假的,所以我们有一个如来藏真实不变的自性才能缘生万法,这个理论也是从这里来的,所以导师就指出不能正知中观者所明的假有义,不能通达缘起的正义,对缘起法没有深刻的通达了,对假有的理论还不是如实的了解,也因为这样子,根本就不可能体会到真正的空性,也不可能得到解脱了。这句话就讲得比较慎重,但这是实在的。我们今天要体会空义是什么意思?证到空性是什么意思?破我执,目的是在破我执跟无明。如果有一个实在那就是自性,我执怎么破?

  中观者通达诸法如幻缘起时,决不另外安立甚么真实的,这一点很重要!世界一切万法是缘起的,是如幻的,就在这个当下知道如幻就不落入实有,或者执着,贪爱执取,不是离开这个另外有一个什么真实不变的东西。

  观一切是相依相待的假立,这才通达一法时,即能通达一切法。

  这个地方太重要了!一切法是什么?相依相待的假立,是不是这样子,任何一法那一法不是这样子你去观察,那一法明白了,从任何一法进去明白了,所有的法都一样,所以不是要你一一法都去观察,任何一法你只要观察明白了,体悟了,所有的法都一样。

  所以在了解诸法的性空缘起时,不是依彼真月而说此水中无月的。必需达一切如幻,理解根、境、识的不实性,进而反观到我我所的非有性,这才彻悟一切法假有而通达性空,也才能由达性空而得到解脱。

  这些太重要了!我们现在再做一个比喻好了。我们看到水中的月是从天上的月反射才有的,那我们就认为天上的月是实在的,其实今天讲一句实在话,月亮还是缘起的,天上那个月不是水中的月,即使是天上的月还是缘起如幻的,天上的月会不会变化,会不会将来会坏掉,还是一样,还是缘起的,还是如幻的,还是非实的,所以导师就点出重点!

  中观者通达所谓的如幻缘起,一切法都是这样子,所以他不会另外再立一个实在的真实的,因为一切法都是相对,相依相缘而假名安立的,所以我们通达一法,只要一法明白他的如幻性,所有的法都是一样的。所以真正了解诸法的缘起性空,会不会因为说,这个假月是真月来的,那个真月其实还是如幻的,就不会执着,所以要达到一切如幻,不是只有某一部分是如幻,一部分是真的,不是,任何一法都是如幻,不但了解水中的月是如幻,天上的月还是如幻的,所以必须要达到一切如幻的这样的理解也才能怎么样,了解到根、境、识的不实性。

  我们的内六根,外面的六尘境,产生的六识,产生的这些根尘触产生的作用,也一样的非实,为什么?其实我们《阿含经》就讲过了,根跟外面的尘触了以后产生了识,这个身心、五蕴、六根,六尘,五蕴跟六处,是不是因缘生的,是不是无常的,无常的根触到无常的尘,产生的无常的识,是不是这样子,无常的因,无常的缘产生的问题会是常吗?这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理解一切如幻,也包括我们的根尘触,他的非实,无常因,无常缘,所生之法云何有常?这句话不就可以证明根、尘、触产生的识都非实,那有一个实在的我跟我所吗?所以,进而反观到我,我所的非有性,这个才彻悟一切法假有而通达性空,所以一切的有只是如幻的有,这个叫假有,缘起的都是假有,为什么?没有永恒性,没有不变性,所有幻起的一切只是因果法则中的假有。彻悟一切法假,一切法都是假有,才能真正的通达性空,也才能由达性空而得到解脱。

  所以依实立假,从自性妄执而来,障碍空有无碍的中道。

  依实立假,就是有一个实的,有一个假的,这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实在的这个都是自性的妄执,所以有一部分是实的,一部分是假的,那这样子都还有自性见,那这样能不能体会到所有的空有无碍呢?不可能的,所以才会障碍空有无碍的中道,就不能体证中道了,为什么?假是假的么,实在是实在的么,怎么能空有无碍呢?那就是两边了,不是离两边的中道了,这个是从世俗谛的部分,再来后面就要谈到胜义谛。

  论到胜义谛,胜义即指圣者由般若慧而悟达的境地,此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即指空性∶众生于一切现象而执为实有,圣者即于似有的现象中,知道是无自性空。

  胜义谛一般来讲都是跟世俗谛来讲都是相对的,其实不是,胜义只是由于般若的空慧去体会到的一个境界,如果从狭义来讲就是直接讲空义、空性,也就是我们一切众生一切现象中都以为是实在的实有的,那么圣者就在这个现象中,好象有的现象,不是实有,而体证他的无常、非实,所以说他缘起的无自性,所以叫空。

  如经说∶色空,受想行识空,都是藉现法以否定实性而显示空义的,不能离开现法而观空相。

  我们《杂阿含经》都谈到色空或受、想、行、识、空,这是五蕴皆空的意思。那么这个五蕴的空,都是在色、受、想、行、识的现法上去否定他的实有性,来显示他的空义,所以不能离开现象来观空而是在现象中了解他的非实来讲空的,那么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不要把空跟现象的幻有把它变成相对的两回事,不是这样子。就在现象中去了解他的如幻性,这个我们长远以来一直在强调这一部分,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所以修行能够把握这个根本,我们不会离开现象、离开身心、离开一切万法的当下还要去体会一个什么空性的东西,是从现法中,就是现象中否定他实有性不能离开现法而来观空相,这个重点大家都明白!

  在圣者的体验中,知法法的本性空寂,也知诸法的如幻缘生。

  所以空寂性跟如幻的人生没有矛盾,就在缘生的现象中也体会到他的法法空寂。空寂即是从缘起的幻相中体会的,那么一切相,只要知道他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那么即了解是空的,那么现象就是空,不是离现象以外还有一个空性。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行要把握这个根本,我们常常要体会空性,空性在哪里体会,这里就讲得很清楚:就在法法中,去了解他的无实,那么这个就能体证到空性,而不是在一种禅定的境界中展现的空相。注意听!这个是重点!明白了,那么下手处就在法法中!现起的一切相中怎么样去把握体会去明白他的实相而已!

  在圣者的境界──胜义中,是含摄此性空与现有的。一开头讲胜义,这几句话都是重点!今天体会胜义的圣者,他体会的胜义绝对不是偏于一边的,不是偏于空的一边,也不是执着在有的一边,是含摄着有就是空,空就是有,他是不二的。

  这如唯识家的圆成实,含摄得四种清净一样。这是比喻而已,不过凡夫的境界,是处处执为实有的,现起种种错乱颠倒的;

  如果说我们今天众生会执着,为什么会执着、为什么会颠倒――以幻为实,以为一切现象都是实有的,而不知道他是刹那不住的,虽生如幻,虽有如幻,这个要明白!如果你今天认为他是有自性的,是永恒的,是不变的,那种执着一起,那么你的贪爱,你的爱染自然就生起。

  圣者以胜义慧破除凡夫的实有妄执,通达诸法平等一味的空性,即称为胜义。

  所以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要学所谓的缘起的正见,因为缘起就给我们打好基础了,什么叫缘起?只要是条件组合的,依他起的都叫缘起。那我们就观一切万法,哪一法不从缘起,哪一法是…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