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八章 中观之诸法实相▪P14

  ..续本文上一页部的思想。

  经部师及唯识者,不同意这种三世实有论;但将法法的自性,修改为法法各有自种子──潜能,存储于心识或赖耶识中,法的生起,即从潜在的自种子而现行。

  这个是重点!大家要注意!一切有部是把自性分析认为是一切极微的物质这样知道意思吧,到不能在分的物质,他认为这个是一一法的自性,一切法是从这个自性来因缘和合而有的,所以他这个自性的功能,他本来就这样子的,所以有他个别的特质。

  那么经部跟唯识差别不同在哪里?他不认为是一切物质分析到最小的那个元素就是自性,他不承认这一点。他承认的是什么,将法法的特性的自性认为是什么,是种子。是在各法里面潜在的那个潜能,储存于心识赖耶识中的,那么这个潜能存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这里讲赖耶识,讲第八识的阿赖耶识里面,或者是没有讲啊赖耶,就是讲意识的心识里面。

  这个差别在哪里?前面的这个三世实有的观念,一切有部是在什么,唯物,这样知道意思吧,是从物质产生的自性不变的自性,这个是从心灵的意识中产生的自性,因为这些自性的种子是在意识里面或者阿赖耶识里面才产生现形的,那么大家注意哦,这里很重要啊!!!一个是在唯物的立场,因为这个自性是存在最极微极微的物质,叫零虚或者叫什么都好,但是经部的思想跟唯识的思想他认为不是这样子的,不是物质的,他是一种潜能,象种子一样的存在于我们的心识里面,或者是阿赖耶识里面,一切法生起来是什么,从潜在的自种子而现形,从种子而生现形而已,那么这个是属于什么,唯心的部分,唯识的部分就在讲这个。

  依经部师,种子即名为界;那么前面一切有部的界是什么,是极微的物质,各各有自性,那么在经部师认为这个种子就是所谓的界。

  世亲解释为种类与种族──能生。『恶叉聚经』有「众生从无始来有种种界」句,种子论者就解说为众生无始来有种种的种子。

  在这个【恶叉聚经】有讲么,众生从无始来有种种界,无始以来有种种界,他把这个种种界把它解释为种子,故说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从无始以来的界这个界就是种子的意思,把它解释成种子,说一切法等依,所有一切法能生成就是因为有这个种子生现形么,这个是唯识学的讲法。

  界字,本义为种类,同类与别类,由于想象「自性不失」为实有的本来存在,从此本来存在而现行,即引申为因义,所以说界为种族义,即成为眼从眼生,耳从耳生的自性缘起。

  这个地方很重要!这个观念一定要厘清噢!界字本来只是什么,种类,同类或者是别类,好,现在把它想象自性不失为实有的本来存在,这个实有的本来存在就是自性的意思了,实有自性,一个是存在哪里,物质的极微;一个是存在心识的种子潜能。同样是都执着有实在的自性,而且是本有的,本来就存在的,从本来存在而展现为现在的一切叫做现形。

  把这个本来存在的这个种子就引申他叫做因,因果的因,这个就音译,所以说界就是种族义,那这样变成什么,种子生现形的话就变成眼从眼生,耳从耳生的自性缘起了。今天会有眼识从哪里来的,因为有眼的种子成眼识;有耳朵的种子所以成耳识,这样的种族义把界解释成为这样子了。那这样的因果是瓜生瓜是不是,跟我们一般讲的中观的缘起一样不一样,就不一样哦!大家注意后面就有解释。

  依中观者说∶不失自性,是相对的,法法皆是因缘的存在,离却种种因缘不可得,决非具体而微的潜因的待缘显现而已。

  中观义哪里不同?大家就要注意!他认为一切法是相对的,相依相缘的存在,法法只是因缘的存在,离开种种的因缘没有一个实在的可得的,我们以前在讲缘起就讲到一个重点。凡为一法的因或缘本身还是因缘所成,这一点很重要哦!那么如果从前面的这两个观念来看,一法的因缘是从什么自性而生的,那个自性就是第一因那,但是中观的意思是,一切法的形成有他的因缘条件,那个因缘条件本身还是缘起的,那这样那个条件本身就不是第一因,是第一因不可得。

  所以法法缘起,凡为一法的条件的本身还是缘起,那这样还为一法的条件的本身就不是第一因就不是自性,但是从唯识的种子义来讲,那个种子本身就是自性,他是第一因,如果从极微物质的来产生第一因他是永远不变的,那也是自性,那么从中观是无自性,那这样一样不一样,为什么整个理论不同,这个就是根本的地方。

  所以这里就讲离却种种因缘不可得,决非具体而微的潜因的待缘显现而已。绝对不是这样子。也就是否定自性了,又、若看成各自有各自的种子,于是说有无量无边的种子,生无量无边现行,这与因缘说的精神,也不大恰当。

  比如说我们讲缘起十二因缘来讲,那无明要生什么?无明么,识要生什么?生识么,所以无明缘行,行缘识,注意哦!不是无明缘无明哦!也不是识缘识,行缘行不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他有没有说六入缘六入,没有,这个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这个理论,因缘不是这样自生的。种种条件的组合表示本身就没有固定的因缘,没有单一性,那么这里讲的自性是什么,自性是本身本来就这样子的是本有的是不变的是永恒的才叫自性。从缘起的来讲没有单一性,没有不变性,没有永恒性,也没有主宰性,那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这里就讲,如果是无量无边的种子来生无量无边的现形,那这样跟因缘说的精神就怎么样,不太一样,不太恰当。

  佛为什么要说因缘生诸法?因为法既从因缘生,则在因缘生法的关系中,什么不是固定的,可以改善其中的关系,使化恶为善,日进于善而离于恶。

  如果说我们今天,这个人生出来,好,种种条件因缘生出来,那么因里面的种子生现形,那我们里面的种子有无量无边恶的种子,那无量无边恶种子生现形,现形又熏种子,种子又生现形,那你什么时候能够产生所谓变成纯善,因为种子会一直相生么,那我们里面如果很多恶的种子这一生一直生出来那我们这一生还能发菩提心解脱吗?因为种瓜得瓜么,种豆得豆么,好,过去的无量种子生出来的现形能不能成佛,因为他是不失不变的么,不失不变,那个才叫自性哦,那还有机会吗?

  所以导师就讲,我们佛陀今天为什么要讲因缘生诸法,为什么讲缘起法,因为让我们明白,一切法既然是从因缘所生,那么因缘生法的种种关系中就不是什么都是固定的,所以才可以改善,这个中间的关系才可以改善。使化恶为善,日进于善而离于恶,这样我们修行才有机会,如果内在的因缘种子生现形都是固定的那你还有办法么。

  若看成自性存在的,已有的,那不是化恶为善,不过消灭一些恶的,另外保存一些善的。唯识学的因果说,是很精细的,但没有脱尽多元实在论的积习。

  唯识学因果讲得很精细,但是怎么样,根本的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实在论,多元实在论,即使讲到空性那空性还是实有的,这个导师一直强调一直在批判的就是这一点。我们今天研究导师的论着,最要紧的就是要把大乘三系的差别一定要分清楚,大乘三系的内容建立的一些理论的架构,一定要清楚,不然我们现在会有很多矛盾。好,有的人就用圆融,把三个不同体系的道理把它讲成一样,那就变成圆融了,问题是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么?只要你有一点点的自性见,实有感,那个我执就有安立的地方,你怎么解脱怎么破我见我执,这个是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把它讲成圆融就没事,只要你有自性见有实有感,我执破不了,我见不能真正的根除,如何解脱?

  再来就看那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说──是增上缘的极端论,这里讲的法界缘起其实在识缘中主要是讲增上缘,增上缘把它扩大到无限,所以叫增上缘的极端论。

  达到了一法之生起,其它一切的一切都为此法作缘;我们刚刚就讲过,我们今天从我们自己身心当下来讲我们生起来了这个五蕴,如果你要去找他的因那有无限的增上缘那,最后你会发现宇宙中所有一切因缘都是增上缘,就是在讲这个,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是华严经中讲什么无尽,因缘是层层无尽的。

  所以一法以一切法为缘,一切法亦以此一法为缘。唯识者所明的界,重在最极根本而又极小的;华严者讲界,是极宽泛而又广大的。

  如果从一切有部来讲他把一切法分析到极微,所以他那个自性跟因是非常小的,非常极微的条件来累积的。但是从华严的角度来看,他宽广非常的宽广,一切因缘是所有万法都是,一边是从极小去找他的实在,一边是广泛到极大所有无所不包。

  所以华严宗高谈圆融,以一法可为一切法的缘,此一法即圆具一切法,一切法都无不遍在一切法中。

  那这样子我们有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主要因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我们要修行解脱要从哪里下手。

  但佛说因缘,那能这样的宽泛,不着边际!导师在判教,他就是抓住每一个体系理论他们的主要精神跟理论的重点,谈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跟这些思想体系讲圆融的差别在哪里,他一下子就可以把它点出来。

  因缘说的主要意义,在指出较主要的切近的因缘来,以便于把握事象的原因所在而予以改善。

  我们今天说因缘说法目的是什么,比如说我们身心痛苦、烦恼、造业,那我们应该要找出他主要的因缘在哪里,为什么今天会产生这个主要现象,你如果不把握这个而泛指一切都是因缘,那你要从哪里下手,其实我常常讲我们修行要很现实也是在这里。

  我们说我们怕生死轮回,其实要讲得比较切实一点,活着就很苦,不要讲面对死亡的亊,活着本身就很苦,痛苦、烦恼、我们如何改善这个身心的痛苦烦恼,这个其实是最主要的,这个不是更现实么。

  我们今天不把握这个根本的问题,泛指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因缘,那好一切法,你如何在一切法中去改善你自己,你要了解一切法,也许用一生的生命你都不够,你怎么去了解,连了解都不够了还能使用他么?

  所以…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八章 中观之诸法实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