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P10

  ..续本文上一页就在这里,这一点大家要把握!所以大梵天的学说,婆罗门教是由婆罗门掌管祭祀的,他们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佛陀就问他:“你身为婆罗门,你说有大梵天,但你曾面对过大梵天吗?大梵天为你说过法吗”?婆罗门回答:“我没看见过大梵天,大梵天也没为我说过法,但这是从七代父母承传下来的”。又问:“你的祖先看过大梵天或大梵天为他说过法”?回答:“没有”。“那你凭什么说有大梵天”?佛陀对这些外道都是用直接的方式让他们证明的,佛陀实事求是来跟外道对辩,用的就是事实。你们要注意哦!佛陀开示弟子常常是:“色中有我否?受想行识中有我否?五蕴有没有实在的我?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处中有没有一个我”?佛陀都是从生命的身心作用中,让弟子们当下找一个“我”在哪里?所以他问:“色是我吗?受想行识是我吗”?弟子一听当下马上观照,没有一个说有的。佛陀指导弟子很简单,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复杂,只是当下身心的抉择,从五蕴、六处、十八界去找出一个“我”来。弟子们说找不到,佛陀会进一步问:“色是我,异我,相在否”?离开生命以外有一个“我”吗(异我)?是住在身体里还是外面(相在)?弟子们还是回答:“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不管是身心内部还是外在都找不到永恒不变的“我”。佛陀便劝慰:那你还在担心什么?佛的启发都是这样的。注意,这就是佛与外道对辩否定外道的断常、一异、来去而显示佛法出胜外道之说。学佛的人如果没有把握到这一点,很容易被神化迷惑,被传统的民族信仰而迷惑,不知道佛教与外道的差别,而常常混为一谈,这就是佛法最大的危机,也是学佛不受用的最大关键所在。只是在信仰他力救度崇拜中,何时能见法如实知?这个特点一定要先把握!

  “外道所计执的,即佛法中常说的十四不可记,即是执断执常执一执异等”。

  前次我们上的《杂阿含经》最后的主题是《十四无记》,其实就是在启发这个,外道即是执断执常执一执异等。佛陀说,所有外道计执的,就是在五蕴或六处上执着有一个实在的“我”的感觉,认为身体里面有一个“我”,于是他们问佛陀一些有关“我”的问题:身体与我是常还是断,是一还是异,是有还是无?佛陀对这些问题一生都没有回答不回答,这个不回答就非常深妙重要了!现在我们讨论的都是个人的看法,其实有何真正的意义?每一个人的推测都不一样。如果我们贯彻佛法的根本重点,还用得着二千年来争论得那么辛苦!佛陀的不回答其实就是回答。现在哲学上的所谓辩证法有二难辩证法,他出一个问题:是有还是无?是对还是错?要你二者选择一。任你选择哪一个答案一定都不对,都有问题,怎么办?很简单,这个二难的问题,你就是不能陷进去的,一陷进去,你还是明白的人吗?所以佛陀的不回答,是认为这些问题根本就是颠倒的,怎么回答?比如我现在问:龟毛兔角是咸的好吃还是甜的好吃?任你怎么回答都是糊涂颠倒。本来就是不应该的问题拿出来问我们,还要我们回答哪一个才对,这不是戏论么!佛法自始至终彻底否定有一个“我”,但外道却问:“我与世界是常还是无常”?这个“我”的本身本来就不存在,拿一个不存在的东西问它到底是常还是无常,有意义吗?如果回答是常,那不是承认有我么?回答无常也是承认有我,怎能回答!佛陀的不回答等于是在否定你讲的那个“我”,它是根本不存在的,你这问题本身就是颠倒执着,怎么回答你?

  从这个主题反观二千五百年的佛教,我们到底在争论什么?这是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大家思维返观一下,很容易就回到一个根本来:八不的在“不”(否定)什么?即否定一异断常来去。如果真正有一个我,讨论断常一异来去还有一个空间。如果“我”自性根本不可得,请问:还有什么叫“生灭、断常、一异、来出”的八事?我这样讲大家要用心体会啊!最主要了解八不的“不”(即否定),其实只有一个问题,把你根本的自性见打破,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只要我们的观念里还存在一点点自性见“我”的影子,就会产生八事的否定(即八不)。如何断掉这八不?其实不必!只要解决了根本的自性见,八不就解决了。而且讲句不客气的话:根本没有八不的问题,这样知道意思吧?明白了,还有八不的问题吗?讲一句再深刻的话:我们现在为生死很辛苦,如果真的明白“我”不可得,注意听!还有生死可了吗?那就不辛苦了。注意听哦!这就是根本的问题。所以破我执自性见是何等重要!这个自性见 “我执”是无中生有的,但是大家不知道,以为是实在的。所以佛法就是如何让你了解真相而已。如何了解真相?就在我们生命当下五蕴的功能中去找永恒不变的“我”,看看能否找到?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太简单了,好象不太“那个”,所以我们要讲得“很有体系,很那个很那个”的,对不对?如果只是生命里找不到“我”就解决了,也许会引来质疑:“这叫宗教吗?这样还叫佛学吗?真的只是这样吗”?然而佛法的根本真的就是如此而已!

  “佛为说缘起的生灭,即洗除断常、一异、去来等的自性执”。

  众生执着有自性,佛陀就从生灭的现象告诉你:自性的定义就是不变之义,如果有自性,它不应该有生灭变化;既然有生灭变化,就是无自性的。注意听!自性就是永恒不变不生灭嘛,怎么还会生灭?产生只是如幻的缘起,哪里有实在的生灭?从生灭现象就在否定有自性。佛法说的是生灭法,是从现象的刹那迁流不住的生灭来讲的,现象既然是生灭迁流的,就表明根本没有常住永恒的东西,用大家能看见体会的世俗无常的现象来破外道的实有自性见,关键点就在这里。注意听哦,佛陀说的生灭,是以现象的“相”来表达叫做生灭,不是有一个实在的叫生灭,如果你执着有一个实在的生灭,那就还要去断生断灭,其实哪里有实在的生灭可断!所以注意哦!这就是大乘的空义,它直接契入的就是涅槃寂灭啊!中论破除了这些自性见后剩下来体悟的就是八地菩萨证的无生法忍。如何体证?就从龙树菩萨的中观进入而体会。

  “遮除此等妄执而显示的缘起的生灭,即能随顺空义而契入涅槃的不生不灭”。

  明白八不的内容是自性执所产生的,待谴除了妄执,显现出来的就是缘起无自性的生灭。这样即能随顺空义,契入涅槃的不生不灭。也就是在生灭的现象中了解它的空无自性,当下就知道生灭也非实,哪里有一个实在自性的生灭?所以当下契入就是无生――涅槃的不生不灭。我觉得前几课到现在,我都把握一个重点一直在讲,几乎都是重复在点出这个重点:大乘法的不共处就在这里,要注意把握!明白了这点,你们就不会随着不究竟的法糊里糊涂在那里轮转,要注意!这个很重要!

  “约有为虚妄,遮除妄执而契证无为,与中观师所说的并没有甚么不同,但不须中观师所说的八不”。

  从有为虚妄谴除妄执,我们能证入真正的无为,这与中观师谈的都一样。如果当下明白了,八不都不需要了,八不还是方便而已。

  “这在《中论》,也还保存此古意,如〈观法品〉说:「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诸法从因缘生,非是无因生,从此遮除断常、一异等过,即名实相”。

  把中论里的观法品展示出来,确实也是这个观念。诸法从因缘生,就不是没有条件因缘可以生出来的。有因缘而生的,就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谁主宰创造的。表明没有一个实在的控制者,没有实在永恒自性的生,那就断除了断常一异等过,明白这个,当下就是实相。

  “论又说:「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这即是说,世尊的妙法甘露──缘起(生灭),即能遮众生妄执的断常、一异”。

  从这里就知道,佛法讲无常无我,其实最主要的理论就是缘起论。从缘起万法的产生,就知道没有主宰,没有永恒不变,这样就会知道它的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不会落入二边。过去的所有如来或世尊教化众生的甘露都不离这个。

  “世尊教化的甘露味,能遮外道的情执,契合于甚深义──《阿含》即说缘起是甚深的,决非取相的学者所知”。

  阿含经里常讲:“缘起甚深复甚深,”真是这样。记得以前我常跟大家说:“缘起”只有二个字,“缘起法”也不过三个字,但要了知却不容易,因为一切佛法的根本就在这个地方!即使投入你的生命及所有财产把这二个字真正体会到了,值得!真正懂缘起,你就解脱了。真正能解脱的,你说什么钱能买得到?无始生死的流转,一生的辛苦或一点名利算什么?能因为这样而了解缘起得解脱,那是太幸福太便宜了!如果不知道佛法是缘起论,而落入唯心、唯物、一神或多神,那是找不到出路的,所以真的非常重要!导师这句话就语重心长:“决非取相的学者所知”。不同宗派里不同法的体会及各人的看法不同,但不管你是哪一宗哪一派,只要你执着取相,要了解缘起的甚深义几乎是不可能的。

  “佛弟子依自己所体验到的,窥见释尊缘起的根本深义,与适应时代的偏执,所以广说法空”。

  佛灭后,有一些大德佛弟子依他自己所体验到的,明白了释尊谈缘起法的真正根本深义。但时空背景及社会的种种条件也是无常变化的,如果没有适应的方法,一味按照原来的方式,有时也会行不通。为了适应时代产生的偏执,只好广说法空。因为当时都有这样的执着:有的认为“我”是不存在,“我执”“我见”是不应该的。但是,一切法总是实在的,五蕴总是实在的,没有五蕴怎能成立生死及万法的迁流变化?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怎能生出变化的东西?假非依实,因果怎能成立?为了破除这个适应时代的偏执,所以必须要广说法空,包括任何一法都说它是空无自性,这是必然的发展。因为有所偏执,你就非破不可,“我”是没有,“法”是实在的,这个问题还是蛮大的。任何一法,只要有一个实在…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