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幻网即当体绝待,了无踪迹。坦白讲,像这些文字上如果没有一点基础,不要说对这个文义能悟入了,今天有几个人能把这样文字写出来?这些文字没有体验,没有对法的深入了解,这个文字要怎么写出来?几个人能写出来?所以大家要明白啊!我们都看不懂导师的境界,其实,在用功程度上稍微有一点体会的人,就知道这些理论谁能写出来?什么样的人能写出来?即使写出来了,他也从来没有表现说我是一个悟道者,从来没有!为什么?因为体会这个更深、更明白的人,了解这个空寂性,是不能以一个真正悟道者而自居的!他有没有真正的所谓成就感?与众不同的超越感、自大、自己很伟大?有没有这个问题?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真正展现这种体会空寂性的人,真实悟道的人,也就是很平凡么!就是这样子。有一个可以展现的,那就没有真实体会了。
今天写出来,要把这个法让众生知道,他只是一份悲悯!大部分的众生没有机会听到这个法,不了解这个法,大多活在迷信、依赖他力的崇拜里面,怎么办?以那份悲心!所以他写出来。他为谁写?为佛教、为众生写!这里面没有一点自我的存在。几个人看懂这个问题?每一次看这些我都会赞叹导师,就是在这里!因为了解他的人太少了,真正明白导师用心的人太少了!所以要把它点出来。了解了彼此因待,前后又必然产生的现象,这是人间因果幻网啊!看起来有迹可寻,而事实上内在是自性空寂的,明白这个的当下,因果的幻网当体绝待,了无踪迹。这个当体绝待了无踪迹,不就是我们要体会的吗?而且是当下哦!
所以说∶缘起是「宛然有而毕竟空,毕竟空而宛然有」。所以,缘起的事相才能产生,才能有现象。从现象中就知道一切非实,是无自性的,所以叫空,现象就是空。因为空,所以能产生现象,注意听哦!空跟有是没有矛盾的,是当体不二的要明白。有,是现象、万法;空,是现象、万法的真实实相的内容。这样在讲缘起、讲空,不是两回事是同一件事。明白了,了解了事理就不二了,真俗就无碍了。俗谛就是讲现象万法;真谛第一义谛就是讲空性,寂灭性。这样是两回事吗?现象显出寂灭性,寂灭性从现象而显,现象跟理性是不是合一了、不二?这才是真的明白法的人!
了解了这个,今天要体会真理,体会实相要在哪里下手?离开万法、离开现象、离开身心的感受,有法可得吗?这些理,这些道是离万法而有的吗?这个观念明白了,修行要在哪里修?生命的当下!万法之中,身心接触之中,产生变化中,就是我们的观察。修行的对象,不离一切法,所以真正修行能得法的人,他所观境就是一切法,包括我们的身心。不会离开这个,要去求一个修行的地方;不会离开现在的因缘到另外的一个世界去修行。这个才是了解佛法的真义呀!
同样一个方法,同样一个原理,悟道就在观察万法中,就可以悟道。根据什么?根据缘起的正见!今天缘起的正见有了,缘起法的内容明白了,在观察中你就会发觉果然如此!所以修行虽然接触的是万法,是当下的一切因缘,但是,如果今天没有法住智,你就发觉不了真相,那法住智如何建立?就在上课的因缘中!今天上课,一直循循善诱,一直谈法、谈次第、谈内容,讲缘起就是建立正确的法住智。今天没有法住智就不可能涅槃解脱,为什么我一直用心的再上课?因为这些法住智不建立起来,如何能明白真正下手处呢?如何真正的用功而解脱呢?只有信仰、只有迷信不能解决的,发再大的心都找不到门路的,只有信仰而已!信仰能解决吗?所以,修行如果一定要讲次第,只有两个,一个叫先得法住智;第二个叫后得涅槃,这个就是我常讲的必然要的次第,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节 自性
前面讲到缘起就是空、就是无自性。很多人不了解什么叫自性?什么叫无自性?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尤其是我们佛教中,因为各宗各派的一些理念有一些差别,用的术语也就有一点差别。自性,在中国的佛教是常用的,甚至把自性变成佛法的重点。现在讲的是无自性,要破的就是自性!可中国的佛教都在讲自性,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讲无自性、破自性见,先要了解这个“自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然后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内容。导师就把“自性”这两个字加以全释:
缘起是无自性的,甚么是自性呢?自性svabha^va是专门术语,如『壹输卢迦论』说∶「凡诸法体、性、法、物、事、有,名异义同。是故或言体,或言性,或言法,或言物,或言事,莫不皆是有之差别。正音云私婆婆,或译为自体(的体),或译为无法有法(的法),或译为无自性(的)性」。所举的名字虽很多,而意义是同一的。(后面就是解释了)所谓体、性、法、物、事,皆即是「有」的别名。“有”就是存在么,一切现象、一切法么。但它又说∶梵语的私婆婆,或译为体、法、性。依梵语说∶婆婆(bha^va )即是「有」。此字,什公每译为法,也或译为物。(这里的什公就是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把这个“有”翻译为“法”或者是“物”。就是“有”的意思哦。
『般若灯论』也有译作体的。「有」前加sva ,即私婆婆,即自性的原语。或译自体,含有自己有、自己成的意义,是自己规定自己的。凡是法,即有其特殊的形态与作用,其所以有此形态与作用,依自性说,即是自己如此的。此自性的另一特性prakr!ti,什公译为性,意义为本源的性质,即本质或原质。所以,自性是自己如此的,也是本来的性质如此的。从翻译上,很多人的解释名词不一样,但是意义是同一个:自性就是自己如此的,本来就如此的。也就是说,自性的东西不是靠因缘有的,它本来就这样,自己能这样子的,不需要靠其它的因缘。简单的讲,自性就是自有自成的,本来如此的,不必靠因缘有的,单独就可以存在的,这个叫自性。前面虽然讲一大堆,主要的结论就是这几个。
如哲学上所说的实在、本体、本元等,皆与此自性的含义相合。哲学上都在探讨宇宙的第一因,不然就是本体、本源,万法的第一因,能生出万法的一个本质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的?——要有一个根本的地方来的!这个观念,其实,都是涵盖在“自性”的意欲之内。中国道家说“无极生太极”,这个“无极”是什么?就是本源么!或叫本体了!而“一贯道”说我们是从“无生老母”那里来的,老母是什么?就是道体呀!这一个“本来”,就是本体论的意思,有一个生万法的来处。
如果是婆罗门,他们就讲大梵天,“梵”是一切的根本;基督教认为一切万法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就是“本来”的一个创造主。这些合起来讲,同样是一个意义。
在哲学上就是实在论、本体论,就是在谈这个。这就是跟“自性”的含义是一样的,自性是什么?等于是第一因,不变的本质,本体,自成自有的,不需要因缘成就的,这样大概就知道了。
要明了「自性」一语的意义,请听萨婆多部所说。如『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说「如说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应知亦尔」。萨婆多部的学者,把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看成同一意义。尤其所谓「分」,最值得注意。此分,就是事物的最后原素,也即是所谓「点」,即「其小无内」不可再分割的东西。从现在物质的理论说是微细的原子,或讲微尘,或者叫临虚,是由很小很小的一个点,很小的一个元素组合成一切万法的。如果万法是点的组合,或者是元素的组合,这个元素就是永远不变的了,元素是实在的,不然怎么能组合?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就变成本性、自性了。以前科学也是这样子吧,认为是元素组合的万法,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而组合的。那元素呢?元素是本来就有的、不变的、永恒的吗?当时研究的所谓的原子,后来进一步了还有质子、中子、夸克,现在知道夸克还是组合的!现在科学都找不到第一因,——永远不变的本质是没有的。
有没有这个第一因的东西?从现象来讲,说“有”是从“无”来的,“无”就是“有”的本质了,那么无是什么,大家搞不清楚!但是,这些观念都差不多一样,就是自性见。所以,我们有的讲本体,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不管其小无内还是大而无外,还是有!只要是有,实有,本质上不变的,这个叫自性么!现在讲无自性这个问题是蛮严肃的,无自性能成立万法,这个更难了解的。能成立万法一定“有”么,“有”才能组合出来。无自性是没有实体的东西,怎么能形成万法呢?这个是最难思义的地方!佛法讲无我,在破有我;讲无常破常;讲无自性破自性,这是外道所不能接受的。今天不要讲外道不能接受,我们道内的人也因为不能理解,而最后又变成有自性,就是这个问题。
萨婆多部以为一切法不外两种∶一、假有,二、实有。假有的,如『顺正理论』卷十三说:「是假有法,宁求自性」?假有法即不能追求其自性的。
萨婆多部就是一切有部,部派佛教里的一切有部,认为一切法只有两个现象:一个叫假有,一个叫实有。认为假有的就是幻相幻有的,既然是假有的,怎么能求它的自性?当然是没有自性的!依他们说∶假有的必依于真实的。依于实有,构成前后的相续相,同时的和合相。此和合及相续,即假有的,可以说没有自性。
佛法,没有人敢违背佛陀的教证,佛陀说无常无我,没有人敢反对。现在讲无常、无我的时候,认为这样不圆满那!——佛陀讲的无常无我是假法,所以,没有自性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假法必归于有一个实在的东西才能成立为假法!比如说,我们的身心是色心二法形成的,这个身体会坏,会坏的东西是假法,但是,它必归于一个实在的东西来让它成立吧?没有一…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五章 中观之根本论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