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实在的东西它怎么能成立呢?所以,是认为一切法是假法,也认为假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实在来成立这个法。所以假法本身是无自性的,但是无自性的背后有一个实性的东西来成立这个无自性,这个就是假法的理论。
而在相续与和合的现象中,分析到内在不可再分析的点,即是自性实有的。如在色法的和集中,分析至极微,以极微的物质点,为集成粗显色相的实质。对于精神作用,也分析到心心所的单元。此分析出的单元,是自性,也称为我——即自在义。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讲:说这个物质是假法,它是很多条件、很多元素来组合的,这个物质的本身是假的会坏掉。但是,这个假的是有很多元素来组成的,这个元素是不变的、是实在的,这个就是自性。问题就在这里了!今天如果把物质认为是这个观念来组合的,这个物质我们当作一,以数学的理论来除以二,能除得尽吗?除不尽那!除到最后,还是零点零零零……,最后还有一个一,就绝对有的了。因为实在的数你去分析,一除以二怎么除,除到最后都是除不尽的,即使是非常的微细那还是有!
如果站在实有的观念去分析东西,最后一定还有一个实在的东西,不可能没有么!这就是站在自性见的立场。那永远就不可能了解真正的空无自性在讲什么,因为先落在实有的观念里面。同样的道理哦,一除以二除不尽,那么会发生一个问题哦!一个距离,你除以二除得尽吗?一样除不尽!因为有无限的序列,学数学系的就比较清楚。如果距离是实在的,有自性的,除以二除不尽有无数的序列,那从甲到乙走得到吗?从甲到乙,除以二、再除以二、除以二……一直除,因为除不尽么!除不尽,表示中间有无限的序列,这样知道意思吧!无数的点么,永远走不到的;从这里到那里,一次只能一半,不能一次就到。那永远的一半、永远的一半走得到吗?同样的道理,如果认为物质是实在的,是由于不变的元素来组合的,那么这个组合的物体,当然是无自性可以变的;但是那个物质的元素是不变的,——就会落到最后这样的结论。萨婆多部就是这样,他们认为假有就是组合的东西,没有自性会变的。但是,组合成为这个物质的元素是实在的,这个是实有的,这样知道意思吧!萨婆多部的理论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上。所以认为物质或者是现象一切法有假有的一面,有实有的一面。假有的是无自性的,实有的元素是有自性的,这个就是萨婆多部的理论那!
如『婆沙』卷九说 ∶「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有性实有,如实见故」。
不管是从义说、法说,都说有法我了,法上有实我。有性实有了,如实见故。补特伽罗我是五蕴和合有的,所以是假;假的所依是自性实有,所以说∶「有性实有,如实见故」。这种思想,即是假定世间事物,有实在的根本的自性物,而后才有世间的一切。他们从「析假见实」的方法,分析到不可再分析的质素──心、物、非心非物,即是事物的实体,也即是所谓自性,自性即万有的本元。这就是萨婆多部《大毗婆沙论》里最后的主题,假的是组合的。但是,有一个实在不变的,分析到最小的时候,就是实际的东西是有的。这就是有实在根本的实在物,这个是物质哦!对心灵呢?也是这样分析的,最后体会到什么?非心非物,还是认为有这样一个实体的东西!如果照后面讲空性的话,最后认为空性也是实有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今天讲涅槃,说众苦的止息,贪嗔痴烦恼的永灭,名为涅槃。但是,如果依据这个假必依实,或者是虚假见实的这种观念,最后体会的是空性,这个空性还是实有的!问题就会出在这里。这样的观念,后来的唯识就是根据这个观念,现在点到就好,大家就要注意了。
如『顺正理论』卷十三说 ∶「未知何法为假所依?非离假依可有假法」。「假必依实」──自性有,是最根本的见解。萨婆多主张有自性的,于是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照他们的意见,追究诸法的实在,相续与和合假所依的自性法,即是三世常如其性的、不变的,有不能无、无不能有的,甚至可以称为法我了。照萨婆多部的主张最后是归于有自性么。但是佛陀说的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结果照他们这样的观念,一定要追查到诸法的实在性,最后理论出来是什么?三世如其性的、不变的,有的就不能无,无的就不能有,所以产生了有法我了!
这个五蕴是无常的,无我的,这个叫假法。但是,里面有一个法我,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所以,在部派佛教里面还存在着一个观念:就是我空法有!大乘佛法后来讲的毕竟空,就是彻底的把这个法有的观念破掉。所以,我法皆空就是在谈这个,为什么?法有还是自性有啊!也就是依于一面是假的,一面是真的,这样就是假必依实的观念来源。谈这个可能比较生涩,但是没有关系,主要认识什么是自性就可以了。
自性就是有实在性,最后是实在的,有一点假的东西把它分析到最后,还有一个数值的存在。所以,这个自性就代表实有了,或者是法的根源,法背后的实在性了,这个就是法有的思想。假有无自性说,经部师是扩大了。到了经部师的时候,这个假有无自性的观念那,就比萨婆多部更宽广、广大的去了解、去展现了。但自性有的基本原则,并未改变。经部师虽然进步了很多,但是,最后的这个自性有的观念,其实本质上是没有变的。三世常如其性的一切法,在经部的现在实有论中,转化为潜在于现在的种子或旧随界。此种子与界,虽不断的从种子而转化为现行,现行转化为种子,但依旧是不变的。这点,唯识学者说得明白,名为「自性缘起」.
经部师是比前面的进步了,前面是讲三世实有,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实有的;但是经部师进一步了,说过未无体现在实有,过去的不认为是实有。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到,而能展现的就是现在,所以比三世实有进步,是现在实有论。但是,过去跟现在跟未来又怎么去理论呢?后来用“种子”的理论来说!我们所有的行为转化成潜在的种子,种子又转化为现行,现行又化为种子。那这样的话,三世还是可以成立的!其实,这个后来就变成唯识思想的一个根据,所以唯识学者干脆就讲一句话,这个叫自性缘起。
空无自性的缘起跟自性缘起刚好相反,大家要注意听!因为无自性才能缘起,他那个是说有自性才能缘起,完全不一样哦!所以,在印度的空宗跟有宗,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中观》空宗讲的是毕竟空是无自性的,因为无自性才能缘起万法;而有宗的代表就是唯识,唯识认为还是自性缘起!分析到最后破除了一切的现象,但是,认为空性还是实有的,——假必依实。虽然能够能所俱泯,但认为这个空性的显现,这个空性不能没有,还是在假必依实的这个观念上,还是经部师的观念。对这个部派佛教或者是大乘空、有二宗的争论,我们没有深入研究的人,讲这个会觉得很生涩,但是没有关系,听过就好,什么是自性缘起?即色生色,眼生眼,贪生贪,有漏生有漏,无漏生无漏。这样的因缘论,即是从一切有部析假见实得来的自性有,种子生现行,什么种子就生什么现行;色的种子才生色;眼的种子才能生眼么,这个叫做自性缘起。但是,缘起是这样讲吗?无明生无明,识生识,是这样子吗?不是哦!无明缘行,行缘识,佛陀没有说无明缘无明哦,识缘识哦,六根缘六根,不是!所以十二缘起有没有这样的自性缘起讲法,大家要注意哦!这个自性缘起就变成什么了,豆生豆对不对?鸡生鸡这个才是自性缘起的观念。这种自性的缘起呀,这种因果观那,跟无自性缘起的因果观,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要注意呀!所以当你有这一种自性缘起的观念,就是从一切有部的虚假见识的这一种观念来的,跟一切有部哪里不同?不过从三世常如而使之现在化而已。萨婆多部是讲三世实有,但是这里呢?以现在来展现而已!就是现代化,过去、未来是无实体的,现在是实有的,不过是差别在这里而已。自性有的原则,完全吻合。在自性见的这个观念是没有变的,完全一致的。依经部师,蕴、处是假的,而十八界是实有的。
蕴是五蕴,处是六处,蕴、处都是条件组合的。但是界是什么?界是我们讲的十八界!比如说地、水、火、风,认为那个元素的部分是实在的。蕴、处认为是假有的,因为组合的是缘起的,但是,必归于有实在的东西来缘起吧?就认为这些元素——地、水、火、风、空、识,这个属于界,是缘起一切法的实在体。这个观念,就是假必依实是一样的,这个就是经部师的观念,。相续和合的现行,都依于真实的界性。比如说我们五蕴六处的功能,那么依据的是什么?色的功能里面有地水火风啊,他认为地水火风这个叫界性。这个是实在的。
『瑜伽论』在批评性空时说∶「譬如要有色等诸蕴,方有假立补特伽罗,非无实事而有假立补特伽罗。如是要有色等诸法实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诸法假说所表,非无唯事而有色等假说所表。若唯有假而无实事,既无依处,假亦无有」。唯识在批评性空就是这样讲的。今天,没有诸蕴就不可能成立这个补特伽罗,一定要有它的元素——色等诸法实有唯事,没有诸法的元素,这个假的补特伽罗也成立不出来呀!所以,一定要内在有实法,若唯有假而无实事,既无依处。要根据什么?没有依据么!假的一定有实在的才能成立么。现象没有实质怎么能成现象呢?要成现象一定要有依据的东西么,理论就是在这里。
经部与瑜伽论者,禀承那「假必依实」的天经地义,所以不能说一切无自性空而必须说「自性有」的,假有的可空而自性有的不可空。经部师也好,唯识也好,他们最后一定认为可以空的是一切假法,但是,有实质性的就不能空,不能讲全部都是空的。认为中观毕竟空就…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五章 中观之根本论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