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不生不灭▪P8

  ..续本文上一页存在,那这样就永远不可得了。所以,重点要我们明白,包括佛陀在说法,还是以俗说真;用世俗的现象:我们看得到的,认识得到的,就在现象万法的迁流变化组合这个过程中,让我们明白它的内涵本质,其实就已经是法性寂灭的不生不灭了。不是离开世俗的迁流变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

   释迦的本怀,不仅在乎相续与和合的理解,而是以指指月,是从此事相的相续相、和合相中,要人深入于法性──即无常性、无我性,所以说能证涅槃。

  佛陀要我们明白、了解的,不是只有看那个外面的相续和合相,是以指指月,透过这个外在的现象,去看背后的法性,看出它的无常性、无我性,也就是本自寂灭么!从这里才说能证涅槃!这个深义一般人也很难了解的。

   从世俗普遍的一般观念来看,讲修行也好,讲拜佛也好,目的总是离开这个现象,或者是身心以外要求一个什么特殊的是不是?或者是不可思议的,或者是特殊的一个神妙的东西的存在?说它是自性了?说它是法性了?说它是本来的佛性了!都是离开现象以外要求一个什么实在的存在,是不是这种观念?因为这样,所以很多法门,大家用功的去学、去参、去修、想得,结果哪一个能得到呢?因为那个是不可知的!跟我们的生命是不相干的!那怎么去求得到?怎么去体会得到?

   但是,佛陀真正的真意不是这样子,不是离有为有一个无为,就在有为中,就在我们的生灭的万法相续的现象中,看出背后的本质,当下去体证无为,当下就体会出生灭背后的寂灭法性是不生不灭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人人都有机会了,人人都可能去体会得到,这是不离我们的身心变化么,不离我们万法的存在么!无常相展现出相续,相续中看出没有一个不变性、永恒性,就可以体会我不可得,是不是就在现象中去明白呢?是不是在身心的当下就能体证呢?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悟道就有机会了,解脱也有机会了,这个才是佛法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以指指月,是非要透过指头的“指”,朝着那个指头看到真相,这个才是重要!但是透过这个指头在指的时候,执着的人就执着在这个指头上了,而不是透过指头去看月亮。

   可惜如来圣教不为一般声闻学者所知,专在事相上说因果生灭,说因缘和合,偏重事相的建立,而不能与深入本性空寂的无为无生相契合。声闻,因为佛陀说有生有灭么,那么就专在生灭的事相上,偏重在这边,而没有办法透过生灭的表相,深入本性空寂的无生无为的内涵去相应。

   彻底的说,不能即缘起而知空,不能即生灭而知不生灭;那末,无常、无我、涅槃,也都不成其为法印!我们讲因果生灭么,所以大家就执着在有生灭么,有因果的生灭么,那么因是因,果是果;生是生,灭是灭么,就执着在这个法相上了,没有办法在缘起的当下就知道它是性空,是无自性的。这个就是契入它的本来面目,生生灭灭的现象迁流相之中,就看出无自性,没有实在的生,也没有实在的灭,这个就是透入了解它的真相,就是不生不灭。

   我们在讲不生不灭,大家要注意哟!不是说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这个不生不灭就是对生灭的否定。我们看到有生有灭,但是生灭只是缘起的聚散。没有自性的实生,也没有实性的实灭,所以没有实生实灭,就叫做不生不灭,是对生灭的否定。千万不要以为生灭是现象,里面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性,这样跟外道又是一样的,这个大家也要明白!

   不生不灭只是对生灭的否定,大家要注意!如果不能这样子的话,无常、无我、涅槃怎么变成法印呢?法印是真理是不变的,无常怎么会不变?无我怎么会不变?变才叫无常么,是不是?所以,变为法印的话就是真实不虚么!今天如果把无常的现象,迁流变化无我的这个外面的现象,都了解它的真相——缘起即空么,这样才能成为法印么!如果无常,真的是生灭变化的叫无常,那无常怎么会变成法印呢?因为无常是常不可得么;无我是我不可得么,这样缘起跟性空就合在一起了,这样才能成为法印。这个重点大家要明白!

  其实,只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根本的问题:不要在现象以外,不要在生灭的迁流变化以外,要求一个什么实体的存在,这一点大家要明白呀!

  第三节 三法印之横竖无碍

   明白点说,三法印的任何一印,都是直入于正觉自证的,都是究竟的法印。但为听闻某义而不悟的众生,于是更为解说,因而有次第的三法印。本来这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任何一印都能够契入法性的真相,都能够真正的体悟而解脱。如果听闻这法的人,还不能受用解脱,只好再作深入的解说。先从无常上去明白一些现象的变化,然后再悟入无我、无实性;如果还不能体会,再进一步的去破除一切外在、或内在的实有观念,去悟入真正的寂灭。为这些不能直接契入的人就方便的讲次第性,从无常悟无我,再从无我去体证涅槃,这样就有次第了,有前后的次第。

   在佛教发展的历史中,也是初期重无常行,中期重空无我行,后期重无生行。这是导师从印度佛教发展史,长远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出来的。初期,就是根本佛法,原始佛法到部派佛教的这个过程。这时候还在跟最原始的风格很近,都是讲无常。大部分都是从现象的生灭变化迁流中,无常的相续中,去体会悟入这个法义的。

  中期,就是大乘佛法的初期,【般若经】的空义、到龙树菩萨的【中论】的空义、到这个唯识学,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在讲空、无我,以无我的这个主题来展现大乘的空义,重点是在彰显无我。后期,就重无生,当下就体证所谓的寂灭涅槃。后来的佛教发展,越后面就讲圆顿,不然就是超了、就是顿。都在讲当下直接契入无生,重点是在这里!导师从印度的佛教发展的大乘三系里观察,就是各有偏重。

   如「诸行无常」,除了事相的起灭相续相而外,含有更深的意义,即无常与灭的含义是相通的。“诸行无常”在事相上展现的是生灭相续,其实含有更深的意义。也就是“无常”与“灭”这个含义是相通的,重要在讲灭。一般讲生跟灭要注意的是:无常的变化中跟灭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只是一般人没有很深的去体会到这一点。佛为弟子说无常,即说明一切法皆归于灭;这个地方当下要去体验,我们讲生灭现象是生灭相续,如果反映比较快的人就会想到生、灭、生、灭,生一定会有灭,等于是一切生的必归于灭,这必归于灭,如果进一步去体会,这个“灭”的重要性大家就要注意了。

   终归无常,与终归于灭,终归于空,并无多大差别。讲无常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无常——人总是会死的。但是,终归于灭跟终归于空,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所以,这里跟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就有差别了。看到迁流变化的无常相,就以为有一个实在的生灭无常相,其实如果透过这个“灭”的部分去体会的话,看的不是生灭的无常相而已,而是寂灭的法性,这一点很重要!以前我们上课的过程,这个问题已经点很多次了,很多人学法,有时候还不是很受用的原因,就是没有办法体会这个“灭”的地方。我以前拍手,你们听到的声音是“有”,但是一般人没有听到“灭”,就是好像只看到“生”,而没有看到“灭”意思是一样的,这样的观点是很重要的。

   依此无常深义,即了知法法如空中的闪电,刹那生灭不住,而无不归于一切法的平等寂灭。这几句话真的是很深的,其实就是实相啊!一切法现象的当下是不是像闪电?是不是刹那刹那的不住?哪一刹那是停住的?如果没有一刹那是停住的,每一刹那就过去即生即灭,即生即灭到底是即生?还是灭?

   无常灭,如从波浪汹涌,看出他的消失,还归于平静寂灭,即意味那波平浪静的境界。波浪的归于平静,即水的本性如此,所以他必归于平静,而且到底能实现平静。这个比喻有时候也还很难体会了,比如看着那个波浪,一波一波的涌上来,但是波浪会消失,一定会归于平静的。风如果再继续的话,就看不到那个平静,如果风停的时候呢?浪就会平静!为什么没有风浪会平静?这是水的本性如此!“水”的本性本来就是平静的,不平静并不是水不平静,是因为有风的助缘。如果失去风的助缘,风消失了,浪又恢复本来的样子,本来就是平静的么。

   佛说无常灭,意在使人依此而悟入寂静,无常变化一定会归于灭,其实,主要就是让我们去体悟到本自寂灭的是什么?其实重点是在这个“灭”!所以说∶「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这个生灭法,每天都在看,每一刹那都在看,我们还是不悟啊!今天佛陀因指指月这样一点出来,我们就要去看而悟了。每次发生什么事情,在心中就会记忆,就会以为是实在的。其实,是刹那像闪电一样的生灭不住,所看到的其实是影像,记忆的影像。如果把记忆的影像当为实在的,而不知道是如幻如化。闪电一闪就过去了,我们就认为有闪电。所以,喜怒哀乐都在那个实有感里面产生的,执着也在那里产生的。

   所以不见生灭法,见生不知灭了,如果知道生必归于灭,还会把那个法当作实在吗?既然灭了还存在吗?所以“生”的不住就是在讲“灭”。为什么生不能住?因为灭才是实相!注意听,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生是实在的生就不会灭。生一定会灭,表示生的如幻性非实。灭反而是实性,是不是这样子?众生从来不看到灭,注重那个“生”,注重那个现象的生起,而不知道念念之间是刹那不住的,这个就是不能看到真相的原因。所以过去这个个偈语很重要!“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见之有什么好处?见之就悟道了,就不会再继续轮回生死了。

   所以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以生灭故,寂灭为…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不生不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