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不生不灭▪P9

  ..续本文上一页乐」。诸行无常,诸行是一切法迁流不息么,任何一法都在迁流不息中所以叫诸行。诸行都是无常的,不管是器世间和有情身心都一样是生灭法,因为是生灭的缘故,所以寂灭为乐。现在大概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寂灭为乐,大家都怕死,生了不喜欢灭么!懂得生跟灭的真相,就会寂灭为乐,注意听哦!今天的苦在哪里知道吗?没有办法了解寂灭真相!执着在实有,好生恶死,希望永远存在,有的不要失去,永远不变!这样还能寂灭为乐吗?寂灭为苦了!大家希望永生不灭。

   所以,就是因为不知道寂灭为乐的这个真相,执着在实有、执着在自性,执着在有一个我的永生,希望永远存在,就是不懂得寂灭的真相!在寂灭中希望有一个实性;在无常中希望永远能存在,这个就是生存的意欲,就是大我执、我见,生死的轮回就是这个东西。

   使人直从一切法的生而即灭中,证知常性本空而入不生灭的寂静。生而寂灭中,证知常性本空。知道常性本空当下不就是寂灭了吗?差别的归于统一,动乱的归于平静,生灭的归于寂灭。所以说∶「一切皆归于如」。这样,无常即究竟圆满的法印,专从此入,即依无愿解脱门得道。三法印,任何一印都能解脱的,这是无常的部分。一般人研究大乘法,如果没有透彻的话,都会忽视根本佛法的三法印,以为这是小乘的,而不知道大乘的一切佛法的究竟义,都是从这个三法印的根本来的,离开三法印是没有佛法的,不要轻视忽疏了。这里就讲,真正体会无常的深义,绝对可以解脱的。可是听了无常是不是能了解真意呢?如果执着在无常的这两个字的相上,问题还是蛮大的!

   然而,在厌离心切而拘泥于事相的,听了无常,不能深解,只能因生灭相续的无常相而起厌离心,不能因常性不可得而深入法性的寂灭,这非更说无我不可—也有直为宣说无我的。修南传的法门就有这个倾向么,为什么会起厌离?因为这个生灭相续是无常的、是苦的!对人间就产生了厌离心。因为无常,没有体会到常性不可得,也没有体会到直接契入法性空寂,所以会起厌离心。如果对于任何一法,虽然知道是无常相,也能契入无常性,这个常性不可得,也能直接契入背后的所谓寂灭法性,那对于事情还会觉得讨厌吗?还要厌离吗?不会了!其实,导师在点出大乘法跟南传法哪里不同!

   过去的观念认为金钱是毒蛇,会让我们造业、产生贪爱。其实,是对金钱真正的真相不了解。以世俗的眼光去染着,当然变成毒蛇。如果知道它的无常性,无我性,知道也是因缘法,那就能善用这样的因缘,不但不会是毒蛇,反而会带来更多善用的利益,可以利益更多人,造出很多好的作用;男人看女人也是毒蛇,女人看男人也是毒蛇,那怎么办?都要厌离!如果从无常、无我相背后的寂灭性了解真相,还需要厌离吗?把它当为实有的,当然会厌离,如果是虚幻的,本身就是不住的,了解这个真相还要厌弃吗?所以,这个就是大乘法跟小乘法差别不同的理念。

  导师就讲,拘泥于事相上,听了无常不能深解,只是看到表面的生灭相,而不知道背后的常性不可得,而深入法性的寂灭。不能体会这里的话,就会把它当为实在的去厌离了,问题就出在这里!

   由无我离执而证知诸法的空寂性,因之而得解脱。

  无常还不够深入,直接在悟入无我。无我就是表示没有实在性、永恒性、不变性,这样体证无我也能够解脱。依『般若』及龙树所宗,诸法本性的空寂即是不生,不生即是涅槃。诸法的本性空寂,就是没有实在性、永恒性、不变性,就等于是不生。虽有如幻非实,所以叫不生。不生的当下就是涅槃么,所以大乘法讲悟无生,悟无生就是体会这个真正的涅槃不生。『心经』「色即是空」的空,即解说为无生的涅槃。

  色即是空,色,就是一切万法形形色色,有为法。为什么即是空?因为了解缘起无实性,不是等这个东西坏了才叫空,只要是缘起组合的,本来就无实性,是即生即灭的,是刹那不住的,没有一法实在的生。所以,了解色即是空,空其实就在讲无生。

   空是本性空;空亦不可得,即是无生。空是本性的,也就是讲生必归于灭。为什么会灭?因为灭就是本性,就表示生不可得,实有的不可得。所以,这个空在讲本来的真相就是空。也就是跟无常无我涅槃的意义是一致的,是本来就空的,寂灭的法性也是本来就寂灭的。

   我们在座各位,现在都活在这个身心的变化之中,如果不了解这个色就是空,就不了解真相。如果了解这个身心的当下就是空,那就了解真相,了解它本来就是空。不了解它本来也是空、还是空,但是了解跟不了解,产生的作用就不一样了。不了解的人就会执着在实有里面,带来的就是执着、爱染,种种痛苦烦恼都由这里来的。如果明白了,就不会跟一个虚幻的敌人打仗,爱染就消失了,执着就消失了,痛苦烦恼就消失了。其实,不管了解跟不了解,它都是本来就空。

   所以空是一切法的真相,讲空也好,讲灭也好,讲法性的寂灭也好,其实都是本来如此的,所以叫本性空,或者是本自寂灭。这个就是真相。不管佛陀怎么指导,不管过去的祖师大德怎么讲,不管法师怎么引导,只是要让我们明白这个真相而已!如果能体会到这个真相,就有解脱的机会。不管相不相信,它本来就是这样子,也就是因为本来寂灭,本来性空,大家才平等有机会。如果有的空,有的不空,那因缘就不同,机会就不同。今天讲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可以解脱,就是因为本自寂灭,本自性空,所以,人人机会是平等的。这个观念也很重要!

   法在呈现出真义的时候,如果听得懂,当下在生命中去反观,当下的每一个因缘都是悟入的机会,所以,能不能悟,能不能解脱,都取决于自己了。因为人人是平等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解脱?有的人要在苦海中生生世世浮沉不断呢?就在你要不要!有没有真正的把握跟体证而已!

  如『智论』说∶「诸法性常空,心亦不着空,如是法能忍,是佛道初相」(十五)。这是把空亦复空的毕竟空,与无生等量齐观的。今天讲空性,如果执着在有一个实在的空性,那就不是空了。所以,连这个空性也不要执着。为什么?只是名言假立的!所以,连空跟空性的观念也不能执着的,这个才叫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无生,跟无生是等量、齐观的。

   如『解深密经』说∶初时教说无常令厌,中时教说「空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解深密经】把这个我们】他这个,么空,,有的人要在苦海中浮沉生生世世不呢,佛教的源流过程,分成初时教,中时教,跟后时教。也就是前面导师讲的,初期的、中期的、后期的意思是一样的。初时教也是讲无常,让你厌离;但是到中时教的时候就讲空,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直接就契入法性。

   也是以空及无生为同一意义的。如从此得证,即依空解脱门得道。然而,若着于空,即不契佛意,直接契入空性,也是可以解脱的,这个叫做依空解脱门得道。

  空,如果不能也空的话,那就变成实有,也是一样的不能契入佛的真义。

  所以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这就是龙树菩萨讲的:佛陀讲空法,其实,为了远离一切的执着的倒见。众生总是执着在实有,用空来破实有的这种见地。但是,今天不知道这个空在破有的过程,(其实还是一种对治方便),而把空又执为实在的,这样佛陀连救你的机会就没有了。执着有可以用空义来破,执着空没有药医。

   有所著,即不能体证无所著的涅槃──无生法忍。只要有一点点的实有感还在,就不可能体证到所谓的涅槃寂静了。只要还有一点点自性见的影子,我见、我执还有立足点,就不可能体证到法性寂灭的涅槃。

   因之,经中也有以空为不了,而以不生不灭为究竟的。因为一般人以为空,是跟有相对的空,所以认为还是不了义,唯识就是这样。其实,这个就在讲唯识,唯识的观念就是这样,认为什么都空,空到后面什么都没有了,这样不是恶取空、不是断灭了么?但是,所谓的空义,就在生灭的现象中体会它的非实,而不是在破除一切法,让一切法都消失了,不是的!就在一切法上,就在“有”的当体说空,这个是空有无碍呀!既不落于“有”,也不落于“无”的,这个才是真正的中观见!如果把空当作是没有了,那是误解中观见,中观哪里谈空是没有呢!或者是认为空是跟有相对呢!都不是啊!因为把“空”跟“有”相对,或认为“空”是断灭,所以才说是不了义!

   如从不生不灭而证入,即依无相解脱门得道。空与不生,如『大方广宝箧经』说∶「如生金与熟金」。龙树也说∶「未成就为空,已成为般若」。有的就把空分成像有次第一样,如还在对治法里面,说是叫做空。如果成就了,就叫般若,就叫智慧了,不是有对治的意思了。生金跟熟金,还没有提炼以前就是生金么;提炼了就叫熟金么。所以,把空跟不生不灭,认为还有一点差别。又空着重于实践的意义,而无生多用于说明法性寂灭。空还有对治啊!讲无生,就是直接的讲法性寂灭,好像还有一点差别。

   然在中观的诸部论典中,处处都说空,空即不生,空即是八不缘起的中道。

  在《中观》的所有的论着里面,处处都在说空。但是,空即是不生,不是两回事。“空”就是八不缘起的中道,也是中道实相。这样《中观》讲的空,跟后来唯识认为空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我曾经为这个问题问过导师:唯识对空的批判,由于并不是很清楚、很了解,才要来一个唯识。这些祖师,如果真正的了解龙树菩萨的《中观》真义的话,那还需不需要唯识出来?导师说:是啊,是啊!没有什么其它的回答。

  但是,从这里就…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不生不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