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二讲▪P2

  ..续本文上一页中余趣,不受器果故”,天上的傍生,受天上器世界的乐的果报,而你说的那些在地狱里边的傍生、鬼却不受地狱的苦的果报,你这个话就有毛病。所以说你的这个救是徒然的,没有用。因为天上的傍生,它们享受天上的乐报,吃的用的,享受的都是天上的东西。就像洋人养狗那样,它吃的东西比我们人吃得还要好,吃罐头、牛奶;住的也好,干净得很,还有狗旅馆、狗医院,等等。你这个比喻却是不一样的了,天上的傍生住好的环境、享受天上乐的报,但是地狱里的鬼(狱卒)狗等等,它们在地狱里边,却不受地狱的苦报,这个就合不上了,跟你举的喻不一样的。

  

  

  论曰:诸有傍生生天上者,必有能感彼器乐业,生彼定受器所生乐。

  述曰:释初句颂。若龙麟等,生天上者,唯在欲界地居天中;其鹤凤等,亦通欲界空居天有。此等必有共业是善,能感彼天外器乐业;既有果生,故能受彼器所生乐。此显他宗同喻差别,下成彼宗法之差别。

  

  “诸有傍生生天上者,必有能感彼器乐业,生彼定受器所生乐。”这就把理由仔细讲出来了。生到天上的傍生,必定有能够感到天上器世界受快乐的乐业,决定造了这个业,才能生到天上去;生到天上之后,决定就能享受到天上器世界所享受的快乐。而反过来,你们说的狱卒等就不是这样子。“释初句颂”,这是解释第一句颂(如天上傍生)。

  

  “若龙麟等,生天上者,唯在欲界地居天中”,天上的傍生有哪一些?龙、麒麟等等,这一类。麒麟,在我们人间是稀有的,但在天上是不稀奇的。龙、麒麟等等这些生到天上的动物,“唯在欲界地居天中”,欲界地居天就是帝释天、四天王天,它们还是依在地上住。空居天,在上面,夜摩天以上都是空居天,它不挨着地的。

  “其鹤凤等,亦通欲界空居天有”,鹤、凤这一些也可以在空居天里边有,不一定挨着地居天。这些傍生,在地居天也好、空居天也好,“此等必有共业是善”,它们决定是造了一个共业,善的共业,“能感彼天外器乐业”,造的这个善业,能够感到天上器世界的安乐的环境。有这个共业,可以感到天上的好的器世界,也就能够享受到天上器世间的安乐了。

  

  “既有果生,故能受彼器所生乐”,既然有这个业,能感生到天上受乐的果报,所以天上的那些傍生,它们能够享受到天上器世界的快乐。

  

  “此显他宗同喻差别”,这就说明,跟你举的喻有差别,你说那些狱卒等生在地狱里却不受地狱的苦,那就不对了。天上的傍生固然是有,但是它也受天上乐报;你这个地狱的狱卒等(鬼、乌驳狗等傍生)生在地狱里边却不受地狱的苦报,这是跟你的喻不一样的,那你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

  

  

  论:非狱卒等受地狱中器所生苦。

  述曰:其狱卒等,生地狱时,不受地狱器所生苦,云何与彼天傍生同?前他立因,既能成彼余趣生地狱,如是亦能成狱卒等受地狱中器所生苦。量云:其狱卒等应受所居外器生果,许善恶趣随一摄故,如上天中有傍生等。此中简略,应须审知。此释颂中下之三句。

  

  “非狱卒等受地狱中器所生苦”,天上的傍生受天上的乐报,而你却说那些狱卒等不受地狱的苦果,那就不对头。“其狱卒等,生地狱时,不受地狱器所生苦”,这是他们说的,那些傍生(狱卒等)生到地狱去的时候,可以不受地狱趣的苦报,这个话就有毛病了。“云何与彼天傍生同?”你用天上傍生来作比喻,这怎么能相提并论?一个是受彼器世界的乐报,一个是不受彼器世界的苦果,那就不一样了,你这个比喻有毛病。

  

  “前他立因,既能成彼余趣生地狱,如是亦能成狱卒等受地狱中器所生苦”,前面你说因为天上可以有傍生,也可以成立地狱里边有鬼(狱卒)、乌驳狗等(傍生),这样子的话,也应该成立地狱里的鬼、傍生决定要受地狱的苦报,就像天上的傍生决定受天上的乐报那样。所以你说狱卒等是鬼趣、傍生趣,而却可以不受地狱的苦,这是不成立的。

  

  “量云:其狱卒等应受所居外器生果”,这个就是逼他了,你说(承许)地狱里边有鬼、傍生是狱卒等,那么这些狱卒等应该要受它们所居的地狱的器世界的果报,那就是也受地狱的苦了。“许善恶趣随一摄故”,这个也是跟前面他们的因一样,一个是善趣的,一个是恶趣的,那你不一样了。“如上天中有傍生等”,就像天上傍生一样。天上的傍生,它生到天上去,一定能受到天上的乐,那么鬼生、傍生生到地狱来作狱卒等,决定也要受地狱的苦。“此中简略,应须审知”,这个里边他立的量减了一点了,跟前面比一比就知道了。

  

  总之,你说地狱里边有傍生、鬼,它们生在地狱里边却可以不受苦,这话不对头。你举的喻是如天上有傍生等,天上的那些傍生享受天上的乐报,那么你也应承认那些地狱里的傍生、鬼该受地狱的苦报才对。

  

  论:故不应许傍生鬼趣生捺落迦。

  述曰:此总结释第二句颂。捺落迦者,此云苦器,即地狱是;言地狱者,顺此方说。由此理故,不应许傍生及与鬼趣生地狱中。

  然大众正量,本计狱卒等是实有情,然是地狱趣,今非之云非傍生鬼者,是设遮言,或破转计。彼复难言:若非有情,法救善现所说,复云何解?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见他苦欣悦,死作琰魔卒。今解之言:琰魔王使诸逻剎婆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名琰魔卒,是实有情,非地狱中害有情者。故地狱卒,非实有情。

  

  “故不应许傍生鬼趣生捺落迦”,所以就这样子来看,你说的傍生鬼趣生到捺落迦作狱卒的话,也不允许!因为它该受苦的,只要生到地狱去,就应当要受地狱的苦,你却说它不受苦,那么你这个话就不对了,不能允许。

  

  “此总结释第二句颂”,这是总结解释第二句颂(地狱中不尔)。“捺落迦者”,什么叫捺落迦?这个大家都知道了,“此云苦器,即地狱是”。什么叫地狱?“言地狱者,顺此方说”,“地狱”这个称呼,是顺了我们汉地这一方的话,实际上印度话叫“苦器”,受苦的地方。

  

  (15B)“由此理故,不应许傍生及与鬼趣生地狱中”,根据这个道理,它们不受地狱的苦,那么你说是傍生、鬼趣生在地狱里,这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要生到地狱里边,决定要受地狱的苦,既然不受地狱的苦,你这话就不能成立。

  

  “然大众正量,本许狱卒是实有情,然是地狱趣”,大众部、正量部他们本来自己承认狱卒是实在的有情,而且是属于地狱趣的。“今非之云非傍生鬼者,是设遮言”,就是姑且这么说;“或破转计”,“转计”就是说这边输了,又调一个方向说,那么就把你要调的那个方向遮了。

  

  “彼复难言:若非有情,法救善现所说,复云何解?”他们还不承认,又问难说:你说地狱趣的狱卒等不是有情,那么跟圣言量有违背。法救善现是过去的一位大德,他有一个颂说:“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见他苦欣悦,死作琰魔卒。”有些人心里常常怀着忿恨的毒(就是瞋恨的毒性);“好集诸恶业”,欢喜做坏事;见人家受苦,他就高兴;“死作琰魔卒”,这些人将来死了之后,就做琰魔王的狱卒。从这一点看,狱卒是有情了。平时做人的时候,心里是常常有瞋恨毒,并且好做坏事、恶的事业,见人家受苦他还高兴,这一类人将来要到阎罗王那里作狱卒,这已经明白说它们是有情,你怎么说狱卒不是有情呢?

  

  “今解之言”,现在我们给你解释,“琰魔王使诸罗刹婆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名琰魔卒,是实有情”,什么叫琰魔卒?琰魔王使一些罗刹婆(恶鬼之类)把那些罪人丢到地狱里去,这些罗刹婆叫琰魔卒,是真的有情;“非地狱中害有情者”,在地狱里边逼害有情的那些叫狱卒,这个不是有情。这两个是两码事,不要划等号。这个颂里边讲的是琰魔卒,琰魔卒是有情,那是对的;而地狱里的狱卒却不是有情,这两个不一样,“故地狱卒,非实有情”。

  [文献资料]《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一〈3 分别世品〉:「若尔,云何通彼大德法善现说?如彼颂言: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见他苦欣悦,死作琰魔卒。琰魔王使诸逻剎娑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名琰魔卒,是实有情,非地狱中害有情者。故地狱卒,非实有情。」(T29, p. 58, c19-25)

  

  讲了半天,还是说,以“如地狱”的一个喻,把他们四个难都破完了,然后他们还要钻空子:你说地狱里的狱卒不是实在的有情,我们有理由说那些狱卒是实在的有情,你们还是破不了。但是这个说法也不行,也给破掉了。于是他又说,假使不是地狱有情,那是傍生、鬼生到地狱里边作狱卒等。这总该行了吧?可是这样说也不行,也给破掉了。那就是说,一定要成立地狱里边的狱卒不是有情!最后还是把这个难破掉了。这是破大众部、正量部,还有有部跟经部,他们还有说法。这下边一个一个都要破。

  

  在这里,我们先跟大家提一下,有人讨论的时候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把他们的四个难都破掉了,但是还没有成立“唯识决定成立”。这个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他意思是说,这些外难虽然有毛病(若说唯识无境的话,有很多事情就搞不成,而我们说很多事情搞得成),但是是不是就能说决定唯识无境?还没有说到。这个后边要讲,现在是先破他的难;把难破掉之后,实在的境到底有没有?那就要破极微了。把一个物质分到最小的极微,极微存不存在?不存在!这个时候才把外境破掉。

  

  下边是萨婆多(有部)的救。这里是正量部、大众部的救,给破掉了,那么有部还有说法,他们再来救。

  

  庚二 次一颂破有部计 ………

  若许由业力,有异大种生,

  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

  

  论:若尔,应许彼捺落迦业增上力生异大种。

  述曰:自下第二,破萨婆…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二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