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婆罗门种姓的女人,“极有容貌”,长得极好,“婿为仙人,名摩灯伽”,他的丈夫是仙人,就是修道的人,名叫摩登伽,“于山中坐”,他在山里边坐,修道,“妇为其夫,营办食送”,这个女人专门为他的丈夫送吃的东西。他在山上修行,坐禅、修定,自己没有功夫烧饭,就叫他的女人送饭。“檀陀柯王,入山游戏”,那个名叫檀陀柯的国王,到山里去游戏,“逢见此妇”,路上碰到这个女人去送饭,“问是何人”,他就问其它人,这个是什么人?“有人答言,是仙人妇”,有人告诉他说,这是山上一个仙人的女人。“王云:仙人离欲,何用妇为?遂令提取,将还宫内”,国王就说,仙人是离欲的,离开五欲了,要女人干啥?仙人用不着的,就叫人把这个女人拿去,带回自己的宫殿里去。
“仙至食时,望妇不来”,这个仙人到吃饭的时间了,等了半天,他的女人还没有送来,“心生恚恨”,他心里就很不高兴,等了半天,饭怎么还不来?从这个地方看,瞋恨心很大,没有修忍辱,外道就是这样,不断烦恼,修了半天,烦恼还是很重,他一顿饭不吃,就发脾气。“借问余人”,他就问人家,他女人怎么不来?“余人为说,是王将去”,其它人就告诉他,是国王把你女人拿走的。“仙往王所,殷勤求觅”,仙人很着急,赶快跑到国王那里,很殷勤地、很急迫地要求还他的女人。“王不肯还”,国王不肯还给他,说,“汝是仙人,何用蓄妇”,你是仙人,修道的,你要女人干啥?“仙言:我食索此妇人”,仙人说,我吃饭需要这个女人,要她给我送饭,不是像你们世间上搞淫欲的需要。“王便不还”,国王说,你用不着、用不着,你是仙人,不要女人的。就不还他。国王自己要了,当然不给他了。
“仙人意愤,语其妇曰”,仙人很生气,就对他的女人说,“汝一心念我,勿暂舍我”,你好好地一心念我,不要忘掉我,“今夜欲令此国土破坏”。这是法尔如此,他有这个功能,只要念他的名字就可以消灾。观音菩萨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念着就可消灾。这个仙人也有一点点通,他也可以使他的女人不受灾,对她说:“你一心念我,一刻也不要忘记我,今天晚上我要把这个国家消灭掉”。“仙人夜念”,仙人晚上就作法,或者入定,或者修法,“时雨大石”,这个时候,就像密勒日巴下冰雹那样,他不是冰雹,他更厉害,天上很大的石头,像下雨一样地下来,“王及国人,一切皆死”,国王和他一国的老百姓,全部都压死,“俄倾成山”,这些石头不断地下,很快就成了一座山,这个石头的量是极大了。“此妇一心念彼仙人,唯身不死,还就山中”,这个女人因为专门一心念他的仙人,所以没有死掉,因为是他作的法,系念于他,就免掉了,她也就回到山里去了。
“本是弹宅迦王国,今成山林”,本来是弹宅迦王的国家,现在成了山林,“从本为名,名彼林也”,因从原来国家的本名,就叫弹宅迦林;“人物皆尽,故名空寂”,它里边的人、物,生命、财产,全部都搞完了,那么多的石头堆成了山,还有什么东西?里边就荒芜人烟,是空寂的地方了。“旧人解云:诸仙修定处名空寂”,以前的那个解释说,仙人修定的地方就叫空寂,就是很寂静的一个地方;人也没有,东西也没有,当然静寂了。
这是第一个弹宅迦林的公案,也是强调意的力量大。你说意不能杀,意就是能杀啊,不但能杀,而且杀起来比身口杀还要快,一夜功夫一个国家都消灭完了。
末蹬伽者,旧云迦陵伽,此云憍逸,仙人之名;旧云王名;有梵本云钵蹬伽,此翻云蛾,即赴火者。昔有仙人,形甚丑陋,世间斯极,修得五通,山中坐禅。有一淫女,甚爱于王,王亦爱之,后触忤王,王遂驱出。淫女入山,见仙丑陋,谓是不祥之人,恐有不祥之事。淫女切念:我今被出,是不吉祥,若还此不祥,我应吉祥。乃取粪秽、洗不净汁,令婢送山,浇灌仙人。仙人忍受,不生瞋恨;有婆罗门,为仙洗浣。淫女自后,王还宠之。有一国师,亦有衰恼,淫女语曰:以不吉祥,还于仙者,必还吉祥。国师依言,以粪汁洗。仙亦忍受,弟子婆罗门还为洗浣。其后国师,还得吉事。事既皆验,人普知之。王后欲征,国师进谏:以不吉祥,与仙人者,必获吉祥。王复遂语,山中起屋,恒取粪汁,洗灌仙人,征遂得胜。自后若有不称心事,辄以粪汁洗之,仙人不复能忍,心生恚恨,乃雨石下,王人皆死,唯事仙者,得免斯苦,须臾之间,国成山林。此林从本,名末蹬伽。
校注:「甚爱于王」,大正藏(T43, p. 1005, b20)作「甚爱于王」甚=其【甲】;江西校刊本(卷四.十八页后面八行)作「其爱于王」。
第二个公案,“末蹬伽林”。末蹬伽是什么意思?“旧云迦陵伽,此云憍逸,仙人之名”,旧译翻作迦陵伽,我们汉语叫憍逸,是仙人的名字,“旧云王名”,以前的翻译说这不是仙人的名字,是国王的名字。“有梵本云钵蹬伽,此翻云蛾,即赴火者”,有一个印度的梵本,它不叫迦陵伽,而叫钵蹬伽,翻成汉语叫蛾,就是扑火的那个飞蛾,这是仙人的名字,或者是王的名字,它的公案下文就说。
“昔有仙人,形甚丑陋,世间斯极”,过去有个仙人,他的形貌非常丑陋,是世间上最难看的。我以前看到南传的一部经,里边说一个婆罗门,“十八丑”,好的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非常之好的,而丑则有十八种丑,就是把世间上的丑态,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共十八种,那是极丑陋、第一丑陋,世间上最丑的一个仙人;“修得五通”,但是他因为修行,就修成了五通,修道当然不在形貌的好不好,他虽然修外道,五个通是得到了,“山中坐禅”,他在山里边坐禅,修定。这个仙人形貌虽丑,人却是还好,在山里边修行。
“有一淫女,甚爱于王,王亦爱之,后触忤王,王遂驱出”,有一个淫女,就是不正规的女人,她对王很欢喜,王本来对她也很欢喜,后来她做了错事,使王生气,王就把她赶出来。她也不是王妃,是淫女,使王不高兴了,王就把她撵走;淫女被赶走之后,她就到山上去。
“淫女入山,见仙丑陋,谓是不祥之人,恐有不祥之事”,淫女进山之后,看到这个仙人在坐禅,看到他的样子极丑,她说,这个肯定是倒霉的人,我现在看到倒霉的人,恐怕就要有倒霉的事情来了。她心里很不舒服。那是讲迷信了。“淫女切念:我今被出,是不吉祥,若还此不祥,我应吉祥”,这淫女就起坏念头,她想,我现在被国王赶出来,赶到山上来,是个大不祥的事情,现在又碰到这个不吉祥的人,如果我把我的不吉祥还给他,那我该吉祥了。她就动这个念头,认为只要把倒霉的事情送给不吉祥的人,自己的倒霉事情就该完了。“乃取粪秽、洗不净汁,令婢送山,浇灌仙人”,于是她就叫人去收取那些臭的粪秽,大小便等等脏的东西,洗不净汁就是那些洗脏东西的污水之类,叫她的丫头统统送到山上去浇淋那个丑陋仙人,头上、身上都浇。“仙人忍受,不生瞋恨”,这个仙人还好,因为修禅定,该要忍辱、不生瞋恨的,他就忍住,不生一点瞋恨的心,这是很难得了;“有婆罗门,为仙洗浣”,有一个婆罗门,信敬这个仙人,他说仙人很好、有德,他就赶紧帮他洗除干净。“淫女自后,王还宠之”,这个淫女这么做了之后,也很巧,国王又欢喜她、宠爱她了。
“有一国师,亦有衰恼”,这个时候,国王的一个师父,国师,也有倒霉的事情。这淫女因为她有经验,就告诉国师说:“以不吉祥,还于仙者,必还吉祥”,这个仙人是不吉祥的人,丑得很,你把不吉祥的事情还给他,你必定就吉祥了。她已经有经验,她把她最脏的、不吉祥的东西交给那个仙人,她自己马上就又受宠,那不是吉祥就来了吗?“国师依言,以粪汁洗”,国师听从她的话,他也去试试看,把粪汁、脏东西拿去浇灌仙人,头身上下全都淋洗;“仙亦忍受,弟子婆罗门还为洗浣”,这个仙人确实还不错,他给粪汁浇身,也修忍辱,不起瞋恨心,他的婆罗门弟子看不过去,赶快又给他洗干净了,“其后国师,还得吉祥”,这事碰得巧,国师这样子一搞,后来又得势,好事情又来了,不祥的事情就去掉了。
“事既皆验,人皆普知”,这两次事情,都灵验得很,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了。“王后欲征”,后来国王要出去打仗,“国师进谏”,这个国师也是忠于王,他就进谏,他说你要出去打仗,打仗是危险事情,你照我的办法做,你决定是吉祥,可以打胜回国,“以不吉祥,与仙人者,必获吉祥”,还是一样地,把不吉祥的东西还给仙人,你得到的就是吉祥。“王复遂语”,国王也听他的话。出去打仗,那是很长时间的,国王的能力也大,这一次他不是脏水浇一次就算数,“山中起屋”,他在山里造了一个房子,“恒取粪汁,洗灌仙人”,经常派人去,不断地拿粪汁等等脏东西去淋那个仙人,从头到脚倒下去,“征遂得胜”,也巧得很,他去打仗,打胜了。这个仙人也很好,粪汁天天浇,他也不生气,也忍辱下来了。
但是这个事情越传越远,“自后若有不称心事,辄以粪汁洗之”,从此以后,不论是哪个人,凡是有了什么不称心的事情,都拿粪汁去浇他,“仙人不复能忍”,整个国家的人都来浇,这样就很频繁,哎呀,仙人实在忍不住了,“心生恚恨”,心里脾气一发起来,那就不得了。我们说老修行,要么不发脾气,若发起来,比哪一个都厉害,这个仙人也是老修行了,前几次都忍下去,这一次不能忍了,就一下子爆发起来,“乃雨石下,王人皆死”,也是一样,他就作法,把石头像雨那样地下下来,那国王和老百姓就都死完了,“唯事仙者,得免斯苦”,只有服侍他的那个婆罗门,就是给他洗除脏东西的那个人,得以免去石头压死的苦,“须臾之间…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六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