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在杀人,杀鸡杀鸭子,这是坏的、恶的身表业;还有“无记”的,你在走路,既不善也不恶,无记的。
“所生色”,从无记的,不生;有记的,善的也好,不善的也好,它所生的色,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无表色,那就是说戒体。我们在佛面前三羯磨、礼拜、这样子白羯磨的时候,产生的这个戒体就是无表色,从表业来的。你白羯磨要口业,礼拜、布置坛场要身业,礼拜要身业,羯磨师给你白羯磨的时候要口业,都是表业,都可以表示于人的。这样一做之后,你身上生一个无表色,这个无表色生起来了,你说我看不看得到呢?你受过三皈依了,你跟没有受过三皈依之前,你用X光照一照,没有东西多出来。这个是看不到的,既不能看到,也不对碍,手也碰不到、捏不到什么东西,但是有它这个东西。那么还有恶的无表,就是杀鸡杀猪家里的人,他从小发心要一辈子干这个职业,这个时候恶的无表就开始产生,那么也是一种无见无对的一个色法。这是一种,善恶的身语表业产生的。这样所生的色。
“此不可显示,故名无表”,这样子的色,拿不出来给人家看的,你受了二百五十条戒,或者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该很多,你该无表色充满身体。但是人家看看你,受戒之前、受戒之后,人的物质上看是看不出来,精神状态不一样。精神状态,受过戒的跟没有受过戒的,这不一样。但是,你说要拿个东西出来,你戒牒,只好拿个戒牒给你看看,你除此之外,你要证明你受戒,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你自己行持,当然是你的行动,但是要给人家证明说你受过大戒的,除了张戒牒,其它没有办法了,因为你们这个无表色是拿不出来的,这是一种,无表色(我现在念的是广的,略的没有这几句话)。
还有一种:“三摩地所生色者,谓四静虑所生色等”,四个静虑所生的,定的里边的色,就是定里边产生的色法。定里边有境界:“三摩地所行影像”。我们说如果入定之后,你念“阿刚”,八功德水就现前,“巴当”,濯足水就现前。因为定里有境界,一个心就一个相分,有见分就有相分。你念的“阿刚”是见分,心里想的见分“阿刚”,马上一个相现出一个——这个八功德水一样的现出来了。我们乱心呢,嘴里念“阿刚”,心不晓得哪里,那个东西供养,就是假供养,你“阿刚”在哪里?没有。要真正供养的话,“阿刚”就来了。
为什么是四静虑?无色界还有四个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什么不说八个定,四禅八定呢?八个定所生的色,为什么不说呢?昨天有人就提这个问题。上面四个定是无色定,无色界是没有色的, 不能说三摩地里边有色法出来了,它本身那个定是无色的,你怎么说出来色法呢?没有。只有四静虑,属于色界的,它产生色的。静虑里边有色法出来。
静虑里边的色很简单,如果你学不净观,你已经定修成了,当下骷髅就现在你面前。所以要注意,不净观不准在屋子外面修,旷野里也不要修。因为你修成不净观,你假使修得好的话,骷髅相现了,那些鬼神看了——讨厌,要打你的。只能在自己房间里修,你挨了打还不知道,为什么?你自己不好,在那些地方你不要去修不净观。这么是三摩地所行的色。
无表色从这两个原因来的,一个是表业产生的,就是戒体,戒体有善的戒,还有恶戒;从三摩地里边又现的色;都属于无表色。
【广】此无表色是所造性,名善律仪、不善律仪等,亦名业,亦名种子。
“此无表色是所造性”,无表色也是四大种所造的。那么善的表业生的叫“善律仪”,不善的表业生的叫“不善律仪”。“等”,还有个“处中律仪”就不说了 ——《俱舍》里要讲,那么现在我们不要一下子都拿出来。你要介绍你朋友,你认识到一些人,到庙里来了,先介绍给知客师、监院师,那些先介绍一下好了。你每一个小小的小沙弥都介绍,你看你记不住了,什么都忘记掉了。把主要的记到,以后细的慢慢来。
善的、不善的律仪,“亦名业”,这个无表色也就是叫业,造的业。“亦名种子”,这儿讲唯识里边就叫种子,所以说这一本书是大乘,把唯识的观点掺进去了。如果在根本乘里边它是讲业,也可以讲,种子就不讲了。
【广】 如是诸色略为三种:一者可见有对,二者不可见有对,三者不可见无对。是中可见有对者,谓显色等;不可见有对者,谓眼根等;不可见无对者,谓无表色等。
“如是诸色略为三种”,这里总结,我们所有的整个宇宙里边的色法,前面说的是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无表色,这么十一种。但是从有见无见来分,又可以分三大类。
一种是“可见有对”,既是眼睛看得到、碰上去也有阻碍的,有见有对。
一种是“不可见有对”,质碍是有的,但是看不到,很微细。那就是说眼根、耳根之类的东西,它是净色根,肉眼看不到,但是东西、物质是有的,不能说它没有东西,那就是说碰上去,这个物质的质碍性是有的。我们手粗,当然不一定碰得到、有感觉。但是很微细的机器去一碰它,能感到那个质碍性的东西还有,那就是有对。
第三种,最细的色,“不可见无对”,眼睛见不到,也没有质碍性。这个色,其它书里面叫“法处所摄色”,这个色不是色境里面的色,是法处(心的对象叫法、意所对的是法),这个法境里面包的色法,既看不到又碰不到的东西,拿不出来的东西,叫无见无对。
总的来说,色法里边有三种,最粗的是有见有对,细一点的无见有对,不可见是无,不可见但是有对,最细的就是不可见也是无对,无见无对。那么举例,“可见有对”,“谓显色等”,显色、形色,既是看得到,也是感得到。“不可见有对”,“眼根等”,眼根肉眼看不到,但是质碍性是有的,它是有那个物质的体的。我们说原子、质子很细,我们是不一定碰得到,有感觉,但是不能否定它是物质的有质碍的东西,它是有的。最后一个“不可见无对”,“无表色”。
那么你们去讨论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问题了,色法有几种,哪几种,这个里边又要分细的。最后一切搞完之后,总的分,从有见无见来分,又可以分几类,那么有见有对是哪些。他举了一个例,你还要举其它的例。他举的例,你就不要举了,他已经举了,你只要念一念,脑筋不动,不会长智能的。长智能要动脑筋的。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在五台山的时候,每年秋季,要去割草,割草是喂牛的。割草的时候,在割草之前一定要磨刀。如果刀磨不快的话,你草就割不多,一天人家割几百斤,你割了三十斤,那就是浪费时间了。但磨刀呢,搞起来效果就好了。
那我们人也一样,这个脑筋要磨的,你不磨呢,钝。我们经常说爱睡觉的人是笨蛋,为什么?他一点也不动脑筋的,只知道睡。睡,脑筋休息,脑筋休息,这把刀不磨的,不磨的刀你时间久了,就钝掉了。那我们脑筋要灵活的话,要磨。越是艰难的问题越是要思考,去动脑筋解决问题。越是难学的佛经,越是要去学,这样子脑筋去磨。即使你没有学好,你说你学了个半天,费了很大的心血,还是学不通,虽然没有学通,但是脑筋磨开了,你以后办事情决定是灵活的。不会碰到事情不知所措,脑筋动不来,僵化了,好象是入了定一样,这个就是脑筋钝掉了。你脑筋快的人,事情才到,马上对策,该怎么应付,都想好了。等事情来了,轻轻易易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说反应快慢就是这个问题。
佛教里边并不是讲老实就是好的、就是修行、老实人就是最最好。佛教尽是讲智能的,没有智能的“老实人”,在佛教里不赞叹的。当然比那个狡猾的好,但是并不赞叹那些人。我们中国汉传的佛经里边不大见这些例,南传的那些佛经去看看,都是赞叹聪明,能够应付事情的。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碰到什么违难的事情,他很用脑筋,很快就应付过去了。赞叹那些事情。没有说我老老实实地,就是受,就是最高的,没有这样。这我们汉地的道德标准,跟真正印度的佛的标准还有一点距离。不要把它全部汉化了,要把佛的原始精神会扭曲的。我们汉人的教人,都是——好象是只要老实的就是好的,有这个说法的。佛经里边,是要讲聪明,要讲动脑筋的。那么这个脑筋要动呢,就是——一个是磨练,多去思考问题,多去学一些难的。
但是也不要勉强。你学得头昏脑胀,血压升高了你还要钻,高血压怎么办?那不必,要适可而止。所以说脑筋要动,还要善巧 。《四十二章经》有:“沙门夜诵经,其声紧悲”,念不下去了,太高了。跟我们念经一样,念经腔太高,喊不出来了,那就是说这一座经就念不好了。那么你太用功,太精进,受不了。佛就说,“你过去干什么?” “弹琴的。”“琴弦太紧怎么样?” “一弹就断了。” “太松了怎么样?” “弹不出调来了。” “不松不紧怎么样?” “什么调都弹出来了。”那你修行不松不紧,该紧的时候,闭关紧一下。
我们有的人说:一辈子闭关,好不好?好,当然很好。但是你是凡夫,一辈子闭关,你受不了。一般开始闭关,三个月两个月,然后一年、两年、三年。你还是一个初学,你想闭一辈子关,不要说一辈子,你想闭三个月关恐怕很困难。三个月里边不准出来,门锁起来的,只能在里边。
我们就举个例,这是菲律宾的一个居士告诉我的,他那里边一个上师没有了,他邀请我去。我说你们海外法师多得很,你怎么不请呢?他说我们请过了,我们请了台湾两个法师。他那个地方设备很好,烧饭不要你烧,有人给你烧好,到时间送过来,衣服人家给你洗,你只要坐了修行就完了。这两个人去了,开始坐在那里,什么事情没有,只好念念经,念到念疲了,反正藏经很多了,翻翻,翻翻看也看不懂,后来怎么办呢?这个时间赖不过去,睡觉。只好两个腿伸直睡,睡得时间太多了,也难过起来, 住了两个星期,跑掉了。这实在受…
《大乘五蕴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