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方法我叫它透视分析法:
没有一个人能否认我们任何人的身体是个实体,至少它看起来是实体。但如果深入的去考究,我们将发现所谓身体上实体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视觉器官——肉眼所造成的。不幸的是,我们的肉眼是个十分不完美的工具,它常给我们极大的错觉。现在我和各位一同研究一下《五眼》这本小册子中的两个图表。请看其中下面的一个图表(附图):
在标志(2)之下,你看到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吗?是的,这正是你日常生活中用肉眼所看到的。你知道他是男性,年轻而英俊。
在标志(1)之下,你的眼睛是透过了红内线看的,那位年轻男士实体的身体已经消失,而变成了一团由红、黄、绿三种颜色所组成的类似人体形象。你是否仍然认清他是男士、年轻、而英俊呢?恐怕未必然吧!
在标志(3)下,你是透过了X光来看同是这一位年轻的男士,大概你不会喜欢看他了。我想:你也不会再认为他是年轻英俊的男子了。
在标志(4)下,仍是这位青年男子,不过这是艺术家想像在显微镜下观察所得的形象,所以这个人体是由分子结构而成。也许看起来五颜六色很美丽,但你绝看不到一位年轻的英俊的男士。
在标志(5)下又是什么呢?那是这青年的无形的形像,不是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你可能称它为本性。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请大家注意:这五种形象,并非是不同的个体,而是在同时、同地的同一个人;只是在你的眼中显得不同罢了。
接着,再看上面的图表,你可以看到在“电磁光谱”下,所谓我们看得见的光,红内线光,和X光都只是宇宙中无数光波中的一小部份而已。
这个年轻的男士在无数不同的波长下便有无数不同的形象。这也就是说,假如我们的眼睛不只是在可见的光波中能看东西,而是在所有的光波中都能看东西,那么透过了各种光波,我们便如入了仙境的爱丽丝,看到彩色缤纷,目不暇给。这个年轻男士的形象,便时时在变,而且不断的在变,没有一种形象是永久不变的,也不可能说那一种形象是真实的。
不仅这位年轻的男士,可以有这许多不同的形象,包括一般所谓“空”的无形形象,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这许多不同的形象,包括一般所谓“空”的无形形象。在这里,请注意我们大家的无形形象都是相同的,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话,那么我们所谓的肉体岂不是只是本性所显现无数形式中的一种而已,而我们却坚持执着这肉体的真实存在,而形成自我观念,又是多么愚蠢啊!
这三种分析会达到一个共同结论,就是人类肉眼在狭小光波中所见到的人类肉体的形相,是暂时的,而且是瞬息百变的。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称它为自我,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呢?所以根本没有自我,一切是空。
有一次我向朋友介绍“无我毕竟空”的理论时,有一位朋友大叫道:“假如我失去自己,变成了空,那我又如何能活着呢?”我的回答是:“佛陀在三十五岁悟道时,就证得“无我毕竟空”,他不但活到了八十岁,而且过得很快活自在。”所以,打破自我观念,证得“空”的道理,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相反的,却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关于详细的情形,留待下一次再和各位讨论。
第四讲
乐的泉源
首先,我要说明,在这里我所谓的乐,不是指那会成为日后痛苦种因或根源的暂时喜悦。例如一个喝醉了的时候,确然有那种飘飘然无忧无虑的欢欣,但他在醉中所做的事,可能愚蠢到使他事后懊悔,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其所产生的长期痛苦,会远对于短暂的一醉之快。像这样的乐(如果你们仍称它为乐的话,),在佛法中,是列为苦的,而不是乐,因为它往往是苦的开始。
我这里所谓的乐,该说是苦的反面,或苦的消灭。例如,一个多年患失眠证的人,一旦不用吃药便能倒头就睡,又熟又甜的那种舒服感觉。或者,一个人在许多天紧张的政治竞选角逐之后,商场绞尽脑汁之余,而能在湖光山色的环境中,享受一切放下的休息。当你举头凝望雪满峰巅,巨松耸立,这个世界和一切烦恼消失到九霄云外之际,你会感到自己如此的渺小!而又如此的伟大!好像宇宙之间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境界,才是我所要讲的乐。
现在,我们先研究一下乐的反面——苦,来陪衬乐的真义。在佛法中,人类的苦有几种分法,而最普通的分为以下八种:
1、生苦:
虽然没有记得在他脱离母体时感受的痛苦,但是,只要看初生的婴儿总是哭的,而没有笑的,就可以证明并不是快乐的事了。
2、老苦:
虽然老要经过许多年月,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很多过了六十岁的人,都有突然发觉自己体能衰减,非复当年可比的痛苦经验。这种痛苦感觉,从访问养老院,或者只要和任何一个老人谈起老的问题时,都可以体验得到。
3、病苦:
很少人能够在一生中免于疾病或受伤的。病的痛苦,也无须我来赘述。在那些营养与医药缺乏的地区,这种苦特别普遍。
4、死苦:
大多数人在知道死已是不可避免时,是十分痛苦的。这种痛苦,对于那些个人观念强,拥有权势,财富的人尤其严重,因为要把这些心爱之物都抛下而去,那真是不可想像的。
5、爱别离苦:
死可以说是永别。有失掉亲爱的人经验的,就知道这是多么痛苦!这痛苦不论如何是无法弥补的。当亲人世间被绑架或关于集中营,或面临死亡的危险,或被送往战场,或因其他的原因被迫作无限期的离别,那种伤心忧虑,担心噩耗传来的种种痛苦,不是常在深锁的眉头,满面的泪痕中看到吗?
6、怨憎会苦:
这种痛苦,一般的情形是:两个仇人偏偏狭路相逢;漂亮的姑娘被她所不喜欢的男子紧钉着追求;突然间迎面碰上强盗或疯子;转过墙角,却被凶狗恶兽扑上身来。这种情形,都会造成很大的苦。
7、求不得苦:
孩子要吃糖,妈妈不给,他也晓得哭;又如你爱一个人,而得不到他的爱;生意上的失败;非常需要的钱始终得不到。这些都是求不得苦的例子。
8、五蕴盛苦:
在佛法中,蕴即是指构成一个人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我这里简称之为身心。暴怒、焦虑、淫欲、仇怨、嫉妒等,这些都是五蕴炽盛的例子,也是苦的源泉。
既然我所谓的乐,是苦的消灭,而上面所叙述的八种苦,很清楚的都是由于我们对身心的执着而来。因此,假如我们没有身心,便不会有生,也就不会有生苦。没有了身心,便不会有生,也就不会有生苦。没有了身心,则老、病、死和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苦也就失去了凭依。所以人类一切痛苦的根,就在对于自己的观念与执着。就如“生死”和“业”的观念一样,要彻底的消灭苦,只有证悟本性才能达成。也就是说先要认清楚在我们感觉器官中认为实有的身心,实在是时时刻刻都在变,是不永久的,也即是不真实,正好像在梦中所见到的自己,又像演员在台上所扮演的一个角色,所以名之为“空”。
因此,证悟本性是苦的彻底消灭,也是最极的乐。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第三条路——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我们的本性是真正乐的源泉,让我重复说一遍:我们的本性真正乐的源泉。
的确,这听来很不错,不过,这就像在一个即使算不得风雨,却也是密云遮蔽的雨天中,高谈秋日晴空之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一样。但佛法不只是一套哲学理论,而是重实证的。一个人只知道游泳的原理,而没有在水中练习过的话,一旦掉入深水中,便有没顶的可能。所以佛法强调实际的修持。要证悟本性,还必须依照我前面所介绍的第一条、第二条路去实地修习。
第一条路是为那些能够完全超脱世务,专心一致的人所设立的。这种方法就同在布满云层的暴风雨的天气下,在纽约拥挤的“时代广场”上,发射火箭一样。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在这种情形之下发射火箭是如何困难。很多火箭即使射上去了,可是在尚没有到达最高的云层时,便跌回地面。只有那些具有足够力量,不断上升的火箭才能直贯云霄。这时,火箭内的仪器会突然探测到光芒万丈的阳光,和四周无边无际的蔚蓝天空。这时,仪器探测到的是广大的空间,一片宁静,万里无云,长空悠悠。那拥挤、喧哗的纽约时代广场,甚至整个大地,比起这种境界来,简直是微不足道了。
在人心中,也可以像火箭那样破出云层,一飞冲天,那就是佛法上所谓的开悟。开悟即是本性的显露,是那么的广阔、无穷,不可想像,也不可言喻。人类的一切习惯、欲望、区别和执着,都变得毫无意义。所谓生死、业和苦等等观念,也都完全用不上了。当一个人成就了这种境界,就称为“觉者”。佛陀释迦牟尼本是二千五百年前出生在今天尼泊尔地方的一个人,他在三十五岁时开悟了,为人类树立了一个“觉者”的最好典范。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这第一条路子原是为了那些能够完全摆脱世务,勇猛修持,像佛陀一样抛弃了他即将拥有的王位,而到深山中去苦修的人而立的。这是不砍掉树枝,而先挖根的方法,也是佛陀为人类树立了可能成就的最高标准。然而,这条路毕竟不能适用于每个人。所以佛陀又传授了其他许多方法,使人们能证悟本性。这些方法我列之于第二条路。
在第二条路上的所有方法,都有一个共同原则,即是趋向和本性相应。请注意在此时这个“自我”的观念是仍然存在的。因为那是“我”去和本性相应。也就是说,在我所谓第三条路的修持境界上,“我”和本性在心理上仍然是两个分开的个体。因此,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使“我”逐渐和本性契合。最后,以达到“我即本性,本性即我”。实际上只有本性,而本性也只是在世俗的境界中,为了方便说法而假立的一个名词而已。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