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什么重要呢?就是静坐的时候心里面不乱,和走路的时候心里不乱,还有距离的。若是我们初开始静坐的人,你盘上腿,叫心里面不乱,可能你有困难,但是你若走路的时候,心里不乱,你可能会比较容易的,所以你不妨在那走路,经行,空气新鲜的地方,也没有些喧闹的境界,寂静的地方走路,在心里面不乱。然后你先把这座位预备好,座位这个地方我认为,比如说现在这种境界,那边的明相多,那么你坐在这里,(我不知你的方向),假设这个是西边,你坐在西边,面向东,这个光明从旁边过来。或者是你坐在东边,面向西,光明也是,你不要面向光明。光明不太猛,那面向光明也可以,如果太猛,你面向光明不合适,要光明从侧面过来,这样子,你不要背着光明,面向黑暗,不要这样子。你要不面向光明,但是有光明,要这样子,选择这样的方向坐下来。坐下来的时候呢,你单跏趺坐也可以,双跏趺坐也可以,但是女性要单跏趺坐,不要双跏趺坐。坐下来的时候,可以这个方法,注意腹部的起落。
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里边,他主张观脐轮,观这个肚脐,你在你私人的地方,你看看你的肚脐的相貌,然后静坐的时候,这个相貌在心里面现出来,这样子就可以寂静住,可以明静而住,没有一切杂念。智者大师也主张观丹田,就是脐轮以下那个部位,也是可以,但是南传佛教他们说,注意腹部的起落也是可以,这道理是一样。这腹部的一起一落也就是我们呼吸的一呼一吸,也就是这样子。
平常我们说修数息观,就是修止,但是修数息观的时候,这个息由脐至鼻,这是呼出去,是出息,由鼻至脐是入息,这是有出有入的不同。但是出入的时候,腹部就是一起一落,这呼吸呼出去,腹部就落下来,吸进来呢,腹部就膨胀起来,有起有落的不同,你就注意这个起落,而不要注意鼻端,有的地方也说注意鼻端,但是我认为注意鼻端时间久了,可能有问题。如果你一天就坐半小时,你注意鼻端也可以,没有问题,你若静坐一个钟头也可以。如果静坐一下子坐两个钟头,坐三个钟头、四个钟头,你注意鼻端就有问题,你可能就有问题。
若是注意腹部的起落,你坐八个钟头也没有问题,你坐二十四个钟头也没有问题,你坐七天七夜也没有问题。你若注意腹部的起落,这个头脑清明,定力是愈来愈深,但是还是明静的,而不会有其它的问题,所以注意腹部的起落是很好。
注意腹部起落这件事,但是还是容易有问题,就是我们向来的妄想很多很多,你注意腹部的起落,最多三分钟,妄想就来了,那怎么办呢?你要加上一个方法,数数,腹部的一起一落,你数这个落,一,再落数二,再落数三,这样数,这样就等于是数息观。因为数数目这件事,他有力量对治散乱心,因为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数字有连贯性,这连贯性使令你这个心就容易寂静住,这杂乱的妄想不容易来,就是来了你也很快会觉悟。你若不数数,不数数,妄想来了你还不知道,所以修止也可以这样子修。
这样修的时候呢,就是注意腹部的起落,其实就是知腹部的起落的意思,知道息在入,知道息在出,知道腹部的一起一落,那叫注意腹部的起落。你这样注意,如果心里面还有一点乱,就加上数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到十,再回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可以。或者是你一直地数下去,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乃至数到一百、一千、一万也都可以,那要看个人的心情,随你的欢喜,你愿意那样也可以。这样修止的时候,你修它十五分钟,修它二十分钟,修它三十分钟都可以。修到三十分钟的时候,或者二十分钟也可以,你就修观。修观,就观这个色受想行识,我们这个身体是不净,观这个身体是不清净的。或者观察无我,空三昧就是无我,观察色受想行识里面没有我可得。我们通常说到无我也是迷迷糊糊的,什么叫做无我,心里也不是太明白。
比如我们现在这屋里面有五十个人,你数这个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四十九、五十个人,因为有一个人走了,就是四十九个了,再一个人走了,就是四十八个了,再走了二十人,就剩二十八个。说人又回来了,又增加了,这是一件事。我们这生命体按这数字来说是多少呢?色、受、想、行、识,是五个数。如果我们身体里面还有个我的话呢,就是色、受、想、行、识、我,是六个数。现在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没有我,只有色受想行识,另外没有我可得,要注意这件事。
第二个要注意什么呢,什么是我?要明白这件事。说没有我,我要知道什么是我,然后说没有我,应该是这样子。说是我父亲现在在这里,我母亲也在这里,那好,我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样子,我母亲什么样子,我就看,一个一个看,我父亲不在这里,我母亲也不在这里。如果说是你不认识你父亲、母亲,你父亲面貌是什么样子,你母亲的面貌什么样子,你不知道。那你看,谁是我的父亲,谁是我的母亲,就是你母亲在这里,你也不知道,因为你不认识他们的面貌,如果说这个人是谁,我父亲的面貌我不知道,你父亲在这里,你还是不知道。
所以观法无我,观察这个空三昧,就是无我观,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我,要知道这个问题,然后才说:没有我,是有我;你才可以说有,或说没有。光说:色无我、无我所,受想行识无我、无我所,这样不行,我们修无我观修不来。你修了老半天,你还是糊胡涂涂的。修无我观,你要知道什么是我,你要知道,然后说无我才可以。
修无我观,这个我是什么样子呢?在《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里有解释,在《阿含经》里也说得很消楚,说我是什么样子,我是常恒住,不变易,有主宰性的一个东西,叫做我。常恒住,就是它永久地存在,比如我们这个身体,小孩子,然后就变成一个少年,童子变成一个少年、青少年、壮年然后老年,然后死掉了,这身体有变化,这个我是没有这个变化。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有老病死的变化,这个我是没有老病死的,是永久存在的。说我身体死了,我还是存在的,我到那儿去了呢?身体坏了,或者是火化了,或者是埋葬起来,那个我到那儿去了呢?我跑到天上去了,享天福去。我跑到地狱受苦去了,我还是有个去处。
有我论者,他就是这样说,我是常恒住,不变易,有主宰性的,我愿意这样子就这样子,我不愿恴这样子就不这样子,那才叫做有我,有主宰性,有主宰力。我愿恴到高雄去就到高雄去,我不愿意去就不去,你有这个主宰力,那么这是我,这我的定义是什么?常恒住,不变易,有主宰性的,就是我。那么现在你就观察这色受想行识里有没有我,色受想行识里面,我看,色也是有变化的,这个人忽然间瘦了,忽然间胖了,这个心肝脾肺肾都是地水火风组织的,都是有变化的,新陈代谢的,那它不是常恒住、不变易,这都不是我。受想行识也是,都是有变化的。受有的时候是乐受,有的时候苦受,有的时候不苦不乐受,也是有变化,所以受也不是我。想,我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想古代的事情,想现代的事情、未来的事情,想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有如意的事情,有苦恼的事情,这个想老是在变化,想也不是我。行,我有的时候做善事,有的时候做恶事,这行也是有变化的,所以行也不是我。识,识就是了别性,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是有变化的,它不是常恒住的。这眼识和外面的境界一接触,是一剎那,这眼识就过去了,不是永久存在的。耳识也是这样子,听声音这个耳识,一剎那间就过去了。眼耳,鼻识也是这样,舌识也是这样子,身识也是这样子,只有意识分别心多。分别心多,但是它也不是永久存在的。我们睡觉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不作梦,意识就是断了,意识就是灭了,它也不是永久的。所以这个识也是无常变化的,也不是我。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都是无常的,都是有变化的,所以它不是我。
那么离开了色受想行识之外是有个我?也不是,因为我们不是离开色受想行识之外,执着有我的,我们是执着色受想行识是我的。你怎样打我,你怎么样骂我,就指色受想行识说的,所以你就这样观察,色受想行识都是我们原来的习惯,执着色受想行识是我,现在知道色受想行识都是有老病死,有新陈代谢,有生灭变化的,不是常恒住,也没有主宰,它也没有主宰的力量,说我要去高雄,我就去,不见得。如果你的血管,血不流动,你能去吗?不要去高雄,就是门口你都走不去。如果你爆血管了,血不流动了,你不能动,你说你要去,不能去。动是因缘和合才能动,没有这因缘是不能动的,不是说我要去就能去,没有这回事情。
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是要众因缘才可以,比如说我要怎么地,没有这回事,你办不到,所以就表示是无我,所以色受想行识不是我,我也不执着另外有个我,这色受想行识里没有我,而色受想行识都是众因缘成就的。常这样观察呢,你先修止,修它三十分钟,修二十分钟,二十五分钟,三十分钟,四十分钟,然后你心里面就观察色受想行识没有我,你观察顶多三分钟就完了,然后再修止。再修止,再修它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也可以,然后再思惟我不可得,你这么修,修空三昧。
修的结果,以后就会有,你思想就会有变化,有什么变化?有人来了骂你一顿,你心里想:骂我,没有我,骂谁呢?你立刻就会这样想。我们原来不修无我观的时候,他若骂我,我立刻就烦恼:你瞧不起我,就不得了。但是你若修无我观修久了的时候,知道是无我,有人来骂你,你心里面:他没有骂我,因为我不可得,他没有骂我。说这个人轻视我,没有我可轻视。说那个人赞叹我,谁是我?一看,没有我,也没有我可赞叹。你常这样修的时候,你立刻知道能减少烦恼了,立刻就知道。并且观察自己是无常变化,观察对方也是无常变化的,他那骂我的一剎那心,一剎那就灭了。说是他骂我,一剎那就过去了,骂我者不可得,但是我们的…
《如何修三三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