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里面认为:你怎么骂我!就是我们叫做常见。就是前一剎那在骂我,一剎那就过去了,那个骂我者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执着,还继续认为他还是骂我,这是错误了,骂我者一剎那就灭去了,没有了。现在第二剎那,第三剎那,第四剎那了,这个第四剎那的这个人,他没有骂我呀!你修这个无我观,修无我观,也是修无常观,立刻地因为骂而引起的烦恼解除了,没有这回事了,就能解除这些问题。
比如说我们若不修无我观,不修无常观,我们很难明白这件事。没有这件事呢,这烦恼若来了,我们照样还是起烦恼。说我念佛,我现在不是眨斥念佛,不是这个意思,如果好好念佛用功,你很难达到圣人的境界,所以谁若骂你,照样生烦恼。有了问题,就是碰见我的时候,就会反对。你若修无我观,不是,没有我可骂,也没有我可赞叹,也没有我可轻视,没有我可引起烦恼,没有这件事。所以修无我观能断烦恼,但是念佛法门也是好,好好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国去,这件事也非常的殊胜,所以欢喜念佛的法门,你继续好好念佛,你也不要变动,你好好念佛好了。
修奢摩他的止,止它三十分钟,如果你奢摩他的止修得非常相应,你止二十四个钟头也可以,然后再修无我观,这样修也可以,也是可以。这样修这个无我观,就是修这空观,然后修这无愿三昧。无愿三昧是什么呢?还是修奢摩他的止,或者止三十分钟,或者是二十分钟,或者是一个钟头都可以,然后修这无愿三昧。无愿三昧怎么修呢?就是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的身体,色是个臭秽的,我们这个五脏六腑,我们有一层皮包起来的时候好一点。有人尝过这个人的血,血是很腥臊的,味道不好,很臭秽的,不是香的。我们这个身体,里面这个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都是臭秽的,不是清净的,只是一层皮包起来呢,就有相似的清净,是相似的清净。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这都是臭秽的,这个身体不是清净的,观这色受想行识是臭秽的,观这色是臭秽的,受也是臭秽的。我们遇见了,欢喜乐受,生贪瞋痴,贪瞋痴就是臭秽的。受,想,想东想西,很多都是不清净,也是臭秽的。行也是臭秽的,这个私心常常在活动,就都是臭秽的。识,识也是和受想行在一起活动,也都是臭秽的,都是不净。就是观身不净,受想行识也是不净。观身体是无常败坏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败坏的,不是一个好东西,就生厌离心,这无愿三昧就是生厌离心,对于这个色受想行识生厌离心,修无愿三昧生厌离心。
但是你作这样观察的时候,你观察三分钟就观察完了,最多观四分钟、五分钟就观察完了,然后再修奢摩他。还是修奢摩他,修他三十分钟、五十分钟,或者两个钟头都可以,然后再修无愿,做这样的观察,毘钵舍那的观察,作这样观察。这和修空三昧一样。毘钵舍那,修它三分钟,然后就修奢摩他,奢摩他修完了,就修毘钵舍那,就是这样修。
无相三昧,空三昧、无愿三昧,无相三昧是怎么修呢?无相三昧就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毕竟空寂的,色受想行识都是因缘有的,因缘有的就是毕竟空的,这样观察思惟。那么就是用这毕竟空的智慧,由因缘生的道理,色不可得,受想行识都是不可得,就是色受想行识的相都不见了,心就离一切相了,但是这是作如是观。作如是观前面呢,也还是作如是观,你修它三分钟,然后还是修奢摩他,修它三十分钟,或者修它六十分钟,然后回头来再作这无相观,就是这样修。
你今天也这样修,明天也这样修,你的奢摩他也进步了,毘钵舍那也进步了。进步了,到奢摩他,假设由欲界定进步到未到地定,进步到初禅,那么你这个毘钵舍那呢,也就随着进步到初禅,就容易得圣道了。得了圣道以后,就不是凡夫了,就是圣人了。
我们若自己不修行,比如说是《金刚经》上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们若不修止观的时候,这个文也就是念一念就是了,但是你要自己修空三昧,修无愿三昧,修无相三昧的时候,你对于这个文的理解就深刻了,深刻什么?「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即非身相」这句话呢,你在修空三昧,修无相三昧的时候,你就有一点理解,有一点体会了。如果你不修止观,你只是在文字上这样修,这样读,只是那个字我是认识,也可能可以为人讲也可能,但是你一点体会都没有。你若修空三昧、无愿三昧、无相三昧的时候,那这个地方就不同了,就深刻了。深刻了以后,你继续地修行,你继续地深奥。这时候,佛菩萨这个离一切相的境界。啊!佛菩萨是这样子的呀!你才知道这个圣人微妙的地方,这恭敬心就来了。
若是我们不这样修行的时候,佛菩萨有三三昧、八解脱,有首楞严三昧,名字你记住了,是怎么回事啊?你一点儿也不明白。所以到了自己得了无生法忍的时候,证了圣道以后,对于佛菩萨那个信心非常的坚固,所以叫不坏信,他对于佛法僧的信心,达到不可破坏的信心。我们自己对于空、无相、无愿三昧,「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只是念念这个字,念念这个文句而已,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若是你作如是观了的时候,佛菩萨是那样子的……(断音)。但是其实呢,只是你进步了,佛菩萨真实的胜义还没有知道,但是和凡夫可不同了。你原来不修三三昧的时候,你那个境界;你现在修三三昧的时候,是进了一大步了,但是还不是圣人。再进一步,那可能是圣人了。所以到那个时候呢,对于佛法的信心是不可破坏的,叫四不坏信,是这样子。
常常这样修,常常这样学习,那么自己因为在色声香味触法上生的烦恼,在眼耳鼻舌身意引起的烦恼,在色受想行识引起的烦恼,从根本上变化了,心里不动了,不烦恼了。初开始只是烦恼不动,还没有断,你还继续这样修,你心里面能离一切相了,这烦恼就断掉了。断掉了,你就是圣人了,小乘佛法说是初果、二果、三果,大乘佛法就是无生法忍了,你是大菩萨了。不作如是观,那是没有这种希望的。
但是我现在也感觉到古代的佛菩萨大慈大悲,提倡这念佛法门。为什么要提倡念佛法门?我现在知道,有时候我们都不能修止观了,我们不能修这空三昧、无愿三昧、无相三昧,不能修。不能修,那么怎么样才能了生死呢?就是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名号,到阿弥陀佛国去,听阿弥陀佛说这四念处的法门,佛为你说《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净土法门,就是念佛三昧,就是四念处,就是禅。到那时候,听阿弥陀佛讲经的时候,那和现在可不同了,也就是你能够开悟,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听阿弥陀佛的教导,还是修四念住,就是慢慢就得无生法忍了,还是这样子。
所以说,我们若是不能够修四念住,就好好念佛。若愿意修四念住,四念住就是净土法门,还是愿生阿弥陀佛国,当然我们的经论有说,你若得无生法忍以后,你可以不愿生阿弥陀佛国也可以,就在娑婆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也有这样说的。但是我想,没得无生法忍,愿生阿弥陀佛国,得了无生法忍,还应该愿生阿弥陀佛国,因为什么?你不知道的事情,没有成就的事情太多了。你初开始得圣道,很多很多的功德你没成就,我们凡夫学了一点佛法,就想要为人师,为人讲,其实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凡夫不大知道,得了圣道的人,他立刻知道:我只是成就小小的一点功德,还有很多功德不知道,他也愿意去见佛,闻佛说法。到第八地菩萨不可思议,就像《普门品》说的,可以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广度众生,是不可思议境界。我们凡夫的时候,还没有,也没有真实地修四念住,就想做大菩萨是差一点的,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是差一点的。
所以我们若是愿意修四念住,还是愿生阿弥陀佛国,也就是净土法门。如果不想修四念住,就好好念佛。念佛我认为要有个目的:我一定要得一心不乱,我一定要得念佛三昧,这样去念,要有这个愿。不要说是人家打板了,我到佛殿念念佛,念完下来了就算了,我心里面还是想东想西,这样的念佛不行,你很难有成就的。
就是自己要有一个目标,我一定在这个限期内,我要达成我这个目标,我不能够二十四小时一心不乱,我一小时一心不乱,我要做到。我的一小时做成功了,就两个小时一心不乱,我三个小时时间内,我一心不乱也可以。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自己到那时候把那件事完成它,你才有进步。
有进步的时候,第一个阶段,你不要要求太高,我七天一心不乱,是,也是对的,不要要求那么多,我三十分钟内一心不乱,少一点,时间短一点,我能做到,我先要求我能做到的这个,我要做到它,我在七天内我念阿弥陀佛,我要三十分钟一心不乱,这不是太难,不要令你为难,不是,三十分钟一心不乱,我也能做到,做到了以后再增加,我一小时一心不乱,这样子。你时间久了,七天一心不乱也就做到了。七天一心不乱,按《阿弥陀经》说: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那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国了。说我完全也不做这样的打算,就是随顺因缘,念佛就念佛,不念就不念,这样靠不住的,能不能往生不一定。
所以,我想我们佛教徒应该相信了佛法以后,先要发一个愿,然后根据这个愿发心修行,慢慢地、慢慢地要有成就,在佛法里面要有成就。像人做生意,他发财了,他没有白辛苦,发财了。我们在佛法里面用功修行,也要有成就,要这样子。成就了以后,你自己心里欢喜,自己心里面快乐,不在乎别人赞叹毁谤,都是假的。别人毁谤我也是假的,赞叹我也是假的,你内心里面真实有成就,这是真的。谁都赞叹你,但是你心里面一点儿也没有成就,你心里快乐啊?虽然赞叹你好,你心里快乐啊?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一点也没有…
《如何修三三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