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想究竟是身罚重、是意罚重?」佛举这个例问了他。
其中佛又说一件事,佛说:「现在这个大城市,人很多,一个人若拿刀去杀这个人,要多少天才能杀死这么多人?」他说:「那要很久,要很久才能把这些人都杀死。」「若是一个人有禅定的功夫,他若是把这么多人杀死,要多少时间?」他说:「那不需要很久,他一动念就好了。有禅定的这种神仙,他坐在那里,他也不需要用手、也不需要用刀,他就心里一动,这些人就都死掉了。」他说完,佛说:「你想一想再说,是身罚重、是意罚重?」
从这件事看出来,这个神仙、有神通的人,就是因为有禅定的关系,他有禅定,这当然一定是要色界初禅乃至四禅,未到地定还不行。有禅定的人,他心的力量非常大。所以我们若是想要得到佛法里边般若的光明的智慧,你若得了禅定以后,你容易成就。你想要成就般若的光明、圣人的菩提、三乘圣道,容易,比较容易。你若是没有得禅定,心里面是散乱分别,难。你散乱分别心,你也去观一切法空、观这色受想行识无我无我所、观一切法空,不行。别人骂你,你就会烦恼,你照样不能降伏烦恼。若是得到未到地定以上,得到色界初禅以上,那就不同,完全不一样。
说个譬喻,譬如说这个刀是很利的,但是若有力量的大人拿这刀,就有用;如果小孩子,两三岁小孩子,他的作用就轻,因为他没有力量,他拿刀子去砍的时候,没有力量。所以刀虽然利、很锐利,但是也要有力量的人,才能用那个刀。佛法说的般若的光明,是不可思议,但是要有禅定的帮助,我们凡夫逐渐、逐渐地才能得圣道。
所以这个念、择,这个择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它不是孤起地、单独地发生作用,它要有定作依止处,才能够得圣道。刚才说这个四念住,这是一个法门。你要在奢摩他里边,有念的力量,把这个法门现出来,然后用毘钵舍那去观,慢慢、慢慢才能成就的。
我们刚才讲到念、择,讲到这里。现在再讲第三个「进」,就是精进。这个精进就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四正勤的意思。我们刚才说,由念的方法,在奢摩他里边修毘钵舍那,成功了,就出现了择,出现了这光明的智慧。但是这件事是要由精进才能成就的,你小小的努力,还是不可以。其中,就是我刚才也说过,这与生俱来的懈怠,我明知道应该做这件事,但是还是懒,还是不愿意做,这是懈怠。所以一定要发起勇猛心,我不要懈怠,我早早的起来,不要睡那么多觉,早早起来就用功,跑香、静坐,晚间也要晚一点才能休息,其它的杂事都应该放下,才可以。由于精进,你不懈怠,你长时期地努力,你才能够有成就。
其中有什么障碍我们、有困难不容易成就的呢?当然初开始静坐的人,自己会知道,腿子痛,盘腿坐腿子痛,这是困难。第二个,心里头妄想很多,再就是昏沉。初开始腿子痛,他不昏沉,因为腿子痛,他不昏沉,痛得你心里难过,不会有昏沉的事情。等到腿子不痛了,昏沉来了,坐在那里打瞌睡;不打瞌睡嘛,心里就妄想。我昨天和谁通过电话,很有印象,你坐在这里又再通一次电话,自己在这儿坐,和人通电话,就是打妄想、和人谈话;或者是如意的事情、或者不如意的事情,就在这里重新地再来一遍,在心里面打妄想。等到人家开静了,才知道是打妄想。那么这样子,会有什么问题?没有兴趣!没有兴趣静坐,就懈怠了,我不静坐了。所以需要自己要精进。佛就提出来要精进,你不要被这个腿子痛、或者是昏沉、或者是掉举的散乱障碍住,你就不修了,「我不静坐了、不修四念住了」,不可以。这是一个困难。
还有一个什么呢?就是你若是用功修行,你就容易和修行人有关系。那些有成就的大修行人的殊胜的境界,你若知道了,你心里的反应是什么?有可能会精进,「我也想要成就」,也可能。也可能,「哎呀!我怎么能做到这种事情,还是算了吧,我不要静坐了」,就退下来,也可能有这种事情;就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我小小的还可以,那么大的功德我做不来。所以这个地方,佛说,要精进!你不要怕那件事,有为者亦若是,「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只要肯努力,就会成功,所以要精进。
另外一样困难呢,长时期地精进,这身心疲劳,疲劳、辛苦。修行这件事,不是在那里睡觉,不是这么回事啊。要减少睡觉、还要减少饮食。饮食也要减少一点,吃很多还不行。吃很多也不行、睡很多觉也不行。要减少睡眠也是个困难。减少饮食,如果脾胃特别好的人,你让他不吃,这个事可有困难。另外一样事呢,因为修行,使令身心疲劳,这是困难。
还有其它的事情,修行的时候,住的地方有蚊子、有蚊虫,或者有其它的什么事情扰乱你,也都有困难。或者有其它的什么业障出现了,也会有困难。这些事情都要冲破了、向前进才可以,所以需要精进。
这还有一样事情呢,小小有一点成就了,就生欢喜心了,就停在那里,不前进了,这也是不行的。小小有点成就,譬如说坐在那里,忽然间有点神通了,其实,没得初禅以上的定,得未到地定、或者欲界定,会有些灵感而已,并不是神通,而这些事情都是靠不住的,有的时候灵、有时候也不灵的。自己欢喜这些小小的事情的时候,就炫耀自己,「哦!我有神通!」实在这是害了自己,这实在是不对的。所以佛说这个精进,包括这么多的事情,都要超越,超越这些事情,冲过去,你最后才能成就,所以需要有精进。
四正勤,这是精进;还有四如意足,四如意足等一会儿再说。我们说这个念、择、进。你这个法门学习得很好,你又能够这样去学习、修行,不怕辛苦,又能够精进,已经很好了。
「喜」,因为这样的关系,冲破了一切的困难、障碍,最后成功了,所以叫做喜。喜,就是你这个清净光明的智慧成就了、入圣道了,不是凡夫了,由凡入圣了。这个时候,得到了光明的智慧的时候,心里面完全和以前的感觉不同了,就知道得圣道了,自己知道得了圣道。得了圣道的时候,生大欢喜心,所以叫做喜,这个喜是这样意思。在大乘的经论里边,菩萨修行的位次——十地,第一个位次就是欢喜地;玄奘法师翻个极喜地,极大的欢喜,那和七觉支里面那个喜是同样的意义,生欢喜心。这是念、择、进、喜,这是四个。
第五个是「轻安」,安就是轻安;第六个是「定」;第七个是「舍」。这三件功德,是以定为主的。这个定,也就是三十七道品里边的四神足。(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神足就是定。这个定为什么称之为神足呢?神是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还有一个漏尽通。漏尽通先不说,这五种神通的境界,这是有了禅定的人,在禅定里面修神通,成功了,就有这五种神通。这五种神通,「足」,它依靠什么原因成就的呢?是以禅定为它的依止,因为有禅定才能有神通;这个足是依止的意思。这个禅定,为什么修行人要修禅定呢?我刚才也说了,你修学禅定,成功了,在禅定里面修毘钵舍那,你才能成就七觉支的菩提,才能成就的,不然是很困难。
这个定也有深浅,最浅的是欲界定,再深一点是未到地定,再深一点是四禅。这个未到地定,通常说,也可以在未到地定里面修四念住得无生法忍,也是可以,但是辛苦,辛苦一点。若是在色界的四禅里面就容易,容易得圣道。欲界定是差一点,但是在《成实论》上似乎说,欲界定也可以,也是可以,当然就是要特别努力一点。
这其中的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就是人的善根的关系,有的人他禅定的善根特别强,前一生他不怕辛苦,他修学了很多世间的禅定,他内心里面有那修行的种子,他今生不用太费力,一盘腿、一静下来,就成功了,他就成功了,就是因为前生有修行的关系。他得到了色界四禅,先得禅定,然后再修四念住,他一下子就得三果,不需要先得初果、二果,然后得三果,不用;一下子就得三果,他会这样子。
但是另外有人不同,另外的人,般若的智慧的熏习特别强,他学习佛法的智慧比定的功德来得厉害,他定熏习得比较少,这是人之常情都是这样子。我欢喜这样子,就这件事情多做一点,我不喜欢的事情,少做一点、或者不做,所以所熏习的善根不一样。若是智慧的功德熏习得特别强,定的功德熏习得少一点,那么这个人,他先得初果,他若修定的时候,不会很快就成功,但是他的毘钵舍那一修就成功了,那么这时候先得初果,而后得二果,再进一步得三果。
所以,有的圣人没得禅,但是先入圣道了;有的圣人先得禅,然后才得圣道,其中有不一样的情形。现在这里说,不管你是那一样善根强、那一样善根弱,都是要有的,只是有先后的不同,你一定要有多少。所以,七觉支里边,有择的智慧,但是其中也有定,要有定,这个定当然你也是特别地要修,才可以。
那么修定的时候,我多说一点,再多说几句。
修定,有八个方法。第一个条件就是「欲」,你要有强烈的欲望,「我想要得定!」你这个愿望要强一点才行,这是欲。第二个就是要「精进」,修定的人一定要精进,说我一天坐两个钟头,坐两个钟头不可以,你坐四个钟头都不算多,最好是坐八个钟头。你坐八个钟头,有希望!坐八个钟头,你最少要经行四个钟头,就是十二个钟头,你一天要拿出十二个钟头来做这件事,你最少要这样子。这样子,你那剩下来的十二个钟头,除掉了睡觉、还有一些杂事,其实你若用功的时候,最少十二个钟头,我看至少要十六个钟头,最少你要用十六个钟头。若这样子,我认为你有希望得禅定、得无生法忍!
说我一天要到Office去,还要去八个钟头,那就不一定。除非你前生,你的定的功德、你的般若的功德,预备得非常好,今生就两个钟头、在七天内得无生法忍,这样或者可以。如果你没有到那个程度,你不行。但是你怎么知道前生准备得好,那很容易知道,你现在用静坐的…
《七觉支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