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你心里面就注意这个莲花,也是很好,也是可以这样做;那么就避免有其他的问题。这样子使令这个心不要动,这是一个方法。
说不要动,当然我们若有恒心、有毅力,也应该能够成功多少,会做到的;但是也不一定,人的因缘就是不一,不一定。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也有困难,还是做不来,也是有困难。刚才说数数,数数使令心能够安住在那里,也是好。但是也有的人,我听一位法师讲,在纽约有个天主教的神父,有兴趣学习佛法的数息观,他数这一、二、三、四、五,他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不完,怎么也数不到十,心里就乱了,就是困难。所以,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有的人可能不感觉什么,一下就数到十,数到几百、几千都可以,但是他就是数不完,数不到十,数到三心就乱了,最多数到五、六、七,心就乱了,总是数不到十,就会有这个困难。
论修行的事情,年轻人应该是好一点,年轻人有几种好处:这个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正常,眼耳鼻舌身意各部分都很正常,修行也好一点;如果各部分有一点退化,就会困难一点。所以人年轻的时候开始修行好,「莫待老来方学道!」年轻的时候要修行,这是一。第二件事,年轻人当然在社会上的熏染轻一点,也是好;轻一点,心也就洁白一点,心里面光明一点,心里面清净一点。心清净一点,你在数这一、二、三、四、五的时候,它就没有各式各样的杂念进来;你熏习得太深了,不行,心里静下来了,突然间那件事出来了、那件事出来了,心里头乱,也有这个问题。
我们刚才说这个欲的问题,欲能扰乱你的定、扰乱你修止观,所以没有欲也比较好,有欲就是有困难。这是说修止有这样的事情。
若实在有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修止有困难,我只能够修五分钟的止,五分钟我能够没有一切妄想、没有杂念,也很好。五分钟,你真常常静坐的人,你会知道,有五分钟心里面没有杂念,也是很好很好,已经不错了。但是过五分钟就支持不下去了,就乱,那怎么办呢?
还有一个办法。到这个时候,当然不需要看钟、看表,五分钟了,也不必;你酌量,这个力量只能到达这里,就不要继续止了,就改变一个题目。改变什么题目呢?你会念大悲咒,你念大悲咒;如果你能把《金刚般若经》背下来了,你这时候就背《金刚经》,背它一遍以后再修止,再继续修止,也是可以。说《金刚经》那么长,其实《金刚经》不算长,如果你嫌长,不愿意背,背其中一段也可以,背几段也是可以;背《心经》也可以;背《法华经》里面一段、《华严经》里面一段,也都可以,当然要是佛法,一定是要佛法。你背一段,然后你再修止,也可以,也是可以的。那么这样子,你止它一会儿,再去背一段经,或者是念一个咒,或者是怎么地,也是可以。这样子慢慢地练习,你这个止就进步了。如果你不这样做,过了五分钟、六分钟以后心就乱了,一直打妄想;打妄想多了,你这五分钟止都止不来了,就破坏自己的止。所以一定要这样办法,这样子办。
另外,就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说这个欲的问题,欲若是重了、印象太深刻了的时候,你止不来,你一静下来的时候,很多不清净的妄想都来了,就扰乱自己,那怎么办呢?也有一个办法,就是修不净观。修不净观,在《法句经》上有个偈子:「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你就把这个偈子念一遍,念它一遍,心里就按这个偈子想。我把这个偈讲一遍。
「观此粉饰身」,观察这个身体,用种种的庄严来装饰这个身体,我穿一个好衣服,戴一个好的帽子,或者是怎么样来装饰这个身体,刮刮胡须,或者理理发怎么地,来装饰这个身体。「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这个身体就是一堆骨头,一个髑髅骨、颈骨、肩骨、脊骨、肋骨,乃至到大腿的腿骨、膝骨,乃至到脚趾骨,这骨头一节、一节的连起来,包上一层皮,他会走路、会说话、会骂人,就是这样子。你就这样子,「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观它是一堆骨头。
而这个「疮」怎么讲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地方都是疮。譬如眼这个疮,眼怎么是疮呢?这个疮,我们人若是长疮了,那个疮都肿起来了、溃烂了,会流脓、流血,这就是疮。我们的眼睛不是疮吗?眼睛也是疮。眼睛看见这一切的色相的时候,这贪瞋痴就来了,贪瞋痴就是血,就是脓、是血。从眼睛看到可意的颜色、或者不可意的颜色,就会流出来贪瞋痴的脓血,所以眼睛也是疮,眼睛譬之为疮。耳也是,眼
耳鼻舌身意都是,它遇见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的时候,不是贪、就是瞋、再就是痴、慢、疑。所以这六个疮,往外流贪瞋痴的脓血,这不是可爱的境界。
「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疮就是伤,看这身体是这样子,这身体可爱吗?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
「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这个身体还有一种毛病,常好有病,还要看医生,很多很多的病痛,不是这个病,就是那个病,去看医生。看医生,说是医生好,把我病治好了,过几天又有病了。「疾病多思惟」,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妄想很多。心里面东想西想,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这个身体决定是,不是长久存在的、要死掉的、要老病死,观察这个身体要老病死,观察这个身体就是疮、是一堆骨、很多的病痛、妄想很多、一定还是要死掉的,没有什么可爱的。
就是用这个颂,你多念它几遍。你多思惟它几遍,这个欲心就没有了,欲心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时候,你这时候心里就可以止,就可以修止了。你如果愿意修止观有成就、希望有成就的话,也可以拿出来一部分时间,多修不净观,把欲破除去;欲破除去,就容易得禅定,容易成就止观,就不是太难。
我们欲界的人修学佛法,其中这个欲是最大的一个障碍。所以,假设用这个方法修止有困难,可以修不净观,再加上我们也可以念大悲咒、也可以念《金刚经》、可以念《般若经》,这样子来调,来调这一念心。你常常这样做、常常这样做,这个心慢慢就会停下来,这个止就有可能会成就了。假设你坐一个钟头,最多有一个妄想,这六十分钟坐下来有一个妄想,这已经很不错了。这个时候,最少你可以坐四个钟头、五个钟头,能坐。就是连续地、不断地可以坐它五个钟头、七个钟头、八个钟头都是可能的,都能坐的。到这时候,不见得有神通,但是可能会有灵感,你可能会有点灵感,什么灵感呢?今天天空一点云没有,但是你知道今天要下雨,你知道;今天也没有谁来电话,但是知道这王居士今天要来,就会知道,就是有这个灵感。但是灵感不完全是灵的,有时候也不灵。这不是神通,就是你心静下来,对方的事情,他心一动你就有感觉,是那么回事。
你止若能修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很不错了!你可能思想会有变化。以前我一天拿出一个钟头,我可以静坐;其他的时间,你可以把别的事情减少,这件事可以放更多的时间做,你的思想会转变、会有变化,你会感觉到静坐修止的意义强过去赚钱,比赚钱的意义更大,你从你自己的修行上会感觉到这里;如果你没这个修行的时候,不行,「这没什么意思嘛!腿又疼、腰又酸」,就不欢喜;但是你若到这个程度,思想会有点变化、会有转变,就不同了。这是修止。
修止和修观这两件事,当然是不一样,可是在修止观的人来看,多数人欢喜修止、而不欢喜修观,多数人有这种情形。这情形是什么呢?因为修止若有一点相应了,舒服!身体感觉到舒服,并没有轻安乐,还没有,但是感觉到舒服,心里就生欢喜心,就是我坐了一个钟头,还欢喜再坐一个钟头,坐一个钟头还欢喜坐,会有这种情形。
修观的时候,初开始修观,没有什么好,所以对于修观的欢喜心,不如修止来得强,人是这样子。当然,这也没有关系,可是自己应该知道,知道有这件事。而在佛法的立场来看,修观是重要过修止,修观是更重要的事情。可是,修观又需要假借止的帮助,观才能够有作用。这两个,修止也需要、修观也需要,而不能够单修一种,不行的。但是初开始多修止也是对的,因为初开始,我们身体上的感觉,都是平平的这样子,没有什么值得那么重视要这样做,所以你多修止容易生欢喜心,使令你自动地愿意继续修下去,所以先修止是对的。所以,虽然修观是重要的,但是先修止,这个问题是在这里。
修止的时候,在《瑜伽师地论》上有「九心住」的分别,有九心住的差别,就是前后有九个次第,这九个次第你成功了,这时候叫做「欲界定」。有欲界定、有色界定、无色界定,这个时候是欲界定。这九个次第,我简单说一下,你们也可能会看见过,这在《成佛之道》上也是有,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上也是有,但是这都是出在《瑜伽师地论》上面。
第一个是「内住」:内住就是,我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长、知息短,一开始这样子把这个心收回来,不在外面的境界攀缘了,心安住在这个息上面。其中就是两个相貌:一个是明、一个是静。就是我们睡着觉了,心里面什么也不知道,昏;现在你安住在息上,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长、知息短的时候,心里面很明了,这是一个相貌。第二个相貌就是静,心里面没有其他的杂念,有杂念就是动,就是散乱了;现在是心里面没有杂念,心里面是寂静的,心里面没有昏沉,是明了的,这是你安住在所缘境上的一个相貌,就是明静。等你修成功了才有乐,明静乐;没成功的时候,乐没有,只有明静。心里面不攀缘外面的境界,在息上安住下来,明静而住,这叫做内住。
「等住」:这个「等」怎么讲呢?是前后相等,我前一念心明静而住、我后一念心也明静而住,前后相等、继续不断地明…
《略谈止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