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P12

  ..续本文上一页平常的人想要造罪,造得很小,你想造大罪,造不来的。这个有大权力的人,好象是四书上说:「天子一怒,流血千里」,我们平常人能够造那种罪吗?只可以流血五步或者可以,所以离菩提心所修的一切善业都是魔业,就都是生死业,就是这样意思。

  第二、研究广论的人说:「今世研究不完,来世再研究」。这个话也可能是对,但是又靠不住。如果是你再来世的时候,你生到没有佛法的地方去,你就遇不见佛法;遇不见佛法,你能研究广论吗?这还生在人间啊,如果跑到三恶道去,你能研究广论吗?所以说这个有来世吗?这句话也是说的对。如果你往生阿弥陀佛国去,就是听阿弥陀佛讲解佛法,那他怎么讲解那是佛的智慧境界。所以说是来生再研究广论,这句话靠不住,,但是能说出这句话还不错,表示这个人对于广论的欢喜心很强,也可以表示这个人有这个意愿。不过有这个愿呢,那宗喀巴大师也可能满你愿也不一定,这是第二条。

  第三、《金刚经》上说:「离四句绝百非」,《金刚经》没有这句话,《金刚经》哪有这句话?《金刚经》只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句,或者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四句;那么或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四句,另外哪有这句话?没有这句话。这个「离四句绝百非」,平常是有这个有、无:有、无这是两句,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那么这一共是四句。这个四句,每一句又有四句: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这是有的四句。那个「无」也是这么四句,这样说四四一十六句,十六句加三世,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三×十六就是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已经起的四十八句,还有没有起来的四十八句,那么是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再加上根本的四句,那么就是一百句。「绝四句离百非」,就是说那个第一义谛,「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个非相是什么道理?,是离四句绝百非的,也可以这样说。这是注解上说的话,金刚经上没有这句话。

  问:请问法师,背经于修学佛法上是否有很大的助益?其益为何?应如何下手?小部

  经背得起来,诵久了才背起来,可是大部经很长,可以背起来记一辈子,乃至尽未来吗?答:背经对于修学佛法上是否有很大助益?是的。这在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来说,助益

  是很大。当然也不是说决定要背经,也不是这样说。这话是这样子,如果一个人你对于佛法的修学很顺利、很深刻,那么你就修奢摩他、毗钵舍那就好,就可以了。有的人感觉修奢摩他、毗钵舍那就是不对劲,修不来,奢摩他修不来、毗钵舍那也修不来,不愿意修,那怎么办呢?那么他欢喜背经,从「如是我闻」到「作礼而去」,把它背下来,背着本能够读,那也是好,这也是不可思议。那么你看高僧传,这些高僧有背经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背经的确是不错的,的确是很好。

  其益为何?那个利益是什么?背经的利益是什么?背经的利益,我举一个例子:是在唐朝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的时代这个华严宗的贤首国师,武则天对贤守国师很恭敬、很尊重,也是华严宗的大护法了。那么天不下雨,不下雨这个水就有问题了,有问题就问这个贤首国师怎么办?贤首国师就说可以求雨。那么他就介绍一个《金刚经》的一位法师,他一天就背十遍《金刚经》,就请这个法师去背。那么这个法师说好,我就念《金刚经》念七天,第一天就下雨了,第一天就下雨。下了大雨以后,武则天说:「还感觉少,还不够用,再下。」好,他又念《金刚经》,就又下雨,那么就是有这些事情。再其次,有读《法华经》的人,把《法华经》背下来。背下来,他身体不太好,好象常常有点病痛,那么这个人好象在四川住,四川什么地方住,就到这个青城山去采药,到山里面去采药。那么他就去了,去的时候,天很睛,看得很清清楚楚的,走到山里面看那个山里面就有一个茅棚,茅棚里面出来一个童子。那么这个童子来了就对这个法师说:「我们家里面有老先生要请你到里面坐一坐。」那么这法师说:「好吧」,就去了,就到茅房里面去。一进到房子里面,就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人在里面。那么这个老人就起来,很有礼貌的就同法师说:「我听说你能背法华经,是不是?」说:「是的。」说:「请你现在背一背,我听一听好不好呢?」说:「好。」因为背熟了,他就是「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念了三遍,然后就是〈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就背。背到〈见宝塔品〉,这个老先生合掌,合掌在听,一直背完。背完了,老先生就说:「请你不要走,我请你吃一餐饭,请你在这里吃饭。」说:「好。」那么就在这里吃,吃完了,就送给他一包东西,那么他拜辞就走了。出了门口,这还是这个小童子送他,送他走了不远的时候,这个法师才想起来,说:「这个老先生是谁呢?」现在才想起来问这句话。问这句话,那个童子说:「这是孙思邈先生」。这件事是唐朝的末年,就是五代的时候的事情,那个孙思邈是什么时候的人呢?他和道宣律师同时在终南山住的,这个孙思邈,那么唐朝到五代已经三百多年了。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法师他一听说这个童子一告诉他「这是孙思邈先生」,这个童子就不见了,茅棚也不见了。那么他从这么回到他的庙上去以后,身体永久不再有病,永久也没有病痛。其实这是《法华经持验记》上也有这个话。你看看《法华经》的持验记、《华严经》的持验记、《金刚经》的持验记,也可以读一读高僧传还有读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

  还有我们再顺便说一句,我刚才说过,我们凡夫你叫他自然地身心清净很不容易,那个妄想很多很多。若是你能背经,你能背《法华经》,这个《法华经》七卷,不要背太快,大概要五个钟头,五个半钟头,或者六个钟头背下来。不要背太快,你背的太快了,背一背就不会背了;你若背得慢,永久是很熟的。你这五个钟头背经的时候,你心里面清净无染,自然地清净。背完了经以后,身心轻快,也是清净,就是这些杂乱的事情没有。加上你再拜法华忏,一方面背《法华经》,一方面拜法华三眛忏。背完了《法华经》,若连续一下子背完,五、六个钟头背完,那么一天还有很多的时间,那么就还可以拜法华忏,也可以再读一读别的经论也是可以,也可以读这个《法华经》的注解,你深入的去理解《法华经》的道理。这样子你能过这么一生,你就成功了,你愿意到弥勒菩萨那里去,临终时弥勒菩萨来接你到兜率内院去;你愿意到阿弥陀佛那里去,阿弥陀佛也来接引你去,你就成功了。如果不背经,我们一天假设你什么事也不做,你心能清净很困难,很不容易,所以背经是不错的。

  应如何下手?就是背。你背大悲咒,你怎么背的?背经也是那样背,一样。背阿弥陀经、八十八佛怎么背的,背经也是那样背,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背。小部经背得起来,诵久了背出来,大部经也是一样,就是你要有耐心烦,你不要怕辛苦。其实也不是怎么辛苦,那么慢慢的背,慢慢的就都背下来了。年轻人体力好,记忆力也强,背经应该是特别容易的。

  「乃至尽未来际」这个话呢,你背《法华经》很容易得无生法忍的,今生不能得,来生也能得。得了无生法忍,你见到普贤菩萨,也能见到释迦佛了,文殊菩萨这些大菩萨都能见到,你能得到陀罗尼。得了陀罗尼的时候,就是《法华经》永久也不会再忘的,就是尽未来际的能背下来。其实得了陀罗尼不止是《法华经》,其他的经也是一样,也都能背。

  问:阿弥陀佛!有两个问题请示:平日慧观起后烦恼较能调伏,此时是只住慧观,抑

  或于止上用功?有时烦恼强些时,慧观用不上力,有何较强的方法对治?每一天是否应固定有慧观的功课?约多久?平日是否以佛号摄心,念头起伏大时再慧观,止了再念佛呢?答: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有两个问题:「平日慧观起后烦恼较能调伏」,这个慧观当然有很多种,或者你按照《金刚经》做观也可以。「这个时候是还住在慧观上呢?抑或于止上用功?」这是那样,这个平常应该有定的时间,规定出来什么时候静坐修观。修观的时间,假设你一次坐一个钟头的话,你修止的时间要长,修观的时间要短,这样子你会感觉到很舒服,那么会很正常。就是假设你止二十分钟,然后就修观,修观修它三分钟就好了,不要修得太长。这三分钟观完了再修止,止完了再修观了,观完再修止,就是这样子修。「烦恼强的时候,慧观用不上力」,慧观用不上力的话呢,你可以念大悲咒。我们烦恼强的时候,这个心在这个所缘境上起烦恼,然后把这个所缘境换一换,变换一下,以大悲咒做所缘境,就是念这个大悲咒。或者念《阿弥陀经》也可以,或者念《心经》也可以,或者你把《金刚经》背下来,就是念《金刚经》也可以。这样念一会儿,这烦恼就没有了,没有了,你再修止、修观,可以这样办。对!每一天应该有固定的修止观的功课。「约多久?」就是你若能坐一小时就坐一小时,能坐两小时就坐两小时。但是在大众里住呢,就是你自己安排功课,不要妨碍共同的功课。「平日是否以佛号摄心?」也可以,念阿弥陀也可以。「念头起伏大的时候再慧观」,如果你以修念佛法门为主,你可以这样做,就是念佛的时候若忽然间有点烦恼,那么就修一点观来对治也是可以的。

  问:《长阿含经》卷二十云:「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是的!)《十诵律》十云:「鬼村者。谓生草木。众生依住。众生者。谓树神、泉神、河神、舍神、交道神、市神、都道神……。」请示长老:因市售蔬果农药居多,以伤杀众生;若自种植蔬果需要摘食,是否会伤害鬼神?有何补救方法?

  答:这个是那样,你预先说:

  「我们种的菜是大众僧受…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学习佛法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