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用的,你们这些鬼神不要来这里住」,你预先这样表示一下也可以。但是这件事情呢,自己种蔬菜,你还是有虫子的问题,你还是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持戒,就会有这个问题:别人做菜农的,别人杀生嘛,我去买现成的,自己没杀生,但是与他杀生有了关系。这就很难了!
问:愿长老开示《金刚经》中的两点法义:一、《金刚经》云:「一合相」,何谓一合相?二、三十二相见如来与三十二相观如来,有不同的意义差别吗?
答:这个第一段「一合相」
,这「一合相」就是因缘和合,这样意思,就是因缘和合的意思。色受想行识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不是一个非因缘有,非因缘有就是不是和合相了,那就应该是常恒住不变异了,那就是真实的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你若观察色受想行识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不是非因缘和合而成,那么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是这样意思。这个三十二相见如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个么见和观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一定要说不同:眼睛叫做见,第六意识叫做观,或者这样分别。这样分别也没有什么不同,因为眼识一剎那就过去了,一定还是第六意识观的。只是在所观,你怎么样观,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问:有二个问题请示:经上有提及女转男身的例子,而此转男身是指面貌全转?亦或
连第七、八意识的女子欲胎种子已清净了而转?
答:这个事是这样,就是这个果报体啊……,就是如果是你因为是从佛法上的修学已
女转为男了,当然这思想也转变了,思想上也转变,不只是生理上的种子转变,思想上也转变。若是不是因为佛法的功德,假设这个女人他自己因为是女,她受到了很多的冤屈、受到了很多的苦恼,她愿意转女成男,她有这个厌离女身的心情,也能转,那样的转就不如以佛法的功德转女成男来的好,是这样。因为佛法的功德,转女成男,你没有内心里面的智慧高明一点,高明一点能继续有进步,那就能成为圣道,能得圣道了。
问:是否指女子的性特征为说,而有男根现法?
答:在律上也说到,就是现在的果报转女成男,也就是生理上有点变化了,变成男人
了,也是的,是有这个情形。那么这样的情形,那是各有因缘,因缘不一样,那不能固定这么说。
问:第二、昨天上课提及五取蕴的苦,现今学子如何朝突破五取蕴的苦用功?
答:这个我们念《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就问题解决了,就是这样子可以突破。
问:如何下手呢?五取蕴的苦是否有如鹅在瓶颈里而无法脱出般?
答:这个是那样,五取蕴的苦,你就是修止观,修止观观察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所有、
是毕竟空的,你常常这样观察就解脱了五取蕴的苦了。说是鹅在瓶颈里面没有办法解脱,这是一个比喻,比喻这个色受想行识,这个识在色受想行里面你很难解脱出来,那是一个比喻。现在如果照见五蕴皆空的话,哪有瓶子呢?没有那回事,也没有鹅嘛!那么自然是就解脱了。你怎么样下手?,这个你要学一学奢摩他和毗钵舍那,你学习了你自然会容易下手的,不是很难。
问:拜法华三昧忏是否有什么要注意的事情?修持法门的要领为何?
答:拜法华三昧忏,这个法华三昧忏,智者大师还有荆溪尊者他们本身有详细的说明,
你能够注意的多读几遍就会知道怎样学习、修行这个法门,不需要另外增加什么,就是你要注意的多读几遍就够了。
问:请解释空、假、中三观。
答:空、假、中三观,这个如果要详细解释,我看至少要……我看不要说大话,至少
要两个钟头。现在简单说一分钟说完它也可以。空观,就是先观察……,你若读一读《大般若经》就会知道,从事实上说,我们的问题,我们这个烦恼的问题从哪来的?就从色受想行识上来的。不是离开了我们的身心,从那个高山上去解决问题,没有那么回事。就是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所有、是自性空的,这就是空观。把这个空观修好了的时候,可以从空出假,再观一切法是因缘有,这是假法。观一切法空,也没有佛,也没有众生,也没有我,那么空观修成了,再从空出假;因缘和合,也有我,也有你,也有一切众生,也有佛。那么在这个假法里面去亲近十方无量诸佛,去广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假观。虽然度化众生,众生都是假的;虽然亲近无量诸佛,诸佛也是假的。亲近者不可得,佛也不可得,众生也不可得,不可得中还去广度众生、去向诸佛学习佛法的,那么这就是假观。你观察假也不可得,空也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离一切分别相,那么就是中观。简单就这样解释好了。请长老开示:如何观一心三观?一心三观就是这样解释,观察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就是这样子。
问:弟子请问长老两个问题,恳请长老慈悲开示,令弟子心开意解:一、何谓无始无
明?是否有微细之分?二、要如何渐次修学才能渐破、离无明?
答:这个无始无明,无明,就是按我们现在的程度来说,就是不知道一切法是因缘有、
无我、无我所、一切法毕竟空,你不知道,那就叫做无明。但是就是到了阿罗汉果,得了阿罗汉的这些圣人,得无生法忍的这些大菩萨呢,他对一切法因缘有、一切法毕竟空还有微细的执着,这个执着就是微细的,那是圣人的烦恼,不是我们凡夫能觉得到。的确是有粗细的分别。这个无始这句话呢,就表示无明从什么时候有的?无始,没有开头的那个时间的,所以叫无始无明。所以是有微细的分别,有粗细的分别。二、要如何渐次修学才能渐离无明,才能渐破无明?那么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嘛!当然是要以戒定为基础,在禅定里面修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这种观察的般若波罗蜜。不过按天台宗的话来说呢,分两个办法:一个是先空、次假、后中,这样修行。一个是这个圆顿利根人他不需要先空、次假、后中,他现在就可以即空、即假、即中这样修行,就能够破这个无明,就可以见法性,得无上菩提的。分这么两种。我们现在的人,这个经论上面已经说的很明白,是从闻思修得无生法忍。但是我们现在的佛教徒多数这个闻思修不圆满,闻也不圆满,思惟也不圆满,修也不圆满,所以对这个修行的方法,感觉怎么下手呢?或者是感觉到很难,感觉到不相应。有一些大德,不管是天台宗、华严宗,有些大德都是:我学习的佛法,我是华严宗,我是天台宗,结果形同净土,是念阿弥陀佛,不能修这个一心三观的,也不能修法界观。为什么不能修呢?就是不相应。我在看,当然,「不相应」,这是说的老实话,修不相应。不相应的原因,就是这个闻思修准备得不太好,准备得不够,所以你要想修观的时候就有困难,就是有困难。如果你的闻思修准备的好呢,也并不困难,这就是这么样分别了。所以这样我们可以知道,佛在世的人啊,那些人真是大福德、大智慧,遇见佛了,佛就开示我们修四念处,他就得初果了,他就得阿罗汉果了,就成功了。我们现代的人就是差劲,现代的人就是不行,所以也只好念佛。念佛也很好,也不是不好,那么就是到阿弥陀佛国去,还是听阿弥陀佛说法,还是从闻思修得无生法忍,还是这条路。
问:一、清凉大师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个是《阿含经》里面的话)行、解应如何配, 合呢?经是佛说的,如何佛子会将之解成邪见去了? 答:这个行解怎么样配合?经是佛说的,那么你能够按佛说的道理去学习,怎么会称
之为邪见去了?是的!其实这个话也还是有可能。有些人你看他有可能表面上也是很有地位,也是为人说法怎么怎么的,但他就是邪知邪见,也的确有这种事情,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这样子,那么这是一个解释。第二、如果你没有修行啊,你这个取着心就是没有断,你眼所见的、耳所闻的、乃至心所想的,你心里面自然地与生俱来的这种执着心它就是在,这种执着心就是邪见,就不是正见。那么到什么时候才叫做正见?要得到无生法忍以后。所以那个八正道那个正见,实在来说要得须陀洹以后才能得那个正见的。所以说怎么会将之解成邪知邪见了?就是这样子。所以要修行才能把自己的邪知邪见才能去掉,这是一个解释。其次呢,我们凡夫这爱烦恼、见烦恼都在,从文字上去学习佛法,也可能得到一个相似的正知正见。但是一口气不来,死掉了,来生你还会相信佛法吗?不一定!所以这个「有解无行,增长邪见」,这句话是对的。「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有行无解,当然是你若不修行就是一般的无明,你若修行把无明又增加上一样,的确是这样。所以解行怎么样配合?当然就是先去广学多闻,其次呢就是思修,这样就配合了。
问:《起信论》说:「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既是如来平等法身,以此法身说名本觉。」止于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禅定有何不同?此天有没有离念相?心是否离念相心?是否等虚空界?此天觉性有显露否? 答:当然这个还是个凡夫。就是到了非非想天,「犹是法尘分别影事」,当然是这个觉性还没有显露。那么那个非非想天,他是怎么回事情呢?实在就是他把欲界的烦恼是不现了,没有欲,也没有色界天的烦恼,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这三处处他也超越了。他的内心,这个人如果不是佛教徒,他认为他就是觉性显露了,他就是这样认为。但是他认为那个觉性就是所谓我,就是我见,就是「唯我独存」,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所有一切法都空了,唯我是真常不坏的、湛然独立的,这就是我。这个外道得了非非想定就是这么一个心里,他执着那个是我,所以这个执着就把他那真性障碍住了,所以他还是个凡夫。如果他能够有觉性的存在,应该说他是圣人,不应该说他是凡夫。所以这个得了非非想定,八万大劫以后他还会死掉了,死掉了又可能会到地狱去,也可能来到人间,也可能到色界天的,还是流转生死的,当然这不能说…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