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心念住里;因为执着这个不清净、臭秽的东西,认为是清净的,也是心。
实在是苦恼境界,认为是快乐的;无我而谓是我,不净而谓是净;都是颠倒迷惑愚痴的境界。
这一段文我认为很珍贵!我们通常认为修心念住,是观心无常,但是这里,「实苦谓乐,无我谓我,不净谓净」都包括在心念住里边了。四念住,有别念住、有总念住。这里等于是总念住,每一个念住都通于其他三个念住。
〖己二、别念住三 庚一、持心令净〗
【此心不住,速疾转易,随眠根本,诸恶趣门,烦恼因缘,坏灭善趣,是不可信贪瞋痴主。】
「此心不住」:这底下解释心无常,怎么叫做无常的相貌。我们这一念心,并不是不变易的。「住」有常住、安住的意思。「不住」就是不安住、不是常住的。怎么知道心是不常住的呢?
「速疾转易」:这一念心的变化、转变,是非常迅速的。「易」是变化的意思,这和生住异灭的「异」,是相通的。因为它很急速地转变,忽然间是贪心、忽然间是瞋心,忽然间疑惑心来了、忽然间高慢心来了,忽然间想到母亲、忽然间又想到朋友,这个心的变化是很多很多的。从字面上看,是偏重于我们心的散乱,有各式各样的变化。同时是不安住,同时也是生灭变化。从这里可以知道心是无常的。
其次,提到有关于善恶的问题。佛法是使人向上进步而不要退,所以一定要说到善恶的问题;而善恶还是这一念心。
怎么才是恶呢?「随眠根本,诸恶趣门」。在这个变化里边,特别地提出来随眠。随眠是烦恼的根本,是诸恶趣的门。诸恶趣是果,烦恼是因;「因」为「果」的本,所以叫做随眠根本。
随眠就是烦恼。烦恼有两种:一种是种子、一种是现行。种子是譬喻,世间的植物都有种子,由种子生芽而后逐渐地开花结果。我们的烦恼,也有种子,也就是生起烦恼的功能。
当我们心情很平和,贪心没有起来、瞋心也没起来,心里很平静,说「这个人没有烦恼。」不是!这个人所有的烦恼都有,只是没有现行;在平和的心里面,还有烦恼的功能在。若有因缘刺激它的时候,烦恼就出来了。所以没有活动的时候,就叫做种子;又名为随眠。
「随」是什么意思呢?是随逐、不舍离,它同你不分离。譬如说,他昨天有不如意的事情,愤怒了,但是过几个小时,又恢复正常了;说「他烦恼过去了,没有烦恼了?」不是!那个烦恼还随逐着他,没有和他分离,只是潜藏在心的深处。所以「随」是对「现行」说的。就像人没有到Office,在家里睡觉,外边看不见他。
睡醒了出来工作,「喔,他这个人还在!」烦恼也是,睡在那里不活动,就是烦恼种子的状态,所以叫「眠」。
所以,断烦恼,不是指断现行的烦恼,而是断随眠的烦恼。把随眠烦恼的种子断掉,才是究竟没有烦恼了。表面上没有烦恼,那是假的,所以,随眠是烦恼的根本。
「诸恶趣门」:恶趣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是罪恶的人得果报的地方。趣者,至也;罪恶的人都到那个地方受苦,所以叫做恶趣。
恶趣是以什么为门呢?以烦恼为门;就是烦恼来的时候,恶趣的门就开了,也就是能令人入到恶趣。恶趣的门若是关起来,就不会到三恶道去;那就是要降伏烦恼才可以。
现在说,随眠是烦恼的根本,随眠是诸恶趣的门。这表示一切的凡夫,都有烦恼的种子,恶趣的门常是开着,随时可能去。烦恼有这样的过失,修心念住的时候,要注意消除内心的烦恼。
「烦恼因缘」:烦恼是什么?就是心!就是我们的一念分别心!贪心、瞋心都是明了性的心,都不清净。各式各样的烦恼,有各式各样的种子,所以,心也是无常的。
「坏灭善趣」:内心里面有烦恼,就破坏了善趣的功德。由慈悲喜舍、无贪、无瞋、无痴这些善心所,发出来种种的功德,可以往生到善趣,也就是善趣的门开了。一切的善心都是善趣的门、人天的门。
我们多数的人,好心肠虽然是有,但是力量软弱;恶心的力量大,善心软弱。所以,强力的恶心起来了,把好心肠压伏住,就是破坏善趣的因缘。假设你的好心肠、慈悲心、诚实、无贪、无瞋、无痴的这些善心所力量大,就能够破坏起烦恼的因缘。谁的力量大谁就战胜,力量小就是战败了。现在是说,烦恼的力量大,坏灭善趣。
「是不可信贪瞋痴主」:佛开示我们,要调伏染污心。心念住怎么修法呢?就是要降伏恶心。「是不可信」,相信就是听它招呼。贪心、瞋心,各式各样的烦恼来的时候,你不能相信这些烦恼,要制伏住它,不能听它招呼。修心念住是要这样修,要制伏自己内心的烦恼。
「贪瞋痴主」:「主」这个字,也是有道理的;平常不修四念住,或者是不相信佛法的人,都是以烦恼作主,而不是用理智。处理事情时,贪心愿意这样做就这样做,瞋心愿意这样做就这样做,以烦恼作我的主人。现在说我们相信了佛法,修四念住的时候,不可以以烦恼为主的,不可以相信它。
「贪瞋痴主」这个「主」字,在《乾隆大藏经》上是「生」。「是不可信贪瞋痴生」:贪心、瞋心、愚痴心现起的时候,你不要相信它,立刻地要调伏它,使令自己心清净,这样解释也是可以。
初开始修习心念住,要这样修,这合乎我们凡夫的境界。这意思是说,烦恼一动的时候,恶趣的门就开了;所以要调伏烦恼,把恶趣门关上。心念住怎么修?就是这样修!就是要用智慧来作自己的主人,或者是用慈悲心作主人;一个般若、一个慈悲,用这两种善法作自己的主人。
但是,我们不常调心的人,烦恼来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那么就随顺烦恼的力量同人说话、同人做事。现在这里告诉我们,修心念住的时候,不要这样子,要把「主人」调换一下。
我们要记住:不用瞋心同人讲话、不用贪心同人讲话。如果我们不能用慈悲心、不能用般若同人讲话,最低限度,要把贪、瞋的烦恼驱逐出去,用平静的心情同人说话!
前面说修行心念住,第一步是转恶为善!日常生活中,若修心念住,人与人之间有了烦恼,立刻要认识到「喔!我现在有烦恼了」,先把烦恼停下来;不要说「这个人可恨,是他不对!」那是第二个问题。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我的心要清净!」修心念住的第一步有这样的意思,我认为先迈第一步很重要!维持自己有个善良的心,不要有恶心,先这样子做。
这底下第二步,就是更深一层的解释心和一切法的关系。
〖庚二、法由心造〗
【于一切法,心为前导,若善知心,悉解众法,种种世法皆由心造。心不自见种种过失,若善若恶皆由心起。】
「于一切法,心为前导」: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太多了,这一切法,都不能离开心而独自存在,一切法都是从心开始的。不管是善法、恶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心是前导,如果心不动,世间上什么事也没有。我们仔细地想想,的确是这么回事!无论什么事情,是由心分别才有,所以叫做「于一切法,心为前导」。
「若善知心,悉解众法」:善者,能也。若是我们能够了达这一念心的道理,对一切法也都会通达无碍了。心与一切法是常为伴的,有心就有法,有法就有心。若没有一切法,心是不可得的;没有心,一切法也是不可得。不管是善法、恶法,都是这样子。心如是如是生,一切法也如是如是生。心是一切缘起法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心念住和法念住是不能分开的。
「种种世法皆由心造」:各式各样的世间法都是由心创造的;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的世界,一切一切的境界,都是心创造的。这也是解释前面「于一切法,心为前导,若善知心,悉解众法」的两句话。
「世」,我们通常说是世间;也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一切有为法,都是有时间性的,无为法则是超越时间的。这一切有为法、种种的世间法,没有一件事不是心创造的。由心发起,也就是由心创造;心若不造作的时候,就没有这件事。
论一切法的缘起,也像我们做事,最初是计画,后来发动这件事,才去执行,到最后会有个结果;这三个阶段都是从心开始的。心若是发动以后,不采取行动,也就没有这件事。一切事都不能离开心,所以说「种种世法皆由心造」。
「心不自见种种过失」:我们未相信佛法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错误,自己不知道。
「若善若恶皆由心起」:这底下分类。不管是善、是恶,都是由心发起的。心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修心念住可以转变自己的生命。生命是自己创造的,若转变自己的思想,生命也就转变了。
佛法的理论,不承认有上帝,所以一切一切的祸福都是由自己创造的。但,佛法承认无常,我们做善法、做种种的功德,也是无常的,到时候就结束了。做种种恶事,得了很大的果报、很大的苦恼,也是有时间性的,到时候也结束了。虽然结束了,还要轮回。只有得圣道以后,才能常、乐、我、净。
在凡夫的时期,应该这样子去学习——「若善若恶皆由心起」。我们修心念住,若是能够把握这一念心,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心念住是非常重要的!这以下是说心的无常的境界。
〖庚三、四喻观心〗
【心性速转如旋火轮,飘忽不停如风野马,如水瀑起,如火能烧。】
「心性速转」:这一念灵明的心,它的体性是很迅速地转变的,「如旋火轮」那样子。「旋火轮」,就是夜间不开灯的时候,我们拿一支点着的香,用手旋转,别的人看,以为是一个火轮,所以名为旋火轮。实在来说,并没有火轮,只是小小一点火;因为迅速地转,就看见是一个火轮。用这个来表示我们这一念心,只是一剎那间的了别性;因为相续不断地活动,我们就感觉到这一念心是常住的,不知道这是剎那剎那生灭的。
从《般若经》这句话看,和《楞严经》完全不一样。在佛教里面,很多人都欢喜《楞严经》,它一直地说「心是常、不变易的」。但是在这里:「心性速转如旋火轮」,就表示…
《四念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